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6
1
作者 ZHU Guangyou ZHANG Shuichang +2 位作者 LIANG Yingbo ZHOU Guoyuan WANG Z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05-816,共12页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which are composed mainly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However,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2S, ranging fr...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which are composed mainly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However,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2S, ranging from 4% to 7%, was discovered in the Wolonghe Gas pool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porous reservoirs, while the other over 20 fractured gas reservoirs have comparatively low, tiny and even no H2S within natural gases. Researches have proved the H2S of the above reservoirs are all from the TSR origin. Most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natural gases are mainly generated from Lower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the Wolonghe gas pool's natural gases are from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and the natural gases of the Huangcaoxia and Fuchengzhai gas pools are all from Lower Silurian mudstone. The formation of H2S is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f reservoirs, and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with gas sources.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East Sichuan is buried deeply and its reservoir temperature has ever attained the condition of the TSR reaction. Due to poor reservoir potential, most of the gas pools do not have enough room for hydrocarbon reaction except for the Wolonghe gas pool, and thus natural gases with high H2S concentration are difficult to be generated abundantly. The south part of East Sichuan did not generate natural gases with high H2S concentration because the reservoir was buried relatively shallow, and did not suffer high temperature. Hence, while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2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f reservoirs are the necessary factors to be considerd besides the existence of anhyd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gas source carbon isotope hydrogen sulphide Wolonghe gas pool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嘉陵江南充段冬季迁徙水鸟的迁徙时序及数量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刚 李艳红 +4 位作者 胡杰 赵成 胡红 梁艺于 孙亭亭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8-643,共6页
2008年10月~2009年4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南充段冬季水鸟的迁徙时序及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在记录到的26种冬季迁徙水鸟中(针尾鸭除外),10月迁入该地的有斑嘴鸭、白骨顶等6种;11月迁入的水鸟种类最多,包括红嘴鸥、赤麻鸭等11种;1... 2008年10月~2009年4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南充段冬季水鸟的迁徙时序及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在记录到的26种冬季迁徙水鸟中(针尾鸭除外),10月迁入该地的有斑嘴鸭、白骨顶等6种;11月迁入的水鸟种类最多,包括红嘴鸥、赤麻鸭等11种;12月迁入的有凤头潜鸭、普通秋沙鸭等6种;1月迁入该地的有翘鼻麻鸭和罗纹鸭2种;2月迁出此地的有凤头麦鸡、赤麻鸭等6种;3月迁出的有大白鹭、普通鸬鹚等9种;4月迁出的有白骨顶、凤头潜鸭等10种。曲线回归分析表明:迁徙水鸟种类在1月达最大值;数量在2月达最大值。优势种数量分析表明,11月及3月是冬季水鸟迁徙的高峰期,12月、1月和2月是迁徙水鸟数量相对稳定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 南充 冬季水鸟 迁徙时序 数量变化
下载PDF
浅析《嘉陵江上》 被引量:2
3
作者 卓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7-88,91,共3页
《嘉陵江上》是作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入手,浅析作品的创作特征,以便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以及艺术感染力,让更多的人更加喜爱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 《嘉陵江上》 时代背景 创作特征
下载PDF
Saddle-Dolomite-Bearing Fracture Fillings and Records of Hot Brine Activity in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Libixia Section,Hechuan Area of Chongqing City 被引量:1
4
作者 HUANG Keke ZHONG Yijiang +2 位作者 HUANG Sijing LI Xiaoning FENG Mings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Most vein minerals deposited in fracture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from Libixia section, Hechan area include a large amount of saddle dolomite and accompanying celestite, calcite and fluorite. This study analyzed... Most vein minerals deposited in fracture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from Libixia section, Hechan area include a large amount of saddle dolomite and accompanying celestite, calcite and fluorit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nature, source, evolution of the fluids by plane-light petrography, fluid-inclusion methods,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 and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wo-phase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in dolomite range between 100 and 270℃. Combined with the jlSO dat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luid responsible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fracture fillings have δ18O values between 10%o and 18‰ (relative to SMOW). The saddle dolomite and the accompanying minerals were the result of activity of dense brin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Moreov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luid was derived from a mixture of marine-derived brine and deeper circulating flow. This fluid was enriched in Sr during diagenesis and formed celestite in fracture and for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Dissolution of saddle dolomite was attributed to the cooling of Mg/Ca-decreased fluids, which may relate to a leaching of gypsum to celestite in surrounding carbon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ixia section jialingjiang Formation saddle dolomite hot brine Hechuan area CHONGQING
下载PDF
Genesis of Polyhalite in the Halite in Jialingjiang Formation of Triassic,Eastern Sichuan Basin,China
5
作者 ZHAO Yanjun LIU Chenglin +2 位作者 WANG Lichen DING Ting WANG Mingq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S1期283-284,共2页
Polyhalite generally formed in the early diagenetic stage.It is formed by the brine which rich in K+and Mg2+and adverse reaction with the gypsum,anhydrite,glauberite(Pierre,1985;Peryt et al.,2005;Leitner et al.,
关键词 POLYHALITE HALIT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TRIASSIC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在嘉陵江南充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剑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9期22-24,55,共4页
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5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将模糊矩阵和权重... 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嘉陵江南充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5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将模糊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行合成,计算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总氮和粪大肠菌群是嘉陵江南充段主要超标因子。2003-2009年嘉陵江南充段三断面水质总体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其中,清泉寺饮用水水源水质属于III类,基本能够达到饮用要求。小渡口控制断面和李渡镇出境断面,水质级别在IV和V类之间。结论:模糊综合评价充分考虑了多个因子对水体的影响,其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因此可为该地区的水质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嘉陵江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研究
7
作者 赵莉萍 李斌 +1 位作者 郭正 李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23-26,146,共4页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130 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89.114 kJ/kg。研究表明,嘉二气藏古流体势分布主要受压力控制,古流体势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温泉场、铁山、雷音铺、铁山坡、黄龙场、亭子铺、金珠坪等低流体势分布区是川东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嘉陵江 古流体势 油气运聚
下载PDF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周万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利用上述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14个县市区LUCC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转出速度 转入速度 平衡状态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7,共6页
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用经验统计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水保措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嘉陵江流域产沙量的减少。分基准期(1956—1982)和措施期(1983—2000)分... 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用经验统计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水保措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嘉陵江流域产沙量的减少。分基准期(1956—1982)和措施期(1983—2000)分别建立嘉陵江江流域产沙量与年降水的指数方程,运用这些方程对于降水变化与水利水保导致的产沙量变化进行定量区分,得到了措施期中降水量减小所导致的减沙量、水利水保措施导致的减沙量、总减沙量以及降水减少和水利水保措施各自占总减沙量的百分比。水保减沙效益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降水量超过某一临界值,还可能出现负效应。研究表明,水利水保减沙量随年降水量而增大,在年降水量为970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当年降水量为1180mm时,水利水保减沙量变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量 水利水保措施减沙 降水量变化 人类活动 嘉陵江
下载PDF
主曲率法在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构造裂缝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彭红利 熊钰 +1 位作者 孙良田 姚广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3-346,共4页
阐述了主曲率法用于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的理论原理及运用前提。在微分几何原理的基础上导出了构造面主曲率值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形成构造裂缝所必须的临界曲率值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主曲率法计算模型。以麻柳场构造嘉陵江组气藏... 阐述了主曲率法用于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的理论原理及运用前提。在微分几何原理的基础上导出了构造面主曲率值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形成构造裂缝所必须的临界曲率值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主曲率法计算模型。以麻柳场构造嘉陵江组气藏为实例,运用主曲率法对其嘉二3、嘉四3两储层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工区的生产及地质特征吻合较好,表征了主曲率法在气藏裂缝分布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曲率法 构造裂缝 预测 嘉陵江组
下载PDF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7,共6页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复模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3种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因林分而异;③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氮素的转化率除湿地松纯林外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土壤氮素转化率与3种酶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④火烧迹地灌丛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大,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土壤的结构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游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盆地形成环境及白云岩储层 被引量:37
12
作者 陈莉琼 沈昭国 +1 位作者 侯方浩 方少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40,346,共8页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达1 500 m以上,主要为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岩,夹少量石灰岩地层组合,其中白云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产层之一。嘉陵江初期,四川盆地周边山系不断隆升,基底下陷东倾,周期性干热气... 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厚达1 500 m以上,主要为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岩,夹少量石灰岩地层组合,其中白云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产层之一。嘉陵江初期,四川盆地周边山系不断隆升,基底下陷东倾,周期性干热气候促使盆地由开放陆棚向局限盆地转变。嘉陵江早中期,干热气候使盆内海水浓缩,在建南及万县等地形较低处沉积白云岩—硬石膏岩地层。嘉陵江中期—雷口坡期,江南古陆急剧隆升、向西北挤压,七矅山、泸州—开江水下隆起相继形成,迫使盆地不断向西迁移,形成深坳陷高含盐盆地,并与外海隔绝,广泛沉积以白云岩—硬石膏岩—石盐岩为主的地层组合,局部见钙芒硝岩和杂卤石岩。白云岩储层除发育晶间孔外,亦有溶蚀孔隙,其上覆膏盐层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白云岩 嘉陵江组 雷口坡组 三叠系 蒸发岩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谭秀成 邹娟 +5 位作者 李凌 周彦 罗冰 刘宏 姚宴波 林建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结合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磨溪嘉二段的岩石类型组合、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分析表明,嘉二段并非普遍发育潮坪环境,而是属于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并... 结合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磨溪嘉二段的岩石类型组合、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分析表明,嘉二段并非普遍发育潮坪环境,而是属于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局限泻湖、蒸发泻湖5种亚相及20余种微相,类潮坪相仅出现在嘉二^2B层沉积期。对重点层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嘉二沉积期沉积微相演化受沉积古地貌特征、古气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纵向上沉积微相展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建立了适合本区嘉二段颗粒岩和粉晶云岩沉积时期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碳酸盐岩 陆表海台地 沉积演化模式 嘉陵江组 磨溪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川西南嘉陵江组嘉_5段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宏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马昌林 杨立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构等均不相同。云坪微相内发育的粉晶云岩储集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配置关系,储渗性能极好,为本区最优质储集层;砂屑滩微相内发育的砂屑灰岩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较孤立的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集层多表现为高孔低渗特征,渗透性能较差。储集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储集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集层,碳酸盐岩台地内部次级微地貌起伏使得储集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白云石化作用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川西南
下载PDF
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许炯心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的出现与流域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个转折点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有密切关系,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第二转折点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转折点具有同步性。从嘉陵江北碚站年产沙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购买燃料支出和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的相关关系中查明了3个临界点,即当农民人均收入〈400形a时,由于贫穷所产生的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民人均燃料支出〈20元/a时,农民将主要通过砍伐树木和灌木、收集林下的枯枝落叶、割草甚至于挖掘草根来获取燃料,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40%时,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建立了北碚站年产沙量和已转移的乡村劳动力数量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百分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人均用于购买燃料的支出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估算出,上述3个变量的变化对北碚站年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00%,21.59%和4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量 社会经济因素 临界点 嘉陵江
下载PDF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延钧 李其荣 +2 位作者 杨坚 朱晓惠 王廷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确定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镜下沥青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地温史,按照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阶段性理论,发现并证实泸州古隆起核部存在一个印支期古油藏。指出连通嘉陵江组至下伏... 在确定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镜下沥青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地温史,按照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阶段性理论,发现并证实泸州古隆起核部存在一个印支期古油藏。指出连通嘉陵江组至下伏烃源岩的深大断裂和基底断裂及其伴生的断层为烃类运聚的主要途径,是油气成藏的“烃源断层”。该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为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后和晚白垩世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运移聚集 成藏模式 嘉陵江组 泸州古隆起
下载PDF
川西南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曹剑 谭秀成 陈景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以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川西南犍为地区嘉陵江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 ,认为犍为地区嘉陵江组为半局限海 -局限海台地沉... 以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川西南犍为地区嘉陵江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 ,认为犍为地区嘉陵江组为半局限海 -局限海台地沉积 ,进一步识别出混积潮坪、潮缘滩、半局限泻湖、局限泻湖和蒸发潮坪等 5种沉积亚相类型 ;在此基础上 ,通过连井沉积相横剖面对比和重点层段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研究 ,揭示出嘉陵江组的沉积相演化规律由下至上从混积潮缘到潮下低能 ,再到潮上蒸发环境 ,构成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发展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嘉陵江组 下三叠统 犍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层序特征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23
18
作者 乔占峰 李国蓉 +3 位作者 李弢 王鑫 于海波 邓小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9,110,共9页
在对研究区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陵江组岩性剖面结构的细致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4个五级层序,认识到高频层序在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类型,建立了研究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 在对研究区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陵江组岩性剖面结构的细致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4个五级层序,认识到高频层序在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类型,建立了研究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和高频层序格架。在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分析碳酸盐生长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类型对高频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干旱气候背景下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中高频层序与溶蚀孔隙型储层形成的关系模式,并且层序表现出对溶蚀孔隙型储层和膏溶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认为二级构造层序影响着岩溶缝洞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的形成发育。总结出与各级层序相关的暴露期间大气水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和表生期)为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古隆起 嘉陵江组 干旱气候 层序 高频层序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被引量:26
19
作者 谭秀成 聂勇 +5 位作者 刘宏 周彦 李凌 赵路子 张本健 冯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6-494,共9页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起伏差异小,难于确定。分析了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着颗粒滩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因此,可通过对颗粒滩储层的研究,反演微地貌起伏。按此原理,建议具体研究步骤为:颗粒岩沉积为主体的等时地质体选取、储层成因确...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起伏差异小,难于确定。分析了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着颗粒滩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因此,可通过对颗粒滩储层的研究,反演微地貌起伏。按此原理,建议具体研究步骤为:颗粒岩沉积为主体的等时地质体选取、储层成因确定、暴露时间确定、沉积期地貌恢复,以及成果检验应用。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A层为例,利用丰富的钻孔取心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良好效果,表明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钻探程度高、资料老、缺乏三孔隙度测井系列的盆地老区,这对于储层预测和新层挖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海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期微地貌 颗粒滩 嘉陵江组 三叠系 磨溪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23
20
作者 雷卞军 周跃宗 +3 位作者 杨金利 郭贵安 赵永刚 周慧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149-1158,共10页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横向上较均一、相变化较小;沉积相垂向上变化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同步性。嘉二段共分5个作图单元,采取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相结合,并融合了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较精确地展示了嘉陵江组二段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碳酸盐台地内隆坳相间古微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嘉陵江组二段以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为主,储集体有利发育相带是台内雏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台内雏滩发育于潮坪与潟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局限潮坪则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二段 沉积相 局限台地 蒸发台地 雏滩亚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