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祸”恐惧与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满楚形象 |
葛桂录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2
|
“力”与“德”之辨:近代中国知识界对进化论的认识 |
田甜
|
《近代史学刊》
|
2024 |
0 |
|
3
|
美国亚裔刻板印象:黄祸论到模范族裔 |
邵怡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3
|
|
4
|
“黄祸论”与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外交——以人种意识为视点 |
许赛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5
|
杰克·伦敦笔下的中国 |
曾令富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2
|
|
6
|
《东方杂志》中“黄祸论”述评研究 |
陶海洋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7
|
杰克·伦敦太平洋作品中的麻风病书写与中国想象 |
谭晓亮
赵祥凤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3 |
0 |
|
8
|
索洛维约夫与俄罗斯汉学 |
张冰
|
《国际汉学》
CSSCI
|
2017 |
0 |
|
9
|
《蝴蝶君》对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体现和颠覆 |
张旭慧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0
|
清末新小说中的“黄祸”论评析 |
郑丽丽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1
|
1920年代旅苏华侨的悲惨遭遇及其原因 |
谢清明
|
《贵州文史丛刊》
|
2016 |
0 |
|
12
|
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论20世纪初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杨波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3
|
“黄祸”论的本源、本质及其最新霸权“变种”:“中国威胁”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史的主流及其法理原则的视角 |
陈安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4
|
“一个军事民族”:杰克·伦敦日俄战争书写与帝国焦虑 |
谭晓亮
赵祥凤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5
|
从多元历史视野宏观中国现代化问题:蒙古西征与人类文明 |
陈启云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清末中国报刊对“黄祸”论的反应 |
罗福惠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1 |
2
|
|
17
|
“黄祸论”与日中两国的民族主义 |
罗福惠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8
|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黄祸论” |
方旭红
蒋涛涌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9
|
“黄祸论”:一个帝国主义的政治修辞 |
孙江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
20
|
历史语义学与跨文化图像:域外“黄祸”漫画的缘起(1895-1905) |
宋宪程
|
《媒介批评》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