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原发性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伟 王洪伟 +1 位作者 许科 张杰 《癌症进展》 2022年第6期592-594,615,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18)^F-FDGPET/CT)对原发性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18)^F-FDGPET/CT和CT检查。以病...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18)^F-FDGPET/CT)对原发性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18)^F-FDGPET/CT和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PET/CT和CT诊断原发性肺癌的符合率,并分析PET/CT诊断原发性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92例原发性肺癌中,经CT检出78例,诊断符合率为84.78%;经PET/CT检出87例,诊断符合率为94.57%。PET/CT诊断肺癌的符合率高于CT(P﹤0.05)。PET/CT对原发性肺癌N_(0)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6.97%,对N_(1)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对N_(2)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对N_(3)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0.91%,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3.48%。结论(18)^F-FDGPET/CT对原发性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术前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纵隔淋巴结 N分期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涛 吴捷 +6 位作者 王建 王欢 徐生洋 孙江铭 龚发阔 李叔俊 徐颖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研究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中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中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该院的37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选用18 F-FDG PET/CT与131Ⅰ全身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复发转移病灶类型、复发转移状况与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8 F-FDG PET/CT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8 F-FDG PET/CT与131Ⅰ全身显像在甲状腺癌患者检查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转移部位具有不同的优势。18F-FDG PET/CT检查显示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平均水平明显高于18F-FDG PET/CT检查显示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 F-FDG PET/CT阳性结果敏感性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效果显著,具备131Ⅰ全身显影功能,且诊断敏感性与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可为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 复发 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和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活动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远奇 马玉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炎症活性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38...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炎症活性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CAS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根据斑块成分分为胶原斑块、脂质斑块、钙化斑块和出血斑块,比较四组靶-本底比值(TBR),并对各斑块MRI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CAS斑块仅累及左侧颈动脉6例,仅累及右侧颈动脉4例,累及双侧颈动脉28例;出血斑块、脂质斑块的TBR值明显大于钙化斑块、胶原斑块(P<0.05);出血斑块与脂质斑块的TB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与胶原斑块的TB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和MRI检查可从斑块形态、成分、信号特点等方面来反映CAS斑块炎症活动程度,对预测CAS斑块患者血栓形成事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在前列腺癌原发灶诊断及骨转移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凌梅 杨晖 +3 位作者 王瑞民 王庆云 魏雁 高凤宵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因怀疑前列腺恶性肿瘤而行穿刺活检的132例患者,确诊后将其分别纳入PCa...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因怀疑前列腺恶性肿瘤而行穿刺活检的132例患者,确诊后将其分别纳入PCa组(92例)和BPH组(40例);另将PCa组患者分为PCa骨转移组(67例)和非骨转移组(25例)。分析PCa组和BPH组患者、PCa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的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果,比较组间前列腺SUVmax及血液中总PSA(T-PSA)、游离PSA(f-PSA)、f/T-PSA、PSA密度(PSAD)、(f/T-PSA)/PSAD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PCa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除f/T-PSA指标外,PCa组患者原发病灶SUVmax与血液中各肿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t=11.10,t=13.80,13.68,t=10.77,t=-5.98;P=0.05);PCa骨转移组患者PSAD与(f/T)/PSAD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t=2.186,t=-3.183;P<0.05),前列腺原发灶(f/T)/PSAD和PSAD的AUC分别为0.734和0.704,(f/T)/PSAD的AUC大于PSAD。结论:SUVmax值、T-PSA、f-PSA、PSAD和(f/T)/PSAD能很好鉴别PCa与BPH;PSAD和(f/T)/PSAD能提高PCa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f/T)/PSAD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18f-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PET/CT
下载PDF
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少莉 黄钢 +4 位作者 刘建军 孙晓光 施一平 陈虞梅 万良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评价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判断肿瘤复发及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1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随访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病程。结果①AFP动态升高患者14例,其中PET... 目的评价PET/CT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判断肿瘤复发及其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仁济医院行PET/CT检查的18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随访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病程。结果①AFP动态升高患者14例,其中PET显像未见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3例,轻中度FDG摄取1例,高度FDG摄取10例。PET的诊断复发符合率为71.43%(10/14);PET的假阴性率为21.43%(3/14)。AFP持续阴性患者4例,其中1例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未见FDG摄取,而CT示肝内孤立低密度影者随访时间>9个月,排除复发;其余3例分别为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和肝肉瘤术后患者,FDG均呈高度摄取,临床证实均为复发。②14例肝细胞癌粗梁型Ⅲ级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显像前的AFP水平与病灶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相关(P<0.05),与肿瘤和非肿瘤组织SUV比值(SUV T/NT)显著相关(P=0.0001)。结论①根据现有资料分析PET/CT是判断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与否的一种理想方法。在胆管细胞癌和肝肉瘤等肝脏肿瘤患者,AFP绝大多数为阴性,而此时FDG-PET检测的灵敏度高。在AFP增高患者,由于部分分化程度高的肝细胞癌患者FDG摄取可以不增高,故PET/CT检查需结合AF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肝脏肿瘤细胞学类型进行分析。②对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同的患者,显像前AFP水平与病灶最高SUV及SUV T/NT呈显著正相关,提示AFP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葡萄糖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甲胎蛋白
下载PDF
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建伟 赵颖 +1 位作者 艾书跃 高红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例随访6月以上确诊,测量并比较两组转移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比较PET/CT检查在两组患者中的效用。结果 A组最终确诊31例转移,10例无转移,PET/CT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0.0%。B组25例阳性,26例阴性,PET/CT检查真阳性为2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为23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8.5%。两组转移瘤SUVma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T/CT检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的假阴性高于其他细胞类型的癌,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ET/CT在眼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蕾 宋国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4,共5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将PET与CT 2种图像加以融合,PET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CT显示病灶的解剖特征.利用PET/CT进行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断层图像,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及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自1998年PET/C...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将PET与CT 2种图像加以融合,PET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CT显示病灶的解剖特征.利用PET/CT进行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断层图像,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及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自1998年PET/CT机用于医疗体系以来,作为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检测眼部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就PET/CT的原理、标准摄取值(SUV)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及PET/CT在眼部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 18-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眼部肿瘤
下载PDF
核医学影像诊断6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叶世琴 王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763-764,共2页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 目的:探讨核医学影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为显像剂的核医学影像技术(PET),对照组采用X射线检查术,观察两组患者病灶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00%(27/30)、76.67%(23/30);100.00%(30/30)、86.67%(26/30);80.00%(24/30)、93.33%(28/30);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其临床准确性、灵敏性结果均较显著,但是特异性较差,如果联合其他诊断方法,其特异性效果会明显,上述特点为核医学影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影像 多发性骨髓瘤 18f-脱氧葡萄糖 病灶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DWMRI影像特点与NSCLC患者瘤细胞功能状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瑜 任丽坤 +2 位作者 庞世杰 范立华 王俊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影像特点与其瘤细胞功能状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资料,应用PET/CT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联合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影像特点与其瘤细胞功能状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资料,应用PET/CT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状态患者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差异,同时针对以上差异性指标展开多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肿瘤最大径≤3 cm及>3 cm之间的OS、PFS和SUVmax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26,t=7.865,t=20.433;P<0.05);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情况之间的OS、PFS和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淋巴结转移=9.186,t=11.256,t=3.416;tTNM分期=10.163,t=11.101,t=9.045;P<0.05);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为SUVmax、OS以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分别与SUVmax、OS以及PFS呈现负相关。结论:NSCLC患者的不同进展状态下,患者的局部病灶代谢水平显著不同,可根据此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成像(DWMRI) 18f-脱氧葡萄糖 造影检查 瘤细胞功能状态 生存期
下载PDF
鼻咽癌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泳 朱尚勇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734-736,共3页
关键词 鼻咽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影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18)F-FDG PET扫描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品相 范文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366-2367,2378,共3页
目的评价18F-FDGPET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3例患者作了18F-FDGPET检查,PET显像的结果与临床诊断作比较以评价PET显像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其中22例疑为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15例患者作了CT检查,以评价PET检查对结直肠... 目的评价18F-FDGPET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3例患者作了18F-FDGPET检查,PET显像的结果与临床诊断作比较以评价PET显像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其中22例疑为结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15例患者作了CT检查,以评价PE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41例疑似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确诊为结直肠腺癌37例,息肉4例,PET的诊断准确率92.7%、灵敏度100%,特异度25.0%。PET对肝转移诊断准确度85.4%,灵敏度75.0%,特异度93.5%。PE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63.0%,特异度86.4%,准确度75.0%。对22例结肠癌术疑为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在检测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92.8%,明显高于CT63.6%。特异度PET为42.9%,低于CT75.0%,准确度两者相似(76.2%,66.7%)。结论PET检查对可疑的结直肠癌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腹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高,有利于制定手术方案。另外PET较CT对可疑的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更敏感,并有助于复发肿瘤的定位和确定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实来 蒲维维 +1 位作者 韦红娇 肖国有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9期35-38,59,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无法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是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如何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准性是临床医生一直研究的问题。本文...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无法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是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如何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准性是临床医生一直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系统应用于NSCLC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可明显提高NSCLC诊断准确率、靶区勾画的精准性进行综述,为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系统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EGFR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维霞 邢明泉 +2 位作者 周志刚 潘元威 高剑波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9期2336-2338,235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代谢情况及影像学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以fGGN为主要影... 目的探讨以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代谢情况及影像学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均接受18F-FDGPET/CT检查,以手术或穿刺活检检测EGFR突变状态为金标准,探讨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情况)、fGGN影像学征象(病灶形状、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EGFR突变的关系。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EGFR突变患者和EGFR未突变患者分别作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fGGN显像征象的差异。结果病理结果显示,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42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32例,未突变10例,分别作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形状、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和未突变组肺腺癌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肺腺癌患者SUVmax与未突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fGGN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腺癌患者的18F-FDGPET/CT代谢及影像学征象与EGFR突变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局灶性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PET/CT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盛才 秦朝军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24-227,共4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鼻咽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其恶性度高,发病部位隐蔽,特别是在咽隐窝和鼻咽顶部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误诊误治率较高,可达12.2%[1].鼻咽癌发病率较高,占全部头颅恶性肿瘤的78.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鼻咽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其恶性度高,发病部位隐蔽,特别是在咽隐窝和鼻咽顶部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误诊误治率较高,可达12.2%[1].鼻咽癌发病率较高,占全部头颅恶性肿瘤的78.29%,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6 :1.高发年龄多在40~50岁,因颈部肿块而首诊者高达36.5%.鼻咽癌以低分化鳞癌居多,约占90%[2].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广东、广西为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术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四肢及躯干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鑫鑫 方艳 +7 位作者 徐立斌 许宋锋 赵振国 孙超 马沛卿 刘婷 于胜吉 张雯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2-378,共7页
目的评价术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诊断四肢及躯干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术前已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 目的评价术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诊断四肢及躯干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2例术前已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对PET-CT检查的淋巴结最大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PET-CT诊断意见分级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对原发灶Breslow厚度与PET-CT诊断意见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佳界值。以最终的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诊断效果评估,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以性别、年龄、淋巴结最大径、SUV最大值、诊断意见、Breslow厚度作为自变量,以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为因变量,行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指标的独立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和Log rank检验,分析Breslow厚度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最大径、SUV最大值和PET-CT诊断意见判断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状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6和0.816(均P〈0.05),最佳界值分别为0.85 cm、1.45和2.5,以此界值判断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状态的敏感度分别为71.4%、64.9%和72.1%,特异度分别为85.2%、88.7%和8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T-CT诊断意见对于黑色素瘤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具有独立的诊断意义(OR=11.296,95%CI:2.550~50.033)。Breslow厚度判断PET-CT诊断意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4(P=0.042),最佳界值为4.25 mm。以此界值分组,Breslow厚度≥4.25 mm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4.25 mm组(P=0.006)。结论对于发生于四肢及躯干的皮肤黑色素瘤,18F-FDG PET-CT有助于评估病情及制订治疗方案,尤其对于原发病灶Breslow厚度≥4.25 mm的患者,推荐行18F-FDG PET-CT检查。对于最大淋巴结短径≥0.85 cm、区域淋巴结SUV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皮肤 淋巴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脱氧葡萄糖 四肢 躯干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裴思佳 张毅 +1 位作者 陈小华 余永胜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7期183-187,共5页
脊柱结核是临床多见的肺外结核,因临床和(或)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不易诊断,而国内外文献对于脊柱结核疾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FDGPET/CT)表现的报道较少。18F-FDGPET/CT将PET和CT融为一体,PET可显示形态学和葡... 脊柱结核是临床多见的肺外结核,因临床和(或)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不易诊断,而国内外文献对于脊柱结核疾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FDGPET/CT)表现的报道较少。18F-FDGPET/CT将PET和CT融为一体,PET可显示形态学和葡萄糖代谢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解剖定位,扫描范围涵盖全脊柱,为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和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依据,通过综述18F-FDGPET/CT在脊柱结核病成像中的主要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进一步阐述18F-FDG PET/CT显像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PET/CT) 结核病 脊柱结核
下载PDF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定量评估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健楠 刘洋 +3 位作者 高剑波 谢新立 郭丹丹 李佳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312-2318,共7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程度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标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关系,从而定量评价胃癌组织中HER...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程度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标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关系,从而定量评价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进而间接评价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腺癌患者的PET-CT扫描资料,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中HER2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UVmax与HER2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HER2阳性者28例,HER2表达阳性率为49.12%,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HER2阳性组SUVmax高于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357±4.21375 vs 4.6448±3.18597,P=0.000).SUVmax与HER2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1.以SUVmax为参考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3,根据不同SUVmax值所对应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可得出,当SUVmax值为5.800时所对应的约登指数越大,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9.8%.结论:胃癌组织中SUVmax与胃癌病灶中的H E R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较好的评估胃癌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18-脱氧葡萄糖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腺癌
下载PDF
18F-FDGPET显像受检者体外辐射水平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庆余 杨星 +2 位作者 贾峰涛 张林 洪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2-363,共2页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在肿瘤、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因扫描前需要注射放射性药物,注入了药物的受检者即成为活动的辐射源,会对周围人员造成一定的照射,特别...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在肿瘤、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因扫描前需要注射放射性药物,注入了药物的受检者即成为活动的辐射源,会对周围人员造成一定的照射,特别是如果受检者随意离院后,因不具备辐射防护条件,如不采取科学防护手段,周围人群仍可能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因此,了解受检者的辐射水平及衰变规律十分重要。本研究测定了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中受检者体表及排泄尿液的辐射水平,以便了解其对相关人员的影响,为18F—FI)GPET显像放射防护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ET显像 辐射水平 受检者 18f-脱氧葡萄糖 检测分析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心血管系统疾病 放射性药物
原文传递
18F-FDG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19
作者 廖娟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理学检查确诊的MM患者随机取样120例,就诊时间2019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60,常规X光检查)和观察组(n=60,18F-FDG检查),对比两组MM脊...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理学检查确诊的MM患者随机取样120例,就诊时间2019年1月-2023年12月,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60,常规X光检查)和观察组(n=60,18F-FDG检查),对比两组MM脊椎骨髓瘤、脊髓外浆细胞瘤、脊椎骨浆细胞瘤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脊椎骨髓瘤、脊髓外浆细胞瘤、脊椎骨浆细胞瘤、检出率分别为53.33%(32/60)、26.67%(16/60)、20.00%(12/60)、100.00%(60/60),对照组分别为45.00%(27/60)、23.33%(14/60)、15.00%(9/60)、83.33%(50/60),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对MM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情进展,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闫志华 程兵 +1 位作者 李祥周 陈伟娜 《包头医学》 2024年第3期40-42,26,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临床资料,均进行18F-FDG PET/CT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临床资料,均进行18F-FDG PET/CT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部位转移状况的判别水平及分析18F-FDG PET/CT显像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相关性。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18F-FDG PET/CT显像、131I全身显像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龄<30岁48例,≥30岁54例,病理类型:乳头状癌患者93例,占比91.18%,滤泡状癌患者9例,占比8.82%;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患者71例,占比69.6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1例,占比30.39%。18F-FDG PET/CT检查阳性率67.65%显著高于131I全身显像检查的阳性率5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n=65)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68.74±86.88)μg/L显著高于阴性组(n=37)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31.95±14.7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3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34,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100.0%,95%置信区间范围为0.865~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显像检查的AUC为0.804,敏感度为60.4%,特异度为100.0%,95%置信区间范围为0.685~0.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诊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AUC为0.907,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100.0%,95%置信区间范围为0.821~0.9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其灵敏度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发现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影术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