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与选择——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亚瑟·威利之《道德经》英译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越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道德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籍外译史上也是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一战"后至今是它在西方世界译介最繁盛的时期,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威利的译本。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 《道德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籍外译史上也是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一战"后至今是它在西方世界译介最繁盛的时期,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威利的译本。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剖析该译本在汗牛充栋的《道德经》英译中始终独树一帜的原因,认为该译本顺应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彰显以译者为中心的生态翻译原则,符合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生态翻译标准并体现出汰弱留强、适者长存的生态翻译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瑟·威利 《道德经》 适应 选择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太极拳核心技艺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道德经》中的哲学智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建营 徐亚奎 杨建英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1,共10页
为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以太极拳的核心技艺为立足点,采用长期的实修体悟与深层次的文献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道德经》中的哲学智慧”,得出以下结论:1)太极拳核心层面的技艺是围绕... 为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以太极拳的核心技艺为立足点,采用长期的实修体悟与深层次的文献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道德经》中的哲学智慧”,得出以下结论:1)太极拳核心层面的技艺是围绕“引进落空合即出”这个技术核心而展开的,老子《道德经》中的哲学智慧从大方向上指导了太极拳的技术走向;2)太极拳技击的突出特色“以柔克刚”是《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具体化,其“反其道而行之”的技击原则及诸多很有特色的训练方法是《道德经》中“反者道之动”思维方式的具体化,其以深刻把握“技击之道”为前提而取胜的哲学思想根源即《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作为其终极追求的空灵境界的哲学根源即《道德经》中的“复归于无极”;3)只有深入研习太极拳技艺核心层所反映的“技击之道”,才能充分彰显太极拳更深层的中华文化基因,如果仅仅关注太极拳的套路演练及养生,以上深层次文化内涵将无从谈起。该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们从太极拳具体的技击技术及训练方法层面领悟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从而助力于以太极拳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核心技艺 文化经典 《道德经》 哲学
原文传递
《道德经》与关联性的宇宙论——一种诠释性的语脉 被引量:9
3
作者 安乐哲 郝大维 彭国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2,共8页
文章在一个中西比较、儒道比较的视域中 ,结合郭店新出土的文献材料 ,对《道德经》中所蕴涵的一种关联性的宇宙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首先 ,文章揭示了《道德经》中所体现的关联性宇宙论的四个预设 :(1)道家肯定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 文章在一个中西比较、儒道比较的视域中 ,结合郭店新出土的文献材料 ,对《道德经》中所蕴涵的一种关联性的宇宙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首先 ,文章揭示了《道德经》中所体现的关联性宇宙论的四个预设 :(1)道家肯定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各种事件本身的实在性 ,认为并不存在“多”背后的“一” ,且事件与时间不相分离 ;(2 )各种事物都是过程性的事件 ,一方面各有其特性 ,一方面又内在地彼此相关。每一事物都处在其它事物所构成的不断变化的脉络之中 ,并在这种动态的脉络中以共同创造的方式成就自身 ;(3 )生活是具体的经验场域 ,同时每一种具体的经验场域又总是具有整个宇宙的全息性 ;(4)世界的创生性转化来自于构成世界的各种事物的回应性参与 ,在创生转化的不断过程中 ,事物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而是主动的共同创造者。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焦点意识与场域意识构成道家关联性宇宙论与世界观彼此依赖的两个基本方面。通过这两种意识的有机互动 ,人们能够自发而非随意地参赞宇宙大化的流行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关联性的宇宙论 共同创造 焦点意识 场域意识
下载PDF
《道德经》与《资本论》关系简说——论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光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13,共9页
从《道德经》到《资本论》是术语的传承和革命,是思想领域发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延续了历史的生生不息。可对接之点包括:(1)以《道德经》释解《资本论》架构之谜,显露发生学工作逻辑规定性;(2)在历史探究中衔接"农业史的经典"... 从《道德经》到《资本论》是术语的传承和革命,是思想领域发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延续了历史的生生不息。可对接之点包括:(1)以《道德经》释解《资本论》架构之谜,显露发生学工作逻辑规定性;(2)在历史探究中衔接"农业史的经典"和"工业史的经典"(逻辑),找到《资本论》传承《道德经》的具体学科工作路径;(3)探索"中华定义"特殊方式,以中国经济学之"思维"和"语言"切入,锁定中国本质概念架构:道+德。可见从方法论看,《道德经》乃是中国经济学的思想源头。这启发我们:必须把《资本论》之学术保卫内涵确定为"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建立整全历史域的范畴的生产与批判,据之,可创造性提出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发生的,同时是批判的(规定),由此可确立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与工作方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资本论 发生学 工作逻辑 中国经济学
下载PDF
《道德经》思想意涵的世界性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辛红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40,共7页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道德经》以与先秦诸子学说迥然不同的姿态,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态、思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道德经》言说方式的开放性与思想意涵的时代兼容性,彰显了道家核心思想...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道德经》以与先秦诸子学说迥然不同的姿态,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态、思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道德经》言说方式的开放性与思想意涵的时代兼容性,彰显了道家核心思想概念的世界性意义,成为中国经典文化走出去、参与世界文化对话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思想意涵 世界性意义
原文传递
中医象思维与知行合一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彦晖 奚胜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1224,共4页
"象"诊察是中医诊查的关键手段,象思维则是贯穿整个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思维模式。"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而知行合一是象思维的基本要求。象思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贯穿了中医学诸多方面,无论是中医基础... "象"诊察是中医诊查的关键手段,象思维则是贯穿整个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思维模式。"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而知行合一是象思维的基本要求。象思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贯穿了中医学诸多方面,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阴阳、五行、藏象病机,还是中医临床基础中的诊断、治则、方药等。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要多角度体验象思维才能够更好掌握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要做到知行合一地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主要通过临床实践和个人修炼二个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象思维 知行合一 黄帝内经 道德经
原文传递
内文视角下典籍重译的共性与个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文中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本文利用《道德经》首章177个英译文本所组成的微型专题语料库,基于内文性假设,分析《道德经》首章的意义构建过程与英语复译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及其呈现方式。研究发现,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四个组要元素交互作用而构建的:在结构上通过&q... 本文利用《道德经》首章177个英译文本所组成的微型专题语料库,基于内文性假设,分析《道德经》首章的意义构建过程与英语复译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及其呈现方式。研究发现,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四个组要元素交互作用而构建的:在结构上通过"交锁平行"的论题布局形成意义协调和对比空间,在词语短语层通过重复和对应构建语义贯通和互释,在话语层通过标记词或指涉词维持话题的衔接与连贯,以及在词语使用型式中蕴含一致性话态度和感情;在文本的复译中,重复的强型式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其个性特征往往通过具有不同语义倾向的词语选择呈现出来;而变异型式首先是多样化意义解读的结果,多出高频的复译并不呈现翻译质量的线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文性假设 复译 《道德经》 强型式
原文传递
以经释经,以典释典——卫礼贤《道德经》翻译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若楠 王建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卫礼贤的中国典籍德译,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影响力,却长期缺乏相关的翻译学研究。有鉴于这一学术空白,笔者亲赴德国,搜集各种文献,力求依托史料,全面研究卫氏的翻译思想。本文以卫氏《道德经》译本为对象,通过对"道"和"德&q... 卫礼贤的中国典籍德译,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影响力,却长期缺乏相关的翻译学研究。有鉴于这一学术空白,笔者亲赴德国,搜集各种文献,力求依托史料,全面研究卫氏的翻译思想。本文以卫氏《道德经》译本为对象,通过对"道"和"德"的翻译分析,阐述卫氏如何以基督教教义诠释老子思想,进而构建起了《道德经》与《圣经》之间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礼贤 典籍翻译 互文性 《道德经》 《圣经》
原文传递
试析《道德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向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91,共7页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可借鉴《道德经》的管理思想,以确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与"德",树立人本思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人力资...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可借鉴《道德经》的管理思想,以确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与"德",树立人本思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妥善管理人力资源,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无为而治"和"天长地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人本思想 管理者素质 管理目标
下载PDF
老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现代主义的文明观不仅是错误的,其价值导向也是极端危险的。极端生态主义的文明观虽然是不可实现的,但其价值导向是健康的。在由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信奉现代主义的人越少越好,信奉老子思想和生态主义的人越多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物质主义 唯理智主义 生态主义
下载PDF
《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太国 《甘肃中医》 2006年第8期1-2,共2页
《道德经》中有着丰富的贵生、养生思想。老子提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在修道上有所作为,他所主张的无为要求人们要像小孩子一样无知无欲。此外,他还提出了调心(包括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等养生的具体要求,并对在社会中进行养生修炼的... 《道德经》中有着丰富的贵生、养生思想。老子提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在修道上有所作为,他所主张的无为要求人们要像小孩子一样无知无欲。此外,他还提出了调心(包括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等养生的具体要求,并对在社会中进行养生修炼的难度作了充分的估计与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养生 无为 调心 调息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思想启示浅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颖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政治思想 辩证法
下载PDF
《道德经》的西方生态旅行:得与失——比较文学视野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志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恶化,发轫于西方的文学研究新范式——生态批评,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多元文化批评运动,跨文化生态重释经典也因此成其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中华文化经典《道德经》因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取向而成了西方生态学者热评的著作... 随着全球环境形势的恶化,发轫于西方的文学研究新范式——生态批评,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多元文化批评运动,跨文化生态重释经典也因此成其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中华文化经典《道德经》因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取向而成了西方生态学者热评的著作,他们从多角度对其进行生态阐释,发掘其生态内涵,借以绿化西方主流文化生态,进而消解其主导性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惯性。然而,在审查他们的研究后发现,他们对《道德经》的生态理解存在严重的偏颇,主要是由于他们站在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对《道德经》进行二元切割,偏重其生态维度,而淡化、甚至忽视其社会维度——社会公正,更未深究二者之间的复杂纠葛,从而导致对《道德经》的严重误读。为此,作为中国生态学者,我们应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生态整体的视野,全面准确地把握《道德经》的内涵,以构建兼容生态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可行性、可持续的道家生态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生态旅行 生态中心主义 环境公正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1945年以前《道德经》在德国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雪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3-48,共6页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1870年至1945年是《道德经》德译的肇始阶段,德国学术界在此阶段出现了第一次"道"的热潮,对德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以《道德经》最初的德译本为开端,探究当时德国... 《道德经》是德语世界中传播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中国典籍之一,1870年至1945年是《道德经》德译的肇始阶段,德国学术界在此阶段出现了第一次"道"的热潮,对德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以《道德经》最初的德译本为开端,探究当时德国学界产生"道"的热潮的渊源,同时梳理1945年以前德国《道德经》译介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最早《道德经》德语全译本考述和对该时期代表译者及其译本的分析,总结出1945年以前《道德经》在德国译介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德国 译介
下载PDF
副文本视域下《道德经》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安乐哲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易红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20-625,共6页
副文本的合理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安乐哲在《道德经》译本中将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正文本翻译前,通过副文本阐述译者重译典籍的因由、目的、底本的选择以及哲学语境的建构;翻译中,阐明译者“中国式叙述... 副文本的合理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安乐哲在《道德经》译本中将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正文本翻译前,通过副文本阐述译者重译典籍的因由、目的、底本的选择以及哲学语境的建构;翻译中,阐明译者“中国式叙述”的翻译策略、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建构以及读者服务意识;翻译后,再现道家哲学语境,并彰显译者的翻译惯习。译者发挥主体性利用副文本建构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多重语境,不仅使读者加深了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也为中国典籍的翻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副文本 译者主体性 安乐哲
下载PDF
语料库批评译学视阈下的《道德经》英译本性别意识研究——以人称代词的显化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在语料库批评译学的框架下,自建包含35个英译本的《道德经》英译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道德经》及其英译本中的"性别意识"问题。结果表明:《道德经》文本中存在不少"性别概念",英译本大多能对其... 在语料库批评译学的框架下,自建包含35个英译本的《道德经》英译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道德经》及其英译本中的"性别意识"问题。结果表明:《道德经》文本中存在不少"性别概念",英译本大多能对其进行对等翻译。通过对不同译本中区分性别的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次的考察,发现英译本中阳性人称代词(M_(pp))和阴性人称代词(F_(pp))的使用频次受到译者性别意识的影响,而非译者性别。进而将F_(pp)的4个量值水平以及M_(pp)与F_(pp)的相对关系(6类)作为判断《道德经》译本性别意识的指标,认为《道德经》的众多英译本构成了从男性意识到女性意识的渐变群,各译本根据其程度不同分散在此渐变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批评译学 《道德经》 英译本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三才”之道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翕 王成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28-5732,共5页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故天、地、人是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古人将这三大元素命名为"三才"。"天人合一",天人全息,人就是自然的缩影。三才对人的生命、人性、生理、病...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故天、地、人是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三大元素,古人将这三大元素命名为"三才"。"天人合一",天人全息,人就是自然的缩影。三才对人的生命、人性、生理、病理和治疗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故文章基于"天人合一""三才之道",对人的"三庭三才""人体三才"进行探讨,同时,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三才"在人体面部、毛发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防护疾病和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 天人合一 养生 黄帝内经 道德经
原文传递
基于动词活动度和形容词描写度的 《道经》——《德经》文本计量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海燕 蒋跃 王乐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6-147,共12页
一直以来,有学者认为,在内容和写作风格上,《道德经》的上下篇《道经》和《德经》是相互独立的篇章,甚至还有学者认为《道经》和《德经》是出自不同的作者。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这一主张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 一直以来,有学者认为,在内容和写作风格上,《道德经》的上下篇《道经》和《德经》是相互独立的篇章,甚至还有学者认为《道经》和《德经》是出自不同的作者。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这一主张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了计量语言学的两个指标,动词活动度和形容词描写度,来分析《道经》和《德经》的内部句法特征,以验证两个语篇是否具有独立性。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卡方检验显示两个语篇都是活动度显著高的文本;2)U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文本的活动度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语篇的发展,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布呈现出一种协同关系,表明了语篇发展的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自我调节过程。总之,从计量风格学角度来看,尤其是在活动度和描写度两个指标上,《道经》和《德经》不是彼此独立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活动度 描写度 协同性 计量风格学
下载PDF
试论老子《道德经》中的生命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利霞 张志强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人类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等各方面的现代化,但他们对于由此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压力不知如何解决,对于精神境界的缺失不知如何弥补,对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如何扭转,生命的价值也逐渐被忽视,老子《道德经》... 随着人类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等各方面的现代化,但他们对于由此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压力不知如何解决,对于精神境界的缺失不知如何弥补,对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知如何扭转,生命的价值也逐渐被忽视,老子《道德经》阐述出来的生命观,让人们从迷失混乱的价值判断中扭转过来并去追溯生命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生命观
下载PDF
敦煌本《十戒经》的形成及流传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大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43-51,共9页
约在六朝后期至唐初,在吸取《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等古灵宝经内容的基础上,“十戒”与“十四持身之品”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十戒经》。道教灵宝派尊崇老子与《道德经》的传统、《十戒经》自身所呈现出的儒家色彩、动荡的社... 约在六朝后期至唐初,在吸取《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等古灵宝经内容的基础上,“十戒”与“十四持身之品”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十戒经》。道教灵宝派尊崇老子与《道德经》的传统、《十戒经》自身所呈现出的儒家色彩、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现实的需要等,是促成《十戒经》与《道德经》相互结合并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十戒经》与《道德经》的结合流传带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十戒经》 形成 流传 《道德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