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县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从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两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功能形态包含作物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护三种形态,空间形态包含景观格局和数量分布两种形态;(2)耕地利用转型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3)实证发现,房县、长阳县、建始县、来凤县等4县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空间形态转型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郧县和咸丰县则是空间形态转型存在促进效用而功能形态转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4)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秭归县、恩施市和巴东县等6县市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均存在促进效用,竹溪县、利川市、宣恩县和鹤峰县等4县则均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论文还从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和土地工程技术、完善耕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农业经济增长质量 贫困山区 鄂西
下载PDF
鄂西黄陵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谱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志昌 王桂华 张自超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2年第3期19-28,共10页
采用Isoplot程序重新计算了鄂西黄陵花岗岩基主要岩套的Rb -Sr等时线年龄和锆石U -Pb一致曲线年龄 ,测定了各种类型脉岩的侵入年龄 ,最后获得该岩基岩浆活动的年龄谱是 :主体太平溪英云闪长岩岩套和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岩套的侵位年龄分别... 采用Isoplot程序重新计算了鄂西黄陵花岗岩基主要岩套的Rb -Sr等时线年龄和锆石U -Pb一致曲线年龄 ,测定了各种类型脉岩的侵入年龄 ,最后获得该岩基岩浆活动的年龄谱是 :主体太平溪英云闪长岩岩套和黄陵庙花岗闪长岩岩套的侵位年龄分别是 (833± 2 9)Ma和 (819± 7)Ma ,大老岭石英二长花岗岩岩套是 (786± 5 4 )Ma ,脉岩套侵入年龄从花岗闪长斑岩的 813Ma开始 ,到770Ma的辉绿岩和 772Ma的石英脉侵入 ,整个岩基抬升作用完成 ,岩浆活动基本结束。在印支期(2 17± 7)Ma时 ,岩基上NNW和NNE向大断裂发生了强烈的再次活动。Nd ,Sr同位素证据表明 ,除大老岭岩套外 ,其他三个岩套的岩浆演化是连续的 ,这些岩浆起源于晋宁期扬子板块北缘发生的大洋板块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花岗岩基 湖北 RB-SR等时线年龄 U-Pb-致曲线年龄 抬升作用
下载PDF
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纪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来自细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明龙 陈林 +6 位作者 田景春 郑德顺 许克元 方喜林 曹文胜 赵军 冉中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58-2170,共13页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走马地区ZK702钻孔岩心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底部细碎屑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计算了CIA、CIW、PIA、Al/Ca、Rb/Sr、V/Cr、U/Th等特征值,探讨了该区南华纪冰期至间冰期的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过程,结合岩石学证据认为:古城冰期气候寒冷干燥(CIA值从底部的69.2过渡至57.8,均值为62.2),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依然寒冷(CIA值介于54.3~62.7,均值59.7),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并趋于稳定(CIA值介于70.2~81.1,均值75.8),南沱冰期气候又转向寒冷干燥(CIA值由78.6降低至61.9),CIW、PIA、Rb/Sr值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值反映一致,Al/Ca值的变化也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量随着古气候波动;V/Cr、U/Th、Ni/Co等比值反映出研究区古海洋古城期-南沱早期总体处于氧化环境,其中大塘坡早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古城期、大塘坡中晚期和南沱早期处于氧化环境;研究区大塘坡锰矿形成于间冰期早期寒冷气候下的弱氧化环境,气候转暖后锰矿停止沉积,锰矿成矿与古气候和古氧相具有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氧相 锰矿 细碎屑岩 元素地球化学 南华系 鄂西
下载PDF
鄂西清江流域岩溶地貌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增银 沈继方 +1 位作者 徐瑞春 石伯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在分析鄂西清江流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岩溶地貌的特点,并着重根据该区构造运动发展史和古水文网的发育演变情况分析了岩溶地貌演化过程,划分了岩溶发育期。
关键词 清江流域 岩溶地貌 演化 岩溶作用
下载PDF
鄂西地区南华系大塘坡期锰矿成因浅析——以长阳古城锰矿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谭满堂 鲁志雄 张嫣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鄂西地区锰矿含矿层包括南华系大塘坡组、南沱组以及陡山沱组,其中尤以大塘坡组中的锰矿最为重要,而长阳古城锰矿是典型矿床之一。此类锰矿与贵州、湖南以及重庆等地南华系大塘坡期锰矿基本特征相似,称之为"大塘坡式锰矿"。... 鄂西地区锰矿含矿层包括南华系大塘坡组、南沱组以及陡山沱组,其中尤以大塘坡组中的锰矿最为重要,而长阳古城锰矿是典型矿床之一。此类锰矿与贵州、湖南以及重庆等地南华系大塘坡期锰矿基本特征相似,称之为"大塘坡式锰矿"。锰矿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黑色岩系中,矿石主要为块状菱锰矿以及少量氧化矿石。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Mn低Fe;微量元素中Nb/Ta、Zr/Hf以及Y/Ho比值显示古城锰矿并非单纯的海相沉积作用成因,成矿时有较强的海底热流或热水沉积作用的参与;Fe-Mn-(Cu+Ni+Co)×10的三角图解以及logU-logTh图解均投影于热水沉积区;稀土元素显示出成矿过程中的非热水沉积与热水作用混合的特征。综合认为古城锰矿锰的富集受近岸陆棚局部海盆环境的控制,为热水沉积与海相沉积的混合作用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长阳古城 锰矿 大塘坡 成因
下载PDF
鄂西地区上二叠乐平统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20
6
作者 遇昊 陈代钊 +1 位作者 韦恒叶 汪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7-1027,共11页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发育广泛的富有机质沉积,并成为南方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了解该时期的富有机质堆积机理,我们选择了鄂西台内盆地晚二叠世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岩(TOC平均值为5.8%,峰值为18%)作为研究对象。硅...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发育广泛的富有机质沉积,并成为南方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了解该时期的富有机质堆积机理,我们选择了鄂西台内盆地晚二叠世大隆组富有机质硅质岩(TOC平均值为5.8%,峰值为18%)作为研究对象。硅质岩中常量元素Al/Fe均值为0.79,Mn/Ti均值为0.21,显示为大陆边缘环境下的生物成因,即非热水成因。∑REE值与Al2O3含量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当时陆源物质的输入对硅质岩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微量元素U/Th、V/(V+Ni)均说明硅质岩沉积环境为缺氧水体环境。通过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统计表明,大多数(64%~89%)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小于5μm,反映缺氧甚至硫化的环境。而且,U、V、Mo的富集以及Ni、Cu元素的亏损说明水体的缺氧主要是由于海水分层,水体循环受阻造成的。TOC与氧化还原参数的变化步调基本一致,两者有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生产力指标Ba/Al相关性很差,说明有机质富集主要是由水体的缺氧而不是初级生产力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硅质岩 有机质富集 海水缺氧 鄂西
下载PDF
中扬子鄂西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露露 刘早学 +2 位作者 温雅茹 周向辉 罗凡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及含气性特征研究薄弱的现状,利用钻井及地层剖面资料,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及沉积相、页岩埋深及厚度、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及含气性特征研究薄弱的现状,利用钻井及地层剖面资料,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及沉积相、页岩埋深及厚度、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鄂西地区牛蹄塘组依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2段;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水及深水陆棚相,以深水陆棚相分布面积最广,兴山县-宜昌市发育3个水下隆起;页岩厚度中心主要分布在来凤县-恩施市及神农架2个地区,厚度可达200.0 m以上;牛蹄塘组由下至上TOC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咸丰-鹤峰一带,总体上TOC以大于2.00%的高及特高级别为主,R o为2.0%~3.5%,以高成熟为主;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及石英为主,黏土矿物由下至上逐渐增多;牛蹄塘组主要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牛蹄塘组由下至上呈现含气量先急剧变大再缓慢降低的趋势,含气量峰值位于牛蹄塘组一段下部,含气性较好的地区位于黄陵背斜东南翼。综合研究认为,鄂西地区牛蹄塘组勘探有利区主要位于深水陆棚相内的宽缓背斜翼部、且远离区域断裂带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鄂西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井位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含气性 沉积相 牛蹄塘组 鄂西地区
下载PDF
鄂西清江隔河岩水库茅坪滑坡蠕滑变形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为民 徐瑞春 +2 位作者 吴树仁 谭振轩 石菊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20,共9页
茅坪滑坡是清江隔河岩库区一个大型的基岩古滑坡体。自1993年4月隔河岩水库蓄水以来,滑坡体变形日趋明显,表现为整体蠕滑的特征。根据该滑坡12年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蠕滑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认为茅坪滑坡变形具有累进性破坏... 茅坪滑坡是清江隔河岩库区一个大型的基岩古滑坡体。自1993年4月隔河岩水库蓄水以来,滑坡体变形日趋明显,表现为整体蠕滑的特征。根据该滑坡12年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蠕滑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认为茅坪滑坡变形具有累进性破坏的特点,目前处于加速蠕变阶段。稳定计算结果也表明,滑坡体处于一种潜在临界不稳定状态。若遇强降雨、库水位骤降、岩崩或地震等触发因素,茅坪滑坡有可能整体失稳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隔河岩水库 茅坪滑坡 蠕滑变形 稳定性 降雨 蓄水
下载PDF
大巴山与雪峰山逆冲构造带J_3-K_1复合过程的响应——鄂西秭归褶皱带构造样式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庆伟 颜丹平 +2 位作者 焦守涛 吴钪 董周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2-1400,共19页
秭归褶皱带位于大巴山逆冲带与雪峰山逆冲带叠合部位,总体呈现穹窿-盆地型式,是构造复合、联合作用的结果,记录了大巴山逆冲带与雪峰山逆冲带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构造复合和联合过程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对秭归褶皱带秭归向... 秭归褶皱带位于大巴山逆冲带与雪峰山逆冲带叠合部位,总体呈现穹窿-盆地型式,是构造复合、联合作用的结果,记录了大巴山逆冲带与雪峰山逆冲带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构造复合和联合过程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对秭归褶皱带秭归向斜、巴东复向斜和香龙山背斜的野外调查,对褶皱枢纽、相关断层、节理等进行详细构造解析,理清了先后叠加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分期和配套,对变形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重建。结果表明秭归褶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期以近EW向的秭归向斜和香龙山背斜为代表,秭归向斜为轴面近直立的开阔圆弧状,香龙山背斜呈轴面近直立的箱状,相关逆冲断层具由北向南逆冲的特点,可能与大巴山由NE向SW逆冲作用有关。D2期秭归向斜叠加近SN向枢纽,呈锅状,香龙山背斜东段发育鼻状的五龙背斜,褶皱带呈穹窿-盆地型。与向斜相关的水田坝断裂带向SEE逆冲,主压应力场呈NWW-SEE近平行的束状。该期变形可能与雪峰山逆冲带向NW逆冲过程中受到黄陵背斜阻挡有关。D3期秭归向斜近SN向枢纽向南西弯曲,巴东复向斜呈NW凸出弧形,香龙山背斜西端叠加NE-SW向构造形迹。主压应力场总体向NW发散。该期变形可能与雪峰山逆冲带向NW逆冲推挤有关。上述构造分析表明,向SW逆冲的大巴山逆冲带先影响鄂西地区,之后向NW逆冲推挤的雪峰山逆冲带扩展至该地区,形成复合关系。区域构造与地层关系分析表明D1-D3形成于J3-K1,因此秭归褶皱带是大巴山逆冲构造带向SW叠瓦逆冲并与指向NW的雪峰山逆冲带复合叠加的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区在J3-K1经历了分阶段复合叠加的过程,即前期受到大巴山逆冲带近SN构造作用影响,后期经历向NW逆冲推挤的雪峰山逆冲带NW-SE向构造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褶皱带 大巴山逆冲带 雪峰山逆冲带 复合过程 鄂西
下载PDF
鄂西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特征及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焱林 段轲 +3 位作者 刘早学 金春爽 陈科 罗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8,共8页
综合大量野外露头、钻井、气测录井、地震、岩石矿物学分析、有机地球化学以及现场解吸等数据,对鄂西宜昌—秭归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含气页岩特征、岩石物性、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等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页岩气富集... 综合大量野外露头、钻井、气测录井、地震、岩石矿物学分析、有机地球化学以及现场解吸等数据,对鄂西宜昌—秭归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含气页岩特征、岩石物性、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等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鄂西宜昌—秭归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以深水陆棚沉积为主,TOC含量平均值约3.2%,有机质处于过成熟阶段,矿物成分富含碳酸盐矿物,石英次之。页岩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发育,现场解吸及气测录井均显示含气性较好,且页岩单层有效厚度和总厚度越大,页岩含气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主控因素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鄂西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宜昌地区沉积—构造演化与寒武系页岩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胜元 陈孝红 +3 位作者 岳勇 李培军 蔡全升 杨睿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52-1068,共17页
鄂西宜昌斜坡是四川盆地外寒武系页岩气勘探新区,与盆内勘探不同,宜昌斜坡发育于黄陵隆起之上,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研究薄弱。利用最新的地震、钻探和测试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构造演化具有特殊性,先后经历了印支期隆起雏形、燕山... 鄂西宜昌斜坡是四川盆地外寒武系页岩气勘探新区,与盆内勘探不同,宜昌斜坡发育于黄陵隆起之上,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研究薄弱。利用最新的地震、钻探和测试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构造演化具有特殊性,先后经历了印支期隆起雏形、燕山期快速抬升剥蚀、喜马拉雅期充填改造3个关键沉积—构造阶段。宜昌地区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对页岩气富集成藏有4个方面的影响:①桐湾运动末期形成早寒武世隆、凹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直接影响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展布,对页岩气的形成分布有重要的源控作用,水井沱组页岩含气量与TOC含量具有较好正相关性,指示有机质丰度是影响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②印支期开始隆升、燕山期迅速隆升的黄陵岩体控制宜昌斜坡区构造沉降,使下古生界页岩层埋藏深度适中、抬升早、有机质热成熟度相对低,在中、下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过成熟演化背景下尤为特殊。适宜的热演化条件下,水井沱组页岩有机质纳米孔发育,构成页岩气重要储集空间。③受黄陵隆起的砥柱作用,宜昌斜坡在南方中、新生代多期次强烈构造活动中免遭构造破坏和强改造,表现为隆升剥蚀为主、局限断裂活动为辅、整体构造变形弱的特点,构造保存条件较临区优越,加之页岩渗透性极低,使宜昌单斜构造上水井沱组页岩气仍有效保存,是当前该区勘探的主体。④寒武系页岩裂缝发育,早期构造作用形成的高角度裂缝、晚期由于重力顺层滑脱作用形成的低角度剪切缝,共同构成页岩气运移、储集的重要空间。宜昌地区页岩气的勘探突破表明,古隆起、古斜坡等稳定古构造周缘是中下扬子区古生界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古隆起 构造演化 下寒武统水井沱组 宜昌斜坡 鄂西地区
原文传递
鄂西早侏罗世香溪植物群真蕨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永栋 田宁 +1 位作者 蒋子堃 梅盛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7-540,共14页
近年来对真蕨植物系统发育演化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史时期真蕨化石多样性变化、繁殖器官和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的探究成为了解该类群植物辐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湖北西部早侏罗世香溪组真蕨植物化石... 近年来对真蕨植物系统发育演化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地史时期真蕨化石多样性变化、繁殖器官和原位孢子微细构造的探究成为了解该类群植物辐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不可或缺的途径。我国湖北西部早侏罗世香溪组真蕨植物化石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包括合囊蕨科、紫萁科、马通科、双扇蕨科及蚌壳蕨科等,共计约11属25种。近年来,对该地区真蕨植物化石研究日渐深入,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鄂西秭归地区保存完好的生殖器官化石标本,先后获得了合囊蕨科Marattia asiatica、马通科Phlebop-teris polypodioides、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 nilssonii、蚌壳蕨科Coniopteris cf.bella和Coniopteris sp.等种原位孢子。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Marattia asiatica和Dictyophyllum nilssonii原位孢子超微结构的研究,对认识真蕨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证据。香溪组上部真蕨植物代表我国早中生代南方植物区系典型的真蕨植物生态群落,且以马通科Phlebopteris和双扇蕨科Dictyophyllum为主导分子,伴生有合囊蕨科、紫萁科和蚌壳蕨科分子,指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类型,并代表原位埋藏的泥炭沼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蕨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殖器官 原位孢子 早侏罗世 湖北西部 中国
下载PDF
鄂西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波 刘羽琛 +2 位作者 漆富成 东艳 王振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3-1306,共14页
在野外地质露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扫描电镜、X-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鄂西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野外地质露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扫描电镜、X-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鄂西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陡山沱组发育厚层暗色泥页岩,且区域分布稳定,具有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丰富,物性良好,储层孔隙空间发育,吸附性能好等特点,且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具备页岩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通过综合信息叠合法,认为鄂西地区黄陵背斜南翼及长阳背斜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带,陡山沱组陡二段中下段为页岩气勘探有利目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条件 陡山沱组 鄂西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海 刘安 +2 位作者 罗胜元 陈孝红 陈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3,共8页
通过低温液氮比表面积分析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黑色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并结合总有机碳含量和矿物X衍射测试数据,对页岩孔隙发育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井沱组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包... 通过低温液氮比表面积分析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黑色页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并结合总有机碳含量和矿物X衍射测试数据,对页岩孔隙发育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井沱组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矿物铸模孔、晶间孔、微裂缝和有机孔,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其中直径小于10 nm的孔隙对页岩比表面积的平均贡献率达87.51%,直径大于10 nm的孔隙对总孔隙体积的平均贡献率为56.32%。页岩中的粘土矿物可以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和孔隙空间,且石英对页岩孔隙发育具有正向作用,而碳酸盐岩含量过高则会导致孔隙结构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寒武系 鄂西
下载PDF
鄂西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友平 陈星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初步探讨了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本区系蕨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起源十分古老,亚热带成分占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的比例高,组成本区系各成分来源不同,发展极不平衡,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拥有大量... 初步探讨了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本区系蕨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起源十分古老,亚热带成分占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的比例高,组成本区系各成分来源不同,发展极不平衡,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拥有大量属种,显现出复杂性、优势性特色;本区系中国特有种占较大比重,与我国西南区相似率最高,可能处于我国蕨类植物的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并支持了秦仁昌在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分区中将鄂西划为西南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鄂西地区黄陵背斜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露露 张焱林 +2 位作者 陈程 周向辉 温雅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2,共7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为更好地实现研究区域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利用黄陵背斜周缘调查井及实测地层剖面资料,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含气性等方面进行了综...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为更好地实现研究区域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利用黄陵背斜周缘调查井及实测地层剖面资料,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含气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目的层纵向上可以分为五峰组硅质岩段、五峰组观音桥灰岩段、龙马溪组下部黑色炭质页岩段、龙马溪组上部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粉砂岩段。目的层埋深多为1000~3000m,厚度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研究区TOC含量多为1.16%~2.99%,平均为2.10%。黄陵背斜西南缘TOC含量比东缘高,五峰组TOC含量最高,龙马溪组上部含量最低。五峰组-龙马溪组以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脆性矿物含量高,页岩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孔隙类型;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隙及粒间孔隙为主,地层由下至上表现出有机质条带、有机质孔隙及黄铁矿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黄陵背斜西南缘含气性稍微好于东缘地区,含气量与TOC值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五峰组含气性最好,龙马溪组上部较差;北北东向新华断裂带附近页岩气含气性较差,而北西向断裂带附近页岩气含气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黄陵背斜周缘页岩气调查井的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含气性特征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黄陵背斜 鄂西
下载PDF
湖北神农架西部南华纪地层序列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官开萍 田力 +3 位作者 安志辉 叶琴 胡军 童金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6-245,共10页
新元古代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多次明显的冰川活动记录。以峡东地区为代表的鄂西地区新元古界是国际研究的经典和热点。然而,峡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并不完整,其毗邻的神农架西部地层序列更... 新元古代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多次明显的冰川活动记录。以峡东地区为代表的鄂西地区新元古界是国际研究的经典和热点。然而,峡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并不完整,其毗邻的神农架西部地层序列更具代表性。位于鄂西神农架西部的高桥河剖面,其南华系超覆于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基底之上,从下而上依次为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通过与鄂西峡东地区、长阳地区的代表性剖面的区域地层对比,发现高桥河剖面的南华纪沉积地层序列最为连续,是鄂西地区新元古代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层序列之一,能够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参照标准,并为研究这一重大关键地质时期的极端古气候演变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地层序列 古气候变化 高桥河剖面 湖北西部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姜生玲 毛曼 +4 位作者 洪克岩 胡晓兰 朱亮亮 王珊珊 王茜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以钻井、野外露头测量、实验测试数据为资料依据,通过对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矿物含量、储集特征等的分析,认为牛蹄塘组页岩全区分布,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于牛蹄塘组中下部,分布稳定,厚度介于40~150m之... 以钻井、野外露头测量、实验测试数据为资料依据,通过对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矿物含量、储集特征等的分析,认为牛蹄塘组页岩全区分布,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于牛蹄塘组中下部,分布稳定,厚度介于40~150m之间;有机碳含量高,介于2.0%~14.64%之间;热演化程度高,主体大于2.0%以上,综合评价页岩品质好。等温吸附实验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较强的天然气吸附能力。现场解吸实验表明,牛蹄塘组含气量整体偏低且氮气含量高。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大型通天断层的发育是影响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的主要因素,过高的热演化程度对含气性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地区 鄂西地区 寒武纪 牛蹄塘组 页岩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制——以鄂西地区天柱山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坤 李婷婷 +5 位作者 朱光有 张志遥 李婧菲 王鹏举 闫慧慧 陈永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6,共14页
全球范围下寒武统发育的黑色泥岩是一套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和质量差异大,重建其沉积与发育模式对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导。通过对鄂西地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烃... 全球范围下寒武统发育的黑色泥岩是一套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和质量差异大,重建其沉积与发育模式对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导。通过对鄂西地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开展有机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探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古海洋环境等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分析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沉积模式、发育机制以及生物活动和海洋环境变化与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段具有高TOC含量(2.63%~8.76%)、高化学蚀变指数(68~76)和高生物来源Ba(平均含量为1392×10^-6)的特点,且高度富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和V)。V/Cr比值、U/Th比值和V/Sc比值指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的水体经历了从硫化缺氧环境到次氧化环境再到氧化环境的变化,与Mo、U富集因子之比指示的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特征相一致。TOC含量与Al、Si、生物来源Ba含量的相关性表明陆源输入对烃源岩有贡献。δ13 C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生存环境有影响。研究认为,鄂西地区早寒武世海水的硫化缺氧和表层海洋生产力高是导致有机质大量埋藏、形成优质烃源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下寒武统 古生产力 古海洋环境 发育模式 鄂西地区
原文传递
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素婷 厉恩华 +3 位作者 蔡晓斌 王学雷 姜刘志 燕然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8-475,共8页
为探讨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及群丛类型特征,揭示该类型湿地资源特点,采用遥感影像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和高等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主要分布... 为探讨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及群丛类型特征,揭示该类型湿地资源特点,采用遥感影像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和高等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七姊妹山、大九湖、二仙岩和后河等4个区域内,主要有8个斑块,总面积为1 278.69hm2,共有高等植物65科、128属、194种,有大理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川东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fargesii-Sphagnum palustre)、野灯心草-泥炭藓群丛(Ass.Juncus setchuensis-Sphagnum palustre)、水竹-泥炭藓群丛(Ass.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Sphagnum palustre)、紫羊茅-泥炭藓群丛(Ass.Festuca rubra-Sphagnum palustre)、小叶南烛-川东薹草-泥炭藓群丛(Ass.Vaccinium bracteatum var.chinense-Carex fargesii-Sphagnum palustre)等20个群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为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泥炭藓 湿地 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