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超显微有机岩石学与生排烃潜力 被引量:56
1
作者 秦建中 申宝剑 +2 位作者 付小东 陶国亮 腾格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6-837,共12页
通过选取中国南方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样品,综合运用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及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对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有机质与矿物组成关系、有机质赋存形式、成烃生物及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优质烃... 通过选取中国南方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样品,综合运用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及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对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有机质与矿物组成关系、有机质赋存形式、成烃生物及生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优质烃源岩中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或与生物成因有关,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与石英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而与粘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分析认为,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①有机质多与硅质相伴生,是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中最重要的赋存形式;②有机质与钙质相伴生,是部分二叠系优质钙质烃源岩的主要赋存形式;③有机质与粘土相伴生或被片状粘土颗粒包裹与硅质及钙质生屑一起共生,有机质赋存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相控制。海相优质烃源岩成烃生物主要有藻类、底栖生物和菌类3种,同一烃源岩层位样品中往往含有"多重母质"分布。模拟实验表明,浮游藻类的生烃潜力与Ⅰ型干酪根生烃潜力相当,底栖藻类生烃潜力与Ⅱ型干酪根生烃潜力相当。富有机质硅质或钙质超微薄层容易使早期重质油排出,可以形成巨型重质油藏;而片状粘土之间包裹的有机质很难使早期生成的稠油排出,则形成轻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式 成烃生物 生排烃 有机岩石学 海相烃源岩 中国南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性能与中部长庆气田气源成因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德汉 付金华 +2 位作者 郑聪斌 肖贤明 米敬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2-550,i005,i006,共11页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充填沥青和皮膜状残余沥青的分布和含量 ,论证了陕参 1井等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在地质历史中 ,存在若干油气有效储层。采用连续升温 ,步进取样的热模拟实验方法 ,揭示了本区煤与碳酸盐岩干酪根随热演化作用增强 ,烃类气体产物的干燥系数增大 ,δ1 3C1 、δ1 3C2 明显变重的规律 ,并根据样品实验结果推算 ,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煤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 2 7‰~ - 2 8‰ ,碳酸盐岩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31.7‰~ - 33‰。在气源成因判识中 ,根据主生气期阶段对天然气成藏储聚的贡献最大、甲烷碳同位素较重以及长庆气田风化壳气藏天然气δ1 3C1 重值区并不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高值区匹配的现象等进行气源判识 ,认为长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海相碳酸盐岩 生烃性能 机岩石学 激光-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被引量:35
3
作者 吴朝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45-57,共13页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沉积环境 震旦纪 寒武纪 古海洋环境
下载PDF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被引量:35
4
作者 曾庆辉 钱玲 +4 位作者 刘德汉 肖贤明 田辉 申家贵 李贤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 用近代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我国四川盆地等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沉积的海相黑色页岩,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的显微有机组成特征与热演化生烃、排烃作用的关系。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热演化程度很高,目前热解烃含量很低,但残余有机碳含量达1%-3%,黑色页岩中保存了早期生油阶段由无定型有机质生油作用转化而形成的微粒体有机质,和未排出的石油演变而来的残余沥青,表明其为原始生烃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根据黑色页岩中微粒体和残余沥青的含量,可用来了解已生-排烃量和再沉降埋深过程中古油藏储层沥青、微粒体和残余沥青再生气对古生界碳酸盐气藏的贡献。富有机质沉积的下第三系湖相油页岩热演化程度不高,游离烃(S1为0.2-1.4mg/g)和热解烃(S2为8-44mg/g),有机碳含量达2.4%-8%,是生油性能很好的烃源岩,油页岩中不仅存在强荧光的藻和无定型有机质,而且油页岩的纹层中广泛存在富有机质的荧光沥青,反映了有利于排烃运移的信息,表明是本区生油贡献最大的烃源岩。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有机质的赋存形式、热演化中变化过程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其生烃、排烃作用既有很多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黑色页岩 湖相油页岩 有机岩石学 生排烃作用 显微荧光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世谦 罗启后 伍大茂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70,共8页
采用反射光与透射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区145个烃源岩样品的213块原岩和干酪根光片的显微观察及测定,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根据凝胶化指数(GI)和组织保存指数(TPI),对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原始形... 采用反射光与透射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区145个烃源岩样品的213块原岩和干酪根光片的显微观察及测定,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分类方案。根据凝胶化指数(GI)和组织保存指数(TPI),对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原始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区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上三叠统陆源有机质的凝胶化指数高,而组织保存指数低,主要沉积在湖沼型滞水泥炭沼泽和草沼-低位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较多的富氢有机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系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地层
下载PDF
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被引量:15
6
作者 钟宁宁 熊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热演化和地质热演化两个系列样品,研究了成熟作用对孢子体、藻类体等显微组分荧光性的影响。茂名油页岩从室温被加热至600℃的过程中,藻类体的荧光性在250℃~300℃发生突变,标志其化学结构中联系在芳香核上的各种官能团和... 采用人工模拟热演化和地质热演化两个系列样品,研究了成熟作用对孢子体、藻类体等显微组分荧光性的影响。茂名油页岩从室温被加热至600℃的过程中,藻类体的荧光性在250℃~300℃发生突变,标志其化学结构中联系在芳香核上的各种官能团和脂族基团开始大量脱落,液态产物大量生成;之后,随着加热温度增高,藻类体荧光性消失,镜质体反射率猛增。伊敏盆地五牧场地区煤系烃源岩样品中,随成熟作用的增强,孢子体荧光光谱发生“红移”;同时,荧光强度衰减,这种变化与显微组分的成烃作用密切相关。在成熟作用初期,荧光光谱面貌的变化往往标志大量生油阶段的开始,而荧光的“淬灭”则与“液烃窗”的结束有关。上述研究表明,显微组分荧光性变化是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显微组分化学结构变化和成烃作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 演化 荧光性
下载PDF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贤庆 熊波 +3 位作者 马安来 王飞宇 钟宁宁 王铁冠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着重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和演化等内容 ,目前已发展成为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常规分析和研究手段。结合近年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简要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烃源岩显微...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着重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和演化等内容 ,目前已发展成为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常规分析和研究手段。结合近年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简要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成因与分类、有机质热演化、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充分展示了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良好的应用价值。讨论了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有机质成熟度确定、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生烃潜力定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机岩石学在今后油气勘探评价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油气勘探 应用 进展 显微组 烃源岩 油气生成 勘探评价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被引量:19
8
作者 曲长胜 邱隆伟 +5 位作者 操应长 杨勇强 陈程 余宽宏 万敏 杜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8,共9页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32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开展了有机岩石学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烃源岩有机质赋存形式划分为有形态有机质、无形态有机质和次生有机质,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5组12组分,以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沥青质体为主,次生组含量普遍较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壳质组含量极少;依据有机质组分荧光性、含量、形态等特征,有机显微组分在岩石矿物中具有5种赋存状态,有机显微组分类型及含量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与所赋存的岩石岩性组分、结构、构造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腐泥组无结构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等富氢有机组分与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为该区主要的生烃有机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显微组分 烃源岩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焦贵浩 秦建中 +1 位作者 王静 王东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5,259,共7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分布着各种不同形态、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和不同光学特征的有机显微组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母质类型及生烃潜力。烃源岩中的有机显微组分主要由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腐泥组及次生组分和矿...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分布着各种不同形态、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和不同光学特征的有机显微组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母质类型及生烃潜力。烃源岩中的有机显微组分主要由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腐泥组及次生组分和矿物-沥青基质所构成,主要生油组分是壳质组和腐泥组,而大量的镜质组(富氢镜质体除外)和惰质组相对来说一般主要是生气。暗色泥岩以矿物为主,煤则以有机组分为主,页岩、油页岩及碳质泥岩介于二者之间。烃源岩中以页岩、油页岩富氢组分最发育,并以腐泥组组分占绝对优势,主要生油组分为沥青质体和矿物-沥青基质,其次是层状藻类体。暗色泥岩中富氢组分含量相对较少,其中腐泥组与壳质组含量相近,主要生油组分为层状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其次为矿物-沥青基质及壳屑体。煤的主要生油组分为角质体和孢子体,但含量低,其次为树脂体及壳屑体。碳质泥岩的主要生油组分为孢子体、角质体和层状藻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湘西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苗春 姚素平 +3 位作者 丁海 吴浩 汤中一 胡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3,共7页
通过湘西三岔地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讨论了湘西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V/(V+Ni)比值为0.42~0.92,平均0.71;V/Cr比值为0.53~44.50,平均5.34;Ni/Co比值... 通过湘西三岔地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讨论了湘西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V/(V+Ni)比值为0.42~0.92,平均0.71;V/Cr比值为0.53~44.50,平均5.34;Ni/Co比值为1.92~23.30,平均7.80;U/Th比值为0.16~15.73,平均4.98;δU比值为0.64~1.99,平均1.50。δCe呈负异常。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反映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在海侵引起的大范围缺氧还原条件下发生了短暂充氧事件,使得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不断变化。牛蹄塘组沉积早期主要为缺氧还原环境,中期受充氧事件的影响,多表现为贫氧环境,后期随着海平面下降,多为氧化环境。②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烃源岩的成烃生物母质主要为浮游藻类、底栖宏观藻类、浮游动物、底栖海绵等,有机质类型有I型和II型之分;I型分布区间广,主要分布在还原环境中,而II型主要出现于含氧环境中。③黑色岩系TOC含量平均达6.04%,120 m以下的岩石中均〉2%,而110 m以上多小于2%,表明牛蹄塘组还原环境下沉积的页岩生烃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黑色岩系 地球化学 有机岩石学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下载PDF
低熟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贤庆 熊波 +2 位作者 黄光辉 钟宁宁 王铁冠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5,共7页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低熟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特征与成因。低熟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广泛分布,其含量因岩性、地区和层位而异。矿物沥青基质有原生成因和次生成因,前者主要来源于沉积-成岩作用阶段...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低熟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的特征与成因。低熟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广泛分布,其含量因岩性、地区和层位而异。矿物沥青基质有原生成因和次生成因,前者主要来源于沉积-成岩作用阶段原生或同生的细分散状有机质,后者为微生物降解改造产物或烃类浸染物。研究认为,原生成因的矿物沥青基质对低熟源岩具有重要的生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有机质 矿物沥青基质 生油层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邢卫新 费永涛 +3 位作者 杨永毅 何祖荣 杨铭 唐晓川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来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的成藏期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地球化学科学和有机岩石学的发展,...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来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的成藏期的方法。近些年来随着地球化学科学和有机岩石学的发展,各种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方法应用到油气成藏期研究中,提供了油气成藏期研究的多种手段,主要包括: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流体充注序次、自生矿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储层磁性矿物古地磁学、生烃期精确分析等,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目前实际应用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 成岩化石记录 油气充注 地球化学 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有机岩石学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贤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9-44,共6页
简要介绍了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系统的论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用于确定烃源岩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研究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烃源岩 石油 天然气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学组分分类 被引量:13
14
作者 秦建中 腾格尔 +3 位作者 申宝剑 陶国亮 卢龙飞 仰云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为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结构特征,对我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层系开展了岩石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进行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类型与赋存特征分析,发现有机质主要以硅质生屑颗粒、钙质生屑颗粒、黏土颗粒和有机颗... 为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结构特征,对我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层系开展了岩石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进行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类型与赋存特征分析,发现有机质主要以硅质生屑颗粒、钙质生屑颗粒、黏土颗粒和有机颗粒4种方式赋存,进而对海相优质烃源岩提出了按生物类型、生物分子结构组成及其生烃特征和沉积成岩变化的成因分类方案,包括生物骨壳碎屑(包括生物矿物)、成烃生物碎屑、沥青组、自生矿物(或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包括表生矿物)和他生黏土矿物等6大类。这对海相优质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显微特征 有机岩石学 岩石学 海相优质烃源岩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贤庆 马安来 +2 位作者 熊波 钟宁宁 王铁冠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4期20-25,共6页
采用全岩光片镜鉴和显微荧光分析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 5 0 0余块未熟 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研究。未熟 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 ,不同地区显示出陆源组分与水生生源组分不同的“配比”关系 ,反映... 采用全岩光片镜鉴和显微荧光分析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 5 0 0余块未熟 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研究。未熟 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 ,不同地区显示出陆源组分与水生生源组分不同的“配比”关系 ,反映出其有机质组成的复杂性 ,并确认藻类体、孢子体、树脂体、木栓质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等组分是其最常见的生烃组分。基于对镜质组反射率Ro和孢子体荧光变化等演化指标特征的分析 ,认为未熟 低熟烃源岩有机质早期热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都表现为“二段式”变化 ,其变化界限大致以Ro等于 0 .5 0 %~ 0 .5 5 %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烃源岩 显微组分 有机质 镜质组 生烃组分 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洛夫 方家虎 王鸿燕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探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和演化期次 ,利用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的方法 ,研究了该套沥青砂岩中沥青的表观特征、显微特征、沥青反射率和荧光特征 ,以及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 ,认为塔... 为了探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和演化期次 ,利用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的方法 ,研究了该套沥青砂岩中沥青的表观特征、显微特征、沥青反射率和荧光特征 ,以及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划分等 ,认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有灰黑色至褐灰色干沥青、软沥青和稠油 .宏观上 ,有均匀分布 (块状 )和非均匀分布 (斑状 ,又分为顺层状、透镜状、裂缝状等 )二种 .微观上可分为充填状和侵染状 .砂岩的成岩序列为 :机械压实 (颗粒塑性变形 )→粘土膜形成及转化→石英自生加大、铝硅酸盐溶解→连晶状方解石沉淀→石英压溶加大→方解石向铁白云石转化→绿泥石沉淀 ,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 :早成岩 A亚期、早成岩 B亚期、晚成岩 A亚期和晚成岩 B亚期 .沥青反射率 BRo反映了沥青的形成受热作用影响不大 ,BRo大小实际上反映生物降解程度的强弱 ,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是由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而造成的 .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 ,沥青砂岩的形成是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沥青砂岩 岩石学 有机岩石学
下载PDF
苏北盆地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贤庆 包建平 +2 位作者 熊波 胡国艺 王文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0-46,共7页
苏北盆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断陷-坳陷型合油气盆地,对其早第二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评价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应用显微组分光学标志和可溶有机物化学标志,研究了苏北盆地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了有机质热... 苏北盆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断陷-坳陷型合油气盆地,对其早第二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评价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应用显微组分光学标志和可溶有机物化学标志,研究了苏北盆地早第三纪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从而揭示了有机质热演化的不均衡性与阶段性。该盆地烃源岩的镜质组反射率Ro是最可靠的演化标志;孢子体和藻类体的荧光变化特征具有特殊重要的演化意义.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甾、藿烷异构体比值的演化趋势与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化完全吻合。综合各种光学和化学标志,将苏北盆地有机质演化划分为阶段Ⅰ和阶段Ⅱ两个演化阶段,其阶段转折处的Ro在0.60%~0.6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热演化 热成工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固体有机物质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庄汉平 卢家烂 +1 位作者 傅家谟 刘德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90,T004,共9页
固体有机物质保留了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以黔西南烂泥沟和戈塘两个典型金矿床为例,系统研究了其中的固体有机物质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并探讨了固体有机质与金矿化的关系。烂泥沟金矿固体有机质由原生煤系有机质和异源焦沥... 固体有机物质保留了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以黔西南烂泥沟和戈塘两个典型金矿床为例,系统研究了其中的固体有机物质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并探讨了固体有机质与金矿化的关系。烂泥沟金矿固体有机质由原生煤系有机质和异源焦沥青组成。煤系有机质为原生有机质,与成岩黄铁矿关系密切,没有直接参与热液成矿作用。焦沥青沿石英脉壁粘附或在细脉和纹层中呈带状分布,是热液成矿期原油热液蚀变的产物,原油搬运Au,遭受热液蚀变并参与热化学还原,导致Au 的释放和沉淀。戈塘金矿床中有机质主要是煤系有机质碎屑,与上覆的含煤层有成因联系。这些有机质在热液过程中遭受热液蚀变,还原硫酸盐,为硫化物的沉淀提供还原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固体有机物质 金矿床 黔西南
下载PDF
新疆侏罗系煤基质镜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成烃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素平 张景荣 +1 位作者 金奎励 方家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21,共8页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对新疆侏罗系煤中基质镜质体的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按成因和生烃性可分成三种不同的亚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基质镜质体在煤成烃作用中的意义和热演化规律。
关键词 镜质体 有机岩石学 煤成烃 煤系 煤成油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安来 李贤庆 +1 位作者 包建平 熊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作者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江汉盆地烃源岩形态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 ,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 1.5 %。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 ,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 作者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江汉盆地烃源岩形态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 ,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 1.5 %。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 ,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 ,贫惰性组。有机质类型多为Ⅱ、Ⅰ型。藻类体、矿物沥青基质是该区主要生烃组分。文中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及富氢组分和非烃馏分的荧光参数探讨了江汉盆地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下第三系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 显微组分 热演化 生烃组分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