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域环境治理:一个“纵向—横向”机制的分析框架--以“河长制”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69
1
作者 熊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从权力运行向度来看,跨域环境治理场域中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权力作用机制。根据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构建出一个跨域环境治理的二维分析框架,划分出"弱治理""权威依赖治理""资源依赖治理""... 从权力运行向度来看,跨域环境治理场域中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权力作用机制。根据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构建出一个跨域环境治理的二维分析框架,划分出"弱治理""权威依赖治理""资源依赖治理""强治理"四种治理模式。应用此框架分析中国跨域流域治理中的制度创新--"河长制",通过纵向机制的强化推动中国跨域河流治理从"弱治理"模式转向"权威依赖治理"模式,在取得短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规制需求、"纵—横"权力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了中国跨域流域治理应该导向强纵向机制、强横向机制的"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河长制” 纵向 横向 分析框架
下载PDF
中国公共政策时空演进机理及扩散路径:以河长制的落地与变迁为例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洛忠 庞锐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9,共7页
河长制是地方政府破解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困局的一种政策创新,因其简单易行、有效实用,很快在全国形成扩散效应。本文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视角,对河长制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落地与变迁进行分析,归纳该政策的时空演进机理及扩散路径。结... 河长制是地方政府破解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困局的一种政策创新,因其简单易行、有效实用,很快在全国形成扩散效应。本文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视角,对河长制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落地与变迁进行分析,归纳该政策的时空演进机理及扩散路径。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扩散曲线呈近似的S型;在空间维度,先行-跟进的层级效应与区域扩散的邻近效应显著;在路径上,纵向的吸纳辐射与横向的学习竞争双向并行,其中垂直效应影响较大,包括政府层级间自下而上的政策吸纳及行政指令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在动力上,政策扩散是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内容上,以模仿为主,政策创新与再生产不足。综合把握河长制的扩散规律,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政策扩散机制,既是以"河长制"切实保障"河长治"的因应之道,也是实现政府水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河长制 时空演进 扩散路径
原文传递
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建构”研究——基于江苏省一个地级市河长制转移的扎根理论分析 被引量:61
3
作者 熊烨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44,174,175,共16页
本文致力于发掘我国地方政策创新在转移过程中的"再建构"逻辑及其与政策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江苏省一个地级市河长制转移的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行动者-情境-产出"模型。研究表明:... 本文致力于发掘我国地方政策创新在转移过程中的"再建构"逻辑及其与政策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江苏省一个地级市河长制转移的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行动者-情境-产出"模型。研究表明:政策创新的脱嵌、传播、嵌入受到行动者的认知、利益、互动的影响;行动者结构和互动状况随着创新政策转移的开展呈现动态演变的态势,构成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政策"再建构"的能动性力量;我国地方政策转移开展及其最终绩效受到移入地区情境性要素的影响;行动者与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推动着政策创新在转移过程中实现"再建构",构成影响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绩效产出的核心变量。"行动者-情境-产出"模型作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政策"再建构"的理论概化,跟进了西方政策转移研究中的建构主义思潮,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政策创新脱嵌、传播、再嵌入、产出的全过程,对影响因素的考察同时涵盖了主体性因素和情境性因素,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者行为引导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转移 建构 河长制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影响因素与模式概化——基于江苏省“河长制”的QCA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熊烨 周建国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7,共11页
将政策转移视为一个转移和非转移二元变量的研究无法深入到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12个地级市"河长制"政策转移案例(2006—2016)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政策转移案例中"复制"和"再生产"两种程度差... 将政策转移视为一个转移和非转移二元变量的研究无法深入到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12个地级市"河长制"政策转移案例(2006—2016)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政策转移案例中"复制"和"再生产"两种程度差异的基础上,应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索了资源禀赋、行政压力、政策需求、外部力量四大类因素对"河长制"转移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河长制"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变量的组合并非一元,呈现多元化格局。通过QCA软件的数据梳理排序得出覆盖率最高的四种组合,在此基础上概化出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的三种模式: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行政压力、资源、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政策转移/扩散 政策再生产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河长制背景下村域河流治理的多中心格局何以形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乃元 苏丫秋 朱玉春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72,共13页
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治水政策,河长制在广大村域河流生态治理中却效果不佳。本文从自然资源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借鉴IAD分析框架探索村域河流的多中心治理何以必要、何以形成、何以有效、何以持续。研究发... 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治水政策,河长制在广大村域河流生态治理中却效果不佳。本文从自然资源属性的视角出发,基于汉江流域S村的案例考察,借鉴IAD分析框架探索村域河流的多中心治理何以必要、何以形成、何以有效、何以持续。研究发现,村域河流开放性与封闭性兼具的特殊资源属性决定了其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多主体在角色、地位、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和相对优势是多中心治理发挥作用的关键;不同于西方情境下的多中心治理,在“强政府—弱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通过赋权增能、监督激励、孵化引导等手段实现各主体权、能、责、利的统一,进而促成“交叠管辖、分散决策”的治理格局。本文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公共资源多中心治理的思路,对完善河长制运行机制、促进河长制的多元参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村域河流 公共池塘资源 多中心治理
原文传递
河长制实施困境及完善对策——杭州河长制实践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余懿臻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河长制全面推行之际,杭州市作为先行地在实践中已理清基本情况,取得了强化综合管理等成效,但也凸显出现今河长制存在行政干预性强、信息公开与监督不力、考核机制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各地实行河长制的过程中,应通过加强政府主导与公众... 在河长制全面推行之际,杭州市作为先行地在实践中已理清基本情况,取得了强化综合管理等成效,但也凸显出现今河长制存在行政干预性强、信息公开与监督不力、考核机制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各地实行河长制的过程中,应通过加强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间的衔接、河道流域间的联防联控以及明确考核标准的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实现水环境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水环境 政府主导 公众参与
下载PDF
采纳与内化:多重制度压力如何影响河长制创新扩散——基于省级政府的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庞锐 《公共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7,165,166,共15页
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及扩散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指出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双重视角,建立包含层级规制压力、同级模仿压力和整体规范压力的分析框架... 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及扩散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指出制度压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新制度主义双重视角,建立包含层级规制压力、同级模仿压力和整体规范压力的分析框架,同时根据合法性建构过程差异将创新扩散分为“采纳”与“内化”阶段,运用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法,对2010—2017年河长制在省级政府扩散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创新内化通常滞后于其采纳。层级规制压力对创新扩散两阶段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同级模仿压力中,“政绩比拼”下的区域竞争压力仅在采纳阶段显著为正,学习模仿压力在采纳中的负效应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恐后”而非“争先”逻辑,邻近竞争压力在内化阶段的负向作用则表明相邻政府不愿“为他人做嫁衣”的倾向;整体规范压力上,中央媒体形成的互动交流网络对创新采纳和内化均有正反馈机制,地方媒体的参考借鉴指南功能则推动了内化过程。本文通过丰富制度压力类型与来源,拓展创新扩散阶段与边界,进一步探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压力、真实与虚假扩散等议题,也为其他相似场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相对系统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压力 创新扩散理论 新制度主义 河长制 定向配对事件史分析
原文传递
制度创新扩散中的组织退耦:生成机理与类型比较——基于江苏省两个地级市河长制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烨 赵群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4,34,124,125,共14页
制度创新的扩散并不必然意味着制度的正向变迁与绩效获得,组织退耦即为一种特例。基于江苏省两个地级市的实证调研分析了河长制扩散中组织退耦的生成机理与类型差异。品牌效应和治理需求驱动T市河长制组织的同形,然而情境转换与内生因... 制度创新的扩散并不必然意味着制度的正向变迁与绩效获得,组织退耦即为一种特例。基于江苏省两个地级市的实证调研分析了河长制扩散中组织退耦的生成机理与类型差异。品牌效应和治理需求驱动T市河长制组织的同形,然而情境转换与内生因素阻滞诱发路径锁定和动力衰减,最终导致河长制运行逻辑链的断裂与河长制组织的被动退耦。规制、规范、认知三重压力以及场域特征推动了S市的河长制组织同形。然而,GDP发展中心战略转移了身兼多重角色河长的注意力,制度成本集中和绩效归属分散的矛盾滋生了河长办公室退耦的动机,主动退耦成为S市降低制度成本应对场域压力的策略选择。组织退耦造成了制度创新虚假扩散局面,构成影响制度创新转移绩效的核心变量。为了减少被动退耦的发生,需要开展制度创新扩散的适应性评估,推动制度创新的情境化再造,培育组织的内生性因素。为了应对主动退耦的挑战,需要创新改革方法论,加大地方政府改革评价体系建设,吸纳体制外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制度扩散 组织退耦 类型比较
下载PDF
温州市“互联网+河长制”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项炳义 吴东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7-33,37,共8页
为实现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基于“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河长制涉及对象的功能需求,提出温州市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思路,将河长制管理理念通过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得到实践,实现公众参与监督治水... 为实现河长制管理信息化,基于“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河长制涉及对象的功能需求,提出温州市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思路,将河长制管理理念通过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得到实践,实现公众参与监督治水、河长制信息公开、河长智能履职、移动化工作平台、河长办监督管理、电子化考核以及职能部门问题处理监督,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互联网+” 信息管理平台
下载PDF
数字化改革提升河长制工作效能的实践与启示
10
作者 徐宽 王巨峰 +1 位作者 汪馥宇 严立丰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针对浙江省河长制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基础数据获取和共享不足,河长制平台建设未能统一推进,河长制工作协同网络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引领,立足整体智治根本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针对浙江省河长制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基础数据获取和共享不足,河长制平台建设未能统一推进,河长制工作协同网络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引领,立足整体智治根本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健全完善河长制体制机制,推进河长制向纵深迈进,构建起“党政统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河湖建管数字新模式。实践证明:数字化改革加速了浙江省河长制工作迭代升级,提升了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数字化改革 效能提升
下载PDF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11
作者 崔野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3-36,73,共5页
湾长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制度功效,但其作为一项新生制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集中体现在湾长制的制度设计、湾长制与河长制的衔接、湾长制下的部门协调与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消除这些困境,应当将湾长制定位为责任落实... 湾长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制度功效,但其作为一项新生制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集中体现在湾长制的制度设计、湾长制与河长制的衔接、湾长制下的部门协调与能力提升等方面。为消除这些困境,应当将湾长制定位为责任落实机制与部门协调机制,设立高层次、跨区域的综合协调机构,优化湾长制与河长制的衔接机制,强化湾长制的制度体系建设并增强职能部门的治理能力,从而助推湾长制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长制 河长制 制度设计 重点问题 优化进路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进——基于河长制概念史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鹏 李贵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政府治理模式蕴涵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基于概念史方法,以长兴、大理、无锡三地河长制及国家河长制演变为例,以河长制概念变化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规律,力图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其政府治理模式蕴涵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基于概念史方法,以长兴、大理、无锡三地河长制及国家河长制演变为例,以河长制概念变化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规律,力图通过概念变化来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制度密码。解构河长制概念单元可分为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部分:语言形式通过"河-长-制"3个语素复合表达"自然-政治-制度",思想内容通过治理主体、组织形式和结果评价3个方面表征治理体系;三地河长制语言形式基本一致,思想内容则大为不同,长兴河长制是部门负责人领衔的部门负责制,大理河长制是农民参与的个人负责制,无锡河长制是党政领导挂帅的政府负责制;河长制概念经历了产生、完善、定格、衍化的全过程演变;思想内容中的党政同责、政府牵头、监督考核等治理措施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治理 治理体系 河长制 概念史
下载PDF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中的“摆平策略”出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58-62,共5页
基于原有地方政府消极应对原则下的"摆平策略"治理模式,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不能实现有效治理,亟待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转变。"河长制"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创新,并在部分省市实现良好的治理绩效。通... 基于原有地方政府消极应对原则下的"摆平策略"治理模式,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不能实现有效治理,亟待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转变。"河长制"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创新,并在部分省市实现良好的治理绩效。通过分析现今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中频频选择"摆平策略"的行为诱因,指出外部环境的中央统辖权和地方自治权的矛盾及社会压力与政府维稳的矛盾,与自身内部主观态度、治理目标和行为模式的偏差是促成政府无作为的逻辑起点,并以"河长制"为例,通过构建"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四象限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从近期"管控型政府"向远期"治理型政府"的转变,建立"一河一策、地方包干"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实现环境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平策略冶 “河长制冶 逻辑起点 长效管理机制
下载PDF
河长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5
14
作者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39,共6页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河长制的发展经历了个别首创、局部扩散和全面推进等三个阶段。河长制的诞生源于水资源危机、水环境危机、水生态危机等水危机,而水危机的根源在于水体制失灵、水机制失灵和水制度失灵。河长制的实质是对现...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河长制的发展经历了个别首创、局部扩散和全面推进等三个阶段。河长制的诞生源于水资源危机、水环境危机、水生态危机等水危机,而水危机的根源在于水体制失灵、水机制失灵和水制度失灵。河长制的实质是对现有河流管理制度的统筹,是对现有河流管理权威的加强,是对现有河流管理职责的监管。河长制的环境绩效是单一的正面效应,而河长制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则具有双重性。从实施河长制的地区观察,河流的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河长制的实施,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出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趋势,但是,也呈现出"不惜代价治水"的高成本问题。河长制的实施,强化了政府主体的作用,弱化了市场主体的作用;强化了政府机制的功能,弱化了社会机制的功能;强化了河长的职能,弱化了原治水部门的职能。在水危机和水制度危机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即使存在河长制的负面影响,只要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河长制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分析已有治水机构及治水机制可知,河长制的职能定位应该是调查研究、综合协调、考核评价、监督检查。河长制的可能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模式——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社会主导型模式——社会贤达担任河长和市场主导型模式——企业家担任河长,在一定的时期也许是三种模式同时并存。从历史长河来观察,河长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现代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机制的完善,河长制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制度绩效 制度创新
下载PDF
河长制水环境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反思——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55
15
作者 颜海娜 曾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共11页
河长制作为一项中央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水环境治理创新举措,旨在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治水新格局,但其在基层的运作中却遭遇了上下层级协同的不力、跨部门协同的困顿、政社协同的尴尬,以及... 河长制作为一项中央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水环境治理创新举措,旨在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水陆共治的治水新格局,但其在基层的运作中却遭遇了上下层级协同的不力、跨部门协同的困顿、政社协同的尴尬,以及协同治理手段的阙如与失当等一系列困境。究其根源,从价值的角度看,源于内部协作的信任基础薄弱以及难以形成共享理解;从结构的角度看,源于双重管理体制的冲突、权责关系的不清以及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结构难以形成;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源于激励机制的缺失、问责机制的扭曲以及跨部门责任风险共担机制的虚化;从技术的角度看,源于机械的计时打卡机制、信息流转的链条过长、培训与平台功能使用的协同配套不足。未来的治水之路,应强化协同治理理念,从河长制走向河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水环境治理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达标压力型体制:地方水环境河长制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波 于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41-47,共7页
根据政治压力传导过程的内在规律,压力型体制可以被划分为竞标压力型体制和达标压力型体制。这两种体制类型互补共存,共同保持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均衡性,维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协调性。河长制治理集中体现了达标压力型体制的... 根据政治压力传导过程的内在规律,压力型体制可以被划分为竞标压力型体制和达标压力型体制。这两种体制类型互补共存,共同保持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均衡性,维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协调性。河长制治理集中体现了达标压力型体制的运作逻辑,依靠"资格锦标赛"和"合力式治理"两种策略,实现了纵横向府际合作治理,显著提升了水环境治理效率,但是该模式也存在府际合作缺乏法规支撑、市场竞争机制运用不足、政社互动合作不全面的局限困境。因此,河长制治理变革方向在于以法规制度为保障的法治化、以经济效率为导向的市场化、以全民参与为目标的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水环境治理 河长制
下载PDF
行政发包制下河长制的解构及组织困境: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45
17
作者 李汉卿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河长制起源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后被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推行。在地方水环境治理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的河长制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既定效果,这是一个尚存疑的问题。河长制是一种行政发包制。基于控制权理论将行政发包制下的河长制... 河长制起源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后被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推行。在地方水环境治理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的河长制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既定效果,这是一个尚存疑的问题。河长制是一种行政发包制。基于控制权理论将行政发包制下的河长制进行解构,发现它在组织运行中存在着"阳奉阴违"式政策冷漠以及增加执政风险等方面的困境。究其原因,行政发包制是以上下分治的国家治理模式为基础的,中央政府不直接治理社会事务而是授权给地方政府(主要是县及以下),在对地方官员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行政发包制下的河长制就可能会偏离中央政府的政策。因此,河长制治理绩效的提升需要行政发包制的转型。以行政发包制为基础的河长制并非长久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发包制 河长制 “控制权”理论 组织困境
原文传递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框架与建设要点 被引量:40
18
作者 丰景春 鞠茂森 +4 位作者 李锋 王龙宝 李明 张可 薛松 《水利信息化》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在水利信息化背景下,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对于提高河长工作效果,进而实现"河长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成功的标志,提出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根据"统一门户、统一业务应用系统、... 在水利信息化背景下,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对于提高河长工作效果,进而实现"河长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成功的标志,提出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根据"统一门户、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数据资源"等"五个一"要求,构建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整体架构与结构。从认识、技术、管理等层面,分析系统平台建设的要点。针对当前河长制落实和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阶段如何推进河长制综合信息平台顺利建成、加快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设要点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模型 被引量:39
19
作者 唐新玥 唐德善 +2 位作者 常文倩 袁志美 唐肖阳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考核区域河长制工作,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以及河长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6个方面选取25个评价指标,根据已划分的河长制考核评价等级与标准,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 为考核区域河长制工作,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以及河长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6个方面选取25个评价指标,根据已划分的河长制考核评价等级与标准,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模型;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得出组合权重,运用X条件正向云发生器求得各指标隶属度,为避免最大隶属度原则造成的缺陷,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考核分值。采用该模型对南京市2013—2017年的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得到的考核综合分值逐年提高,与南京市河长制实施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区域河长制考核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考核评价 云模型 南京市
下载PDF
地方官员晋升激励与河长制演进:基于官员年龄的视角 被引量:39
20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34,共15页
已有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环境治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消极执行中央政府的环境政策,相对忽视了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政策上的自主行为。深入探究地方自主性环境治理政策演进的内在机制,对于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已有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环境治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消极执行中央政府的环境政策,相对忽视了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政策上的自主行为。深入探究地方自主性环境治理政策演进的内在机制,对于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长制这一地方自主性水污染治理政策为研究对象,将2004—2010年手工整理的河长制演进数据、地级市官员数据与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匹配,从地方官员年龄角度,研究河长制演进的官员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年龄与河长制推行概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地方官员年龄的增长,晋升概率的下降,污染的边际回报也随之降低,但在中央政府加强环境事件问责的背景下,潜在惩罚成本却不断增加,从而使年长的地方官员更有动力推行河长制政策,以避免潜在的惩罚成本。因此,加大官员晋升考核中的环境指标权重,并将环境违规问责常态化是破解地方环境治理难题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激励 官员年龄 河长制 水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