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一) |
钱理群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0
|
|
2
|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二) |
钱理群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3
|
继承传统 丰富传统——舞剧《白鹿原》音乐创作手法研究 |
王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对话与存在——略论巴赫金诗学的存在主义特性 |
程小平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
2001 |
2
|
|
5
|
藏族音乐元素在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中的运用与发展——基于指挥视角的一个初步探讨 |
曾雅兰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6
|
通过钢琴打击乐化的处理拓展钢琴音色——以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钢琴声部为例 |
徐婷婷
|
《美育学刊》
|
2020 |
2
|
|
7
|
自然音阶与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多调性的构成与运作方式 |
郭新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创作手法初探 |
董伟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论多调性对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之三 |
刘永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0
|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室内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
王永振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1
|
纯律实施的历史和展望 |
应有勤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2
|
斯特拉文斯基的《八重奏》分析 |
王永振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3
|
三重奏《士兵的故事》的个性化创作特征 |
王永振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融汇贯通 言简意赅——徐振民民歌主题随想曲《小路》的音高结构关系分析 |
徐维雅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奥涅格三部弦乐四重奏音高组织与运动方式研究 |
王怡
|
《巢湖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6
|
粤语的同义多调字及其成因 |
江荻
郭承禹
|
《韵律语法研究》
|
2022 |
0 |
|
17
|
艾伦·科普兰《单簧管协奏曲》复调探讨 |
唐菱键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8
|
否定与肯定 对抗与悲哀——存在文学哲学复调探微 |
韩捷进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