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共享模式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材)质量快速检测的探索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力军 栾绍嵘 张立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520-3527,共8页
中药品种及药材中活性成分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中药质量检测的任务繁重。该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实现中药(材)质量快速检测的思路。通过开发成本低、便携的多源复合光谱仪实现中药样品光谱的现场快速检测,利用互... 中药品种及药材中活性成分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中药质量检测的任务繁重。该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实现中药(材)质量快速检测的思路。通过开发成本低、便携的多源复合光谱仪实现中药样品光谱的现场快速检测,利用互联网建立企业间共享中药样品光谱与质量检测数据的数据库,采用笔者团队提出的KNN保形映射方法(KNNKSR)预测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以58个银杏叶样品的4台近红外光谱与2台多源光谱信息、以及第三方公开数据库的80个玉米样品的3台近红外光谱信息和样品中主要成分含量信息构成的数据库对上述思路进行验证,并与偏最小二乘(PLS)及模型转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KNN-KSR可以在不进行光谱校正的情况下,获得优于传统PLS回归建模的模型移植结果,而PLS方法如果不进行光谱校正,模型移植通常会产生很大误差;多源复合光谱仪对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的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相当,且KNN-KSR结果优于PLS。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有待积累更多类型样品及测试信息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中药(材)质量 模型移植 互联网共享模式
原文传递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陈锋 何中虎 +3 位作者 崔党群 赵武善 张艳 王德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品质性状的快速测试方法,本试验以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透射仪(NITS)分析了小麦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硬度和面粉的干、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SDS及Zeleny沉淀值等8项指标,根据定标集... 为了研究小麦品质性状的快速测试方法,本试验以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透射仪(NITS)分析了小麦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硬度和面粉的干、湿面筋含量、灰分含量、SDS及Zeleny沉淀值等8项指标,根据定标集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和吸收光谱建立了定标模型,并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70~0.97)和较低的标准误差(0.05~11.18)。同时,选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预测集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测试小麦品质是可行的,能够用于育种的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测定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预测集样品 定标模型 定标集样品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产地苦杏仁和桃仁药材的鉴别 被引量:25
3
作者 郑洁 茹晨雷 +3 位作者 张璐 殷文俊 张慧 颜继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71-2577,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鉴别不同产地苦杏仁、桃仁药材及其真伪辨别的评价方法,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898~1 751 nm内苦杏仁、桃仁药材的光谱信息。以不同产地的苦杏仁和桃仁药材为研究对象,并取其中720个苦杏仁样品和600个桃仁样品进行真... 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鉴别不同产地苦杏仁、桃仁药材及其真伪辨别的评价方法,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898~1 751 nm内苦杏仁、桃仁药材的光谱信息。以不同产地的苦杏仁和桃仁药材为研究对象,并取其中720个苦杏仁样品和600个桃仁样品进行真伪辨别,经过提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获得ROI内平均反射光谱后,比较5种预处理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RF)方法分别建立分类模型,并基于预测结果的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3个样本集中,均表现出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与PLS-DA是最佳的模型组合,其5折交叉验证下测试集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3.27%,96.19%,100.0%,与预测结果的混淆矩阵相一致,且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获得0.992 3,0.999 6,1.000的最高值。可见,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鉴别不同产地苦杏仁、桃仁药材,并可实现2个品种的真伪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桃仁 近红外光谱技术 产地分类 真伪辨别
原文传递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锋 何中虎 崔党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以 2 0 0 1和 2 0 0 2年度 5 83份小麦样品为材料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 (NITS)对小麦籽粒硬度进行分析 ,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算法和未经导数处理、一阶导数处理、二阶导数处理 3种光谱变量转换方式的分析结果。表明 ,... 以 2 0 0 1和 2 0 0 2年度 5 83份小麦样品为材料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仪 (NITS)对小麦籽粒硬度进行分析 ,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算法和未经导数处理、一阶导数处理、二阶导数处理 3种光谱变量转换方式的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算法中偏最小二乘法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 ,3种处理方式中一阶导数处理效果最好 ,其定标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 ,而标准误差低于其他两种方式。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标模型时 ,可有效地对小麦籽粒进行硬度分级 ,其中 ,硬麦分级准确率为 90 % ,软麦分级准确率为 83% ,混合型分级准确率为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小麦 籽粒硬度 定标模型 品质
下载PDF
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精米直链淀粉含量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新华 肖昕 +2 位作者 李晓方 张惠琼 刘邻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AC)定量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M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分别为...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采用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AC)定量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M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分别为0.9524、1.2494(MPLS),0.9372、1.2426(PLS),1.2734、1.5828(PCR)。校正相关系数(RSQ)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640、0.9383(MPLS),0.9654、0.9395(PLS),0.9362、0.9016(PCR)。由此可见,用PLS技术建立PC回归方程最佳。近红外透射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手段,在米厂品质管理、人米品质分析和人米贸易检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测定 精米 直链淀粉含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同步测定糙米的多项品质指标初报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成效 段彬伍 +1 位作者 谢黎虹 陈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利用FOSS TECATOR公司生产的1241型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对266份整粒糙米样品进行了光谱扫描并测定了其多项品质指标。借助于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建立了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同时测定糙米多项品质指标的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模型的分析效... 利用FOSS TECATOR公司生产的1241型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对266份整粒糙米样品进行了光谱扫描并测定了其多项品质指标。借助于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建立了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同时测定糙米多项品质指标的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模型的分析效果最好,其外部检验(经校正的)工作标准误[SEP(C)]为0.312,检验决定系数(RSQ)为0.956,而其他4项指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碱消值)、透明度(透光率)和垩白度模型的SEP(C)分别为1.672、0.389、0.034和4.024,RSQ分别为0.745、0.838、0.797和0.714。分析了近红外测定的重复性并讨论了该模型在水稻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糙米 稻米品质 模型 测定方法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的猕猴桃货架期快速预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邵园园 王永贤 +4 位作者 玄冠涛 高宗梅 刘艺 韩翔 胡志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40-1946,共7页
货架期是影响果蔬品质和供应安全的重要因素,快速准确预测果蔬货架期已成为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猕猴桃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氨基酸,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猕猴桃表面颜色变化不明显,人们仅凭... 货架期是影响果蔬品质和供应安全的重要因素,快速准确预测果蔬货架期已成为消费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猕猴桃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氨基酸,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猕猴桃表面颜色变化不明显,人们仅凭感官难以准确判断猕猴桃的货架期和质量等级。采用高光谱成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储存条件下的保鲜猕猴桃进行了货架期预测。首先采集了4℃和(18±2)℃下保鲜时间为0,2,4天各120个猕猴桃样本在400~1000 nm的高光谱数据,测定其硬度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获取猕猴桃切片高光谱图像。对猕猴桃平均光谱提取并进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预处理后,通过光谱数据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不同货架期和储存温度的猕猴桃样本在前2个主成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聚类,4℃下猕猴桃样本出现少量重叠。为了减少波长变量,提高运算速度,使用载荷系数法(XL)与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特征波长。其中,4℃猕猴桃样本的XL和SPA特征波长分别7个(481,501,547,665,723,839,912 nm)和10个(406,428,520,617,665,682,723,818,878和983 nm);(18±2)℃猕猴桃样本XL特征波长为508,545,665,672,720,839和909 nm,SPA特征波长为575,622,731,756,779,800,828,865,920和983 nm。基于3∶1的光谱数据集划分三个货架期虚拟等级值1,2和3,以全光谱数据、特征波长为输入,建立非线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4℃下3种货架期猕猴桃样本,在全光谱和XL,SPA特征波长上的预测集准确度分别达到92.2%,92.2%,91.1%;(18±2)℃时预测准确度均为100%。猕猴桃切片图像PCA分析显示,除PC5中有部分噪声影响外,其他主成分图像均能完整反映猕猴桃切片信息,PC2图像可以明显呈现出猕猴桃切片在不同货架期的变化程度。进一步分析猕猴桃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现,随着货架期延长,猕猴桃可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货架期 近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近红外高光谱技术鉴别长枣表面的农药种类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民法 张令标 +3 位作者 王松磊 刘贵珊 何建国 贺晓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81-86,共6页
探索一种能对长枣表面农药种类进行准确鉴别的方法。利用900nm^1700nm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对喷洒不同农药的长枣进行原始光谱数据采集,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的方法对900nm^1700nm波段范围内的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 探索一种能对长枣表面农药种类进行准确鉴别的方法。利用900nm^1700nm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对喷洒不同农药的长枣进行原始光谱数据采集,利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的方法对900nm^1700nm波段范围内的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选择7个特征波长(SevenWavelengths,SW),采用对农药种类进行赋值的方法建立偏最小二乘(PLS)模型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能被有效的鉴别,鉴别正确率达到88.75%,但是在鉴别吡虫啉与哒螨灵两种农药时容易出现鉴别错误。进一步采用SW-LDA对不同农药种类进行鉴别,建立7个特征波长下的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农药种类的鉴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说明近红外高光谱联合SW-LDA能够准确地鉴别长枣表面不同的农药种类,为长枣表面农药种类的鉴别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长枣 PLS SW—LDA 农药种类 鉴别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测量技术分析PVC树脂水含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婷 段燕飞 +1 位作者 李瑛 史明利 《聚氯乙烯》 CAS 2018年第9期30-35,共6页
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测量PVC树脂成品水含量的原理、特点、操作过程及意义,并给出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出的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近红外分析仪测量结果可靠,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PVC树脂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PVC 光源 近红外在线光谱技术 水含量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南疆冬枣DOLP五次多项式拟合模型研究
10
作者 王玉婷 索玉婷 +1 位作者 王长旭 罗华平 《新疆农机化》 2021年第6期22-24,共3页
利用高光谱相机采集冬枣图谱信息对其进行Dolp(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g)处理,通过对数分析发现DOLP与相位角密切相关,本试验在探测器方位角分别为0°、30°、45°扫描时,实验架最左侧一排红枣的相位角分别为:45.7&#... 利用高光谱相机采集冬枣图谱信息对其进行Dolp(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g)处理,通过对数分析发现DOLP与相位角密切相关,本试验在探测器方位角分别为0°、30°、45°扫描时,实验架最左侧一排红枣的相位角分别为:45.7°、66.5°、72.58°,实验架最右边一排红枣的相位角分别为:73.44°、90.36°、94.77°,白板左侧一排红枣的相位角分别为:52.2°、75.48°、88.33°,白板右侧一排红枣的相位角分别为:65.38°、87.86°、90.64°。从12个相位角的南疆冬枣数据中任选9个,但三次扫描所对应的相位角中各留一个用来预测,后利用Matlab对Dolp进行五次多项式拟合。由于长波部分时Dolp值较高,数值变化更明显,所以从全波段中选三个长波1300 nm、1400 nm、1500 nm进行分段预测,由拟合试验结果可知,相位角为52.2°、75.48°、88.33°时,南疆冬枣Dolp分量的误差分别为:6.38%、2.61%、2.81%。进而可以反演2π空间内的南疆冬枣任意入射角和探测角的Dolp值,本文为今后解决相位角对南疆近地面红枣品质遥感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Dolp 五次多项式拟合 相位角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232
11
作者 王多加 周向阳 +3 位作者 金同铭 胡祥娜 钟娇娥 吴启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7-450,共4页
近红外光谱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阐述了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技术特点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重点列举了近红外光谱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实... 近红外光谱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阐述了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技术特点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重点列举了近红外光谱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实例。资料表明 ,近红外光谱以其速度快、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很多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被列为标准方法。而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某些方面已具国际领先水平 ,但就总体来看与国际水平还有大的差距。文章首次提出了集中优势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立终端用户和中心数据库资源共享的模式 ,以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农业 食品分析 漫反射技术
下载PDF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51
12
作者 高荣强 范世福 《分析仪器》 CAS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简史 ,工作原理 ,技术特点 ,基本分类 ,仪器结构 ,典型用途及部分知名的国内外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厂家 。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稻米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45
13
作者 毕京翠 张文伟 +6 位作者 肖应辉 王海莲 江玲 刘玲珑 万向元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9-715,共7页
以稻谷、米粒、米粉3种形态的样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和偏最小二阶乘法(PLS),建立了6个稻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 以稻谷、米粒、米粉3种形态的样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和偏最小二阶乘法(PLS),建立了6个稻米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糙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893、0.971和0.987,校正标准差(RMSEC)分别为0.507、0.259和0.183;精米蛋白质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R2C分别为0.897、0.984和0.986,RMSEC分别为0.4970、.186和0.190。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CV2)分别为0.865、0.962和0.984,内部验证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557、0.290和0.205;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的模型RCV2分别为0.845、0.951和0.979,RMSECV分别为0.5940、.316和0.233。模型外部验证分析表明,预测糙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糙米粒和糙米粉近红外光谱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V2)分别为0.683、0.801和0.939,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V)为0.962、0.799和0.434;预测精米蛋白含量的稻谷、精米粒和精米粉近红外光谱的模型RV2分别为0.673、0.921和0.959,RMSEV为0.976、0.513和0.344。用米粉建立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准确性最高,米粒次之,基于稻谷的预测模型准确性相对较低;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分析方法一致性较好,且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在水稻优质育种和稻米品质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 校正模型
下载PDF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牛奶中脂肪、蛋白质及乳糖含量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丽杰 徐可欣 郭建英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8-471,共4页
利用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1100~1700nm)快速测量牛奶中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方(PLS)回归,建立了测量光谱与牛奶主要成分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其预测重复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非线性校正方法径向基函数网络... 利用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1100~1700nm)快速测量牛奶中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方(PLS)回归,建立了测量光谱与牛奶主要成分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其预测重复性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非线性校正方法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的可行性,并与PLS线性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如何提高PLS校正模型预测精度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检测 牛奶 脂肪 蛋白质 乳糖 校正模型 光谱分析
原文传递
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吴军 白琪林 +3 位作者 苏胜宝 陈绍江 孟庆翔 严衍禄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21-1423,共3页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在7540.3~5361.1 cm-1和4882.9~4504.9 cm-1谱区内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测定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校正模型.利用15个...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在7540.3~5361.1 cm-1和4882.9~4504.9 cm-1谱区内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测定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的校正模型.利用15个玉米秸秆样品对所建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预测值与化学值的相关系数(r)可达0.9953,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20.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秸秆纤维素,该结果对玉米秸秆材料的快速鉴定和筛选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玉米秸秆 纤维素 模型 近红外反射光谱 纤维素含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红外光谱测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海面溢油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丽 卓林 +4 位作者 何鹰 赵英 李伟 王小如 Frank Le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37-1539,共3页
为快速了解和掌握海面溢油的种类 ,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鉴别海面溢油的方法。自行配制了 5 6个汽油、柴油、润滑油的模拟海水样品 ,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海水中的溢油后记录其近红外光谱 ,将原始光谱进行多... 为快速了解和掌握海面溢油的种类 ,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鉴别海面溢油的方法。自行配制了 5 6个汽油、柴油、润滑油的模拟海水样品 ,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海水中的溢油后记录其近红外光谱 ,将原始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 (MSC)和Norris一阶导数平滑预处理后 ,在主成分分析 (PCA)提取不同种类溢油样品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马氏距离建立溢油样品的识别模型。研究了光谱预处理对溢油鉴别的影响 ;探讨了马氏距离阈值的确定。结果表明 ,主成分分析可将原始数据压缩而马氏距离判别可给出离群点的阈值 ,本文建立的校正模型能正确判别浓度在 0 4 μL·mL-1以上的溢油类别 ,为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进行海面实际溢油样品的分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 取出 合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 散射校正 平滑 离群点 海面溢油 水样 油类
下载PDF
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混纺毛织品中羊毛的质量分数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晓薇 赵环环 +1 位作者 赵龙莲 严衍录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72-75,共4页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羊毛/染色粘胶混合样中羊毛的质量分数,标样集中近红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82;对待测样品检验结果:预测值变异系数CV为4.1%,令人满意。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定量...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羊毛/染色粘胶混合样中羊毛的质量分数,标样集中近红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82;对待测样品检验结果:预测值变异系数CV为4.1%,令人满意。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定量分析混纺织物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定量分析 羊毛 混纺织物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波段优化在白酒酒醅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8
作者 熊雅婷 李宗朋 +4 位作者 王健 张英 王淑军 尹建军 宋全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了提高白酒酒醅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水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白酒酒醅中的水份、淀粉、酸度和酒精度进行定量分析,通过PLS建立酒醅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同时采用CARS、间隔偏最小二乘变量选择法(iPL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实现光... 为了提高白酒酒醅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水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白酒酒醅中的水份、淀粉、酸度和酒精度进行定量分析,通过PLS建立酒醅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同时采用CARS、间隔偏最小二乘变量选择法(iPL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实现光谱特征波段选择,并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导数以及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等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优化。用决定系数(R^2)、预测标准偏差(RMSEP)以及最佳主因子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确定最佳建模方法。结果表明:波段筛选能够对模型起到优化作用,并提高模型运算速度,其中CARS优化效果最为明显,酒醅水份、淀粉、酸度和酒精度的R^2分别达到0.885,0.915,0.951,0.954;RMSEP分别为0.630,0.519,0.228,0.234,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度。经过优化,所建模型预测效果好,能够满足白酒酒醅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酒醅 近红外光谱技术 定量分析 预处理方法 波段筛选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小燕 王锡昌 +1 位作者 刘源 陆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5-269,共5页
近年来,我国食品掺伪现象严重。目前一些常用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无损、在线的食品掺伪检测。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牛奶、蜂蜜、饮料等液态食品和肉制品、奶... 近年来,我国食品掺伪现象严重。目前一些常用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无损、在线的食品掺伪检测。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牛奶、蜂蜜、饮料等液态食品和肉制品、奶粉、茶叶、小麦粉等固态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掺伪检测中的局限性以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掺伪 检测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优化光谱预处理的陈皮产地鉴别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余梅 李尚科 +4 位作者 杨菲 郑郁 李跑 蒋立文 刘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1,共7页
采集不同产地陈皮内侧和外侧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筛选得到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陈皮产地的鉴别模型。实验发现,陈皮原始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基线漂移与背景干扰。使用单一光谱预处理可在... 采集不同产地陈皮内侧和外侧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筛选得到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陈皮产地的鉴别模型。实验发现,陈皮原始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基线漂移与背景干扰。使用单一光谱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扰的影响。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二阶导数与连续小波变换预处理后,陈皮内侧光谱数据可获得最优的鉴别结果,鉴别准确率为91.67%;通过最大最小归一化预处理后,陈皮外侧光谱数据可获得最优鉴别结果,鉴别准确率为70.83%;在2种预处理组合的鉴别结果中,有9个组合方式结合陈皮外侧光谱数据实现了对陈皮产地的100%鉴别分析,对于陈皮内侧光谱数据的最佳预处理组合为去趋势校正+最大最小归一化,鉴别准确率为95.83%;而3个预处理组合的鉴别准确率较2个预处理的结果低,表明采用预处理种类过多时可能会扣除有用信息。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光谱预处理可以实现不同产地陈皮的无损鉴别分析,其中陈皮外侧光谱数据结合优化光谱预处理方法可实现陈皮产地的100%鉴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近红外光谱技术 优化光谱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