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50例艾滋病患者血液培养病原体和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唐秀文 张晶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敏结果。方法采用Bec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和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药敏采用ATB药敏条。结果 235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25.3%,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为18.6%,新生隐球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敏结果。方法采用Bec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和真菌鉴定采用API系统,药敏采用ATB药敏条。结果 235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为25.3%,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为18.6%,新生隐球酵母菌为2.2%,葡萄球菌属为2.1%,沙门氏菌属为1.0%,马红球菌为0.6%,大肠埃希菌为0.4%等。52株新生隐球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有24.0%葡萄球菌产耐甲氧西林菌株,20.0%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其他菌株为低毒株或无毒株。结论 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以真菌占优势,尤其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多数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敏感;警觉罕见的病原体引起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病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对虾病原菌(普通变形菌) 被引量:26
2
作者 许兵 纪伟尚 徐怀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0-136,共7页
1989年9月青岛崂山区上马镇养虾场部分虾池中流行红腿病。自垂死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成虾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经 63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普通变形菌(Protetus oulgaris Ha... 1989年9月青岛崂山区上马镇养虾场部分虾池中流行红腿病。自垂死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成虾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经 63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普通变形菌(Protetus oulgaris Hauser)。中国对虾养成期红腿病系由条件致病菌所致,其作用部位在对虾血淋巴并引起血淋巴混浊、变稀、凝固能力下降。该病的实质是由于细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变形菌 红腿病 中国对虾
下载PDF
某医院1999—2008年临床分离细菌种群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21
3
作者 孔繁林 储从家 +2 位作者 管新龙 李杰芬 杨宇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近10年来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方法对该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送检的60846份临床标本(血液、尿液、咽拭子、痰、大便、阴道拭子和无菌体液)细菌培养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共分离... 目的了解某院近10年来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群分布和变迁情况。方法对该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间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送检的60846份临床标本(血液、尿液、咽拭子、痰、大便、阴道拭子和无菌体液)细菌培养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共分离临床细菌67属2(17种18 674株,细菌分离率30.69%(18 674/60 846),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与真菌的比例为54.42:32.21:11.56。前6位优势菌群分别是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大肠埃希菌、酵母样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上升,条件致病菌检出增多,草绿色链球菌群、肠道致病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检出则下降(P<0.01)。结论该院菌群变迁符合现代感染基本特点;条件致病菌增多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更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病原菌 菌群分布 条件致病菌 变迁
下载PDF
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弋 王琛 +4 位作者 徐秋英 林兴栋 皮立宏 吴智兵 谢淑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86-2197,共12页
目的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 目的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C组、B3湿热环境+LPS组。B1、B2、B3组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20天,A2、B2组予ETEC,A3、B3组予LPS。观察一般情况,收集9次粪便,查结肠病理,测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结果B2、B3组出现类似临床湿热证表现,结肠病理提示炎症,与A1组相比TNF-α、IL-6升高(P<0.05),模型成立前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成立时肠球菌属呈特征性增多(P<0.05),B1组"湿阻证模型"以肠球菌属增多为主,后期"热"证表现时梭菌属增多(P<0.05)。结论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在岭南湿热证模型客观评价指标的发掘上具有广阔前景,肠球菌属、梭菌属可能分别是"湿""、热"的特征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湿热证 肠道菌群 客观指标 动物模型 条件致病菌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杏春 周莹 +2 位作者 赵丽 林伟 梁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4例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SM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46例HIV感染、4例肾脏疾病、3例淋巴系统疾... 目的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54例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PSM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46例HIV感染、4例肾脏疾病、3例淋巴系统疾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2011年医院198 286例患者送检的标本中旱季检出HIV感染332例,合并PM感染13例,阳性率3.91%,雨季检出358例,合并PM感染33例,阳性率9.22%,HIV感染无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IV感染合并PSM在雨季与旱季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感染呈多部位播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结论 PM是广西地区HIV感染患者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PSM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雨季为主;PS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应注重对患者标本的培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艾滋病 条件致病菌
原文传递
寡养单胞菌属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阳 姜竹鸣 张玉琴 《生物资源》 CAS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囊括了一类革兰氏阴性好氧菌类群,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呈现生境多样化。目前的16个有效描述种的成员中,既有从临床病人体内分离得到的条件致病菌,也有从植物根际、污水污泥等环境中分离得到的环境有益菌。... 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囊括了一类革兰氏阴性好氧菌类群,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呈现生境多样化。目前的16个有效描述种的成员中,既有从临床病人体内分离得到的条件致病菌,也有从植物根际、污水污泥等环境中分离得到的环境有益菌。部分菌株在调节植物生长、辅助生物修复、合成工业酶以及抵抗多重耐药病原体等农业、工业、医药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研发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寡养单胞菌属的建立及分类学特征进行了概述,也从寡养单胞菌属菌株作为病原菌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作为有益菌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养单胞菌 分类 条件致病菌 植物保护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国荣 刘海鸿 +1 位作者 陶柯衡 傅思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病因除了肥胖、遗传、胰岛素自身功能不全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失衡是糖尿病发生的一种可能的重要机制。具体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如有益菌菌群的减少亦或条...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病因除了肥胖、遗传、胰岛素自身功能不全外,还可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失衡是糖尿病发生的一种可能的重要机制。具体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如有益菌菌群的减少亦或条件致病菌菌群的增强,可以诱发肠道产生低度慢性炎症,促使细菌内毒素释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籍此进一步影响机体对糖和能量的吸收,同时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存储,即糖尿病病变发生。与此,饮食干预疗法和益生菌的摄入治疗,尤其是后者,可明显改善病情。其可能的机制在于调节肠道屏障功能、通透性以及肠黏膜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糖尿病 益生菌 条件致病菌
原文传递
医院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班海群 朱仁义 +1 位作者 刘晓杰 张流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9-653,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9个省市29家医院经常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状况随机采样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采集3 485份大件物品表面和426份小件物体表面标本,细菌菌落总数&g... 目的了解医院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9个省市29家医院经常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状况随机采样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采集3 485份大件物品表面和426份小件物体表面标本,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件)的样本比例分别为17.8%和25.8%。大件物品和小件物品表面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7%和33.3%。结论医院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携带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比较普遍,定期清洁消毒是主要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表面 细菌污染 条件致病菌
原文传递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离鉴定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类似菌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滨洲 陈飞 +5 位作者 郭珍珍 和春昊 吴秋玲 金钺 王亚宾 陈丽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717-722,共6页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鉴别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常规检验中出现的类似菌。方法在郑州市不同地区分...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鉴别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常规检验中出现的类似菌。方法在郑州市不同地区分批次采集164份生鲜猪肉样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增菌培养,选择性培养基HE和EMB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疑似菌落进行鉴定;提取被检菌株基因组DNA,根据MALDI-TOF-MS鉴定出的细菌种类,参考Gen Bank中相关菌株的已知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以验证MALDI-TOF-MS鉴定结果。结果经MALDI-TOF-MS方法鉴定,从68个疑似菌株中分别检出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6株、奇异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9株、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3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株。PCR结果与MALDI-TOF-MS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MALDI-TOF-MS可用于生鲜猪肉检验过程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本次共检出6种在HE和EMB培养基上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菌落特征类似的肠杆菌科其他细菌,说明在生鲜猪肉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条件致病性肠道细菌污染,因此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法 条件致病菌 肠道病原菌
下载PDF
纹带棒状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红雨 杨培勇 +1 位作者 廖国豪 程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纹带棒状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病例逐年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其病原学特点、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感染的治... 纹带棒状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病例逐年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其病原学特点、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感染的治疗与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棒状杆菌 机会致病菌 多重耐药
下载PDF
Micro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indoor air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igeria 被引量:7
11
作者 Awosika SA Olajubu FA Amusa N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6期465-468,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different wards and 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to ascertain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fection rate in the hospital.Methods:The 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different wards and 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to ascertain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fection rate in the hospital.Methods: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nine wards/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Nigeria was conducted. Sedimentation technique using open Petri-dishes containing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was employed and samplings were done twice daily, one in the morning shortly after cleaning and before influx of people/patients into the wards/units and the other in the evening when a lot of activities would have taken place in these wards.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methods.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氈2= 6.0167) in the bacteria population of the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whereas it was not so for fungi population(氈2= 0.2857). Male medical ward(MMW) and male surgical general(MSG) recorded the highest bacterial and fungal growth while the operating theatre(OT) was almost free of microbial burden. The bacteria isolates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Klebsiellasp., Bacillus cereus, Bacillus subtilis,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ndSerratia marscenceswhile the fungi isolates includedAspergillus flavus, Penicilliumsp.,Fusariumsp.,Candida albicansandAlternariasp.Staphylococcus aureuswas the predominantly isolated bacterium whilePenicilliumsp. was the most isolated fungus.Conclusions:Though most of the microbial isolates were potential and or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solates in this study and the surveillance repor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h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door air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reduction noticed in the morning samples, stringent measures such as proper disinfection and regular cleaning, restriction of patient relatives' movement in and out of the wards/units need to be enforce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our hosp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air OOUTH Open-plate TECHNIQUE NOSOCOMIAL infectio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crobiological assessment MICROBIAL quality Bacterial ISOLATE Fungal ISOLAT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FECTION rate MICROBIAL ISOLATE Penicilliumsp Sediment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胃液酸度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永文 吴明 +4 位作者 李颖 曾晶晶 李明利 何云 崔曼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液酸度和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12~2010-12收治的建立了人工气道〉48 h的80例重症患者,共收集107个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标本分为6组,...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胃液酸度和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12~2010-12收治的建立了人工气道〉48 h的80例重症患者,共收集107个胃液样本,用精密pH试纸测定胃液pH值,依胃液酸度将标本分为6组,同时做胃液细菌真菌培养.结果 ①107个胃液样本中有63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58.8%).63个胃液培养阳性的样本中共培养出96株细菌,其中G^- 菌、G^+菌、真菌分别占49.9%、22.8%、27.2%.②Ⅰ、Ⅱ、Ⅲ、Ⅳ、Ⅴ、Ⅵ组胃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25%、28.5%、62.5%、75%、81.8%.③我们发现在pH值为4时变化较大,重新将样本分成pH值≤4.0与pH值>4.0两组,胃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7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P〈0.01).结论 建立了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胃液微生物培养主要以G^- 菌为主,随着胃液pH值的升高,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尤其是胃液pH值>4时,培养阳性率高达60%以上.对于该类患者宜加强监测胃液pH值,防止胃内条件致病菌的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条件致病菌 胃液PH值 人工气道
下载PDF
广西某医院2017—2021年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秀文 张明 +7 位作者 徐晓慧 潘艳娜 韦宣彤 廖家吉 叶雨东 陈桂彬 唐艺菱 眭文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629-633,655,共6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院2017—2021年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院2017—2021年艾滋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整理分析。结果 共送检5 125人次,分离出1 060株菌,阳性检出率为20.68%,真菌类为7种占比75.94%、细菌类52种占比为24.06%;细菌种类中革兰阳性球菌为34.12%,革兰阴性杆菌为63.88%。病原菌排前五位的是马尔尼菲篮状菌(64.25%),新生隐球菌(10.94%),沙门菌属(5.47%)、大肠埃希菌(4.7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87%)。药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分离率为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CNS)分离率为60.9%,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率明显升高;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除了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他菌属均未检出;新生隐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总的MIC值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艾滋病患者血培养菌群以真菌为优势,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生隐球菌;细菌中分离率依次为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并发现少见菌如马红球菌、NTM和诺卡菌等,因此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原体有其独特性。对优势菌株药物敏感结果分析结果:敏感菌株占优势,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偏低,而葡萄球菌属对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率明显升高,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试验
原文传递
儿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方 钟礼立 +2 位作者 林小娟 陈敏 周淼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9月分离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1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患儿均为散发病例,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洋葱伯克霍尔... 目的探讨儿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9月分离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1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患儿均为散发病例,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1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中痰培养检出8株、血培养检出5株、气管插管尖端培养检出2株、肺穿刺活检物培养检出1株。1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5例;年龄分布在5?d至6岁之间,1岁以下的患儿占69%;科室分布上有10例在PICU/NICU,6例在普通病房;临床表现方面,除1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其他15例均存在有肺部感染,其中重症肺炎11例,有8例在治疗过程中行机械通气;基础疾病方面,存在严重先天性心脏病2例,明确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4例,高度怀疑存在免疫缺陷或遗传代谢病3例,气管狭窄1例,川崎病1例,早产儿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严重唇腭裂1例,无确切基础疾病3例;合并腺病毒、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有7例。16例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0.3?d,经治疗后,12例好转,4例死亡。分离到的1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8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条件致病菌,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且易产生耐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儿常预后较差,了解容易出现该菌感染的疾病谱有助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条件致病菌 免疫缺陷 儿童
原文传递
咽峡炎链球菌群作为机会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任静宜 王美娟 +1 位作者 周文娟 柳忠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咽峡炎链球菌群过去被认为是口腔正常菌群。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日益增多的病例报道证实咽峡炎链球菌群可作为机会致病菌引发一系列致死性感染疾病。因此,本文对咽峡炎链球菌群作为机会致病菌引发的疾病及其相关致病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咽峡炎链球菌 中间链球菌 星座链球菌 机会致病菌 化脓性感染 脓肿 SAG
下载PDF
医院病房蟑螂侵害及其带菌状况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玉珍 董建元 +1 位作者 姚慧琳 王春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房楼(1—11层)蟑螂侵害及其带菌状况,为开展蟑螂综合防治,消除蟑螂对医疗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测法和粘捕法进行蟑螂侵害的调查。从每层楼粘捕到的蟑螂中随机挑选5只为一组,共11组,按常规检验方法进行细...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房楼(1—11层)蟑螂侵害及其带菌状况,为开展蟑螂综合防治,消除蟑螂对医疗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测法和粘捕法进行蟑螂侵害的调查。从每层楼粘捕到的蟑螂中随机挑选5只为一组,共11组,按常规检验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血清学鉴定和生化试验。结果调查一栋病房楼228间房屋,目测蟑迹阳性房间171间,蟑迹阳性间率为75.00%。布粘蟑纸191张,阳性80张,共粘捕蟑螂243只,纸测蟑螂侵害率为41.88%,蟑螂密度为1.27只/张。11组蟑螂体表、体内均检出条件致病菌,所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变形杆菌属(14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大肠埃希菌(7株)、聚团肠杆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结论蟑螂是医院物表环境污染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定期杀灭蟑螂,适时地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环境卫生 医院感染 条件致病菌 带病原状态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3 位作者 丁岩 甘清鑫 张烈光 凌洲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胸片见团块高密度阴影5例,斑片状、片状渗出实变4例,病灶内见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CT显示大面积(叶、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胸片见团块高密度阴影5例,斑片状、片状渗出实变4例,病灶内见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CT显示大面积(叶、段分布)实变8例,周边见斑片状渗出实变9例、空洞9例(8例见液平)、邻近胸膜粘连7例、胸腔积液4例、结节灶8例、支气管气像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肺浸润实变并空洞形成,邻近胸膜增厚粘连及散发结节是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常见胸部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红球菌 艾滋病 机会致病菌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应用套式PCR-DGGE分析诊断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菌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立香 宋晓静 +4 位作者 郭梦尧 李丰阳 梁德洁 杨正涛 张乃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6,共6页
摘要:通过对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选用产后7~10d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患牛30头,通过套式PCR—DGGE分... 摘要:通过对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选用产后7~10d急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患牛30头,通过套式PCR—DGGE分析细菌16SrDNA序列,检测子宫内致病菌感染情况,确定治病菌种类,并以传统的致病菌分离培养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通过套式PCR—DGGE分析细菌16SrDNA序列,大肠杆菌感染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此外还有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多杀巴氏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该病78%为混合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组成。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占有较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条件致病菌 套式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athogen Distribution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被引量:3
19
作者 Lida Mo Guosheng Su +3 位作者 Jiang Lan Fengyao Wu Xiaolu Luo Hanzhen Su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年第4期167-173,共7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region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Methods: To count the number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 of HIV/AIDS patie...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region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Methods: To count the number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 of HIV/AID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December 2014, and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all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Results: From the 4269 cases of HIV/AIDS patients’ bacteria, 5045 cases were cultured whose main flora distribution wasCandida albicans, 1759 cases. The second one was penicillium, 982 cases. The third one was mycobacteria, 557 cases. And then there are 213 cases ofCryptococcus neoformans, 212 cases of?Klebsiella pneumonia, 209 cases of?E. coli, 157 cases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112 cases of?Candida tropicalis, 90 cases of glabrata, 81 cases of?Staphylococcus aureus, 75 cases of?Pseudomonas aeruginosa, 60 cases of Salmonella, 48 cases of Acinetobact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t of cultured bacterial was less than 40 cases.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yp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HIV/AIDS pati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infectious. And the majorities are?Candida albicans,?Penicillium marneffei,?Penicillium,?Mycobacterium,?Cryptococcus neoformans?and so on. The infection sit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are the main infected system.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and reducing the contamination rate can tru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 distribution can guide the infection work in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it’s good to predict and prevent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Thus, the patients can get immediat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PATIENT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pathogen INFECTION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富艳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09年第4期241-246,256,共7页
机会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导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性疾病,但当机体微生态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导致明显的临床感染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肿瘤等免疫功能降低者生存... 机会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导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性疾病,但当机体微生态失调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导致明显的临床感染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肿瘤等免疫功能降低者生存期延长,滥用抗生素致使正常微生态失调,以及大量耐药变异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使得临床机会性感染逐渐增多。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降低者,可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或为正常菌群致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了解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及其特点对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受损 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病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