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诗歌英译中审美意识的延伸和保留——基于文化归属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质是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扎根于文化本位的民族认同在根本上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语符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思想等民族意识形态。文化归属视角下,民族文学的传播必须保留审美... 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质是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扎根于文化本位的民族认同在根本上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语符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民族思想等民族意识形态。文化归属视角下,民族文学的传播必须保留审美在内的民族意识形态。民族诗歌英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译者主体性、诗歌的文体特征等因素制约,诗歌的思想性、审美价值往往会受到影响,诗歌原作的民族审美意识不能得到全方位体现,偏离了民族诗歌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在此分析了影响民族诗歌英译中审美意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从诗歌所属民族的文化理解、意境构建、语言对应、诗歌的主题精神把握等方面来延伸和保留民族诗歌英译中的民族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民族诗歌 翻译
原文传递
“民国曲”与民族新诗之构建——以卢前散曲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康石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五四以来,在借鉴外国诗歌模式的新体白话诗写作潮流外,还有以卢前为代表的一干学人从保护古典音乐文学之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我国民族诗歌应具备的文体形式。其中,顺应文学“大众化”“本土化”思潮的卢前另辟蹊径,将古典“乐府”观念转... 五四以来,在借鉴外国诗歌模式的新体白话诗写作潮流外,还有以卢前为代表的一干学人从保护古典音乐文学之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我国民族诗歌应具备的文体形式。其中,顺应文学“大众化”“本土化”思潮的卢前另辟蹊径,将古典“乐府”观念转化为现代“新诗”理想,选择本是“诗歌之曲”的散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有声新诗,遂从“民国曲”理论倡导走向了散曲的音乐改造和“民族化”创作实践。散曲也根植于丰富多变的人民生活,表达出历史进程中民族传统与民族现实所认可的多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散曲 民族诗歌 卢前 乐府 新诗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的时代使命——以《民族诗坛》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运威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作为传统文化"代言人"的旧体诗词在抗战时期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其与时代互动的主要媒介是报刊。《民族诗坛》是此期阵容最强、受众范围最广的旧诗刊物。他秉着"以韵体文字发扬民族精神,激起抗战之情绪"的宗旨,... 作为传统文化"代言人"的旧体诗词在抗战时期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其与时代互动的主要媒介是报刊。《民族诗坛》是此期阵容最强、受众范围最广的旧诗刊物。他秉着"以韵体文字发扬民族精神,激起抗战之情绪"的宗旨,彰显古典诗词的抒情感发特性,积极鼓吹抗战,不仅出色的完成了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还使原本四面楚歌的旧诗再次焕发活力。而有学者指出期刊上的诗词用"多彩语言"美化战争现实,使灾难"没于风花雪月",以及旧诗具有"不问政治本质"的局限性及原因等判断值得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旧体诗词 时代使命 《民族诗坛》 卢前
原文传递
“大地之子”的行吟之歌——论牛汉早期诗文的三重意象
4
作者 李琨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9-52,共4页
1937年抗战爆发后,牛汉随父漂泊辗转西北各地,开始抛头颅洒热血般地写诗,形成了他诗歌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在牛汉早期的诗文创作中,草原、沙漠、黄土是其中最重要的三重意象,它们分别关联、象征着祖先之灵的神秘诱惑;民族疲敝的现实命... 1937年抗战爆发后,牛汉随父漂泊辗转西北各地,开始抛头颅洒热血般地写诗,形成了他诗歌生涯中的第一座高峰。在牛汉早期的诗文创作中,草原、沙漠、黄土是其中最重要的三重意象,它们分别关联、象征着祖先之灵的神秘诱惑;民族疲敝的现实命运以及灵魂净化、生命依归之所,同时也是牛汉早期质朴、深沉、厚重的民族之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汉 西北行旅 民族之诗 诗歌意象 沙漠 草原 黄土
下载PDF
规范理论视域下胡适清末至五四时期英诗汉译研究
5
作者 孔绍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对胡适在清末至五四时期的英语诗歌翻译进行描述型研究。选择胡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中国白话新诗的首创者,打破了对外国诗歌进行文言古体翻译的传统规范,确立了新的用白话新诗形式进行译诗的诗歌翻译规范。由于胡适本人的诗歌翻译... 对胡适在清末至五四时期的英语诗歌翻译进行描述型研究。选择胡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中国白话新诗的首创者,打破了对外国诗歌进行文言古体翻译的传统规范,确立了新的用白话新诗形式进行译诗的诗歌翻译规范。由于胡适本人的诗歌翻译也经历了从传统规范到新规范的过渡,对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索则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如此,诗歌翻译还影响到了当时民族文学的发展,即创立了白话新诗这一文学形式,推动了民族诗歌由旧体诗向白话新诗的转变过程。运用规范理论的内容对胡适的翻译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很好地解释胡适先而遵从传统翻译规范继而偏离传统创立新规范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理论 胡适 英诗汉译 民族诗歌
下载PDF
国诗大赛对网络守正体诗词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于飞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6-100,共5页
网络旧体诗词创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实验体、守正体、新台阁体三体并峙的格局。守正体提倡雅正,回归诗词创作的主流传统。国诗大赛以科考取士的原创赛制,追求风雅的选拔标准,推出了一批在雅正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守正体作品及作者。其全面考... 网络旧体诗词创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实验体、守正体、新台阁体三体并峙的格局。守正体提倡雅正,回归诗词创作的主流传统。国诗大赛以科考取士的原创赛制,追求风雅的选拔标准,推出了一批在雅正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守正体作品及作者。其全面考察作者的诗学素养与创作水平的宗旨,树立精品的意识,为网络诗坛守正体创作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诗大赛 守正体 网络旧体诗词
下载PDF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以《民族诗坛》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普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180,共8页
抗战期间以刊载旧体文学为主的《民族诗坛》杂志曾经影响甚大,但在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中却一直被雪藏。近些年开始渐有学者关注该杂志。《民族诗坛》在研究界的沉浮遭际,缘于文学与非文学等诸种因素的合力。从《民族诗坛》出发,可透视民... 抗战期间以刊载旧体文学为主的《民族诗坛》杂志曾经影响甚大,但在此后的文学史研究中却一直被雪藏。近些年开始渐有学者关注该杂志。《民族诗坛》在研究界的沉浮遭际,缘于文学与非文学等诸种因素的合力。从《民族诗坛》出发,可透视民族主义的发展轨迹;以民族主义为镜,则可照见《民族诗坛》的历史样本意义和旧体文学命运的某种隐喻。双重镜像互见之下,《民族诗坛》杂志的遭遇、旧体文学的命运及民族主义文化思潮的演变,共同构成了颇具意味的复杂纠葛和历史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坛》 民族主义 旧体文学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德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研究(上)--以贝多芬的民歌创作为例
8
作者 王雷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聚居于德国的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创作的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他们本民族而是整个欧洲民族民间文化之源,更是成为德国本土的文化、历史瑰宝。18至19世纪,由于德国政体之变革,文学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 聚居于德国的日耳曼民族(German),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创作的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他们本民族而是整个欧洲民族民间文化之源,更是成为德国本土的文化、历史瑰宝。18至19世纪,由于德国政体之变革,文学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涌现出众多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的同时,音乐创作也方兴未艾。德国本土的音乐家们,也开始创作具有德意志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其中,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民歌创作,具有开先河的意义,他将德国民族民间的诗歌作品与音乐创作结合,谱写出一系列颇具德国民族声乐风格的艺术歌曲作品,为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歌曲创作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歌唱艺术的视角,对贝多芬创作的民歌作品的韵律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民族民间风格 贝多芬 民歌创作 语言与诗歌韵律
下载PDF
现代与传统——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歌的转变
9
作者 袁应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8-50,62,共4页
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化无遮拦地进入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中,骨子里有着炎黄文化意识的台湾诗人,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撞击中站稳脚跟,探寻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轨迹。这就使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并未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 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化无遮拦地进入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中,骨子里有着炎黄文化意识的台湾诗人,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撞击中站稳脚跟,探寻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轨迹。这就使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并未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使新诗在海峡一隅获得了生存环境和艺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族诗型 诗的“戏剧性” “新古典”
下载PDF
易君左“新民族诗”的实践与理论
10
作者 周兴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易君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然而至今对其诗歌创作成就和理论贡献还缺少关注。作为名父之子,他却勇于接受新思想,努力摆脱父辈的影响。虽难免轻狂浮薄,但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用长篇歌行的形式... 易君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然而至今对其诗歌创作成就和理论贡献还缺少关注。作为名父之子,他却勇于接受新思想,努力摆脱父辈的影响。虽难免轻狂浮薄,但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用长篇歌行的形式,为抗战呐喊呼号,及时地纪录抗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弘扬坚强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易君左将抗战中的诗歌创作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提出建立"中华民国诗"、建设"新民族诗"的口号,破除新旧体诗的界线,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这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文学需求和诗歌自身的革新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君左 抗战文学 新民族诗
下载PDF
唱出自己的腔调——论鲁若迪基诗歌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淑萍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8-52,共5页
鲁若迪基是云南少数民族诗人中极其闪耀的一位,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对少数民族根性的探寻,而且在不可避免的现代性的强势话语下,对处于边缘、弱势的少数民族诗歌如何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行了深入思索和有效实践。
关键词 鲁若迪基 民族性 现代性 云南 少数民族诗歌
下载PDF
葫芦里孕育出的诗意——论拉祜族民间诗歌的美学追求和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云晶 《普洱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9-24,共6页
拉祜族民间诗歌记录了整个拉祜民族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张扬人性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旨趣三个方面。拉祜族民间诗歌为研究民族的历史、思想和文学文化提... 拉祜族民间诗歌记录了整个拉祜民族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张扬人性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旨趣三个方面。拉祜族民间诗歌为研究民族的历史、思想和文学文化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其独特的价值取向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建构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诗歌 美学追求 价值取向 崇尚自然 张扬人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试论苗族爱情叙事诗歌的悲剧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去探索苗族爱情叙事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示出苗族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 苗族人民 爱情诗 爱情悲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