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晓光 王俊科 王淑月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地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行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年龄均在65岁以上。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和异氟醚组。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1、3、... 目的 探讨地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行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年龄均在65岁以上。静注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快速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和异氟醚组。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1、3、6及24h应用Mini-Mental State(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术后1h MMS值均明显降低。地氟醚组由29.5±0.5降至27.8±1.7;七氟醚组由29.2±1.0降至27.4±1.7。其中85%以上病人术后3h MMS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3、6及24h MM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病人应用地氟醚或七氟醚麻醉,其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相似,仅有一过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地氟醚 七氟醚 麻醉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七氟醚、地氟醚和丙泊酚不同组合的全麻方式对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欢 谢叶青 +4 位作者 胡啸玲 王燕 梁娜 杨冯睿 刘文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地氟醚、丙泊酚三种麻醉药物不同组合用于患儿麻醉对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5~12岁,BMI 11~2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五... 目的比较七氟醚、地氟醚、丙泊酚三种麻醉药物不同组合用于患儿麻醉对苏醒期躁动(EA)和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5~12岁,BMI 11~2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五组:七氟醚组(SS组)、七氟醚+地氟醚组(SD组)、七氟醚+丙泊酚组(SP组)、丙泊酚组(PP组)和丙泊酚+地氟醚组(PD组)。记录EA和ED的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D组、PP组和P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P<0.05)。SD组ED发生率明显低于SS组和SP组(P<0.05)。SD组和PD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S组、SP组和PP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地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能降低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EA和ED的发生,同时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地氟醚 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谵妄 儿童
下载PDF
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对脑氧和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均炉 汪炜健 +2 位作者 张东琦 金烈烈 陈昆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期间颅脑手术病人脑动-静脉血氧差和血糖差的变化,探讨其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脑瘤手术病人,术中增加地氟醚吸入浓度和异丙酚输注速度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 目的 通过观察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期间颅脑手术病人脑动-静脉血氧差和血糖差的变化,探讨其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择期脑瘤手术病人,术中增加地氟醚吸入浓度和异丙酚输注速度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30%~40%,维持30~45min。分别测定降压前、中、后,脑动-静脉血氧差和血糖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降压前比较,降压期间D(a-jv)O2和CERO2减少(P<0.05),SjvO2、BGja、BGjv增加(P<0.05)。CaO2、CjvO2、pHa、PHjv、PaO2、PjvO2、SaO2、aHCO3、jvHCO3及D(a-jv)BG等指标降压前、中、后各时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期间脑氧代谢降低,脑糖代谢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控制性低血压 代谢 地氟醚
原文传递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章龙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下降,其中七氟醚减轻作用最强。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七氟醚 异氟醚 预处理 缺氧 复氧 心肌细胞损害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苏醒质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纪茗馨 马鹤 +2 位作者 赵鹏 万兰兰 潘振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的基础上,吸入地氟醚对老年患者的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0例)。P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 目的探讨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的基础上,吸入地氟醚对老年患者的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0例)。P组(对照组)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维持;D组(试验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并同时吸入1MAC地氟醚,根据麻醉深度泵注丙泊酚。结果 D组(试验组)丙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均小于单纯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患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躁动评分为3分及以上的有6例,占D组人数15%,P组3分及以上的5例,占P组人数11.9%。两组间躁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期监测到的两组患者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可提高老年患者的苏醒质量,针对老年人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地氟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地氟醚、异氟醚对罗库溴铵强化作用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友清 郭曲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1MAC地氟醚或异氟醚对罗库溴铵强化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 24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期间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95%的肌松,达到稳态后,病人随机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MAC的地氟醚或异氟醚,调整罗库溴铵... 目的 观察1MAC地氟醚或异氟醚对罗库溴铵强化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 24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期间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95%的肌松,达到稳态后,病人随机吸入呼气末浓度为1MAC的地氟醚或异氟醚,调整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5%的肌松;观察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后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 地氟醚、异氟醚都显著降低了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此效应随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90min后达最大效应即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地氟醚组为42.7%,异氟醚组为37.6%。结论 地氟醚、异氟醚明显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其程度相近,且这种强化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神经肌肉接头 药物相互作用 罗库溴铵 地氟醚 麻醉药
原文传递
地氟醚、异氟醚和异丙酚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通桃 傅诚章 +2 位作者 刘存明 钱燕宁 周钦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2-415,共4页
目的 观察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I组为地氟醚组;Ⅱ组为异氟醚组;Ⅲ组为异丙酚组。麻醉诱导相同,插管后I组吸入 1.0MAC地氟醚;Ⅱ... 目的 观察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三组,每组10例。I组为地氟醚组;Ⅱ组为异氟醚组;Ⅲ组为异丙酚组。麻醉诱导相同,插管后I组吸入 1.0MAC地氟醚;Ⅱ组吸入 1.0MAC异氟醚;Ⅲ组输注异丙酚 60-70μg·kg-1·min-1维持麻醉。用 Datex AS/3型监测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变化。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5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1)ET在 I、Ⅲ组无明显变化,但Ⅱ组吸入异氟醚后显著下降(P<0.05或 0.01)。(2)ANP在I组无明显变化,Ⅱ组手术50min时显著下降(P<0.05),Ⅲ组术毕明显升高(P<0.05)。(3)血压诱导后均下降;呼吸总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均无明显变化,而一秒呼出率(FEV1)在吸入异氟醚后增加(P<0.05)。结论 对气道高反应患者用异丙酚诱导,吸入异氟醚维持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异丙酚 上腹部手术 血浆 内皮素 心钠素 麻醉
原文传递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绍辉 黄宇光 +3 位作者 黄一宁 徐仲煌 张秀华 杨克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
下载PDF
七氟醚与地氟醚麻醉对成人骨科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志勇 朱美华 +2 位作者 郑俊飞 张晨叶 张家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60例。在拔管前按照改良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估EA程度,术后按照数字评价量表(nmeric rating scales, NR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分析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和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改良PAED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恢复室15 min NRS评分、拔管时间、寒战、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氟醚麻醉的成人骨科患者术后尽管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更快,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程度较七氟醚麻醉更为严重。在地氟醚麻醉中认识到苏醒期躁动的风险性并预防重大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 地氟醚 骨科
下载PDF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患儿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康定鑫 饶裕泉 +1 位作者 姬斌 李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吸入麻醉平衡40 min后对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吸入麻醉平衡40 min后对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6组(n=15):地氟烷1组和2组(D1、D2组)、七氟烷1组和2组(S1、S2组)、丙泊酚1组和2组(P1、P2组)。D1、S1和P1组行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研究,D2、S2和P2组行罗库溴铵时效关系研究。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对腕部尺神经行4个成串刺激(TOF),拇内收肌依次出现4个肌颤搐分别记录为T1、T2、T3和T4。肌松定标成功后,S1组、S2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并维持40 min,P1组和P2组则始终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5~4.0 μg/ml维持麻醉。随后S1组、D1组和P1组静注罗库溴铵每次75 μg/kg,记录每次用药后T1的最大阻滞效应,最终T1抑制超过95%;采用4次累积剂量的方法计算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和肌松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0%有效剂量(ED90)和95%有效剂量(ED95)。S2组、D2组和P2组患者则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罗库溴铵给药完毕至T1消失时间(起效时间),T1从0%恢复至5%所需时间(高峰时间)、T1从0%恢复至25%所需时间(临床肌松时间)、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T1从0%恢复至70%所需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T4/T1比值(TOFr)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结果D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28.73、212.45和245.78 μg/kg,S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32.46、218.94和252.30 μg/kg,P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230.56、381.02和439.55 μg/kg。D1组、S1组ED50、ED90和ED95均显著低于P1组(均P〈0.05),而D1组和S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比较,D2组和S2组起效时间更快、高峰时间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罗库溴铵 七氟烷 地氟烷 神经肌肉阻滞 药效学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的可行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荣辉 王俊科 傅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 了解脑电双频指数是否可用于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方法  40例择期病人 ,随机分成四组 (n =10 ) :组I为地氟醚指导组 (Des t) ,组Ⅱ为地氟醚对照组 (Des c) ,组Ⅲ为七氟醚指导组 (Sevo t) ,组Ⅳ为七氟醚对照组 (Sevo c)。对... 目的 了解脑电双频指数是否可用于指导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方法  40例择期病人 ,随机分成四组 (n =10 ) :组I为地氟醚指导组 (Des t) ,组Ⅱ为地氟醚对照组 (Des c) ,组Ⅲ为七氟醚指导组 (Sevo t) ,组Ⅳ为七氟醚对照组 (Sevo c)。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定地氟醚与七氟醚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BIS在 6 0左右来调定吸入麻醉药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BIS变化 ,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果 指导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大。对照组BIS明显低于指导组 (P <0 0 5 ) ,但麻醉维持过程相对较平稳 ,镇痛药与肌松药用量明显少于指导组。结论 BIS可为地氟醚与七氟醚麻醉镇静与睡眠的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指数 地氟醚 七氟醚 全身麻醉
原文传递
七氟醚、地氟醚对脑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血浆IL-6、TNF-a、S100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娟 张俊 +3 位作者 黄瑞萍 角述兰 王晓薇 思永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地氟醚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因子-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100B蛋白的变化,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患者30例,随机... 目的观察七氟醚、地氟醚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因子-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100B蛋白的变化,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凭静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分别吸入七氟醚、地氟醚,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1.0,并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6~0.15μg/(kg.min),维持BIS值在(50±5)范围内.2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时(T1)、肿瘤切除后即刻(T2)、术毕(T3)、术后24 h(T4)采中心静脉血3 m L,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S100B蛋白的浓度.结果 (1)血浆IL-6浓度变化的组内比较:S组IL-6在T1、T2、T3时点浓度明显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IL-6在T1、T2、T3时点浓度明显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TNF-α浓度变化的组内比较:S组TNF-a在T1、T2、T3时点浓度明显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NF-α在T1、T2时点浓度明显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中2组患者TNF-a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在T2、T3时点D组浓度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S100B蛋白浓度变化的组内比较:S组S100B蛋白在T2、T3时点明显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S100B蛋白在T2、T3、T4时点水平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4时点,D组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吸入麻醉剂七氟醚、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患者,可抑制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可能对患者脑保护有积极作用;(2)2组颅内肿瘤切除患者随着手术进展,S100B蛋白均增加,均出现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地氟醚 IL-6 TNF-α S100B蛋白 脑保护
下载PDF
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术后恢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华 阮林 刘叶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评价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术后恢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 目的评价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术后恢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 Handbook 5.0.1提供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5.0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40例患儿,其中地氟烷组414例,七氟烷组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早期苏醒时间上地氟烷组快于七氟烷组,在术后恢复时间上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地氟烷组高于七氟烷组,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疼痛和眼心反射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地氟烷麻醉术后早期苏醒快于七氟烷,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七氟烷,但在术后恢复、恶心呕吐、严重疼痛和眼心反射方面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烷 地氟醚 七氟烷 七氟醚 儿科麻醉 META分析
下载PDF
K_(ATP)通道参与介导地氟醚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章龙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 研究 KATP通道在地氟醚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损害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 4组 :A组正常对照 ;B组单纯缺氧 /复氧 (缺氧 2 h复氧 1h) ;C组 9%地氟醚预处理 2 0 min后 ,进行缺氧 /复氧 ;D组地氟醚预处... 目的 研究 KATP通道在地氟醚对缺氧 /复氧心肌细胞损害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 4组 :A组正常对照 ;B组单纯缺氧 /复氧 (缺氧 2 h复氧 1h) ;C组 9%地氟醚预处理 2 0 min后 ,进行缺氧 /复氧 ;D组地氟醚预处理前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 12μg/ m l KATP通道阻断剂优降糖。分别于复氧 2 0 m in和 6 0 min进行测定 :培养液乳酸脱氢酶 (L DH )和肌酸激酶 (CK )活性 ,细胞内 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 ,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 ,细胞内游离 Ca2 + 浓度。结果 单纯缺氧 /复氧使 L DH、CK和 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0 .0 1) ,细胞存活率和 ATP含量显著下降 (P<0 .0 1)。地氟醚预处理后明显减轻上述变化 (P<0 .0 1或 0 .0 5 ) ,优降糖部分取消地氟醚的减轻作用 ,其中 MDA升高达单纯缺氧 /复氧组水平 ,而对 ATP和 CK水平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 ,复氧 2 0 min其余三组细胞内游离 Ca2 + 浓度显著升高 (P<0 .0 1或 0 .0 5 ) ,但地氟醚预处理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其它两组 (P<0 .0 5 ) ;复氧后 6 0 min各组均明显下降 ,其中地氟醚预处理组降至近正常组水平。结论  KATP通道参与介导地氟醚的心肌保护 ,并主要通过降低细胞内 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KATP通道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友清 郭曲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研究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静脉麻醉组 (Ⅰ组 )、吸入地氟醚 (1MAC) 15min组 (Ⅱ组 )和 45min组 (Ⅲ组 )。Ⅰ组在麻醉平稳后 ,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稳定 15mi... 目的 研究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静脉麻醉组 (Ⅰ组 )、吸入地氟醚 (1MAC) 15min组 (Ⅱ组 )和 45min组 (Ⅲ组 )。Ⅰ组在麻醉平稳后 ,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稳定 15min和 45min时静注罗库溴铵 0 6mg·kg- 1 ,用肌松监测仪监测TOF(四个成串刺激 )的变化。结果 Ⅱ组的T1 和TOF比值起效时间 (min)分别为1 3和 0 8,与Ⅰ组 2 2和 1 5比较 ,明显缩短 (P <0 0 5 ) ;临床肌松时间 (T1 值恢复至 2 5 %基础值的时间 ) 3组分别为 2 9 6 ,31 7和 37 8min ,Ⅲ组与Ⅰ组比较明显延长 (P <0 0 5 ) ;T1 值恢复至 75 %和90 %基础值的时间及TOF比值恢复至 0 75的时间 ,Ⅱ、Ⅲ组均较Ⅰ组延迟 (P <0 0 5 )。结论 持续吸入 1MAC地氟醚能增强罗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 ,其增强效应随吸入时间延长而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地氟醚 药物相互作用 肌松作用
原文传递
三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亚华 袁红斌 +4 位作者 何星颖 朱秋峰 徐海涛 付海龙 石学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51-352,共2页
目的 探讨异氟烷、地氟烷以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组,地氟烷组(D组n=32)、异氟烷组(Ⅰ组n=32)和丙泊酚组(B组n=32).三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 μg/kg、... 目的 探讨异氟烷、地氟烷以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组,地氟烷组(D组n=32)、异氟烷组(Ⅰ组n=32)和丙泊酚组(B组n=32).三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 μg/kg、依托咪酯0.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 诱导插管,分别以1.3MAC的地氟烷、异氟烷和6~8 mg/kg 丙泊酚维持麻醉,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 h 患者认知功能MMS值的变化. 结果地氟烷组和丙泊酚组认知功能在术后1~12 h 三个时间点MMS值降低,24 h 及以后与术前无差异,异氟烷组认知功能在术后1~24 h 四个时间点MMS值降低,48 h 及以后与术前无差异.结论 仅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考虑,丙泊酚和地氟烷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较异氟烷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地氟烷 丙泊酚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吸入麻醉药物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敬莹 尚游 张心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吸入麻醉药物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为骨科麻醉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四肢创伤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51例和地氟醚组(D组)51例... 目的:比较不同吸入麻醉药物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为骨科麻醉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四肢创伤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51例和地氟醚组(D组)51例,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为(15.84±2.98)min,S组为(19.71±3.75)min,D组苏醒时间短于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舒芬太尼总用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苏醒躁动率为11.76%,高于S组的11.76%、1.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低于S组,RS评分高于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氟醚吸入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七氟醚吸入麻醉,但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高于七氟醚吸入麻醉,提示使用地氟醚吸入麻醉要注意苏醒期躁动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吸入麻醉 七氟醚 地氟醚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地氟烷、七氟烷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丁玲 申佳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地氟烷、七氟烷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苏醒时间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择期行前列腺术的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静脉中长链丙泊酚TCI诱导、注射舒芬太尼、順式阿曲库铵快诱导插入喉罩后随机分为地氟烷... 目的比较地氟烷、七氟烷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苏醒时间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择期行前列腺术的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静脉中长链丙泊酚TCI诱导、注射舒芬太尼、順式阿曲库铵快诱导插入喉罩后随机分为地氟烷组(D1组)、七氟烷组(D2组)和异丙酚组(D3组)。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1、2、3及12 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的测定方法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从停药到熵指数达到90的时间和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记录寒颤、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停药到熵指数达到90和睁眼时间、拔喉罩时间与D2、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1组小于D2、D3组;术后1、2 h D1组术后恢复正常认知功能时间较D2、D3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和12 h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应用地氟烷的短期恢复时间短于七氟烷和异丙酚,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苏醒时间 术后认知功能 地氟烷 七氟烷 异丙酚
下载PDF
脱氟烷通过ERK/P^(90RSK)信号通路诱导HO-1-mRNA表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凋亡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建林 王玲玲 +3 位作者 王俊科 朱俊超 叶青山 马宏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氟烷(desflurane)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正常培养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脱氟烷(desflurane)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7组:正常培养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6%desflurane组(D6组)、缺血/再灌注+12%desflurane组(D12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tin-protoporphyrin(HO-1抑制剂)组(T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U-0126(ERK抑制剂)组(U组)、缺血/再灌注+12% desflurane+rapamycin(RS6K抑制剂)组(R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I/R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D6组和D12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6%或12%desflurane麻醉。T组、U组和R组在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分别加入tin-protoporphyrin、U-0126或Rapamycin使其终浓度均为10μmol·L-1后同D12组处理。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力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HO-1-mRNA表达、磷酸化ERK1/2和P90RS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HO-1-mRNA的表达增加,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vsC组,P<0.01)。D6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vsI/R组,P<0.01)。D12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增加,HO-1-mRNA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增加、神经元凋亡率降低(vsI/R组或D6组,P<0.01或P<0.05)。T组PERK1/2和PP90RSK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vsD12组,P>0.05),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1)。U组PERK1/2和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5或P<0.01)。R组PERK1/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vsD12组,P>0.05),PP90RSK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增加(vsD12组,P<0.05或P<0.01)。结论Desflurane通过ERK1/2/P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flurane ERK1/2 P^90RSK HO-1 细胞信号转导 凋亡 神经元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地氟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艳红 吴新军 +1 位作者 王俊科 崔涌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研究地氟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和肺泡灌洗液(BAIF)内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48只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 ml后机械通气4 h;L组:股静脉注射内毒素(LPS)... 目的 研究地氟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和肺泡灌洗液(BAIF)内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48只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 ml后机械通气4 h;L组:股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 mg/kg后机械通气4 h;D1L和D2L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机械通气,分别吸人1.0 MAC和1.5 MAC地氟醚4 h。每组有6只大鼠不注射伊万斯蓝,用于病理学检查及肺泡灌洗。测定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肺湿/干重比(W/D)、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LPI)、伊万斯蓝(EB)含量、BALF内炎性细胞总数及百分比、大鼠死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L组病理形态学积分、W/D、肺水含量、LPI和EB含量均升高(P<0.05或0.01),D1L组病理形态学积分和LPI升高(P<0.01)。与L组比较,D1L组W/D、肺含水量和EB含量升高(P<0.05)。与D1L组比较,D2L组病理形态学积分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D1L组、D2L组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均升高(P<0.01)。与L组、D1L组比较,D2L组死亡率升高(P<0.01)。结论 吸入大剂量地氟醚加重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大鼠 肺泡 毛细血管膜 通透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