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萍 张国刚 +1 位作者 左甜甜 王胜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半枝莲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甲醚(physcion,1)、d-丁香脂素(d-syringaresinol,2)、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6,7,3′,5-′tetramethoxyflavone,3)、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4)、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naringenin,5)、芹菜素(apigenin,6)、柚皮素(naringenin,7)。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黄酮 大黄甲醚 d-丁香脂
下载PDF
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齐曼 郑晓珂 +5 位作者 曹彦刚 张艳丽 郭孟焕 任英杰 王彦志 冯卫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510-5515,共6页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5-甲氧基-愈创木基丙三醇(3)、(-)-(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4)、3,4′-dihydroxypropiophenone(5)、二氢阿魏酸(6)、对羟基苯甲酸(7)、indole-3-carbaldehyde(8)、原儿茶酸甲酯(9)、原儿茶醛(10)、丁香酸(11)、2-guaiacylpropane-1,3-diol(12)、(2R*,3R*,4S*)-2,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1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14)、核桃素D(15)、C-藜芦酰乙二醇(16)、3-(4-hydroxyl-3-methoxyphenyl)-propan-1,2-diol(17)、(-)-丁香脂素(18)。结论 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皂荚 (2R^* 3R^* 4S^*)-2 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 原儿茶醛 核桃D (-)-丁香脂
原文传递
细叶勾儿茶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沈玉霞 滕红丽 +2 位作者 陈小龙 杨光忠 梅之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55-1957,共3页
目的研究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的根(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HPLC和DiaionHP-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1)、(... 目的研究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的根(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HPLC和DiaionHP-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1)、(+)-穗罗汉松树脂酚[(+)-matairesinol,2]、(+)-南烛树脂酚[(+)-lyonires-inol,3]、(+)-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4)、大黄酚(5)、floribundiquinone C(6)、多花勾儿茶醌A(flori-bundiquinone A,7)和羊齿烯醇(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丁香脂 大黄酚
原文传递
浙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小辉 袁名睿 +4 位作者 陆礼和 梅双喜 杨增明 崔涛 董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3,共7页
目的研究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化学成分,为浙麦冬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HPD100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 目的研究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化学成分,为浙麦冬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HPD100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浙麦冬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iluone E (1)、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2)、柳杉二醇(3)、(22S)-胆甾-5-烯-1β,3β,16β,22-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4)、11-桉叶烯-4β,9β-二醇(5)、3-桉叶烯-1β,11-二醇(6)、capillosanane Z (7)、4-羟基苯乙醇(8)、腺苷(9)、龙脑7-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己二酸二乙基己酯(11)、N-顺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12)、烟曲霉三唑酯A(13)、1-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4-烯丙基苯(14)、3-O-α-L-吡喃鼠李糖基-1-O-磺酰基-(25S)-鲁斯可皂苷元(15)、(+)-丁香脂素(16)、苏式-愈创木基甘油8’-香草酸醚(17)、osmanthuside H (18)。结论化合物1、5~8、11~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麦冬 shiluone E N-反式-对-香豆酰基章鱼胺 柳杉二醇 11-桉叶烯-4β 9β-二醇 3-桉叶烯-1β 11-二醇 capillosanane Z (+)-丁香脂
原文传递
大花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正 霍会霞 +8 位作者 任易 彭治添 晁凌会 孙慧 刘文静 张云封 赵云芳 屠鹏飞 李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研究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益母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 目的研究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益母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1-羟基丁香脂素(2)、rayalinol(3)、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4)、(7R,7′R,7″S,8S,8′S,8″S)-3′,4″-dihydroxy-3,5,4′,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5)、(7R,7′R,7″S,8S,8′S,8″S)-4′,5″-dihydroxy-3,5,3′,4″-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6)、芫花素(7)、3′-羟基芫花素(8)、圣草酚(9)、异莨菪亭(10)、对香豆酸(11)、咖啡酸甲酯(12)、反式-阿魏酸(13)、丁香醛(14)、香草酸(15)、oct-1-en-3-ylβ-glucopyranoside(16)、5-羟基-2-吡咯烷酮(17)、pterolactam(18)和烟酰胺(19)。结论化合物1~6和9~19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大花益母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益母草 (+)-丁香脂 圣草酚 异莨菪亭 对香豆酸 丁香醛 香草酸 芫花 3′-羟基芫花
原文传递
黄背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欧莹宝 魏明杰 李贺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72-187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背栎Quercus pan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对该植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背栎95%乙醇浸出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4个木脂素类... 目的研究黄背栎Quercus pann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对该植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背栎95%乙醇浸出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4个木脂素类、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或(7β,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8′-三醇(1)、(7α,8β)-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或(7β,8α)-3-甲氧基-4′,7-环氧-8,3′-氧新木脂素-4,9,9′-三醇(2)、(+)-丁香脂素(3)、(8R,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木脂素-7,7′-二酮(4)、熊果酸(5)、齐墩果酸(6)、马斯里酸(7)、常春藤皂苷元(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命名为黄背栎三醇;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背栎 黄背栎三醇 (+)-丁香脂 齐墩果酸 常春藤皂苷元 新木脂
原文传递
红叶野桐叶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萍 任晨阳 +4 位作者 黄艳 潘立卫 彭柳亭 甘纯秋 李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为探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叶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C_(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红叶野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 为探究红叶野桐(Mallotus paxii)叶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C_(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红叶野桐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红叶野桐叶中分离得到1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是7″,8″-threo-buddlenol D(1)、buddlenol D(2)、7″,8″-threo-buddlenol C(3)、buddlenol C(4)、(+)-丁香脂素(5)、表松脂醇(6)、松脂素(7)、1-acetoxyl-2e,6e-di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8)、刺五加酮(9)、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11)和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 4′-O-β-D-glucoside(12)。以上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红叶野桐叶中含有丰富且活性良好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说明其良好的药用价值可能与这些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桐属 红叶野桐 (+)-丁香脂 刺五加酮 松脂
下载PDF
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锐泽 徐燕杰 +2 位作者 熊娟 胡金锋 杨国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 目的研究蓍草Achilleaalpi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手段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蓍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菠菜甾醇(2)、β-谷甾醇(3)、5,6-epoxy-24(R)-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4)、β-胡萝卜苷(5)、schensianolA(6)、negunfurol(7)、(3s,5S,8R)-3,5-dihydroxymegastigma-6,7-dien-9-one(8)、saropeptate(9)、(+)-丁香脂素(10)、(±)-落叶松树脂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蓍草 菠菜甾醇 表木栓醇 (+)-丁香脂 (±)-落叶松树脂醇
原文传递
大叶白麻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雷振环 台宝山 +2 位作者 田瑞华 矢原正治 野原稔弘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9-100,共2页
从大叶白麻〔poacynumhendersonii(Hook'f)woodson〕叶中分得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和(+)-松脂素-4-O-β-D-葡萄糖甙〔(+)-Pinoresionol-4-O-β-D-glucopyranos... 从大叶白麻〔poacynumhendersonii(Hook'f)woodson〕叶中分得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和(+)-松脂素-4-O-β-D-葡萄糖甙〔(+)-Pinoresionol-4-O-β-D-glucopyra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白麻 (-)-丁香脂 (+)-松脂-4-O-β-D-葡萄糖甙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检测16种五加属植物中14种苯丙素类成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珊 罗姣 +5 位作者 许忠 黄完均 肖瑾 鲁曼霞 卢茂芳 刘向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791-3796,共6页
目的建立以HPLC法同时检测16种33批五加属植物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ethylsyringin、ethylconiferin、(+)-梣皮树脂醇、(±)-松脂素、(±)-丁香脂素、taiwanin C、savinin、helioxanthin、(-)-sesamin... 目的建立以HPLC法同时检测16种33批五加属植物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ethylsyringin、ethylconiferin、(+)-梣皮树脂醇、(±)-松脂素、(±)-丁香脂素、taiwanin C、savinin、helioxanthin、(-)-sesamin 14种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Promo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14种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1,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回收率良好。结论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同时检测五加属植物中14种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属 苯丙 紫丁香苷 绿原酸 咖啡酸 对香豆酸 阿魏酸 ethylsyringin ethylconiferin (+)-梣皮树脂醇 (±)-松脂 (±)-丁香脂 taiwanin C savinin helioxanthin (-)-sesamin
原文传递
覆盆子茎中1个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苷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丽楠 付辉政 +5 位作者 王兰欣 钟兰 杨甲玺 肖小武 任琦 罗跃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41-2948,共8页
目的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覆盆子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覆盆子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黑麦草内酯(2)、催吐萝芙木醇(3)、(−)-丁香脂素(4)、13E-对映-半日花烷-8(17),13-二烯-3β,15,18-三醇(5)、3β,18-di-hydroxy-manool(6)、(+)-儿茶素(7)、(−)-儿茶素(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goshonoside-F1(10)、3β-hydroxy-manool-18-O-β-D-glucoside(11)、goshonoside-F2(12)、goshonoside-F5(13)、goshonoside-F4(14)、goshonoside-F3(15)、goshonoside-F7(16)、异槲皮素(17)。结论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覆盆子苷B;化合物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7为覆盆子茎中首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覆盆子 二萜苷 覆盆子苷B 松脂 黑麦草内酯 催吐萝芙木醇 (−)-丁香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