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 |
丁帆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14
|
|
2
|
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 |
宋剑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3
|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上) |
张志强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4
|
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以三四十年代“中学生国文程度”讨论为个案 |
刘进才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花一般的罪恶”——四十年代中国诗坛对波德莱尔的译介 |
张松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6
|
晚清宋诗运动与“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本土文化资源关系的思考 |
杨扬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4
|
|
7
|
“常”与“变”——乡土写作的新质与困境 |
青屏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8 |
5
|
|
8
|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
张芹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9
|
重读“娜拉”的两个中国文本 |
王桂妹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0
|
梁启超的小说本体观及其影响 |
蒋心焕
李成希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2
|
|
11
|
论“五四”时期文学运动中的编辑出版行为 |
万莲子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3
|
|
12
|
她们怎样变成祥林嫂——“五四”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文学关系研究之一 |
汤哲声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台湾民报》和台湾新文学运动 |
武柏索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4
|
关于胡适的两部中国文学史著作 |
刘石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5
|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
王群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6
|
20世纪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
旷新年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7
|
与一群名教授论争的大学生——论张厚载的理论识见与学术风骨 |
黄霖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8
|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综述 |
王荣
周惠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9
|
“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主题的初步形成 |
许志英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1982 |
1
|
|
20
|
前现代性的“中国现代文学” |
杨春时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