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再论春温之病因病机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光
王加锋
+4 位作者
黄德彬
孙源梓
李少波
王彬
展照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13-316,共4页
春温,被普遍认为是伏邪温病的一种,因“伏寒化温”待春病发。笔者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结合前贤经验与临床实际,重新解读“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之意,认为“冬伤于寒”乃是“冬不藏精”之变文,非伤于寒邪;“伏寒化温”的说法似欠...
春温,被普遍认为是伏邪温病的一种,因“伏寒化温”待春病发。笔者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结合前贤经验与临床实际,重新解读“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之意,认为“冬伤于寒”乃是“冬不藏精”之变文,非伤于寒邪;“伏寒化温”的说法似欠妥,实则是伤寒水蜇藏之令气而形成“热邪内伏”的体质。并从“两感于寒”与“不两感于寒”的角度,探讨春温之病机,以期对温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温
伏气温病
伏寒化温
冬伤于寒
冬不藏精
两感于寒
不两感于寒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辨温病“春温”与伤寒“少阳病”
被引量:
2
2
作者
满天
姬永宽
《河南中医》
2019年第4期496-499,共4页
春温是一种因"冬伤于寒"导致"热气内伏","伏热"入春发于少阳,而具有明显季节特征,以温热为主要性质的疾病;少阳病是一种"气郁"引起"邪热"稽留少阳的疾病。二者病邪均属"郁火、...
春温是一种因"冬伤于寒"导致"热气内伏","伏热"入春发于少阳,而具有明显季节特征,以温热为主要性质的疾病;少阳病是一种"气郁"引起"邪热"稽留少阳的疾病。二者病邪均属"郁火、伏热",病位均在"少阳",治疗上的主方分别为"黄芩汤"和"小柴胡汤",二方在方义上亦有诸多同源。然而,较之于临床辨证,两病的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春温病因单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冬伤于寒,春发于少阳",而成为一种特有的疾病形式,因属"伏热"而无外感,故可直清里热;少阳病的疾病来源相对较多,如《伤寒论》中所讲的"表证传变"或"误下、误治"等所导致的邪入少阳。少阳病来源虽多,但疾病性质却统一为"邪伏少阳",治法统称"和解",并依据邪热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兼有表证,而有变方、合方、加减及缓急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温”
温病
“少阳病”
伤寒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果从儒学传统和现代革命传统同时看雷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贺照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44,共26页
雷锋和雷锋精神是现代中国革命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上半叶的产物,但雷锋、雷锋精神所以让那段历史已过去几十年之后的很多中国人,仍感触动,仍感怀念,不仅因为这里有革命传统最具说服力的一些方面的动人凝结,还在于雷锋精神也扎...
雷锋和雷锋精神是现代中国革命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上半叶的产物,但雷锋、雷锋精神所以让那段历史已过去几十年之后的很多中国人,仍感触动,仍感怀念,不仅因为这里有革命传统最具说服力的一些方面的动人凝结,还在于雷锋精神也扎根于中国道德精神传统,特别是儒家道德精神传统极精彩光辉的方面。让人不免吃惊的是,关于雷锋精神与儒家道德精神传统的关系问题,在几十年轰轰烈烈的雷锋精神宣传史、接受史中并没有得到展开讨论。本文欲通过细致解读雷锋接受史上一篇实际被忽视的谢觉哉的文章,和认真解析雷锋所服膺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一表达背后所对应的经验,以一方面深度打开关于雷锋精神和儒家道德精神传统关系问题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上述把握所开放出的视域,对儒家传统和现代革命传统的关系、雷锋经验和今天时代状况与课题间的关系等,给予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儒学传统
革命传统
春天般的温暖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再论春温之病因病机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光
王加锋
黄德彬
孙源梓
李少波
王彬
展照双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基金
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编号:J18KA289)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0041)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8-10)。
文摘
春温,被普遍认为是伏邪温病的一种,因“伏寒化温”待春病发。笔者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结合前贤经验与临床实际,重新解读“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之意,认为“冬伤于寒”乃是“冬不藏精”之变文,非伤于寒邪;“伏寒化温”的说法似欠妥,实则是伤寒水蜇藏之令气而形成“热邪内伏”的体质。并从“两感于寒”与“不两感于寒”的角度,探讨春温之病机,以期对温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春温
伏气温病
伏寒化温
冬伤于寒
冬不藏精
两感于寒
不两感于寒
《黄帝内经》
Keywords
spring
warmth
latent-qi
warm
disease
latent
coldness
transforming
into
warmth
attacked
by
pathogenic
cold
in
winter
failure
to
store
essence
in
winter
cold
attacking
both
channels
cold
not
simultaneously
attacking
the
two
channels
The
Inner
Classic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辨温病“春温”与伤寒“少阳病”
被引量:
2
2
作者
满天
姬永宽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河南中医》
2019年第4期496-499,共4页
文摘
春温是一种因"冬伤于寒"导致"热气内伏","伏热"入春发于少阳,而具有明显季节特征,以温热为主要性质的疾病;少阳病是一种"气郁"引起"邪热"稽留少阳的疾病。二者病邪均属"郁火、伏热",病位均在"少阳",治疗上的主方分别为"黄芩汤"和"小柴胡汤",二方在方义上亦有诸多同源。然而,较之于临床辨证,两病的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春温病因单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冬伤于寒,春发于少阳",而成为一种特有的疾病形式,因属"伏热"而无外感,故可直清里热;少阳病的疾病来源相对较多,如《伤寒论》中所讲的"表证传变"或"误下、误治"等所导致的邪入少阳。少阳病来源虽多,但疾病性质却统一为"邪伏少阳",治法统称"和解",并依据邪热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兼有表证,而有变方、合方、加减及缓急之法。
关键词
“春温”
温病
“少阳病”
伤寒
《伤寒论》
张仲景
Keywords
'
spring
warmth
'
warm
disease
'shaoyang
disease'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果从儒学传统和现代革命传统同时看雷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贺照田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44,共26页
文摘
雷锋和雷锋精神是现代中国革命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上半叶的产物,但雷锋、雷锋精神所以让那段历史已过去几十年之后的很多中国人,仍感触动,仍感怀念,不仅因为这里有革命传统最具说服力的一些方面的动人凝结,还在于雷锋精神也扎根于中国道德精神传统,特别是儒家道德精神传统极精彩光辉的方面。让人不免吃惊的是,关于雷锋精神与儒家道德精神传统的关系问题,在几十年轰轰烈烈的雷锋精神宣传史、接受史中并没有得到展开讨论。本文欲通过细致解读雷锋接受史上一篇实际被忽视的谢觉哉的文章,和认真解析雷锋所服膺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一表达背后所对应的经验,以一方面深度打开关于雷锋精神和儒家道德精神传统关系问题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上述把握所开放出的视域,对儒家传统和现代革命传统的关系、雷锋经验和今天时代状况与课题间的关系等,给予重新审视。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儒学传统
革命传统
春天般的温暖
Keywords
Lei
Feng
Spirit
Confucian
tradition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spring
-like
warmth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再论春温之病因病机
许光
王加锋
黄德彬
孙源梓
李少波
王彬
展照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辨温病“春温”与伤寒“少阳病”
满天
姬永宽
《河南中医》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如果从儒学传统和现代革命传统同时看雷锋
贺照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