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这”、“那”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默凡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共8页
本文把历年来对指示代词“这”、“那”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历时演变、语法位置、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四大部分 ,并着重讨论了语法意义的虚化和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此基础上 ,本文把以往的“这”、“那”研究区分为三个阶段 ,并指出... 本文把历年来对指示代词“这”、“那”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历时演变、语法位置、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四大部分 ,并着重讨论了语法意义的虚化和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现象。在此基础上 ,本文把以往的“这”、“那”研究区分为三个阶段 ,并指出第三阶段研究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引进了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理论成果 ,这一阶段的研究还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功能语法 认知语法 述评
下载PDF
昆明话的“着”字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历时择一与共时制衡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荣晶 丁崇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昆明话的"着"有十种用法,四个读音,通过对比新老昆明话的语音差异,结合历史文献和其他方言,论证"着"的不同读音是语音演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语法化过程中的历时择一与共时制衡问题。
关键词 昆明话 “着” 语法化 语音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着”字虚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爱民 王媛媛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助词"着"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着"的虚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分两部分:一、"着"的虚化机制;二、"着"的虚化规律。
关键词 “着” 助词 虚化
下载PDF
试论存在句中“了”和“着”的互换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海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句型的作用下,静态存在句整个句子既可表示存在的状态,即类似持续的状态,又含有前一动作过程达成之意。因此,存在句的“存在并继续”的意义,其实是“了/着”和“存在句框架”二者加合作用以后形成的。
关键词 存在句 语法意义 “了” “着” “体”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称代代词与指示代词 被引量:4
5
作者 蒋华 廖艳君 杨安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6-69,共4页
现代汉语指代词“这”可分为指示代词“这”与称代代词“这” ,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表现在语法功能、称代对象、称代的语言位置等几方面。称代代词“这”还在语值上富于特点 ,表现在使句子结构合理、用语经济、语言形式灵活多变等... 现代汉语指代词“这”可分为指示代词“这”与称代代词“这” ,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表现在语法功能、称代对象、称代的语言位置等几方面。称代代词“这”还在语值上富于特点 ,表现在使句子结构合理、用语经济、语言形式灵活多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代代词 指示代词 “这”
下载PDF
带后缀“者”的派生词识别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敏萱 杨翠兰 陈小荷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我们通过对1200万字语料的统计得出,派生词约占词条总数的8.66%,构成派生词的词缀共有188个。其中,后缀“者”所构成的派生词词条数最多,构词成分最为复杂。我们采用基本词表、词例知识规则并结合词语的搭配、共现频率的混合策略对带后... 我们通过对1200万字语料的统计得出,派生词约占词条总数的8.66%,构成派生词的词缀共有188个。其中,后缀“者”所构成的派生词词条数最多,构词成分最为复杂。我们采用基本词表、词例知识规则并结合词语的搭配、共现频率的混合策略对带后缀“者”的派生词进行了自动识别,封闭测试的精确率为93.06%,开放测试的精确率为8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生词 后缀 “者” 自动识别模式 汉语
下载PDF
“者”字语法功能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英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汉语文言虚词“者”的演变,不仅考察了它在《诗经》中作结构助词和构成“者”字结构的基本用法;更侧重考察了它在秦汉以后用法更为特殊、复杂的情形。汉语中“者”字的语法功能从简到繁,从不完善到完善,又从盛而趋向于衰。
关键词 语法功能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再论语气词“著(着)”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4-503,共10页
"著"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了祈使语气词和先时语气词功能。我们认为"著"语气词功能的出现与持续体标记"著C"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成"义"著"在特定结构受语境影响而语法化的结果。... "著"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了祈使语气词和先时语气词功能。我们认为"著"语气词功能的出现与持续体标记"著C"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成"义"著"在特定结构受语境影响而语法化的结果。在认知投射机制的作用下,表示"请求、商量"的祈使语气词"著1"又发展出了"承诺"的间接语力,从而演化出了先时语气词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 完成 祈使 先时
下载PDF
襄樊话“倒”和北京话“着”之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罗自群 《语言科学》 2004年第6期101-107,共7页
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示持续意义的成分很多,本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t]声母类的“倒”(襄樊话)所在的主要句型“V_1倒(+O)(+V_2)”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写,并和[ts]声母类的“着”(北京话)进行比较,说明在一定的句式中,“倒”和“着”的主... 现代汉语方言中表示持续意义的成分很多,本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t]声母类的“倒”(襄樊话)所在的主要句型“V_1倒(+O)(+V_2)”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写,并和[ts]声母类的“着”(北京话)进行比较,说明在一定的句式中,“倒”和“着”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表示持续,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持续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方言 襄樊话 北京话 “倒” “着” 持续意义 语法功能 西南官话
下载PDF
再谈近指代词“這”的来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冠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3-664,766,共23页
汉语近指代词"這"从唐代开始见于文献,但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从语法功能和语音变化两个方面论证"這"来自中古以前常见的近指代词"是",同时也讨论了"是"在中古以后的去向,即北... 汉语近指代词"這"从唐代开始见于文献,但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从语法功能和语音变化两个方面论证"這"来自中古以前常见的近指代词"是",同时也讨论了"是"在中古以后的去向,即北方成为"這",南方成为"底"。"這"的个案充分说明唐代是汉语从中古向近代迈进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指代词 阿堵 虚词本字
原文传递
谈“着”语体、文体功能的语法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永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82-198,共17页
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着'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功能、书面正式语体功能和描写文体功能,提出:口语非正式语体功能的'着'和书面正式语体功能的'着'在动词的具体和抽象上,时间副词和处所词的选择上,语气词的有... 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着'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功能、书面正式语体功能和描写文体功能,提出:口语非正式语体功能的'着'和书面正式语体功能的'着'在动词的具体和抽象上,时间副词和处所词的选择上,语气词的有无上,呈现出了合法与非法的对立;在时空范畴上二者形成了'具时空范畴'和'泛时空范畴'的对立。口语非正式语体的'着'与描写文体的'着'在状语成分上差异明显,进而导致其时空范畴不同,描写文体功能的'V着'句是对非当下情状的再现。本文的研究再次证实语体、语法和时空特征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语体和文体互不相同,但又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口语非正式语体 书面正式语体 描写文体 语法规则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说“着”的持续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加勇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6-98,共3页
“着”表持续义 ,把“着”的意义概括为“进行”不恰当 ;“着”的“持续”义有动态的持续和状态的持续之分 ,在许多场合它们是对立的 ;“着”的“持续”义在语用中主要体现出一种描写性或描摹性 ,“着1”和“着2 ”
关键词 “着” 持续 动态持续 状态持续
下载PDF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银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共10页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关于时体标记“着”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附着、放置”义动词“着”和表持续的“着”、表进行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演变关系。汉语史的事实表明,“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1”以后进而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2”,但汉语中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完成体标记“了2”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附着、放置”义的动词“著”同时虚化为持续体标记“着”和进行体标记“着”,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后两者之间存在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体标记 完整体标记 持续体标记 进行体标记
下载PDF
Using an integrated feature set to generalize and justify the Chinese-to-English transferring rule of the 'ZHE' aspect
14
作者 Yun-hua QU Tian-jiong TAO +5 位作者 Serge SHAROFF Narisong JIN Ruo-yuan GAO Nan ZHANG Yu-ting YANG Cheng-zhi X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2010年第9期663-676,共14页
In machine translation(MT) practic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onstructing a set of Chinese-to-English aspect transferring rules to define the transferring conditions.The integrated feature set was used to generaliz... In machine translation(MT) practic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onstructing a set of Chinese-to-English aspect transferring rules to define the transferring conditions.The integrated feature set was used to generalize and justify the Chinese-to-English transferring rule of the 'ZHE' aspect(ZHE Rule).A ZHE classific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this study.The impacts of each set of temporal,lexical aspectual,and syntactic features,and their integrated impacts,on the accuracy of the ZHE Rule were tested.Over 600 misclassified corpus sentences were manually examined.A 10-fold cross-validation was used with a decision tree algorithm.The main results are:(1) The ZHE Rule was generalized and justified to have a higher accuracy under the two metrics:the precision rate and the 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2) The temporal,lexical aspectual,and syntactic feature sets have an integrated contribution to the accuracy of the ZHE Rule.The syntactic and temporal features have an impact on ZHE aspect derivations,while the lexical aspectual features are not predictive of ZHE aspect derivation.(3) While associated with active verbs,the ZHE aspect can denote a perfective situation.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tempor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are the predictive ZHE aspect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and that the ZHE Rule with an overall precision rate of 80.1% is accurate enough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n MT practice.Th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decision tree,can be applied to the automatic aspect transferring in MT research and aspectual interpretations in linguist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e aspect transferring rule(zhe Rule) Machine learning Decision tree Aspect classification Integrated feature set
原文传递
汉语流行词中“人”与“者”的三个平面理论研究
15
作者 徐晓琼 涂雅婷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61-66,共6页
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人”与“者”两个流行语结构进行了立体多维分析。“人”句法上相当于一个自由词素、语义上具有[+animate]、[+human]、[-definiteness]、[±agentive]等特征,语用上普适直白性能够激发共鸣与归属感,... 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人”与“者”两个流行语结构进行了立体多维分析。“人”句法上相当于一个自由词素、语义上具有[+animate]、[+human]、[-definiteness]、[±agentive]等特征,语用上普适直白性能够激发共鸣与归属感,因而能够产生大量广泛流行的词汇。而“者”产生新流行词的能力较弱,因为它的句法身份、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指向与“人”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虽然流行语的形式多变,传播具有偶然性,但都有语言学本质性的内在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饶平方言“着”的多功能性及其功能转变模式
16
作者 徐馥琼 林华勇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4,共10页
粤东饶平方言的“着”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做表示多种意义的动词、情态动词和情态助词,并进一步虚化为补语标记、兼表完成和主观大量的标记,语音上以读本调为标记。连读变调模式的改变与“着”语义或功能的转变存在对应关系,不单表现在共... 粤东饶平方言的“着”具有多功能性,可以做表示多种意义的动词、情态动词和情态助词,并进一步虚化为补语标记、兼表完成和主观大量的标记,语音上以读本调为标记。连读变调模式的改变与“着”语义或功能的转变存在对应关系,不单表现在共时平面的语义分化上,还表现在语义和功能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将饶平方言跟其他闽南方言进行比较,可发现粤东跟闽台的闽南方言之间的“着”存在差异,粤东闽方言内部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也不可忽视。方言的差异性,为重构多功能词的演化路径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平方言 “着” 多功能性 模式 连读变调
下载PDF
汉语动词“遮”掩饰义的产生及其词义系统的演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洽茂 王浩垒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魏晋时动词"遮"由对物体位移的阻拦扩大为空间上对光线等的遮蔽,遮蔽义继而在唐代又引申出对事件进行隐瞒的掩饰义。语境的转换凸显了"遮"不同的概念要素,从而诱发新义。"遮"的遮蔽义宋元时已取代拦截义... 魏晋时动词"遮"由对物体位移的阻拦扩大为空间上对光线等的遮蔽,遮蔽义继而在唐代又引申出对事件进行隐瞒的掩饰义。语境的转换凸显了"遮"不同的概念要素,从而诱发新义。"遮"的遮蔽义宋元时已取代拦截义而在该词的词义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这与"遮"在"拦截"概念场中的败落时代上基本相当,反映了词汇的词义系统对概念场成员演变的影响。比较汉语和其它语言"拦截"概念的语义地图,可以假设"某词同时有拦截义、掩饰义蕴含该词有遮蔽义"。今人有将作掩饰义讲的"遮"释为"用贿赂去请托"的,忽视了"遮"本身的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义 词义系统 语义地图
下载PDF
重庆方言的“倒”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岸颖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重庆方言中的"倒"可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也可表示动作的方式和结果,用法很多,是重庆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重庆方言的"倒"可和普通话中的"着"字作比较。
关键词 重庆方言
下载PDF
《九章算术》的开方术:几何的还是代数的? 被引量:2
19
作者 曲安京 《商洛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13,共9页
“等”、“超”与“折”是《九章算术》开方术中的三个关键词,根据对这三个关键词的训诂,分析了《九章算术》的开平方与开立方术中所谓“几何化”与“代数化”两种不同的算法程序.这两种算法程序在算理上均无懈可击,但代数化的方案... “等”、“超”与“折”是《九章算术》开方术中的三个关键词,根据对这三个关键词的训诂,分析了《九章算术》的开平方与开立方术中所谓“几何化”与“代数化”两种不同的算法程序.这两种算法程序在算理上均无懈可击,但代数化的方案更加贴近《九章算术》原文,而刘徽对开方程序的理解则是几何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算术》 开方
下载PDF
从元刊杂剧重新审视元杂剧体制之原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海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刊刻最早的元杂剧选本,也是最早的戏曲刊本。它保留了元杂剧体制、内容、版本最原始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分折的不规范,题目正名使用的不规范,诸宫调形式的影响等,若以戏曲的标准衡量,某些作品在许多方面...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刊刻最早的元杂剧选本,也是最早的戏曲刊本。它保留了元杂剧体制、内容、版本最原始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分折的不规范,题目正名使用的不规范,诸宫调形式的影响等,若以戏曲的标准衡量,某些作品在许多方面还没能达到今日戏曲史所云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题目正名 诸宫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