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方文 吴建锋 +2 位作者 徐晓虹 吴小爱 马淞江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203-207,232,共6页
利用电导率和红外光谱测定作为表征手段,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标号为WD-10)的水解过程,探讨了影响其水解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水解的较佳工艺参数。其适宜的水解工艺条件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和甲醇的体积比为... 利用电导率和红外光谱测定作为表征手段,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商品标号为WD-10)的水解过程,探讨了影响其水解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水解的较佳工艺参数。其适宜的水解工艺条件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3,pH值为4,水解时间为4h,温度为30℃。可为多孔陶瓷滤球的亲油改性和聚结过滤工艺处理含油废水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氧基硅烷 水解 硅醇 亲油改性 电导率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以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的有机硅防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静 周煜华 +2 位作者 葛利伟 姜林炜 丁冰 《江西化工》 201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本论文以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水为原料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丙基甲氧基聚硅氧烷,用作有机硅防水剂,其特点是分子链中极性Si-OMe能与建筑材料表面的-OH化学键合,侧链上的非极性基团Si-Pr可以大大降低建筑材料的表面张力提高疏水性能。通过... 本论文以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水为原料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丙基甲氧基聚硅氧烷,用作有机硅防水剂,其特点是分子链中极性Si-OMe能与建筑材料表面的-OH化学键合,侧链上的非极性基团Si-Pr可以大大降低建筑材料的表面张力提高疏水性能。通过红外和核磁谱图分析确定了制备的不同聚合度防水剂的结构,按照JC/T902-2002^([1])自制水泥试块并测试了用这些防水剂的乙醇溶液处理水泥试块后其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吸水率以及抗渗透性,确定其完全可以作为防水剂用于建筑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氧基硅烷 防水剂 聚合度 接触角 吸水率 渗透性
下载PDF
聚烷基三烷氧基硅氧烷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波 黄世强 +1 位作者 高风 许秀伟 《有机硅材料》 CAS 2013年第6期428-433,共6页
采用复合乳化体系,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反应合成了不同硅含量的水性聚烷基三烷氧基硅氧烷乳液。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粒径分布测定仪(PCS)分别对乳液聚合物的化学结... 采用复合乳化体系,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反应合成了不同硅含量的水性聚烷基三烷氧基硅氧烷乳液。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粒径分布测定仪(PCS)分别对乳液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乳胶粒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乳液的稀释、离心、耐电解质、耐高温及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乳胶粒的尺寸变小,离心稳定性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乳胶粒尺寸变大,离心稳定性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乳胶粒尺寸变化不大;乳胶粒形态为球形。乳液的贮存稳定性、稀释、离心、耐电解质、耐高温及冻融稳定性良好。在HLB值为12.06,反应温度为35℃条件下反应135 min合成的乳液乳胶粒形态为球形,具有良好的稀释、贮存、离心、耐电解质、耐高温及冻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烷基氧基硅氧烷乳液 氧基硅烷 丙基甲氧基硅烷 粒径 稳定性
下载PDF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的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子珣 卢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6,共5页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为原料,通过二者的水解共缩聚反应制备了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该涂料所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利用电导率仪着重研究了MTMS和PTMS的水解反应的条件,以使二者能够更好地水解共缩...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为原料,通过二者的水解共缩聚反应制备了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该涂料所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利用电导率仪着重研究了MTMS和PTMS的水解反应的条件,以使二者能够更好地水解共缩聚。研究了MTMS/PTMS的物质的量比、加水量、蒸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TMS/PTMS物质的量比为3∶1、H2O/烷氧基硅烷物质的量比为4∶1时,将PTMS预水解15 min后再一次性加入MTMS进行水解共缩聚反应,得到的改性甲基硅树脂涂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涂膜固化后铅笔硬度为4H,附着力为2级,柔韧性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硅烷 丙基甲氧基硅烷 基硅树脂 涂料
下载PDF
丙基二甲氧基硅酸环膦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贺婧 李果 王彦林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以(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笼状亚膦酸酯-4-乙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硅双重阻燃元素协同阻燃剂——丙基二甲氧基硅酸环膦酸酯(PDSMP)。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质量比等对产率的影响。结... 以(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笼状亚膦酸酯-4-乙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硅双重阻燃元素协同阻燃剂——丙基二甲氧基硅酸环膦酸酯(PDSMP)。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质量比等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笼状磷酸酯):n(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1.2,在160℃保温反应17 h。该条件下,产物的产率可达到89.2%。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差热分析(TG-DTA)及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等对产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220℃。将其应用于191不饱和树脂时,表现出了很好的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氧基硅烷 笼状磷酸酯 有机硅磷阻燃剂 含硅阻燃剂
原文传递
第4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试题(理论部分)(二)
6
作者 肖小明 李志强 +1 位作者 唐浩 裴坚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11期86-96,共11页
第6题总分的6%第6题:铁Fe在地壳中丰度占第4位,其使用已经超过5000年。A部分纯铁极易氧化,限制了它的应用。X元素是铁合金中的一种元素,可以改善铁的防锈性能。6-A1)X元素具有以下性质:(1)
关键词 结构简式 离子方程式 配合物 配位原子 元素周期表 硅原子 丙基甲氧基硅烷 化合物 合成路线 环庚烯 原子量 分裂图
下载PDF
纳米雾化技术构筑EVOH/TiO_2–TMPS超疏水纤维膜
7
作者 刘志强 巩桂芬 +3 位作者 范金强 邹明贵 徐阿文 崔巍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构造聚乙烯–乙烯醇(EVOH)纤维膜,在纺丝过程中利用钛酸丁酯(TBT)–乙醇溶液通过纳米雾化原位水解制得TiO_2纳米粒子,并在成膜后利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PS)表面修饰TiO_2,通过这三种微观结构构筑方法的有机协同,制得EV... 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构造聚乙烯–乙烯醇(EVOH)纤维膜,在纺丝过程中利用钛酸丁酯(TBT)–乙醇溶液通过纳米雾化原位水解制得TiO_2纳米粒子,并在成膜后利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PS)表面修饰TiO_2,通过这三种微观结构构筑方法的有机协同,制得EVOH/TiO_2–TMPS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能谱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紫外光吸收能力及疏水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雾化技术的复合效果显著,EVOH/TiO_2–TMPS纤维膜微结构化程度明显;TiO_2成功接枝TMPS,构造出疏水TiO_2纳米粒子;原位复合的TiO_2纳米粒子使纤维膜表现出优异的紫外光吸收能力;当TBT溶液浓度为0.1 mol/L时,EVOH/TiO_2–TMPS纤维膜的接触角达到153.4°,表明成功制备了超疏水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雾化 纤维膜 聚乙烯–乙烯醇 二氧化钛 丙基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KH-570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时镜镜 马文石 林晓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氧化石墨烯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未烘干的功能化石墨烯在超声处理下,能稳定分散在体积比为...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氧化石墨烯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未烘干的功能化石墨烯在超声处理下,能稳定分散在体积比为9∶1(V/V)的乙醇/水、丙酮/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H-570上的硅氧烷与氧化石墨烯上的羟基发生了反应,经水合肼还原后,功能化石墨烯的无序度增加,层间距也比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缩小了。功能化石墨烯在DMF/水中呈高度剥离状态,片层厚度为1.1~2.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基丙烯酰氧丙基甲氧基硅烷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功能化
下载PDF
季铵化硅烷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安秋凤 肖丽萍 +2 位作者 黄玲 李临生 吕嘉枥 《有机硅材料》 CAS 2003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γ -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N ,N -二甲基十八胺反应 ,合成了N ,N -二甲基 -N -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季铵盐 (BFS) ,对其抑菌性能及与氨基硅微乳同浴使用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 :BFS用量为 10g/L条件下 ,能使整理后... 利用γ -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N ,N -二甲基十八胺反应 ,合成了N ,N -二甲基 -N -十八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季铵盐 (BFS) ,对其抑菌性能及与氨基硅微乳同浴使用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 :BFS用量为 10g/L条件下 ,能使整理后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 99 82 %和 99 12 % ;而与氨基硅微乳同浴使用 ,所整理的织物不仅抑菌效果显著 ,柔软性良好 ,而且具有舒适的手感 ;另外 ,弱酸性使用条件有助于BFS和氨基硅微乳的协同效应 ,表现出最佳的整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硅烷 合成 应用 N N-二基-N-十八烷基氨丙基甲氧基硅烷季铵盐 抑菌性能 氨基硅微乳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龚兴宇 范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采用单体后滴加的方法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 ,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丙烯酸酯 -有机硅共聚物。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 ,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 采用单体后滴加的方法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不同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 ,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丙烯酸酯 -有机硅共聚物。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 ,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力学性能、吸水率的影响 ,证实了丙烯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研究 乳液共聚合 聚丙烯酸酯
下载PDF
导热有机硅电子灌封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国一 陈精华 +2 位作者 林晓丹 胡新嵩 曾幸荣 《有机硅材料》 CAS 2010年第5期283-287,共5页
采用端乙烯基硅油为基胶、含氢硅油为交联剂、三氧化二铝(Al2O3)为导热填料,制备了导热有机硅电子灌封胶。研究了Al2O3的粒径及用量、不同粒径Al2O3并用和硅烷偶联剂对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的粒径越大,灌封胶的热导率越大,... 采用端乙烯基硅油为基胶、含氢硅油为交联剂、三氧化二铝(Al2O3)为导热填料,制备了导热有机硅电子灌封胶。研究了Al2O3的粒径及用量、不同粒径Al2O3并用和硅烷偶联剂对灌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的粒径越大,灌封胶的热导率越大,但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减小,适合的Al2O3粒径为5μm或18μm;随着Al2O3用量的增加,灌封胶的热导率、拉伸强度增大,扯断伸长率先增后减,但黏度上升,Al2O3适合的加入量为150~200份;将不同粒径的Al2O3并用填充到灌封胶中可以提高灌封胶的热导率,当18μm Al2O3和5μm Al2O3的质量比为120∶80时,灌封胶的热导率达到0.716 W/(m.K),且对灌封胶的黏度和力学性能基本没影响;加入KH-570可改善灌封胶的力学性能,但热导率有所下降,适宜的用量为Al2O3质量的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灌封胶 AL2O3 端乙烯基硅油 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被引量:17
12
作者 聂丽娟 王可 +1 位作者 李响敏 田世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然后负载磷钨酸,制备了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并进行红外FT-IR分析以及热重分析。考察了改性硅胶与活化硅胶对磷钨酸的负载量以及它们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TBC)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改... 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改性,然后负载磷钨酸,制备了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并进行红外FT-IR分析以及热重分析。考察了改性硅胶与活化硅胶对磷钨酸的负载量以及它们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TBC)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硅胶与活化硅胶的最大负载量分别为44.7%和16.8%,将此两种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平均产率分别91.1%和23.7%。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2.5g(负载量为43.5%),反应4h,(n柠檬酸:n正丁醇)为1:4,反应温度为140℃。产率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丙基甲氧基硅烷 硅胶 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 柠檬酸丁酯
下载PDF
KH-570改性硅溶胶的制备及反应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叶雨佐 李红强 +1 位作者 卢俊杰 曾幸荣 《有机硅材料》 CAS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采用乳化剂代替助溶剂,对硅溶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KH-570改性硅溶胶。研究了pH值、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改性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动态激光光散射对...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采用乳化剂代替助溶剂,对硅溶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KH-570改性硅溶胶。研究了pH值、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改性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动态激光光散射对改性硅溶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5~7、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代替助溶剂且与KH-570的质量比为0.25时,改性反应的稳定性良好。在该反应条件下制备的KH-570改性硅溶胶与未改性硅溶胶相比,粒径略有增大、粒径分布更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Γ-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下载PDF
自交联型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祝方 张高勇 +1 位作者 王增长 梁美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5,共4页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乳化剂采用SDS和T riton X-405复配,助稳定剂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并对细乳液涂料进行了表征(红外,TEM,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和硅...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乳化剂采用SDS和T riton X-405复配,助稳定剂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并对细乳液涂料进行了表征(红外,TEM,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和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MP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能得到粒径较小,性能优良的细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环境友好涂料 Γ-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合成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催化剂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秀红 王洪亮 +1 位作者 罗彬 潘晓东 《有机硅材料及应用》 1995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比较了氯铂酸-异丙醇(Ⅰ)、氯铂酸-四氢呋喃(Ⅱ)和氯铂酸-乙酰丙酮(Ⅱ)三种铂络合物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各种可能因素对反应凝胶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 本文比较了氯铂酸-异丙醇(Ⅰ)、氯铂酸-四氢呋喃(Ⅱ)和氯铂酸-乙酰丙酮(Ⅱ)三种铂络合物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各种可能因素对反应凝胶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都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催化剂的络合结构状态与反应是否凝胶有关,催化剂(Ⅲ)诱导期短,反应平稳,不易引起凝胶。用催化剂(Ⅲ)合成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用量为5~35ppm,反应温度为80~125℃、反应时间大于2h,目的产物转化率达7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基丙烯酰氧丙基甲氧基硅烷 氯铂酸 凝胶
下载PDF
CuO/SBA-15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月娟 王雪俐 +4 位作者 谢冠群 鲁继青 金炜阳 刘西敬 罗孟飞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2-488,共7页
通过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S)偶联与Cu2+离子络合两步法将CuO负载到介孔分子筛SBA-15上,制得CuO/SBA-15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氮气吸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S)偶联与Cu2+离子络合两步法将CuO负载到介孔分子筛SBA-15上,制得CuO/SBA-15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氮气吸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A-15分子筛负载CuO后保持原有的介孔结构,但是孔容和比面表积随着CuO负载量的增大而下降.TPR结果表明CuO/SBA-15系列催化剂有三种CuO物种:高分散CuO、晶相CuO和进入SBA-15分子筛骨架的Cu2+.高分散CuO物种对巴豆醛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晶相CuO物种次之,而进入SBA-15分子筛骨架的Cu2+物种几乎没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SBA-15分子筛 巴豆醛 加氢 γ-氨丙基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峰 李红强 +2 位作者 赖学军 吴文剑 曾幸荣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6,共4页
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研究KH590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纳米二氧化硅相对接枝率和粒径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征。... 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研究KH590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纳米二氧化硅相对接枝率和粒径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90通过水解后与二氧化硅粒子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成功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其最佳工艺条件为:KH590用量为二氧化硅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0 h,其相对接枝率达到10.3%;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相比,其平均粒径明显变小,分散性及亲油性明显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γ-巯丙基甲氧基硅烷 表面接枝改性
下载PDF
不同有机官能团聚硅氧烷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文石 张冬桥 +3 位作者 段宇 万兆荣 王洪 徐迎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568-2572,共5页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良好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MPSQ)、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VPSQ)、聚巯丙基硅氧烷微球(MPPSQ),采用SEM、DLS、FT-IR、XRD、TGA、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聚集态结构、耐热...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良好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MPSQ)、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VPSQ)、聚巯丙基硅氧烷微球(MPPSQ),采用SEM、DLS、FT-IR、XRD、TGA、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聚集态结构、耐热性、疏水性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基团对微球的耐热性与疏水性有重要影响,MPSQ和VPSQ的耐热性优于MPPSQ,疏水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PSQ>VPSQ>MPPSQ。聚硅氧烷微球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单体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硅醇,硅醇开始缩聚形成核,之后通过吸取溶液的硅醇,不断成长,最终形成微球,其中同时存在核生成和核生长,两过程相互竞争,哪个过程占优势取决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温度,使得核生成占优势,最终生成的微球粒径变小,单分散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微球 制备 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甲氧基硅烷 丙基甲氧基硅烷
下载PDF
硅烷Y9669改性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研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洁 曹有名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醚多元醇(N-210)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PHA)为主要原料,控制R=n(-NCO)/n(-OH)=2.0,制得PUR(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预聚体;然后以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如Y9669(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和...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醚多元醇(N-210)和聚己二酸己二醇酯(PHA)为主要原料,控制R=n(-NCO)/n(-OH)=2.0,制得PUR(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的预聚体;然后以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如Y9669(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和KH-560等]作为PUR中部分端-NCO基的封端剂,制备SPUR(硅烷化PUR)。结果表明:Y9669是较理想的封端剂,能使SPUR的剪切强度增加37.23%;SPUR的硬度、热稳定性能随Y9669封端率增加而增大;SPUR的剪切强度随Y9669封端率增加呈先升后降态势,并且在Y9669封端率为20%时相对最大(17.7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γ-氨丙基甲氧基硅烷 湿固化 聚氨酯 热熔胶 封端剂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涛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MPTS-SAM),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运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评价了...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MPTS-SAM),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运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评价了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组装初期,硅烷水解产物主要是与基体表面的羟基发生聚合反应,表面出现岛状物;随着组装时间的增加,基体表面的有机硅烷分子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当组装90min后,可以在基体表面形成完整的自组装薄膜.当组装MPTE-SAM后,基片表面的摩擦系数由无膜时的0.85降到了0.19,说明MPTE-SAM可以降低基片的摩擦系数,并且在较低载荷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巯丙基甲氧基硅烷 自组装 纳米膜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