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的艺理——《〈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1
作者 林方直 《阴山学刊》 2015年第3期5-11,F0003,共8页
"几"(幾)是"离无入有,在有无之际"的现象。"几"是从"象"到"形"的临界点。在人事上、绘画上、戏曲舞台上、诗歌、小说上都有"几"的艺理起作用。
关键词 艺理 有无之际 包孕的片刻
下载PDF
台前与幕后:一起清代命案的真相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忠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75,180,共17页
近年来,中国法律史研究者对清代司法档案信崇有加,部分学者甚至对司法档案进行形式主义的表层解读。事实上,司法档案当中存在制作乃至虚构的成分。以清代同治十三年广东罗定州发生的"梁宽杀妻案"为例,通过对照分析以广东巡抚... 近年来,中国法律史研究者对清代司法档案信崇有加,部分学者甚至对司法档案进行形式主义的表层解读。事实上,司法档案当中存在制作乃至虚构的成分。以清代同治十三年广东罗定州发生的"梁宽杀妻案"为例,通过对照分析以广东巡抚张兆栋和刑部尚书崇实名义所作的一份刑科题本与本案初审官员杜凤治所写的相关日记,可以发现,与日记相比,刑科题本中存在比较明显的虚构。这一发现,旨在提醒中国法律史研究者在研究司法档案时,必须保持应有的批判态度,留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制作或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司法档案 梁宽杀妻案 刑科题本 绞监候杜凤治
原文传递
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价值的构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钦忠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品质、城市社群美学诉求等重要载体;正因此,它担当了当代城市魅力实践的角色作用。它的核心是塑造"共存、分享、宽容"的公共空间之性。公共性在此有广泛的可接容度,有时代的、地缘的...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品质、城市社群美学诉求等重要载体;正因此,它担当了当代城市魅力实践的角色作用。它的核心是塑造"共存、分享、宽容"的公共空间之性。公共性在此有广泛的可接容度,有时代的、地缘的、民族的差异,当代城市魅力实践便是运用公共艺术这一工具的作用推动"公共性非同一性"的认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奠基于地域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公共领域。正是秉承这一精神,公共艺术赋有公共性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魅力实践 公共领域 公共性非同一性 公共精神
下载PDF
“绕路说禅”与“妙用无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别解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学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48,共5页
本文认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诗学理论命题 ,深受禅宗“绕路说禅”和中国哲学“妙用无体”的体用论的影响。还认为“不着一字”即如禅宗的语言文字之用于体“不着一字”没有一字直接涉体 ,然而 ,所... 本文认为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诗学理论命题 ,深受禅宗“绕路说禅”和中国哲学“妙用无体”的体用论的影响。还认为“不着一字”即如禅宗的语言文字之用于体“不着一字”没有一字直接涉体 ,然而 ,所要表现的体又深蕴其中 ,并且诗歌中的各种体用关系都达到“妙用无体”的境地 ,即“尽得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路说禅”“妙用无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别解
下载PDF
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论争之现代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汪频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5-51,共7页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大公案,关于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的论争一直聚讼纷纭。实际上,四无乃龙溪实持之说,四有则为龙溪虚立之名。天泉证道之后问题发生了转换,不再是四有四无之争,而是以"四无"及"无善无恶"为中心...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大公案,关于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的论争一直聚讼纷纭。实际上,四无乃龙溪实持之说,四有则为龙溪虚立之名。天泉证道之后问题发生了转换,不再是四有四无之争,而是以"四无"及"无善无恶"为中心的两层质疑:龙溪四无说是否违背阳明宗旨?阳明"无善无恶"说是否违背儒家正道?依牟宗三之"共法说",阳明、龙溪不但不是"禅",而且还对传统儒学有重大贡献,是儒学义理圆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环节。阳明、龙溪等能突破长期以来的禁忌,发挥这种"无"的智慧,从而将传统儒学推进到义理更为圆熟的新境界。这也是儒家学说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阳明"无善无恶"、龙溪"四无说"的独特创新之处和巨大贡献在于此,而他们备受误会和责难的深层原因亦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龙溪 天泉证道 四句教 四有四无 无善无恶 牟宗三 共法说
下载PDF
对副、名相连是否发生修饰关系的考察
6
作者 芜崧 《荆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63-65,共3页
时下有些汉语教材或语法专著把副词修饰名词的范围有所扩大。经考察 ,有些副、名相连 ,并没有发生修饰关系 ,副词实际上修饰的是某个省去了的动词 ,而这个动词有时又不省 。
关键词 副词 名词 修饰 动词 隐现自由 语汉 汉语
全文增补中
解构主义语境下的老庄“有无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盛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解构主义语境下解读老庄“有无论”,可以发现老庄“有无论”与解构主义有以下相似之处: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有无论 老庄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个人主义内涵
8
作者 王海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65-69,共5页
海德格尔个人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一个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 海德格尔个人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一个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同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自我存在”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个人主义 此在 非此在 “罪责存在”
下载PDF
解构形而上学:王夫之的存在论思想
9
作者 高梦娇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王夫之通过从"有无"到"幽明"的本体论视野的转换,建立起自己基于气而止于诚的本体论体系。他的哲学不但实现了对于传统"有无之辨"问题的终结,更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本体论研究的最高水准。更难能可贵的是... 王夫之通过从"有无"到"幽明"的本体论视野的转换,建立起自己基于气而止于诚的本体论体系。他的哲学不但实现了对于传统"有无之辨"问题的终结,更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本体论研究的最高水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区别于中国哲学思辨传统的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入手的分析方法和思考存在何以存在的发问方式,更体现出超前的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哲学现代性意识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存在论 有无之辨 幽明
原文传递
江南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交融与传承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芹 朱白茹 张乘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2期88-89,共2页
江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常被运用在室内设计当中,可以通过对粉墙黛瓦,叠山理水等江南传统元素解构重组,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和新理念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江南传统民居特色及园林布局设计... 江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常被运用在室内设计当中,可以通过对粉墙黛瓦,叠山理水等江南传统元素解构重组,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和新理念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江南传统民居特色及园林布局设计的分析,探讨室内设计中怎样融入江南文化。第二部分将江南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通过对建筑色彩,材质,中式符号等传统元素来阐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则是归纳为"有无相生"之美来营造室内设计中的诗画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传统文化 民居特色 园林设计 有无相生
下载PDF
“To be or not to be”的困境与破解——兼论当下外国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23-34,157,共13页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主人公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其实是贯穿人类社会古今的大问题。它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注重客观"处境"转向注重主观"境遇"来认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主人公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其实是贯穿人类社会古今的大问题。它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注重客观"处境"转向注重主观"境遇"来认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但随之陷入"To be or not to be"的"境遇"中不能自拔,本质上又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出了毛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必须借助中国的哲学智慧,在矛盾的"联系与转化"、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与相互改造"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破解其困境并给人指出前行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 be or not to be 莎士比亚 处境与境遇 破解途径
下载PDF
汪榕培典籍英译思想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长江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78-184,共7页
"译可译,非常译"和"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提出的中国典籍复译理论和典籍翻译标准,是汪榕培典籍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从理论渊源上看,"译可译,非常译"来自中国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传神达意"主... "译可译,非常译"和"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提出的中国典籍复译理论和典籍翻译标准,是汪榕培典籍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从理论渊源上看,"译可译,非常译"来自中国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传神达意"主要来自中国的传统画论和"言意之辨",是中国传统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从理论本质上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典籍复译找到了理论依据,"传神达意"则是中国传统画论与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产生的新译论;从理论运用角度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当下的典籍复译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传神达意"作为典籍翻译的标准,还有模糊之处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可译 非常译 传神达意 渊源 本质 实践
下载PDF
《道德经》第八十章新释——重评老子的社会理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俊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5期41-45,共5页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能定性为保守和反动。老子的社会理想分为“小国寡民”与“至治之极”两个阶段。“小国寡民”是指诸侯国无限地分小,实质是取消诸侯国,这在秦汉时就已实现。在“至治之极”阶段,人们严格地按规律办事,物质文明和精...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能定性为保守和反动。老子的社会理想分为“小国寡民”与“至治之极”两个阶段。“小国寡民”是指诸侯国无限地分小,实质是取消诸侯国,这在秦汉时就已实现。在“至治之极”阶段,人们严格地按规律办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度发达,道德极其高尚。老子所谓的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不是反对文化,而是指暴力国家的消亡。老子所谓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不是指人情冷漠,而是指舍弃浮华的“礼”,代之以厚实的“道”,老子倡导的是只奉献,不索取的崇高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 重评
下载PDF
浅析宋代钧瓷的道家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世玉 《陶瓷》 CAS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钧瓷艺术在宋代达到顶峰,一方面由于宋代钧窑变打破了瓷器艺术"南青北白"的格局;另一方面由于宋代钧瓷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符合了崇尚道教的宋代皇室的思想理念与审美需求。宋代钧瓷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钧瓷艺术在宋代达到顶峰,一方面由于宋代钧窑变打破了瓷器艺术"南青北白"的格局;另一方面由于宋代钧瓷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符合了崇尚道教的宋代皇室的思想理念与审美需求。宋代钧瓷所蕴含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宋代钧瓷釉彩的模糊性和流动性与道家恍惚迷离思想的统一;宋代钧瓷纹理的缺陷美和自然美与道家有无相生理念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钧瓷 釉彩 纹理 恍惚迷离 有无相生
下载PDF
生命意义的追问——“明月几时有”和“Tobeornottobe”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明月几时有"和"Tobeornottobe"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两首诗歌都生动再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所产生的出世与入世、生与死的思想斗争,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畏惧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的艰难处境。不同的追问方式和对追问... "明月几时有"和"Tobeornottobe"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两首诗歌都生动再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所产生的出世与入世、生与死的思想斗争,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畏惧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的艰难处境。不同的追问方式和对追问结果的不同反思折射出诗人不同的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 追问 “明月几时有” “To be or not to be
下载PDF
论似与不似与标志的形和意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2,共4页
从"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哲学思想入手,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似与不似"造型原则的本质内涵,阐明了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结合标志设计中的"形"和"意",提出图形设计中"具象"... 从"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哲学思想入手,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似与不似"造型原则的本质内涵,阐明了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结合标志设计中的"形"和"意",提出图形设计中"具象"与"抽象"、"象征"与"隐喻"是对"似与不似之妙"的追求和表达。认为研究本土审美哲学,从传统艺术形式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中汲取精髓,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本土语言"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形态 语意 似与不似
下载PDF
老字号企业发展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周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85-88,共4页
中国老字号企业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老企业,是中国商业文化中较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企业经济效益开始大幅度下滑,更有些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剖析老字号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原... 中国老字号企业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老企业,是中国商业文化中较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企业经济效益开始大幅度下滑,更有些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剖析老字号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探讨老字号企业摆脱困境焕发青春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企业 生存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生与死的沉重演绎——试析《呼兰河传》中的民俗事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向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从文本入手,通过对其中几项民俗事象的分析解构,具体阐释出关于生与死这个永恒的文化主题。
关键词 民俗事象 解构 生与死 主题
下载PDF
从老子之道论谈戏曲艺术的意象创造
19
作者 刘志梅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5期134-141,共8页
道家有无相生的论道智慧启示我们:道虽隐于无名,却一定要在"有名"的象上透显,且在对"象"的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显现道动态创生的特性,而戏曲艺术的创造与审美过程完全体现了道的上述精神。戏曲所表现的"神韵"... 道家有无相生的论道智慧启示我们:道虽隐于无名,却一定要在"有名"的象上透显,且在对"象"的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显现道动态创生的特性,而戏曲艺术的创造与审美过程完全体现了道的上述精神。戏曲所表现的"神韵"如同"道",并非寂静的不变之体,随着戏剧情境的铺展,在"意象"的变幻中,人物的情思感动、生命诉求、精神境界,亦随之流淌而出;意与象,神与形,不仅在本源一体的状态上统一,还须在戏剧的时空流转中完成其共时的变迁。戏曲通过离形得似的行当、抒情传神的虚拟表演、境生象外的意象时空,在红氍毹上开辟灵想妙境,呈显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论 有无相生 戏曲 意象 神形兼备
下载PDF
王国维“游戏说”再认识
20
作者 孙敏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本文是对王国维"文艺是天才游戏之事业"命题的本来面目作出的一种解读。本文的看法是:王国维的文艺游戏说乃是针对我国传统文艺的实用功利观念而发。文艺是游戏,其实质是势力之欲的发表;文艺是天才游戏,其性质是可爱玩而不可... 本文是对王国维"文艺是天才游戏之事业"命题的本来面目作出的一种解读。本文的看法是:王国维的文艺游戏说乃是针对我国传统文艺的实用功利观念而发。文艺是游戏,其实质是势力之欲的发表;文艺是天才游戏,其性质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美之为物 天才游戏 可爱玩不可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