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LRP3/细胞焦亡通路研究荆芥挥发油的抗抑郁作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秦甜甜 黄如杨 +4 位作者 谢红潇 胡靖文 曾九僧 刘蓉 曾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78-3886,共9页
目的观察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挥发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探究其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目的观察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挥发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探究其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细胞焦亡从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制备CUMS抑郁样模型,依据糖水偏好率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10 mg/kg)组和荆芥挥发油高、低剂量(100、50 mg/kg)组,同时设置对照组。给予药物干预5周后,进行小鼠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与飞溅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血并分离血清,取海马组织。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平均吸光度值;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3区NLRP3、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leaved Caspase-1)、IL-1β及小胶质细胞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荆芥挥发油能明显提高小鼠糖水偏好率(P<0.01),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与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0.001),明显延长飞溅实验中的小鼠梳洗时间(P<0.05),表现出抗抑郁样行为作用。荆芥挥发油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β水平(P<0.05、0.01),增加海马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数目(P<0.05、0.01),减弱海马CA3区cleaved Caspase-1、IL-1β及Iba-1的平均荧光强度(P<0.05、0.01、0.001),并显著下调海马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cleaved Caspase-1、IL-1β、pro IL-1β、gasdermin-D(GSDMD)、N-GSDMD及Iba-1的蛋白表达(P<0.05、0.01、0.001)。结论荆芥挥发油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神经炎症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细胞焦亡 胡薄荷酮 异薄荷酮 薄荷酮 胡椒酮
原文传递
(Z)-/(E)-胡椒酮基吡唑-肟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文静 段文贵 +3 位作者 林桂汕 蒙玉培 张兆雷 刘欣岩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以胡椒酮为原料,将羰基肟化后再与取代吡唑发生O-酰化反应,合成了42个新型(Z)-/(E)-胡椒酮基吡唑-肟酯化合物(6a~6u,包括21对Z/E异构体),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质... 以胡椒酮为原料,将羰基肟化后再与取代吡唑发生O-酰化反应,合成了42个新型(Z)-/(E)-胡椒酮基吡唑-肟酯化合物(6a~6u,包括21对Z/E异构体),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C-XRD)分析了其Z/E构型。离体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 mg/L时,(Z)-/(E)-胡椒酮基吡唑-肟酯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这8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受其Z/E构型影响显著,尤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好,其中化合物(Z)-胡椒酮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吡唑-肟酯((Z)-6o)、(Z)-胡椒酮基(p-三氟甲基)苯基吡唑-肟酯((Z)-6u)、(Z)-胡椒酮基(p-硝基)苯基吡唑-肟酯((Z)-6p)、(E)-胡椒酮基(p-硝基)苯基吡唑-肟酯((E)-6p)、(Z)-胡椒酮基(p-三氟甲氧基)苯基吡唑-肟酯((Z)-6g)和(E)-胡椒酮基(o-氟)苯基吡唑-肟酯((E)-6i)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8%、78.7%、76.3%、76.3%、74.8%和74.3%,而化合物(Z)-6u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82.5%,均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对目标化合物Z构型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合理有效的3D-QSAR模型(r^(2)=0.928,q^(2)=0.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酮 吡唑 肟酯 Z/E异构体 抑菌活性 3D-QSAR
下载PDF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月 顾永哲 +3 位作者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91-2999,共9页
目的建立银翘散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为客观表征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煎煮终点判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 目的建立银翘散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为客观表征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煎煮终点判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并测定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结果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确定48和34个色谱峰,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5%的色谱峰分别为26、21个;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煮散蒸馏液中,12种成分的平均蒸发速度均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煮沸0~1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8、13.21、1.06、0.48、1.49、0.42、2.08、2.27、1.76、0.79、0.16、0.20 mg/min;饮片蒸馏液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的平均蒸发速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在25~3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4.58、0.11、0.06、0.22、0.04 mg/min,其余6种成分则先增加后减少,在0~5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0、2.21、0.42、0.92、0.26、0.37 mg/min。结论煎煮时间与药材粒度对银翘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影响较大;相比于饮片煎煮,煮散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更快,煮沸约5 min时,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均达到最大值,煮沸约15 min后,12种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均明显减小,提示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传统煎煮方法煎煮终点为煮沸5 min左右,以饮片煎煮的银翘散类方制剂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与煮散具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煮散 饮片 挥发性成分 蒸发规律 GC-MS法 α-蒎烯 (−)-β-蒎烯 月桂烯 对伞花烃 (R)-(+)-柠檬烯 γ-松油烯 薄荷酮 薄荷醇 4-萜烯醇 (R)-(+)-胡薄荷酮 (+)-香芹酮 胡椒酮 蒸发速度
原文传递
清眩丸中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刘长河 王艳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97-2101,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清眩丸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7批清眩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 目的建立测定清眩丸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7批清眩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 min,以5℃/min升温至220℃并保持2 min),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008~0.388、0.010~0.527、0.006~0.327、0.006~0.312、0.053~2.672 mg/mL(r均大于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6.33%(RSD=1.23%,n=6)、96.92%(RSD=1.38%,n=6)、97.53%(RSD=1.81%,n=6)、96.80%(RSD=1.89%,n=6)、95.61%(RSD=0.77%,n=6);5种成分的含量依次为0.009~0.070、0.040~0.157、0.017~0.150、0.008~0.049、0.144~0.932 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气相色谱法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清眩丸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眩丸 薄荷酮 薄荷脑 胡薄荷酮 胡椒酮 藁本内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毛麝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冰心 彭光天 +3 位作者 于思 冼建春 廖昌恒 何细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数据分析以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麝香95%乙醇提取... 目的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数据分析以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麝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3)、乌苏酸(4)、对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富马酸(8)、己二烯二酸(9)、5,6-二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10)、7-羟基胡椒酮(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麝香 三萜 白桦脂酸 乌苏酸 己二烯二酸 7-羟基胡椒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