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基于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视角 被引量:126
1
作者 戴翔 宋婕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17,共19页
解决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中"机会不均等和地位不平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向。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机会更加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否... 解决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中"机会不均等和地位不平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向。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机会更加均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否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尚缺乏有支撑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基于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特定视角,本文理论分析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基本遵循,从而有助于提升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互联互通"是重要中介作用机制。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并在有效构建和测算"五通"指数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参与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且主要通过"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而民心相通的中介作用尚未显现,可能原因在于后者影响具有间接性、长期性和滞后性等特点。总体看,理论假说得到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研究结论不仅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优化效应予以科学评估,对于进一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引领全球价值链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也有着重要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互利共赢 全球价值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坐标 被引量:81
2
作者 周作宇 马佳妮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50,67,共10页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塑造和影响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形态。高等教育所处的世界局势和世界秩序深刻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态和范围。在世界秩序变迁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秩序观,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 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塑造和影响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形态。高等教育所处的世界局势和世界秩序深刻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态和范围。在世界秩序变迁的新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秩序观,基于历史经验和时代发展新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需要超越以"民族国家利益"界定国际合作目标,保障平等地位和自主性,承认和尊重差异,消解国际合作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上需要发挥积极作用。从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高度出发,通过构筑跨国学术共同体、世界青年共同体和社会责任共同体,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共同为促成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世界秩序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76
3
作者 蒋洪新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4,共2页
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外语教育需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积极探索专业复合式、语言复合式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人才培养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从更广泛的教学实际来看,外... 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外语教育需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积极探索专业复合式、语言复合式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人才培养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从更广泛的教学实际来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仍有不足。新时代不仅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专业水平有较高标准,而且对其以跨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有更高要求。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需要回归人文教育的学科本位,重新厘定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并深化外语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外语 复合型人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评析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 被引量:64
4
作者 文秋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尝试融合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演讲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西方的话语空间理论和近体化理论无法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qu... 本文尝试融合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演讲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西方的话语空间理论和近体化理论无法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治理全球的新理念、新方案。为此,笔者呼吁中国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新话语空间理论阐述中国的新型国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隐喻 人类命运共同体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体育外交战略构建 被引量:62
5
作者 钟秉枢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共7页
体育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场域。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深刻、系统地谋划新时代中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总体方略,构建适应大国特色外交需要的中国体育外交国家战略。其战略构建的... 体育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场域。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深刻、系统地谋划新时代中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总体方略,构建适应大国特色外交需要的中国体育外交国家战略。其战略构建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构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体育外交布局,制定和完善体育外交相关法规政策,做好重大体育赛事外交,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体育外交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战略 构建路径
下载PDF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何为 被引量:58
6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2,57,共7页
教育作为人类的事业、全球的共同利益,必须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作为新世纪教育思考和实践的主题,使之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此,教育需要唤醒人的类本性和公... 教育作为人类的事业、全球的共同利益,必须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作为新世纪教育思考和实践的主题,使之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此,教育需要唤醒人的类本性和公民的全球责任意识,建构主体间对话与理解的教育行动方式,以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建构全球教育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共同利益 教育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构建 被引量:52
7
作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课题组 黄惠康 +6 位作者 何志鹏 张辉 余敏友 易显河 秦天宝 黄志雄 张乃根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28,共28页
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积极探索在全球治理各具体领域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共同使命。从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 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积极探索在全球治理各具体领域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共同使命。从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国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代表着先进的法学理念,为国际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追求与前进方向,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法话语权。在当代国际法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和平共处、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法原则,提升外交中的国际法规则意识,培养人才、凝练话语,促进国际法理论和实践守正创新,有效解决全球性、区域性热点问题,在国际社会形成持之以恒的充分合作,创建承载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 全球治理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下载PDF
“一带一路”:区域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被引量:45
8
作者 李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6,156,共13页
"一带一路"具有区域主义属性还是多边主义属性在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对这一问题的判断不仅决定着"一带一路"的范围和治理结构,而且决定它的发展路径选择。因此,讨论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建设"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具有区域主义属性还是多边主义属性在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对这一问题的判断不仅决定着"一带一路"的范围和治理结构,而且决定它的发展路径选择。因此,讨论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经济学意义上,作为一个大国提出的国际合作战略,"一带一路"需要以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服务于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为最终目标,但它的起步阶段应该是一种区域合作机制。这是由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也是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必然要求。承认"一带一路"的区域属性并不否认它最终具有多边属性。与现有规则导向型区域合作机制相比,"一带一路"呈现出发展导向型特征。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导向型区域合作机制,"一带一路"能够发挥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职能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义利观 区域主义 多边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涵、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42
9
作者 朱磊 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100,158,共23页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实施5年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来自部分国家的反对声音也不断增加,给倡议的进一步推进造成了相当的阻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最新成果与世界各国的重...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实施5年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来自部分国家的反对声音也不断增加,给倡议的进一步推进造成了相当的阻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最新成果与世界各国的重要共识,具有权威性和广泛认同度。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对接有助于化解部分国家的顾虑和质疑、提升参与国和友善群体的国际站位和道义高度,对把"一带一路"推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与2030议程对接的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主要体现在内涵、目标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接的核心是认识行动与目标、当前与未来两对辩证关系;目的是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增加优质公共物品供给、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及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途径是实现理念对接、领域对接和机制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公共物品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学思考 被引量:42
10
作者 车丕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4,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对当下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的最新概括,也隐含着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走向的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仍然为国家,国际法的"国家本位"特征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安危与共的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对当下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的最新概括,也隐含着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走向的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仍然为国家,国际法的"国家本位"特征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安危与共的意识会引导国际法向"国际社会本位"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只有转化为国际法律制度才能更易于实现其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话语的普及、国内立法的转化、国际组织造法功能的运用以及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本位 国际社会本位 人本主义国际法 国际造法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天、明天与后天 被引量:39
11
作者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共3页
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之后,要坚持走世界各国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在新的阶段,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等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 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在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之后,要坚持走世界各国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在新的阶段,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等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既要培养自然人成为创新创业的专门人才,又要“培养”机器人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法律知识,使之成为智慧人。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国 高等教育强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机器人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式“人文交流”能否有效实现“民心相通”? 被引量:38
12
作者 庄礼伟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67-84,共18页
本文旨在对中国对外"人文交流"政策理念与政策实践中的基本特点和认知误区进行梳理,对相关的概念内涵和观念差异进行辨析和讨论,进而就如何有效做到"民心相通"和"夯实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土壤"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人文交流 民心相通 民间交往 跨国共同社会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38
13
作者 尹响 易鑫 胡旭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90,共12页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 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先后对中国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本质来看,是由于重大流行疾病爆发导致世界各国封锁边境、限制人员流动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和供应链中断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任何一国无法靠"单打独斗"遏制住疫情并重拾经济增长。为有效控制疫情,化解全球经济衰退风险,需要世界各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惯有"傲慢与偏见",通过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互享、携手合作,尽最大努力巩固全球化成果,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才能共同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前,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疫情、稳定经济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经济冲击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与中国角色 被引量:38
14
作者 史本叶 马晓丽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71,127,128,共14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凸显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此次疫情防控一方面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诸多困境,另一方面也预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改革和重构,包括全球治理理念转变、全球治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凸显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此次疫情防控一方面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诸多困境,另一方面也预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改革和重构,包括全球治理理念转变、全球治理主体调整、全球治理客体重心转移、全球治理规则创新以及全球治理动力再塑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在G20等多边机制下积极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改革,扩大中国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影响力;建立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为全球治理树立信心和标杆;发展"一带一路"国际治理合作平台,着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东亚区域合作抗疫,提升亚洲国家全球治理地位。总之,中国将与各国协作共同塑造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后疫情时代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志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102,共7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以自由、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家国理念建构起来。将传统家国情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推动中国特色的国家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是当代中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以自由、民主、法治为核心的现代家国理念建构起来。将传统家国情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推动中国特色的国家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结构 文化传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和担当。近年来,全球化在危机和逆流中盘桓,中国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带一路"顺应区域合作需求和国际发展规律,引领全球化新趋势,集中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和担当。近年来,全球化在危机和逆流中盘桓,中国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带一路"顺应区域合作需求和国际发展规律,引领全球化新趋势,集中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旨在以互联互通夯实全球化根基,以独特模式赋予全球化活力,以新型平台完善全球化机制,以文明共融擘画全球化前景——从基础、模式、机制、目标各个方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思想发展为行动,从理论落地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历程、经验与理论反思——基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桂海 汪婷 +1 位作者 杨智国 李雪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7,共13页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公共外交时期、“全面引领”时期4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外交实践。取得的成果有:体育外交捍卫了国家根本利益,树立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我国和平发展思想;体育外交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资源。积累的经验有:1)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走中国特色体育外交道路;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4)凸显体育和平思想与价值。当前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工作:1)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战略谋划;2)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命探索体育外交运行机制改革;3)从社会治理思路建立民间体育外交管理机制;4)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育外交 中国特色 奥运模式 体育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话语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语言规划的新任务 被引量:31
18
作者 沈骑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服务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战略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语言规划在经历了从语言本体领域进入到语言使用与应用领域之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话语规划领域的研究... 服务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战略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语言规划在经历了从语言本体领域进入到语言使用与应用领域之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话语规划领域的研究。本文基于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源流的梳理,分析语言规划实现话语规划研究转向的必要性,提出新时代中国话语规划的三大目标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共同体 语言规划 话语规划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从大国政治到国际法治:以国际软法为视角 被引量:31
19
作者 江河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61,共15页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地方化构成国际软法与全球治理的三重社会基础。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两极互动中,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及其意识形态不断地社会化。国际市场的四大自由流动和"黄金紧身衣"使国际关系日益法治化。在世...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地方化构成国际软法与全球治理的三重社会基础。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两极互动中,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及其意识形态不断地社会化。国际市场的四大自由流动和"黄金紧身衣"使国际关系日益法治化。在世界无政府状态中,大国政治在国际安全和经济交易制度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国际软实力和国际软法具有潜在的同质性,两者促进了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的正向或反向互动,而追求人类共同利益与实质正义的国际软法必然使大国政治迈向国际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中国的外交软实力和国际软法的创设能力,"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则通过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制度性的公共产品,两者促进了大国政治和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大国政治 国际软法 国际法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来源、发展逻辑和理论贡献 被引量:29
20
作者 熊杰 石云霞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共2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以及国外共同体思想等,它适应了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为全球治理增添了更多的理性选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诞生,给以往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打开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以及国外共同体思想等,它适应了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为全球治理增添了更多的理性选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诞生,给以往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打开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阀门,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创新务实的智慧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政治主张缓和各国发展矛盾,开放包容的文化为国际文明交融互鉴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体系 中国方案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学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