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谈“网婚”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蒋云立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网婚"问题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超出法律调整范围的社会问题,其特有属性不仅使传统婚姻遇到了极大挑战,而且对现行婚姻立法形成了有力冲击。本质上,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然"网婚"可否亦被视为一种民事契约———... "网婚"问题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超出法律调整范围的社会问题,其特有属性不仅使传统婚姻遇到了极大挑战,而且对现行婚姻立法形成了有力冲击。本质上,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然"网婚"可否亦被视为一种民事契约———电子契约?文章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考察了这一法律类推适用的可行性,目的在于为"网婚"问题的司法解决提供法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婚” 婚姻契约论 电子契约
下载PDF
中学生“网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玎 卢宁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网婚是网络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其中也不乏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大量中学生参与网婚。中学生身陷网婚以致无法处理现实处境的事件屡有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心... 网婚是网络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其中也不乏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大量中学生参与网婚。中学生身陷网婚以致无法处理现实处境的事件屡有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网婚现象进行剖析,为中学生网婚行为的量化研究提供理论推测,为及时预防中学生沉迷网络关系提供心理学视角与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婚 中学生 心理学分析
下载PDF
伏羲文化内涵一说
3
作者 刘宝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伏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发明网罟、始制婚姻、始画八卦。发明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带来生产力的大飞跃,关乎人的生存。始制婚姻用于规范两性关系,使两性关系脱离了动物界,关乎人类延续后代。始画八卦用于认识万事万物,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出蒙... 伏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发明网罟、始制婚姻、始画八卦。发明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带来生产力的大飞跃,关乎人的生存。始制婚姻用于规范两性关系,使两性关系脱离了动物界,关乎人类延续后代。始画八卦用于认识万事万物,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出蒙昧时代,开启了通向文明时代的道路。伏羲文化主要内涵的价值具有根本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伏羲是首位中华人文始祖。顾颉刚先生认为,伏羲是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回溯古代社会,因而从理性上推演出来的一个古代社会的渔猎阶段。冯友兰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有选择的积累。本文讨论伏羲文化的内涵,是以顾、冯两位先生的上述见解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文化 网罟 婚姻 八卦
下载PDF
中国女性初婚模式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淡静怡 姜全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的初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IPUMS数据,通过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曾婚比例、年龄别初婚概率、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单身寿命等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的初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IPUMS数据,通过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曾婚比例、年龄别初婚概率、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单身寿命等指标探究我国女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初婚模式变动情况。研究发现30多年来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波动中上升,到2017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25.60岁,而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推迟女性进入婚姻的时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明显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另外,通过对各教育程度平均初婚年龄标准化与分解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对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影响作用增大;20-30岁年龄段女性婚姻推迟明显,曾婚比例不断降低,但女性终身未婚比例很低,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婚姻推迟现象最为明显,但其自身的结婚意愿并未降低,大部分女性只是推迟结婚时间,并不是不结婚。对净婚姻表各指标进行计算发现1982-2010年女性的年龄别初婚概率下降,尤其在20-30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初婚峰值年龄推迟,结婚年龄集中现象减弱。终身结婚期待率下降速度趋缓,随着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2010年27岁之后的终身结婚期待率要高于1990年与2000年,29-35岁女性的预期单身寿命也较前30年低,较大年龄未婚女性结婚等待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初婚年龄 曾婚比例 婚姻表 年龄别初婚概率
下载PDF
中国婚姻挤压的未来形势预测——基于初婚表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郭显超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5,共12页
现有的关于婚姻挤压状况的研究在分析婚姻挤压形势时对婚姻模式的设置不够全面,对婚姻模式变迁的影响分析不足。婚姻表能够全面反映婚姻模式,同时可以提供分年龄的未婚尚存人数。基于婚姻表分析未来婚姻挤压状况不仅可以将婚姻模式作为... 现有的关于婚姻挤压状况的研究在分析婚姻挤压形势时对婚姻模式的设置不够全面,对婚姻模式变迁的影响分析不足。婚姻表能够全面反映婚姻模式,同时可以提供分年龄的未婚尚存人数。基于婚姻表分析未来婚姻挤压状况不仅可以将婚姻模式作为主要的预测参数,而且能够根据未婚尚存人数计算未婚尚存率,进而预测分年龄未婚人口数和终身不婚人口数,所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构建2000年和2010年分性别的净初婚表分析男女初婚模式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预测我国婚姻挤压的未来状况。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初婚模式作为低方案预测参数,将考虑适婚人群性别比变化和初婚模式变迁状况设置的假定初婚模式作为高方案预测参数,分别构建出分性别的初婚表,根据得出的未婚尚存率预测2030年之前各年龄的未婚人口数和2011-2060年各年度终身不婚人口数。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未来婚姻挤压形势严峻。2030年之前15-49岁各年龄的未婚男性人口数均明显多于未婚女性人口数,特别是高年龄段男性明显过剩。男性终身不婚人数将快速增加,低、高两种方案预测的2011-2060年的男性终身不婚人口累计数分别是2128.32万和4177.77万。分城乡看,乡村大龄未婚和终身不婚的男性明显多于城市和镇,但女性终身不婚的人口半数以上是城市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挤压 婚姻表 初婚表 婚姻模式
下载PDF
离婚的财产法后果:批评性评析和欧洲前景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妮娜.德特洛夫 樊丽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5-200,共6页
离婚后扶养、净益补偿和养老金补偿是德国离婚财产法补偿制度的三大支柱。近年来,这三大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改革。这些改革在净益和养老金补偿方面产生了对离婚以后的经济负担合理分配的结果,但是在扶养法领域改革却发生了相... 离婚后扶养、净益补偿和养老金补偿是德国离婚财产法补偿制度的三大支柱。近年来,这三大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改革。这些改革在净益和养老金补偿方面产生了对离婚以后的经济负担合理分配的结果,但是在扶养法领域改革却发生了相反的影响,照顾子女的妇女所遭受的不利益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2010年2月4日签署的德法协定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德法跨国婚姻的统一夫妻财产制规则。这一跨国的统一实体法规则可能为未来欧洲统一婚姻法提供了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的财产法后果 离婚后扶养 净益补偿 养老金补偿 欧洲婚姻法统一
原文传递
上海市孕前门诊就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源莹 邢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8期946-949,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孕前保健目标人群在孕前保健门诊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选择新婚人群311人和孕前门诊人群140人为本次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孕前门诊的就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孕前保健目标人群在孕前保健门诊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选择新婚人群311人和孕前门诊人群140人为本次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孕前门诊的就诊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出生缺陷史''吸烟史''自然流产史''男方文化程度''男方户口''日常就医频率''男方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OR值为19.152~1.000 08,均P<0.05)。孕前门诊人群参加婚检的比率与新婚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552,P>0.05),但是日常就医频率却显著低于新婚人群(χ~2=9.481,P<0.05)。结论针对目标人群孕前保健意识不强的现状,一方面要扩大孕前保健宣传,从而提高夫妻双方参与孕前保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各级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重视,提供相应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门诊 影响因素 保健网路 婚姻登记处 社区卫生服务
下载PDF
浅谈网络时代中的非理性问题——以网络婚恋为例
8
作者 邹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的交往方式、理解方式、认识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网络时代中出现的一些非理性问题对传统的情感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以网络婚恋为例,对网络时代中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非理性 网络婚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