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s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36
1
作者 WAN RiJin1,2,3 & WU GuoXio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Mechanicals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Guangdong Climate and Agrometeorology Center, Guangzhou 510080, China 3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20003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s (SPR) in the areas to the south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r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SEC) is a unique synoptic and climatic phenomenon in East Asia. This study revea...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s (SPR) in the areas to the south of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r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SEC) is a unique synoptic and climatic phenomenon in East Asia. This study reveals a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climatic cause of SPR formation through climatic mean data analysis and sensitive numerical model experiments. SEC is located at the down-stream of the southwesterly velocity center (SWVC) which lies on the southeastern flan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s a result, there are strong southwesterly wind velocity convergence and moisture con-vergence over SEC. This is the immediate climatic cause of SPR formation. In spring,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southwesterly velocity consists with the surface sensible heating over southeastern TP, indicating that the formation of SPR is related to not only the southwesterly wind of mechanical de-flected flow of TP, but also the southwesterly wind of thermal-forced cyclonic low circulation. Sensitive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without TP, both SWVC and the SPR rain belt will disappear. The southwesterly wind velocity increases almost linearly with the amount of the total diabatic heating with TP rising. Therefore, SWVC is the result of the mechanical forcing and thermal forcing of TP. All these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TP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the climatic formation of S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 CLIMATIC CAUSE of formation southwesterly TIBETAN PLATEAU SENSITIVE experiments.
原文传递
关于开展脑瘫SPR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于开展脑瘫SPR的若干问题徐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英文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缩写为SPR,是近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该手术多用于脑瘫痉挛的治疗,经过十余年... 关于开展脑瘫SPR的若干问题徐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英文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缩写为SPR,是近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该手术多用于脑瘫痉挛的治疗,经过十余年各国学者的尝试,已逐渐公认为解除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spr 脊神经后根切断 选择性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Ⅱ:实验装置与仪器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大千 赵晓君 +3 位作者 陈焕文 牟颖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CAS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讨论了棱镜、光纤和光栅三种类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SPR)传感器实验装置 ,着重讨论了棱镜型SPR实验装置 ,包括构成SPR实验装置的部件及影响因素等。简单介绍了目前市售的几种SPR商品仪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 棱镜 光纤 光栅 实验装置 spr
下载PDF
腰骶部SPR术中脊神经前后根定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朋 徐达传 +1 位作者 高道海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为SPR提供可靠的术中脊神经前、后根鉴别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脊柱标本上,去除后部结构,暴露整个马尾神经,对L1~S2节段的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脊神经后根位于马尾的后半部,前根则位于前半... 目的:为SPR提供可靠的术中脊神经前、后根鉴别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脊柱标本上,去除后部结构,暴露整个马尾神经,对L1~S2节段的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脊神经后根位于马尾的后半部,前根则位于前半部。脊神经后根较相应的前根粗大,后根从L1~S1逐渐增大,以S1为最粗大;前根则以L3最粗大。相应前后根出硬脊膜前,有一段相互贴附并紧贴硬脊膜侧壁。结论:在多椎板切除SPR术中前、后根的定位及鉴别,暴露时可根据前、后根出硬脊膜前的相互贴附;在限制性椎板切除时则可通过脊髓外侧索和L1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前后根 定位 spr 腰骶部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碳纤维板材与轻合金板材自冲铆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杰 何晓聪 丁文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1,共4页
为探究用自冲铆接技术连接碳纤维复合材料与轻合金板材的可行性以及接头的静力学性能,选取碳纤维增强复合板(CFRP)与AA5052铝合金板(5052)进行自冲铆接试验,分析接头的成形质量,利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接头进行拉伸-剪切试验,分析接... 为探究用自冲铆接技术连接碳纤维复合材料与轻合金板材的可行性以及接头的静力学性能,选取碳纤维增强复合板(CFRP)与AA5052铝合金板(5052)进行自冲铆接试验,分析接头的成形质量,利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对接头进行拉伸-剪切试验,分析接头的失效形式、失效载荷以及能量吸收值。结果表明:用自冲铆接技术连接碳纤维增强复合板与铝合金板材时,应使用碳纤维材料作为上板;CFRP-5052自冲铆接头的失效形式均是上板材料纤维丝的断裂以及层间开裂,并且上板厚度越大,失效载荷以及能量吸收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接 碳纤维复合材料 AA5052铝合金 失效形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金膜与银膜光纤SPR传感器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振新 吴乐南 梁大开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9-1171,共3页
不同的金属传感层对光纤SPR传感器的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该传感器的理论公式 ,计算了金膜、银膜传感器的输出光谱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银膜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输出光谱和实验检测光谱吻合很好 ,而金膜吻合较差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光纤传感器 spr 金属膜层
下载PDF
Savitzky-Golay滤波器最优参数的SPR信号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书旺 王军星 +3 位作者 盛伟楠 刘瑾 张文斌 周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4-1128,共5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谱因共振强度、共振位置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幅度和峰宽,需要发展自适应的分析方法才能保证SPR共振峰的精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器最优参数的SPR谱滤波方法,可根据实...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谱因共振强度、共振位置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幅度和峰宽,需要发展自适应的分析方法才能保证SPR共振峰的精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器最优参数的SPR谱滤波方法,可根据实时SPR谱的特点优化滤波器参数(拟合阶数和窗宽),使滤波后光谱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的Stein’s无偏风险估计(Stein’s unbiased risk estimate,SURE)最小,采用Monte-Carlo算法实现了SURE的快速求解。经验证,在不同的噪声水平下,SURE都可以准确反映实际MSE趋势及结果。采用搭建的SPR系统,实验测量了不同浓度、不同积分时间下蔗糖溶液的SPR信号,用提出的最优参数对SPR信号进行滤波,结果表明,与固定参数相比,该方法确定的SPR共振峰位置重复性误差较小,且不随噪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vitzky-Golay滤波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均方误差 Stein’s无偏风险估计 Monte-Carlo
下载PDF
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珂 江德臣 +3 位作者 刘宝红 张松 吕太平 孔继烈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能够直接测定生物样品,测定过程中无需预先对被测物进行标记,适应直接、实时、原位、在线的痕量免疫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环境、制药、食品等分析领域中。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型免疫传感器、石英晶体微天平(... 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能够直接测定生物样品,测定过程中无需预先对被测物进行标记,适应直接、实时、原位、在线的痕量免疫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环境、制药、食品等分析领域中。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型免疫传感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型免疫传感器、电容型免疫传感器即是目前报道较多的3种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本文分别对这3种免疫传感器检测原理、传感器构建方式以及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免疫传感器 测定过程 免疫分析 spr 生物样品 综述 实时 行标 在线
下载PDF
双还原剂法制备的三角形银纳米盘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斌 唐永建 +1 位作者 罗江山 程建平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10,共6页
在硼氢化钠和双氧水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在柠檬酸钠的作用下制成了平均边长39.4±7.4nm、平均厚度4.3±0.7nm的三角形银纳米盘,它在近红外区(≈750~1000nm)具有强烈的面内... 在硼氢化钠和双氧水共存的体系中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在柠檬酸钠的作用下制成了平均边长39.4±7.4nm、平均厚度4.3±0.7nm的三角形银纳米盘,它在近红外区(≈750~1000nm)具有强烈的面内偶极共振吸收;研究了各反应试剂加入量改变的条件下产物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根在银晶核不同晶面上的择优吸附对三角盘的形状生成起决定作用,PVP通过包覆作用防止纳米粒子团聚。三维荧光光谱测试结果得出,三角形银纳米盘有2个中心激发波长262nm和352nm,在这2个波长的激发下均具有2个中心发射波长415nm和438nm,表现出与球形银纳米粒子完全不同的光致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双还原 三角形纳米盘 近红外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致发光
下载PDF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朋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临床SPR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例(40侧)L1~S2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纤维联系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结果:一个脊神经后根是由前后2股神经束构成的,每股神经束又含有1~... 目的:为临床SPR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例(40侧)L1~S2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纤维联系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结果:一个脊神经后根是由前后2股神经束构成的,每股神经束又含有1~2束神经亚束,一个神经亚束由2~3支神经小束组成,神经小束进入脊髓。各节段脊神经后根的所含神经束的数目基本一致。脊神经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66.9%,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形状,可分为“N”或反“N”、“人”、“Y”、“X”、“H”五型;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位置,可分为近端、中部和远端三型;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粗细,可分为神经小束的分支、神经小束和神经亚束三型。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后根分束应达到神经亚束水平。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后根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以9~10束为宜。同时对后根间的神经纤维联系作了形态学观察和系统的形态学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 神经束 spr 显微外科 解剖学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艾国金 马文石 《有机硅材料》 CAS 2007年第6期313-317,共5页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氢氧化铝为阻燃剂,制得无机阻燃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力学强度、锥形量热、热失重分析、交联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探...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氢氧化铝为阻燃剂,制得无机阻燃脱醇型单组分室温硫化(RTV-1)硅橡胶。通过测试硅橡胶的阻燃性能、力学强度、锥形量热、热失重分析、交联密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探讨了氢氧化铝对阻燃脱醇型硅橡胶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不仅是脱醇型硅橡胶的良好阻燃剂,而且是其良好的补强剂;添加60份氢氧化铝时,脱醇型RTV-1硅橡胶的燃烧氧指数达到36%,拉伸强度为1.34 MPa,断裂伸长率为392%,邵尔A硬度为48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单组分 窒温硫化 硅橡胶 燃烧氧指数 交联密度 热释放速率 生烟速率
下载PDF
SPR生物化学量检测系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杰 王景田 韩泾鸿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介绍一个新的检测系统,它既可对生物化学量进行测量,又可用于研究LB膜的结构和性质等。本文还给出了系统的结构、测量原理及测试结果。
关键词 spr LB膜 生物化学量 传感器
下载PDF
胸腰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正雷 姜洪和 +7 位作者 包双青 王长纯 高吉昌 张承敏 吴方强 杜岩 王仑 陈利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近年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并获得较好疗效。腰骶段手术切除L2~S1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膜,切开硬膜后用电刺激法... 近年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并获得较好疗效。腰骶段手术切除L2~S1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膜,切开硬膜后用电刺激法选择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来解除下肢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下肢痉挛 胸腰段 脊神经后根切断 spr
原文传递
SPR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在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媛媛 刘德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模共振技术(SPR)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已成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先进的手段。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相比,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实时监控等多项特点。利用这种新... 利用表面等离子模共振技术(SPR)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已成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一种先进的手段。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相比,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实时监控等多项特点。利用这种新型研究手段对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医学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粗略概括了近几年来利用SPR生物传感器进行基础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的改进,并简要分析了此项技术的优点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模共振 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 BIA 生物传感器 spr
下载PDF
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旱涝年环流差异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黎娟 高龙龙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利用1979—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江南春雨时间范围(12—27候)和空间范围(110~120°E,23~30°N),并通过EOF方法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3个主要模态: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在此基础上,利... 利用1979—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江南春雨时间范围(12—27候)和空间范围(110~120°E,23~30°N),并通过EOF方法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3个主要模态:全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合成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旱涝年的环流差异。结果表明:江南春雨偏涝年,上游青藏高原东南侧的西南风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有利于来自副高南侧的水汽与高原南侧的水汽汇合向江南地区输送,而江南地区的上升运动也明显加强,有利于江南地区降水的产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春雨期涝年青藏高原的热源强度明显强于旱年,导致高原东南侧的绕流增强,进而有利于江南地区的降水,而旱年情况大致相反。此外,比较旱涝年西太平洋—东亚大陆之间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发现,涝年大约在第11候发生冷热源的反转,旱年则在第16候反转。涝年江南地区春雨期热源强度也明显强于旱年,进一步说明江南地区冷热源的反转以及增强对于江南地区的降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判定江南春雨的季风降水性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时空分布 环流差异 纬向海陆热力差异
下载PDF
铆向组合对双铆钉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文有 何晓聪 +1 位作者 邢保英 曾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4-239,共6页
为探究铆向组合对双铆钉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不同铆向组合的5组双铆钉自冲铆接头,通过拉伸-剪切试验,分析各组接头的宏观失效形式,并对接头失效断口进行扫描电子显微(SEM)观察,分析其失效机理;同时运用MATLAB对接头的剪切... 为探究铆向组合对双铆钉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不同铆向组合的5组双铆钉自冲铆接头,通过拉伸-剪切试验,分析各组接头的宏观失效形式,并对接头失效断口进行扫描电子显微(SEM)观察,分析其失效机理;同时运用MATLAB对接头的剪切刚度、静失效载荷、失效位移及能量吸收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铆接方向会影响接头的失效形式及变形程度,从而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窄板双铆钉自冲铆接头的失效模式为板材韧性断裂,宽板接头的铆钉脱离下板。铆向影响窄板接头在弹塑性阶段的剪切刚度,但对宽板接头的刚度无显著影响。对于靠近铆接区自由端处的铆钉,当铆钉脚朝外时,窄板接头的静失效载荷最强,但失效位移、能量吸收值减小;两铆钉铆向相反时,宽板接头可获得更大的静失效载荷和失效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冲铆 铆向组合 失效形式 断口分析 剪切刚度 静失效载荷 能量吸收值
下载PDF
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尹庆水 权日 +9 位作者 昌耘冰 邓建业 李涛 侯之启 黄华扬 黄山东 章凯 张余 张惠民 苏增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1994-1998年在脊髓圆锥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AR)治疗痉挛性脑瘫28例。并选10例双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作同体两侧肢体不同方法治疗对照,右侧行SPR+SAR手术,左侧仅行SPR手术。结果脊髓圆锥部手术较腰骶部传统术式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捷、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按刘小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SPR+SAR手术解除痉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SPR手术。结论脊髓圆锥部手术是一简捷、安全、可靠、值得提倡的术式,SAR手术作为SPR手术的补充很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切断 脑瘫 痉挛性脑瘫 spr SAR
原文传递
江南春雨的年际变率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万日金 赵兵科 侯依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18-123,共6页
江南春雨(Spring Persistent Rains,SPR)是中国东南部春季南海季风爆发之前的一段多雨期,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本文使用中国730个测站50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年际变化特征,用相关法和合成法分析... 江南春雨(Spring Persistent Rains,SPR)是中国东南部春季南海季风爆发之前的一段多雨期,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本文使用中国730个测站50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年际变化特征,用相关法和合成法分析了影响江南春雨年际变率的因子,结果表明,江南春雨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厄尔尼诺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下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其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整个南海,南海对流层低层温度升高,西南风增强,江南春雨偏多;反之,在拉尼娜年份则完全相反,江南春雨偏少。另外,时滞相关分析表明,前冬热带太平洋ENSO综合指数MEI与江南春雨相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年际变率 相关分析 西太副高 ENSO
下载PDF
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杰 崔大付 韩泾鸿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间接测量物质折射率的新方法。从理论上对这种方法作了论证,运用这种方法对LB膜做了测试实验,推算出其折射率。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谐振 LB膜 spr 测量 绝对折射率
原文传递
植物微管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聪聪 吴忠义 +1 位作者 陈洁 于荣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微管结合蛋白是一类能够特异地与微管结合,参与调节微管结构与功能的结合蛋白。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植物微管结合蛋白,并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管结合蛋白——剑蛋白、MAP65、MAPEB1、MOR1、SPR和WVD2的最新研... 微管结合蛋白是一类能够特异地与微管结合,参与调节微管结构与功能的结合蛋白。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植物微管结合蛋白,并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管结合蛋白——剑蛋白、MAP65、MAPEB1、MOR1、SPR和WVD2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蛋白 MAP65 MAPEB1 MOR1 spr WVD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