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103
1
作者 李凡 朱竑 黄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景观、记忆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指出景观、记忆与地方认同联系密切,而且景观与记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关。由于集体记忆所体现出的社会性,通过物质的和象征性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去探究其集体记...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景观、记忆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指出景观、记忆与地方认同联系密切,而且景观与记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文化景观相关。由于集体记忆所体现出的社会性,通过物质的和象征性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去探究其集体记忆的认知空间和情感空间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GIS和认知地图方法在城市集体记忆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佛山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集体记忆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全球化、城市化趋势下,从地理学视角,透过对历史文化景观集体记忆的分析,将有助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持续性地保护和塑造城市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情感空间 GIS 认知地图
下载PDF
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 被引量:76
2
作者 陈蕴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37,共4页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现代性与本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空间 纪念 近代中国 记忆功能 国家与社会 民族国家 合法性
原文传递
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 被引量:48
3
作者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0,共9页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通过文本综述、调研与辨析,发现:中国人的乡愁不同于西方人的怀旧与恋地情结,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人文情怀,隐含了主体性、空间性与时间性三个特征。研究试图揭示乡愁的人文内涵,即对主体的情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注,倡导全方位多维度构建跨时空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城镇人文复兴的时空路径与策略,进而实现中国城镇的人文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记忆 时空性 主体性 城镇人文复兴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记忆与村落的价值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庆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5,共4页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重申村落的价值,表面上是在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历史中,村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载体。在当下拯救村落危机的进程中,社会记...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重申村落的价值,表面上是在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乡土文明,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则在于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历史中,村落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载体。在当下拯救村落危机的进程中,社会记忆具有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能力。重温村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仅是乡土重建的精神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村落 文化空间 文化乡愁
原文传递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与路径探索——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双重理论视角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0,157,158,共1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文化记忆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下载PDF
记忆空间表达及其传承研究——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尚意 成志芬 夏侯明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6,32,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区上。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了权威性和非权威性记忆空间、集体和个人记忆空间的表达和传承,分析了这两种空间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案制定的参考意义和局限。文章用地理学的尺度转换理论解释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最后基于非表征理论,提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记忆活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打通权威记忆素材和个体记忆素材之间的界线,这样才能为个体记忆上升为集体记忆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区 记忆空间 北京文化 表达 传承
下载PDF
灾害文化的中日比较——以地震灾害记忆空间构建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晓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5,共9页
灾害文化,是灾害多发地地域共同体所保有的文化意义上的安全保障策略,它在灾害的前兆、受灾、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中,对地域共同体、住民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措施产生作用和影响。和其他文化一样,灾害文化是由地域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规范、信... 灾害文化,是灾害多发地地域共同体所保有的文化意义上的安全保障策略,它在灾害的前兆、受灾、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中,对地域共同体、住民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措施产生作用和影响。和其他文化一样,灾害文化是由地域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规范、信念、知识、技术、传承等诸要素所构成的,本文比较中日两国在建构地震灾害记忆空间过程中的差异,分析了各自灾害记忆的特点,揭示了其内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文化 地震灾害 记忆空间 中日比较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乡土记忆与村落公共空间建构——以广西壮族村落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庞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63,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批传统村落合并与消失,村落原先的生计模式、人际关系和传统习俗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落公共空间是乡土记忆的载体和场所,乡土记忆则是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精神内核,重构村落公共空间留存乡土记忆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 乡土记忆 集体记忆 公共空间 壮族村落
原文传递
仪式活动视角下的集体记忆和象征空间的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侍非 毛梦如 +2 位作者 唐文跃 蒋志杰 高才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3,97,共9页
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象征空间与地方认同建构源头,因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各空间尺度内的公共生活竞争的内在机制,因此已成为西方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但此类以仪式活动为视角,揭示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在... 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象征空间与地方认同建构源头,因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各空间尺度内的公共生活竞争的内在机制,因此已成为西方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但此类以仪式活动为视角,揭示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极少。鉴于其研究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访谈等多种定性与定量方法,探讨了自上而下的仪式活动,即校庆建构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地方认同的过程及其机制,为校园特别是新校园或扩建校园的纪念物建设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活动 集体记忆 象征空间 校庆 典礼
下载PDF
“记忆”研究的可能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晓葵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130,共5页
王晓葵认为,记忆研究已逐渐从分析近代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扩展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整个领域,并为解释当下的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法。记忆具有身体性和主观性的特征,为了避免记忆研究的平板化和定型化,需要综合多学科视角,开拓新的... 王晓葵认为,记忆研究已逐渐从分析近代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扩展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整个领域,并为解释当下的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法。记忆具有身体性和主观性的特征,为了避免记忆研究的平板化和定型化,需要综合多学科视角,开拓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遗忘 历史 空间 纪念
原文传递
从空间赋值到关系嵌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转向 被引量:22
11
作者 晏青 沈成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大众传播体系的变迁衍生了一套区别于传统文化书写的媒介机制,并呈现出独特的价值逻辑与功能特征。从电视传播到移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逻辑从“空间赋值”向“关系嵌入”转变。前者重在对不同形态空间的占领,在空间整合中实现记... 大众传播体系的变迁衍生了一套区别于传统文化书写的媒介机制,并呈现出独特的价值逻辑与功能特征。从电视传播到移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逻辑从“空间赋值”向“关系嵌入”转变。前者重在对不同形态空间的占领,在空间整合中实现记忆的集约化传播与总体性图式;后者注重将关系嵌入话语流转,在关系的搭建中实现娱乐、赋权与记忆的个体化景观。作为“高维媒介”的移动媒介的空间流转有利于实现媒介仪式的生成,并在符号传播中促进交往实践。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人际沟通方式的转变,用户利用数字媒介低损耗的特点进行存档、注解和“阅后即焚”,改写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机制,拓展了传统节日的生产边界,重描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媒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空间 关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传统村落内生动力的激活——基于记忆空间设计的视角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东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记忆空间,承载着历史、社会、文化等维度的价值,因此,保护传统村落是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他者保护与自我保护是对待传统村落的两种立场,相应地出现了两种... 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记忆空间,承载着历史、社会、文化等维度的价值,因此,保护传统村落是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他者保护与自我保护是对待传统村落的两种立场,相应地出现了两种传统村落的设计范式:作为文化遗产的修旧如旧,作为生活场所的修旧如新。以"适度设计"为理念,以"在地"设计为方法,以传统村落"活化"为目标,是设计激活传统村落内生动力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记忆空间 适度设计 内生动力激活 活化
下载PDF
大学校园记忆的开放空间建构浅论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凌豪 《风景园林》 2018年第3期15-24,共10页
通过梳理大学校园历史发展脉络,认为校园开放空间是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通过记忆机制存在的校园开放空间对构建师生身份认知,塑造场所精神、延续历史文脉、构建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的开放空间营造可分为"场所... 通过梳理大学校园历史发展脉络,认为校园开放空间是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通过记忆机制存在的校园开放空间对构建师生身份认知,塑造场所精神、延续历史文脉、构建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的开放空间营造可分为"场所营造"和"特征营造"两大内容,分别对应校园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在分析校园记忆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校园记忆具有可建构性,从而提出校园记忆的开放空间建构的5对基本要素—"事件"与"叙事","身体"与"运动","交流"与"知识","场域"与"景物","纪念物"与"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记忆 外部空间 空间建构 空间叙事 场域
下载PDF
空间·记忆·重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宿舍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陆邵明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2,共6页
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生宿舍为例,探索了有限条件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切入点、品质提升策略及其评价方法。针对宿舍家具陈设、空间场景、界面信息及其伴随行为进行综合调研与分析,揭示了宿舍空间再生的基本规律,重点阐述了既有空... 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学生宿舍为例,探索了有限条件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切入点、品质提升策略及其评价方法。针对宿舍家具陈设、空间场景、界面信息及其伴随行为进行综合调研与分析,揭示了宿舍空间再生的基本规律,重点阐述了既有空间信息甄选与重构设计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重构 记忆 空间句法 情境 眼动
原文传递
前额叶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改变 被引量:13
15
作者 席春华 朱幼玲 +2 位作者 黄治飞 郭翠萍 汪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9%±6.1%)相比,前额叶腹侧(ventral pretrontal cortex, VPFC )损伤的患者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6.4%±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1);而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损伤的患者在视觉客体(50.4%±15.1%)和视觉空间(72.6%±18.6%)工作记忆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72.9%4±6.1%、89.4%±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5、59.5,均P〈0.01)。对左、右前额叶损伤的2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前额叶亚区进行左右侧比较,2组VPFC患者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LPFC损伤组和右侧DLPFC损伤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额叶是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其不仅参与了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同时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加工,而且对于前额叶不同亚区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额叶前皮质 记忆障碍 空间知觉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记忆的传统文化旅游地空间溯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0,共7页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传统文化旅游地 空间溯源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下载PDF
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其化解——基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苾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49-54,共6页
基于宁夏石嘴山市沐恩社区扶贫移民的调研表明:生活生产空间的变更容易导致移民陷入社会适应困境,主要表现为农业空间的记忆解构导致的生计不适应,熟人社会的记忆解构导致社交适应困境以及民间礼俗的记忆解构导致行为规范适应困境。化... 基于宁夏石嘴山市沐恩社区扶贫移民的调研表明:生活生产空间的变更容易导致移民陷入社会适应困境,主要表现为农业空间的记忆解构导致的生计不适应,熟人社会的记忆解构导致社交适应困境以及民间礼俗的记忆解构导致行为规范适应困境。化解扶贫移民的社会适应困境,需要通过重塑仪式空间、刻写规则实践以及倡导体化实践,延伸与再造移民的社会记忆,构建移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移民 社会记忆 社会适应 农业空间 熟人社会
下载PDF
在PCI总统上实现的A/D数据采集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英 梁捷红 《测控技术》 CSCD 1998年第2期41-42,共2页
PCI总线是一种微机局部总线,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率。本文介绍了在PCI总线上实现A/D数据采集的设计思想,以及电路的硬件实现。
关键词 配置空间 A/D数据采集 PCI 总线 微机
下载PDF
空间基因:驻留地方记忆的规划设计新途径——南京原近代民国首都机场案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邵润青 段进 +2 位作者 钱艳 王里漾 姜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0-46,共7页
针对在城市片区发展变迁中地方记忆驻留的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空间基因的规划设计新途径,借助空间基因的地方信息承载作用,实现了地方记忆的驻留。首先,解析获取承载地方特征信息的空间基因,同时结合深层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判断其传承... 针对在城市片区发展变迁中地方记忆驻留的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空间基因的规划设计新途径,借助空间基因的地方信息承载作用,实现了地方记忆的驻留。首先,解析获取承载地方特征信息的空间基因,同时结合深层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判断其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次,将筛选出的空间基因及其特征因子传承在满足发展需求的新的空间结构中,并通过设计演绎,再现出具有历史特征记忆的新场景,从而在规划设计中完成历史信息传递,留住令人留恋的地方记忆。该方法在南京原近代民国首都机场片区搬迁再开发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记忆 空间基因 规划设计方法
下载PDF
Partial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turn insulation used for inverter-fed traction motor under bipolar impulses 被引量:10
20
作者 WU GuangNing CAO KaiJiang +4 位作者 LUO Yang GAO Bo WANG Peng ZHANG YiQiang XU HuiH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46-2354,共9页
Inverter-fed traction motors,which are employed for electric-multiple-units(EMUs),are subjected to Pulse Width Modulated(PWM) impulse voltage.Impulse voltage has fast rise/fall time and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The f... Inverter-fed traction motors,which are employed for electric-multiple-units(EMUs),are subjected to Pulse Width Modulated(PWM) impulse voltage.Impulse voltage has fast rise/fall time and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insulation under impulse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tandard 50 Hz sinusoidal condition.Partial discharge(PD) characteristics(discharge number,mean discharge quantity and 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 pattern)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different rise times of impulse voltag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ischarge number and mean discharge quantity increase,while PRPD pattern moves to the zero of impulse voltage with decrease of rise time.Discharge number and PRPD pattern follow that trend with increase of frequency,the value of mean discharge quantity is similar.Memory effect of the deposited space charges on PD was studied.PRPD pattern moves to the zero of bipolar impulse voltage due to the role of space charges,with increase of frequency and decrease of rise time.It is revealed that available discharge time is prolonged and overvoltage across the cavity increases with augment of frequency,which results in discharge number increasing.Under the condition of shortening the rise time,with the same statistical time lag tL,△V would increase if dV/dt is higher,which results in enhancement of discharge quantity.Discharge number increases with reduction of rise time,because the decreased multiple of td is lower than the increased multiple of dV/dt.Study of PD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of space charges is helpful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structive mechanis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under bipolar impul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discharges bipolar impulse interturn insulation electric-multiple-units memory effect space charg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