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慎独”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詹海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3,共9页
"慎独"是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文字学、构词学、思想史三个角度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慎独的本字本义引伸义,二、慎独义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开展,以期将慎独一词的丰富涵义与其变化的学术思想史的意义梳理清楚,以解决中... "慎独"是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文字学、构词学、思想史三个角度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慎独的本字本义引伸义,二、慎独义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开展,以期将慎独一词的丰富涵义与其变化的学术思想史的意义梳理清楚,以解决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些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文字学 构词学 思想史
下载PDF
作为儒家内向传播观念的“慎独”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清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64,共11页
儒家的"慎独"是一种内省的内向传播活动,其本质是通过符号化圣人形象为客我,进而与当下的主我进行自我互动,力争实现由凡入圣的心灵升华过程。在此过程中,儒家巧妙运用了视觉修辞,设置了"观看"的姿态,以圣人为镜子... 儒家的"慎独"是一种内省的内向传播活动,其本质是通过符号化圣人形象为客我,进而与当下的主我进行自我互动,力争实现由凡入圣的心灵升华过程。在此过程中,儒家巧妙运用了视觉修辞,设置了"观看"的姿态,以圣人为镜子,彰显了客我的内生动力,督促主我,效法客我,同时,充溢着"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从而既成人,又成己,体现出"慎独"作为内向传播活动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内向传播 慎独 心物相合 天下大同
下载PDF
儒家“慎独”思想略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婕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时所达到的内心专注与专一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当个体面对自我时也要保持善的追求与自律,即在独处无人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不苟。尽管这种道德修养方法不...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时所达到的内心专注与专一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当个体面对自我时也要保持善的追求与自律,即在独处无人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不苟。尽管这种道德修养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当消解了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内涵并注入新的时代意义后,这种自律自省的行为操守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慎独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慎独:中国武术“练”之核心要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玉柱 董刚 张再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106,共6页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q...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练"由简单的"内练"与"外练"之别演变为"招熟-懂劲-神明"的逻辑架构。由此,我们认为,对"招熟"之"精"与"通"的追问需要武术人具有"自省自明"的体认之知;对"懂劲"之"辩"与"证"的追问需要具有"慎之又慎"的度己之知;对"神明"之"敬"与"养"的追问需要具有"诚之又诚"的戒惧之知。三维度之间须臾不可分离,共同建构起了武术之"练"与"慎独"的内在逻辑。从实践智慧来看,武术人唯有做到直觉之知的默会体认与向道而思的逆觉体证,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练"之"道枢",从而达致"道通为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慎独 默会知识 文化实践 进阶路径 身体哲学
下载PDF
儒家“慎独”思想的现代反思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宁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15,共4页
"慎独"作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德性,一直备受儒家推崇,其最初的含义为"诚意",指内心的一种精神状态,后理解为个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有德,后一种含义多被广泛接受。"慎独"有其一... "慎独"作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德性,一直备受儒家推崇,其最初的含义为"诚意",指内心的一种精神状态,后理解为个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有德,后一种含义多被广泛接受。"慎独"有其一定的境界,即应注重不睹不闻的"隐微"处,"隐"和"微"即为"慎独"的两端。儒家"慎独"作为"入德之方"在个人修身中占据了显著地位,但其最初实为儒家出于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推崇的德性,其塑造人民道德高度自律性的性质,是统治阶级管理人民的有效方式。今天我们既要发扬"慎独"注重自身完善的内向思维品质,又应将其从对人的情感压抑中释放出来,伦理存在的价值应建立在真情之上,只有真情投入的道德才会带给人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慎独 隐微 内向思维 真情
下载PDF
简帛《五行》“慎独”涵义探析——兼论与《大学》、《中庸》、《礼器》、《不苟》篇“慎独”涵义之统一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锦枝 《哲学分析》 2012年第4期48-60,197,共13页
"慎独"之"慎"为"思"之义,"独"为内心精一的状态。"慎其独"即"思其心"之义。将此义验证于《大学》、《中庸》、《荀子.不苟》、《礼记.礼器》四篇中,可发现同样有效。通常... "慎独"之"慎"为"思"之义,"独"为内心精一的状态。"慎其独"即"思其心"之义。将此义验证于《大学》、《中庸》、《荀子.不苟》、《礼记.礼器》四篇中,可发现同样有效。通常意义上的"谨"、"敬"、"诚"作为省思内心的当下状态或反思后的结果,只是"慎独"工夫所涵具的内容而非"慎其独"一词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五行 思心
下载PDF
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慎独”观 被引量:9
7
作者 谢清果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3,共13页
慎独是成己的根本路径,而成己才能成人、成物。先秦的《荀子》《五行》《礼记·礼器》《大学》《中庸》中的"慎独"观念尽管有"诚意""慎心""慎德""中和"等取向的差异,但其本质都... 慎独是成己的根本路径,而成己才能成人、成物。先秦的《荀子》《五行》《礼记·礼器》《大学》《中庸》中的"慎独"观念尽管有"诚意""慎心""慎德""中和"等取向的差异,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以坚定的毅力,促进内在心灵革命,使"俗我"向"圣我"转变。而这种转变的价值在于自我身心和谐健康,社会和谐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讲,"慎独"观本质上就是儒家的内向传播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内向传播 慎独
下载PDF
刍议护理职业道德 被引量:7
8
作者 田永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护理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全过程 ,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职业道德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具有高尚的情感和情操 ,具有完美的人格与宽容豁达的个性。除此之外 ,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及熟练... 护理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全过程 ,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职业道德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 ,具有高尚的情感和情操 ,具有完美的人格与宽容豁达的个性。除此之外 ,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及熟练的护理技能 ,只有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在当今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提高护理质量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职业道德 慎独
下载PDF
浅议传统儒家主体内向思维框架内的慎独精神 被引量:6
9
作者 迟学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1-4,共4页
中国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主客浑一为根本思维方式 ,以人及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反求诸己”、以人自身为对象的主体内向思维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个根本特点... 中国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主客浑一为根本思维方式 ,以人及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反求诸己”、以人自身为对象的主体内向思维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个根本特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天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因此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儒家 主体内向思维 人本主义
下载PDF
传统“慎独”思想与青少年网络道德人格成长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元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青少年网络主体出现严重的"我向幻觉行为"倾向,符号意义体系异化又使网络主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社会关系缺场的"脱域"状态,而"脱域"状态的加剧又导致青少年网络行为异化和道德... 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青少年网络主体出现严重的"我向幻觉行为"倾向,符号意义体系异化又使网络主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社会关系缺场的"脱域"状态,而"脱域"状态的加剧又导致青少年网络行为异化和道德人格缺失。借鉴传统"慎独"思想教育青少年,可强化其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促其形成理性自觉的网络道德意志系统,使其网络行为自律,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重塑自我的网络道德修养实践,坚持不懈地根据网络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来严格自律,形成网络主体意识,具有自制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等特性的网络道德人格特质,以及须臾不离、慎乎隐微的网络道德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道德意志系统 网络道德人格
下载PDF
论安大简《仲尼曰》的思想主旨及其“慎独”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青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159,共9页
安大简《仲尼曰》为孔子正语,文末标明“孔子之正语也”是为了与假托孔子的言论相区别,《仲尼曰》是《论语》结集前的孔子语录,可能是《论语》的来源材料之一。《仲尼曰》认为统治者也必须修身而成为君子,故其主旨是如何成为君子,偏重... 安大简《仲尼曰》为孔子正语,文末标明“孔子之正语也”是为了与假托孔子的言论相区别,《仲尼曰》是《论语》结集前的孔子语录,可能是《论语》的来源材料之一。《仲尼曰》认为统治者也必须修身而成为君子,故其主旨是如何成为君子,偏重的是修身,主要涉及慎言慎行等一系列成为君子的工夫。《仲尼曰》和《中庸》中的“慎独”当释为独处时要慎言慎行,与《大学》中释为“诚其意”的“慎独”含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曰》 慎独
原文传递
慎独"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世友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慎独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境界,其要义是心诚、理性自觉、真善一体、毋自欺毋欺人,这些内涵特别有助于促进网络环境中上网大学生们网络道德品质的自我养成。文章力图从"慎独"境界入手,探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 慎独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境界,其要义是心诚、理性自觉、真善一体、毋自欺毋欺人,这些内涵特别有助于促进网络环境中上网大学生们网络道德品质的自我养成。文章力图从"慎独"境界入手,探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修养 网络道德品质 自我养成方法 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 高等教育 慎独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13
作者 袁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 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慎其心”,只是两者对“心”的看法不一,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是至善无恶的,因此需要遵从本心,而后者认为“心”容易不正而倒向恶,故而需要“诚其心”。“慎独”含义的变迁反映了“心”在儒家思想中的逐步凸显。在孔子、子思之后,“慎独”由一种外在的修养工夫朝着两种面向发展:一种是《大学》和《荀子》的偏向于内心的修养工夫,另一种是思孟学派的顺从心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慎独 安大简 《仲尼曰》
下载PDF
慎独:真正的“中国工夫”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再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92,共10页
真正的中国工夫并非中国武术,而是道德修身工夫,而"慎独"正是这种道德修身工夫的集中代表。长期以来,受郑玄、孔颖达和朱子的影响,"慎独"一直被唯心化地理解为单纯的道德内省,而实际上,与《中庸》的"显微无间&... 真正的中国工夫并非中国武术,而是道德修身工夫,而"慎独"正是这种道德修身工夫的集中代表。长期以来,受郑玄、孔颖达和朱子的影响,"慎独"一直被唯心化地理解为单纯的道德内省,而实际上,与《中庸》的"显微无间"、《大学》的"诚中形外"的解读一致,"慎独"的真旨乃是生命的"合内外之道"。在集"慎独"说之大成的刘宗周那里,通过回归大易的"内生外成"思想,"慎独"的"合内外之道"被得以最终证成,并意味着一种业已本体化和体用兼备的中国工夫的真正诞生。值得注意的是,晚清的曾国藩通过"慎独"所取得的"内圣"与"外王"兼举并隆的人生成就,为"慎独"的"合内外之道"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验证,也见证了看似形下的"慎独"工夫所内蕴的超越历史时空的形上之无穷和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夫 慎独 合内外之道
下载PDF
“慎独”俗解与儒家修身人格观念的历史衍变
15
作者 赵春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性、内洽性的特点,也可以深化对于以慎独为核心所建立的修身体系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利弊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儒家 修身
下载PDF
Shenduand Qingdu. Reading the Recovered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被引量:1
16
作者 Shirley Chan Daniel Le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1期4-20,共17页
Abstract The terms du (獨) and shendu (慎獨) frequently appear in transmitted texts, notably, among others, the Xunzi and Liji. Drawing reference from the poetry of "Shijiu" (鸤鸠) (Ode 152) and "Yanyan" ... Abstract The terms du (獨) and shendu (慎獨) frequently appear in transmitted texts, notably, among others, the Xunzi and Liji. Drawing reference from the poetry of "Shijiu" (鸤鸠) (Ode 152) and "Yanyan" (燕燕) (Ode 28) in the Book of Odes (詩經), the recovered texts of "Wuxing Commentary" (五行說) and "Confucian Poetics" (孔子討論) have provided new material for re-shaping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du and shendu. This study will briefly survey the semantic ranges of these terms within the exegetical tradition and explore their meaning with regard to the poetry from which they are contextualiz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du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ontic quality of the heart-mind within the broad sense of cheng (誠 sincerity), or devout love, whereas shendu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moral cultiv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erms finds commonality with, rather than subverts, the semantic ranges established by traditional glosses. The recovered texts have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erms,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s of heart-mind and emotion in early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shendu "Kongzi Shilun "Wuxing" Shijing
原文传递
大学生网络生活“慎独”精神的培植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连钧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年第4期74-76,共3页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和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植"慎独"精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慎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生活 "慎独"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与“君子慎独”再探讨
18
作者 梁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最近公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曰》论及慎独,明确肯定慎独是指谨慎于“人之所不闻与人之所不见”,表明慎独的“独”确有独居独处之意,与简帛《五行》强调“能为一”、《大学》主张“诚其意”的慎独有所不同,说明慎独的含义经历了... 最近公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仲尼曰》论及慎独,明确肯定慎独是指谨慎于“人之所不闻与人之所不见”,表明慎独的“独”确有独居独处之意,与简帛《五行》强调“能为一”、《大学》主张“诚其意”的慎独有所不同,说明慎独的含义经历了从谨慎于独处的原初意到谨慎于内心的引申意的变化。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谨慎于独居独处,要靠道德自律,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这样慎独必然要从强调谨慎独居时的行为向重视内在意志、意念转化。由于先秦两汉的学者既在原初意,也在引申意,以及引申兼原初意上使用慎独,这样就造成慎独语意的复杂情况。郑玄、朱熹对慎独的注释都有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慎独的理解和研究,要从马王堆时代的“不同”说、郭店时代的“相同”说,走向安大简时代的“发展”说,从发展、演变的角度对慎独的语意做出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曰》 慎独 郑玄 朱熹
原文传递
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兼论和谐社会建构视域中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内化途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菁 黄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首先,论证了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双重性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公民道德人格的特征即为以良心和自律为主,在良心和自律中反映和遵从责任和他律。其次,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首先,论证了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的双重性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公民道德人格的特征即为以良心和自律为主,在良心和自律中反映和遵从责任和他律。其次,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中慎独的必要性,指出责任和诚信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慎独"的意义。第三,分析了"慎独"作为有效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化途径,在塑造大学生公民道德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自由作为和谐的公民社会的特性,也成为公民道德追求的价值目标,慎独的意义就是"人为自己立法",从道德自律走向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道德人格 和谐社会 大学生公民道德 内化
下载PDF
The Meaning of Xing 形 and Moral Transformation in Wuxing
20
作者 WANG Miqu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The popular reading of xing yu nei 形於内 (being actualized from the internal) in Wuxing creates a predicamen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xing 行 (behaviors)" which is not xing yu nei. As stated in Wuxing and othe... The popular reading of xing yu nei 形於内 (being actualized from the internal) in Wuxing creates a predicamen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xing 行 (behaviors)" which is not xing yu nei. As stated in Wuxing and other early Confucian texts, includ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Great Learning, the Mencius and Xunzi, xing ~ is a process involving multidimensional content including not only deliberated decisions and actions, but also attitud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even the charisma that possesses power to transform the world. Xing 形 always operates in an effortless natural style, rather than under cognitive control. Xing yu nei signifies that virtues are possessed to a perfectly deep degree. Therefore, "not xing yu nei" does not mean that "behaviors" are forced by external pressure and thus hypocritical, but rather that although they also originate from internal virtues, the virtues in this case are not deep enough to enable multidimensional and natural manifestations. Xing 行, representing the way of the "human," is the approach to and is on a continuum with "de zhi xing 德之行 (the behavior of Virtue)," which matches the way of Heaven. Shendu 慎獨 require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and regulating the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emerging at the heart/mind,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work when making the effort of"xing" towards "de zhi x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g cheng shendu Wuxing moral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