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6
1
作者 黄发松 孙宗修 +1 位作者 胡培松 唐绍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就食用稻米组分、稻米品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剖析了传统的品质研究思路,分析了食用优质稻米研究与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即稻米品质性状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形成的研究较少;对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淀粉的结... 就食用稻米组分、稻米品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剖析了传统的品质研究思路,分析了食用优质稻米研究与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即稻米品质性状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形成的研究较少;对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淀粉的结构研究较少;淀粉代谢和稻米品质形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动态研究较少。为此提出稻米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中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及与其配套的研究新方法和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遗传 优质 生理 稻米 品质形成
下载PDF
鱼类线粒体DNA的遗传与进化 被引量:215
2
作者 肖武汉 张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391,共8页
XIAO Wu-han and ZHANG Ya-ping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关键词 遗传 翰经 线粒体DNA 鱼类
下载PDF
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3
3
作者 徐建飞 金黎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0-1015,共26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世界和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优良品种是支撑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马铃薯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和非生物胁迫,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重视,迫切需要选育...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世界和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优良品种是支撑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马铃薯经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和非生物胁迫,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重视,迫切需要选育出更抗病、更耐逆、更高产、更优质和专用的马铃薯新品种。培育一个优良马铃薯品种,种质资源是基础,重要性状的遗传学是理论指导,先进的育种技术是保障,完善的推广和栽培模式是支撑。世界范围内,保存了大约65 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通过对种质资源抗病、抗逆和品质方面的系统评价,并应用多种资源利用技术,将三大类约17个野生种的种质导入到普通栽培种中,应用于育种和遗传学研究。利用纯合双单倍体材料作为测序对象,马铃薯基因组序列已经被揭示,预测出了39 031个蛋白编码基因,目前更多的种质资源正在被重测序以揭示更多的等位变异。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是无性繁殖四倍体作物,具有四体遗传特性,尽管如此,许多植株发育和形态、块茎品质和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的遗传特性基本明确,并定位和克隆了大量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目前,马铃薯育种技术主要涵盖传统育种技术、倍性育种技术、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和新兴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中国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品种选育取得了重大进展。荷兰马铃薯遗传育种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合作育种模式推动了商业化育种。不断完善马铃薯综合育种技术,创新育种模式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专用型品种将是未来马铃薯遗传育种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 遗传学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被引量:99
4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张孟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 或F2∶3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 (简称主 +多基因 )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 ,包括 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 +多基因和 2对主 +多基因 5类共 2 4个遗传模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大豆 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法 IECM算法
下载PD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athogenesis 被引量:118
5
作者 Yi-Zhen Zhang Yong-Yu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期91-99,共9页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cluding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i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relaps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t has been a worldwide health-care problem with a continually in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cluding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i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relaps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t has been a worldwide health-care problem with a continually increasing incidence. It is thought that IBD results from an aberrant and continuing immune response to the microbes in the gut, catalyzed by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lthough the etiology of IBD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t involves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environmental or microbial factor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s. Of the four components of IBD pathogenesis, most rapi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genetic study of gut inflammatio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ive studies have ascertained 163 susceptibility gene loci for IBD. The genes implicated in childhood-onset and adult-onset IBD overlap, suggesting similar genetic predispositions. However, the fact that genetic factors account for only a portion of overall disease variance indicates that microb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interact with genetic eleme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Meanwhile, th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has been classically considered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BD, as new studies in immunology and genetics have clarified that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maintains the same importance in inducing gut inflammation.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IBD pathogenesis sheds lights on relevant disease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 factors and microbial and environmental cues. In this review, we provide an update on the major advanc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above areas. (C) 2014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Crohn's disease PATHOGENESIS genetics Microbial factors Immune responses
下载PDF
我国棉花遗传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3
6
作者 喻树迅 范术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棉花育种的现状及原棉品质类型多样化、抗性育种目标不断提高、品质分布生态区域差异受到重视,利用杂种优势的范围逐步扩大、多用途类型品种深入研究五大发展趋势,从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换的角度阐明了我国棉花育种的七个重要阶段和目前存在的三个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棉花育种的新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遗传 育种 展望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90
7
作者 韩龙植 高熙宗 朴钟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综述了水稻低温发芽力 ,幼苗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等遗传研究概况和近年来在水稻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
关键词 基因定位 水稻 耐冷性 数量性状位点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绿豆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8
作者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9-1527,共9页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 绿豆(Vigna radiata L.)属于医食两用作物,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与大宗作物相比,绿豆的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遗传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绿豆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绿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绿豆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经典遗传学、现代分子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中国绿豆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绿豆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遗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相关性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3
9
作者 张眉花 杨慧霞 孙伟杰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家族史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关系、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孕期保健时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并且完成分娩的孕妇244例作为研究对象(Ⅰ组),有DM家族史者(Ⅰ1组)93例,无DM家族史(Ⅰ2组)15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家族史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关系、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孕期保健时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并且完成分娩的孕妇244例作为研究对象(Ⅰ组),有DM家族史者(Ⅰ1组)93例,无DM家族史(Ⅰ2组)151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244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Ⅱ组),对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其相对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并探讨家族史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DM家族史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2.9,如果父母双方或一级亲属与二级亲属同时患有DM时,孕妇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性进一步增高;Ⅰ组孕妇一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Ⅱ组(22.5%vs9.0%,P<0.05);Ⅰ组孕妇母系遗传性及多亲属DM患病率明显大于Ⅱ组(20.9%vs7.9%,14.3%vs3.9%,均P<0.05)。Ⅰ1组孕妇年龄≥30岁者明显高于Ⅰ2组(75.3%vs62.9%,P<0.05);Ⅰ2组孕妇不合理膳食明显多于Ⅰ1组(82.8%vs65.6%,P<0.05),而且Ⅰ2组孕妇体重增长明显大于Ⅰ1组[(0.42±0.18)kg/周vs(0.41±3.69)kg/周,P<0.05]。Ⅰ1组孕妇50g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值、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空腹、3h血糖明显高于Ⅰ2组孕妇的各项值;Ⅰ1组孕妇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人数明显多于Ⅰ2组(23.7%vs8.6%,P<0.01)。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家族史 妊娠期 糖代谢异常 DM 遗传学
下载PDF
淄博市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85
10
作者 从玉英 鲁衍强 +2 位作者 芮欣忆 曹修亮 王茜云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10期779-781,共3页
目的:分析淄博市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淄博市1041例汉族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 目的:分析淄博市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淄博市1041例汉族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MGB技术检测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淄博市汉族女性的MTHFR 677TT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为43.6%,显著高于郑州、德阳、海南地区(P<0.01);MTHFR 1298CC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为1.4%,显著低于德阳和海南地区(P<0.01)。MTRR 66GG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为4.8%,显著低于海南地区(P<0.01)。结论:淄博市汉族女性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汉族 妇女 遗传学 群体 口腔粘膜 基因型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遗传及其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杨蜀岚 杨仁崔 +3 位作者 曲雪萍 章清杞 黄荣华 王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从水稻 (OryzasativaL .)协青早B的辐射M2 群体中获得以最上节间伸长为特征的长穗颈高秆突变系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 ,与原品系协青早B的秆性状相比 ,协青早eB_2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6 5 .3%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 从水稻 (OryzasativaL .)协青早B的辐射M2 群体中获得以最上节间伸长为特征的长穗颈高秆突变系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 ,与原品系协青早B的秆性状相比 ,协青早eB_2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6 5 .3%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90 .2 % ;协青早eB_1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5 4.8%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5 3.3%。遗传分析表明 :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中的长穗颈高秆性状各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二者之间互不等位。与已报道的eui基因的等位性测验表明 :协青早eB_2的eui基因与其不等位 ,为新的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 ,命名为eui2 ;协青早eB_1的eui基因则与其等位。微卫星分析表明 :eui2基因与第 10染色体的RM2 5 8、RM2 6 9、RM2 71和RM30 4连锁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 12 .0cM、12 .9cM、35 .1cM、1.4cM。由此推断 ,eui2基因位于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ui2 遗传 微卫生标记 杂交稻 长穗颈高秆 隐性基因
下载PDF
植物SSR标记的发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2
作者 郭瑞星 刘小红 +2 位作者 荣廷昭 孙东发 谭振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1,共4页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作为第二代基于PCR的一种新型DNA分子遗传标记,广泛分布于整个植物基因组。对SSR产生的机理、SSR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或QTL的定位、物种进化与分类、品种遗传多样性、品种保护与亲子鉴定、纯...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作为第二代基于PCR的一种新型DNA分子遗传标记,广泛分布于整个植物基因组。对SSR产生的机理、SSR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或QTL的定位、物种进化与分类、品种遗传多样性、品种保护与亲子鉴定、纯度鉴定、杂种优势的机理及其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Gallbladder cancer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olecular genetics: Recent update 被引量:74
13
作者 Aarti Sharma Kiran Lata Sharma +2 位作者 Annapurna Gupta Alka Yadav Ashok Kuma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22期3978-3998,共21页
Gallbladder cancer is a malignancy of biliary tract which is infrequ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common in some specific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Late diagnosis and deprived prognosis are major ... Gallbladder cancer is a malignancy of biliary tract which is infrequ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common in some specific geographical region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Late diagnosis and deprived prognosis are major problems for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The dramatic associations of this orphan cancer with various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its poorly defined pathogenesis. An understan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dem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pathogenesis of gallbladder cancer can add new insights to its undetermined pathophysiology. Present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a recent update regarding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olecular genetics of gallbladder cancer.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gallbladder cancer from online search engine Pub 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Various keywords used for retrieval of articles were Gallbladder, cancer Epidem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bullion operators like AND, OR, NOT. Cross references were manually searched from various online search engines(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https://scholar.google.co.in/, http://www.medline.com/home.jsp). Most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1982 to 2015 in peer reviewed journal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bladder cancer EPIDEMI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PATHOGENESIS
下载PDF
影响稻米品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4
作者 黎用朝 李小湘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8-62,共5页
综述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遗传和环境因子研究的进展;概述了国内外近年优质食用稻育种成果。
关键词 遗传 环境 稻米品质 育种 栽培
下载PDF
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1
15
作者 温丽 郭珍 +4 位作者 胡际东 田新羽 王丽丽 常春红 周欢欢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笔者医院10年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8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689例正常妊娠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多中心、大规模、随机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 目的探讨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笔者医院10年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8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689例正常妊娠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多中心、大规模、随机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对家属进行固定问卷式问题,对对象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水平、Th1/Th2比值、胎盘生长因子(PLGF)、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流产次数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的女性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单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Th1/Th2比值、PLGF、ROS和LPO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氧化应激中的相关指标有关,而且>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免疫学 遗传学 氧化应激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植物铝毒害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6
作者 黄邦全 白景华 薛小桥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本文简单概述了目前植物铝毒害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Al3+可以通过与细胞骨架的作用 ,影响根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建成。植物可以通过根尖分泌有机酸或磷酸等将离子态的铝变成螯合态的铝 ,通过吸收H+提高根尖周围的pH ,将Al3+变成... 本文简单概述了目前植物铝毒害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Al3+可以通过与细胞骨架的作用 ,影响根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建成。植物可以通过根尖分泌有机酸或磷酸等将离子态的铝变成螯合态的铝 ,通过吸收H+提高根尖周围的pH ,将Al3+变成难溶性的Al(OH) 3或磷酸铝从而解除铝毒害 ,也可以通过在细胞内与Al3+形成无毒害的复合结构从而解除铝毒害。国外通过基因工程和突变体筛选已经获得了一批耐铝的植物材料 ,国内一些研究者通过突变体筛选也获得了一些耐铝的植物材料。对植物耐铝性的遗传研究表明 ,植物的耐铝性既可以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也可以是受多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铝毒害 耐铝性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被引量:64
17
作者 熊大胜 席在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814,共4页
将以往多个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遗传学验证性实验划分成4个实验模块:果蝇经典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综合实验等3个必修实验模块及群体遗传综合实验选修模块。重点突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施全天性开放实验教学,提高了... 将以往多个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遗传学验证性实验划分成4个实验模块:果蝇经典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综合实验等3个必修实验模块及群体遗传综合实验选修模块。重点突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施全天性开放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增强了实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创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王宇霖 魏闻东 李秀根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5-82,共8页
通过对49个杂交组合2542株梨杂种实生苗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观察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梨杂种后代的童期为4~5年,6年生杂种一般开花株率可达7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遗传特性的制约;梨杂种后代果实重量一般较亲中值小27%,但有... 通过对49个杂交组合2542株梨杂种实生苗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观察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梨杂种后代的童期为4~5年,6年生杂种一般开花株率可达7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遗传特性的制约;梨杂种后代果实重量一般较亲中值小27%,但有些组合超亲现象明显,一般超亲19.2%;果形遗传似表现为圆或扁圆对卵圆或圆锥为显性;皮色遗传表现为黄对褐为显性;肉质的遗传表现为细脆、紧脆和粗脆对细嫩占优势,细嫩型所占比重约为30%;在品质遗传方面,鸭梨、麻梨、库尔勒香梨易将其优良品质传给后代,在鸭梨×金花梨的后代中,果实大小和风味品质超亲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后代 亲本性状 遗传
下载PDF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60
19
作者 章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9,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育种 遗传学
下载PDF
Diabetes mellitus: The epidemic of the century 被引量:58
20
作者 Akram T Kharroubi Hisham M Darwish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850-867,共18页
The epidemic natur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viewed.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ults(10.9%) whereas,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has the hi... The epidemic natur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viewed.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ults(10.9%) whereas,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adul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and has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37.5%). Different clas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 type 2,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other type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etiology and genetics.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diabete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y many prominent investigators and research group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A large array of mutation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genes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various steps and pathways involved i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function of pancreatic cells at various levels are reviewed. The major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diabetes in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iabetes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vious understanding in this field are briefly reviewed here. Despite the accumulation of extensive data at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the mechanism of diabetes development and complications are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Definitely,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is field that will eventually reflect on the ultimate objective to improve diagnoses, therapy and minimize the chanc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Type1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GESTATIONAL DIABETES Diagnosis ETIOLOGY gen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