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媛 赵正恩 +5 位作者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238-240,2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咽部冰刺激训练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峰 张日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内部神经肌肉系统协同变化,提高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方法:使用表面肌电技术对沈阳体育学院8名健将级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进行分析。结果:在后手直拳击打过程中上肢肌肉中三角肌前束... 目的:探讨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内部神经肌肉系统协同变化,提高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方法:使用表面肌电技术对沈阳体育学院8名健将级女子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进行分析。结果:在后手直拳击打过程中上肢肌肉中三角肌前束做功百分比最高,平均为35%;后手直拳击打过程中主动肌的激活顺序为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尺侧腕屈肌,肌肉由近端到远端依次激活。结论:后手直拳击打动作中上肢拮抗肌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肌肉激活顺序来说后手直拳击打动作符合鞭打技术动作原理,在平时训练中加强上肢拮抗肌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拳击 后手直拳 上肢肌肉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国家队射箭运动员动作技术的肌电特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秀丽 刘卉 刘学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运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国家射箭队男、女各1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在射箭动作的不同阶段尚存在部分不合理的肌肉用力特点;相对来说,无论是举弓时的肌肉激活顺序、主要肌肉用力特点,还是动作的... 运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国家射箭队男、女各1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在射箭动作的不同阶段尚存在部分不合理的肌肉用力特点;相对来说,无论是举弓时的肌肉激活顺序、主要肌肉用力特点,还是动作的一致性,均是女子运动员较男子运动员合理;以肌电RMS幅值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这个派生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多支箭肌肉用力的一致性评价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 技术 表面肌电 动作一致性 中国
下载PDF
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肌肉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仲卫红 李宇涛 +4 位作者 林建平 郑其开 叶佳佳 王拥军 王诗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01-5505,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肌肌力和耐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试验分3个中心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病例82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肌肌力和耐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试验分3个中心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病例82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间歇性颈椎牵引和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的治疗方案。两组病例治疗周期均为2周,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肌最大肌力、颈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结果:最终有效病例共799例,其中对照组401例,治疗组398例。两组在治疗后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和颈肌最大肌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及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方向的最大肌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除前屈外各肌肉的sEMG在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各肌肉的sEMG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前屈、后伸、右侧屈方向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推拿可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增强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提高其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其疗效优于颈椎间歇牵引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 肌力 表面肌电 随机对照
原文传递
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肌力与sEMG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耀荣 周里 时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78,共5页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时力矩、功随着速度增加逐渐下降,而功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伸肌和屈肌均被最大程度地动员,且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力矩—功率关系以及功率—iEMG关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快速运动时,功率与力矩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iEMG呈高度相关(P<0.01)。等速测试与肌电结合可作为监测与评价运动员膝关节神经肌肉交互活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运动员 膝关节 等速练习 屈伸肌 肌力 semg 力矩 功率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收缩特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师东良 王宁华 谢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08-513,F0003,共7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评测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肉收缩特征,包括收缩速度、收缩力量和抗疲劳性。方法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参与观察组;34名健康人参与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性...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评测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肉收缩特征,包括收缩速度、收缩力量和抗疲劳性。方法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参与观察组;34名健康人参与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左右侧、Q角相匹配。所有受试者均在膝关节屈曲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下,进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股四头肌肌力的评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评定指标包括募集速率、平均振幅、峰力矩/体重比、疲劳指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股内侧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直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和100°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P<0.05)。②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在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观察组股直肌、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P<0.05)。③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在膝屈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中峰力矩/体重比均小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在等速180°/s伸膝测试中股四头肌耐疲劳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收缩速度减慢、收缩力量减小、抗疲劳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股四头肌 表面肌电图 等速肌力
下载PDF
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活动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侯文生 许蓉 +1 位作者 郑小林 马丽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手部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名健康被试者参加了试验,包括最大自主收缩力(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MVC),80%MVC及40%MVC,记录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采用均方根和小波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手部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名健康被试者参加了试验,包括最大自主收缩力(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MVC),80%MVC及40%MVC,记录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采用均方根和小波分析方法提取其特征参数;运用SPSS软件统计以被试者自身的MVC为基准的不同握力水平的相对特征值,使不同的被试者具有可比性。结果对于单个被试者握力水平与表面肌电活动模式存在正相关性,即握力越大则对应的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值也越大;对于所有的被试者这种正相关性也存在。结论握力水平与肌肉活动模式具有相关性,这提示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值不但可以预测握力的大小,还可用于运动功能测试及康复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握力 肌肉活动 均方根 小波变换
下载PDF
5 DOF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东岩 李庆玲 +1 位作者 杜志江 孙立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83-1387,共5页
提出了一种面向偏瘫患者,可实现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的5自由度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控制新方法.根据偏瘫患者上肢单侧受损的特点,该机器人利用偏瘫患者的健肢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驱动康复机械臂辅助患者患肢实现康复训练.利用肌... 提出了一种面向偏瘫患者,可实现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的5自由度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控制新方法.根据偏瘫患者上肢单侧受损的特点,该机器人利用偏瘫患者的健肢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驱动康复机械臂辅助患者患肢实现康复训练.利用肌电绝对值积分(IAV)和自回归参数模型法(AR model)对选定的上肢四块肌肉运动产生的sEMG信号进行分析,所提取的特征分别作为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6个上肢运动作为输出建立表面肌电信号与上肢康复动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sEMG准确地完成了对上肢康复动作的识别.这一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积极性,保持正确运动的感觉,并为研究患者受损上肢表面肌电信号与肌肉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康复训练动作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东岩 李庆玲 +1 位作者 杜志江 孙立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8-1013,共6页
提出了一种融合单、多关节及日常生活功能行动作训练的5自由度外骨骼式偏瘫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根据偏瘫患者上肢单侧受损的特点,提取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用于驱动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患侧肢体实现康复训练动作.采用肌... 提出了一种融合单、多关节及日常生活功能行动作训练的5自由度外骨骼式偏瘫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根据偏瘫患者上肢单侧受损的特点,提取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运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用于驱动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患侧肢体实现康复训练动作.采用肌电绝对值积分和自回归参数模型法对上肢运动中参与动作的4块肌肉产生的sEMG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并分别作为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输入,6个上肢运动作为输出建立表面肌电信号与上肢康复动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sEMG准确地完成了对上肢康复动作的识别.该方法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促进血液循环,在康复的同时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积极性,保持患者正确运动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AR参数模型 L-M算法 BP网络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姜荣荣 叶正茂 +4 位作者 陈艳 罗丽娟 方丽婷 缪萍 于瑞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0期517-5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上肢执行功能性活动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 目的:本研究拟证实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上肢执行功能性活动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游戏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分(FMA-UE)、改良巴氏指数(MBI)及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评估,并采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肘关节做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同步记录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2组患者均进行MBI随访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2组FMA-UE及MBI、MAL运动频率及运动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FMA-UE、MAL运动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时,2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结束时(均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iEMG和RMS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运动质量,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虚拟现实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及AR模型的EMG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毅 连奥奇 罗元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770-774,共5页
当前表面肌电信号(SEMG)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康复设备当中,然而在智能轮椅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实现SEMG在智能轮椅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变换和AR建模相结合的前额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首先将采集得到的肌电信号进行... 当前表面肌电信号(SEMG)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康复设备当中,然而在智能轮椅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实现SEMG在智能轮椅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变换和AR建模相结合的前额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首先将采集得到的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有效数据段;然后,对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并将所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AR建模;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对闭左眼、闭右眼、闭双眼和收下颚等4种动作进行运动模式分类。实验表明,这种信号分析方法兼具小波分析与AR建模的优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小波变换 AR模型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建 邹任玲 +2 位作者 张东衡 徐秀林 胡秀枋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s EMG)监测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它的特征信号提取是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文章在常规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特征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对最近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时频分析方法、参数模...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s EMG)监测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它的特征信号提取是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文章在常规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特征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对最近的研究热点内容包括时频分析方法、参数模型分析方法和非线性特征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对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在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特征提取 时频分析 参数模型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女子沙滩排球跳发球空中击球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海勇 林世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4,共6页
运用肌电与摄像的同步对部分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跳发球的测试结果表明,“屈肘后引”的引臂技术较为合理,鞭打能量的传递模式,无论做鞭打动作环节加速的向心收缩肌肉用力顺序,还是使环节减速的离心收缩的肌肉用力顺序,都是先近侧环... 运用肌电与摄像的同步对部分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跳发球的测试结果表明,“屈肘后引”的引臂技术较为合理,鞭打能量的传递模式,无论做鞭打动作环节加速的向心收缩肌肉用力顺序,还是使环节减速的离心收缩的肌肉用力顺序,都是先近侧环节后远侧环节,能量依次传递。这是最优化的上肢鞭打动作,并可作为判断运动员鞭打技术动作协调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排球 女子 跳发球 挥臂 肌电 动作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 空中击球技术
下载PDF
疲劳相关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非疲劳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健 杨红春 刘加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静态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 (sEMG)疲劳相关特征变化的非疲劳特异性。方法记录 1 0名被试者等长屈肘收缩 1min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sEMG的信号 ,分析MPF、MF、ZCR、AEMG和Lempel ziv复杂度各项疲劳相关性指标的... 目的探讨静态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 (sEMG)疲劳相关特征变化的非疲劳特异性。方法记录 1 0名被试者等长屈肘收缩 1min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sEMG的信号 ,分析MPF、MF、ZCR、AEMG和Lempel ziv复杂度各项疲劳相关性指标的变化 ,并测量肱三头肌在疲劳运动负荷试验前、后的MVC值。结果肱二头肌在持重负荷过程中MPF、MF、ZCR和Lempel ziv复杂度均随着负荷持续时间呈线性规律递减 ,AEMG呈线性规律递增 ;肱三头肌的MVC在疲劳运动负荷前后无明显变化 ,分别为( 1 4 .0± 3.2 )kg和 ( 1 4 .6± 2 .6)kg。但MPF、MF、ZCR和Lempel ziv复杂度也呈线性递减变化且变化率明显大于肱二头肌 ,而AEMG无明显变化。结论sEMG信号线性时、频和非线性复杂度的变化不具有肌肉疲劳特异性 ,疲劳可能不是造成上述指标变化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非疲劳特异性 平均功率频率 中位频率
下载PDF
不同坐姿下腰部负荷及竖脊肌活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琨 白爱利 +1 位作者 李小生 姜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2,共6页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法(包括影像学分析、三维侧力和sEMG肌电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法和统计学方法结合静态力学原理及郑秀媛人体基本参数,对10名男性(年龄21.4±0.69岁,身高172.9±2.72 cm,体重62.9±4.95 kg)进行研究,获得...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法(包括影像学分析、三维侧力和sEMG肌电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法和统计学方法结合静态力学原理及郑秀媛人体基本参数,对10名男性(年龄21.4±0.69岁,身高172.9±2.72 cm,体重62.9±4.95 kg)进行研究,获得四种不同坐姿下各腰椎节段负荷(肌力矩)和10种坐姿下的腰部竖脊肌肌电图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坐姿下,身体姿势的改变对腰部负荷影响较大,不同坐姿腰部负荷均大于站立位;同一腰椎节段肌力矩因坐姿的变化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放松位大于挺直位,伏案支撑位大于无支撑位;不同的姿势,背部竖脊肌肌电图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其活动强度的变化主要由脊柱前屈的程度决定。因此,建议坐时尽量使脊柱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姿 肌力矩 腰部负荷 肌电图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跑运动学与下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陆阿明 王国栋 王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8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跑至疲劳过程中的运动学与下肢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认识疲劳对人体运动动作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男性受试者在跑台上进行12km/h恒速度跑至疲劳,对3个阶段运动学参数及表面肌电时频指标进行单因... 目的:通过对人体跑至疲劳过程中的运动学与下肢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认识疲劳对人体运动动作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男性受试者在跑台上进行12km/h恒速度跑至疲劳,对3个阶段运动学参数及表面肌电时频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跑至疲劳的3个阶段,1)单步步长和步频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右脚至左脚步长减小(均值为1.68m、1.65m、1.65m),步频增加(均值为2.77步/s、2.84步/s、2.87步/s),而左脚至右脚步长增加(均值为1.61m、1.64m、1.64m),步频减小(均值为2.88步/s、2.84步/s、2.78步/s);2)躯干倾斜、扭转幅度显著增加(P<0.05),髋、膝关节角度出现规律性变化(P<0.05),踝关节角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下肢肌积分肌电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肌肉平均功率频率指标变化趋势并不一致。结论:中等强度恒速跑至疲劳过程中,随着疲劳的产生与发展:1)从左脚至右脚单步步长增加、步频减慢,而从右脚至左脚出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躯干扭转幅度变大,后仰增加,"坐姿"跑成为必然趋势;2)除腓肠肌外,下肢肌肉的积分肌电逐渐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呈下降趋势,但左右侧变化的时间段和幅度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运动学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等速运动中肌氧含量及其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国祥 刘殿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0,43,共4页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 (NIRS) ,在 3 0 %和 5 0 %MVC两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MF及其肌肉组织内部oxy -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 1)肘关节屈伸运动...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 (NIRS) ,在 3 0 %和 5 0 %MVC两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MF及其肌肉组织内部oxy -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离心性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向心性运动。 ( 2 )在运动过程中MF和oxy -Hb·Mb均有明显的逐步下降现象 ,而且 5 0 %MVC组下降幅度大于 3 0 %MVC组。 ( 3 )工作肌的HF和oxy -Hb·Mb下降幅度 ,均为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4 )NF和oxy_Hb·Mb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 ,NIRS和表面肌电图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 ,能够直观的反映运动中肌肉内氧的代谢与收缩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 肌氧含量 表面肌电图 中位频率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前端处理电路与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18
作者 朱昊 辛长宇 +1 位作者 吉小军 施文康 《测控技术》 CSCD 2008年第3期37-39,共3页
针对表面肌电信号幅度小、信噪比低、易受干扰、准确获取困难的问题,设计了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端放大电路,有效地抑制了共模干扰。采用EZ-USBFX2的slave FIFO模式的数字电路构成了基于USB2.0的8路高速采集与传送系统,各路信号的最大同步... 针对表面肌电信号幅度小、信噪比低、易受干扰、准确获取困难的问题,设计了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端放大电路,有效地抑制了共模干扰。采用EZ-USBFX2的slave FIFO模式的数字电路构成了基于USB2.0的8路高速采集与传送系统,各路信号的最大同步时间差不超过1ms。编写了可在普通PC机上运行的上位机读USB口数据程序,在上位机上得到了实时、完整、准确的肌电信号,为肌电信号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共模抑制 仪用放大器 USB2.0接口 CY7C68013
下载PDF
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国祥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等速运动方式 ,以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为指标 ,在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伸展... 采用等速运动方式 ,以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为指标 ,在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伸展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屈曲运动。 (2 )以 3 0 %和 50 %MVC负荷强度运动时 ,出现了表面肌电图的MF值逐步下降和血乳酸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 ;工作肌群MF下降幅度 ,由大到小依次为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前腕骨肌。 (3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的MF变化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相互比较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运动形式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sEMG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 ,不但能够直观地反映肌肉的收缩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中位频率 血乳酸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能量核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石欣 朱家庆 +2 位作者 秦鹏杰 翟马强 田文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由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具有非平稳、非周期和混沌等特性,导致传统的特征值提取方法存在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容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sEMG的改进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处理。首先,在EMG振子模型的基础上,详细... 由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具有非平稳、非周期和混沌等特性,导致传统的特征值提取方法存在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容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sEMG的改进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处理。首先,在EMG振子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新提出的"阈值矩阵计数"(threshold matrix count,TMC)特征提取方法;然后,通过在腿部10块不同肌肉表面粘贴肌电传感器来检测下肢不同运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采集到所需肌电信号后,对10块肌肉上的肌电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得到10个不同的特征向量x_k,并对其进行分析,选取了4块肌肉作为有效肌肉;最后将有效肌肉的特征向量x_k组合整理,得到特征矩阵X_k,将其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4种运动模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两种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运算效率分别提升了13倍和9倍;同时,相比常用的时、频域特征提取方法,训练后得到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平均识别精度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g 特征提取 能量核 阈值矩阵计数法 肌肉选取 运动信号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