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荀子的义政思想——以荀子礼、法制度的制度伦理蕴涵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7,共7页
相对于孔、孟的仁政,荀子的政治哲学体系则可称之为义政。"义"是荀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具有"仁"和"中庸"两个方面的含义。在其"隆礼重法"的制度设计中,"仁"和"中庸"... 相对于孔、孟的仁政,荀子的政治哲学体系则可称之为义政。"义"是荀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主要具有"仁"和"中庸"两个方面的含义。在其"隆礼重法"的制度设计中,"仁"和"中庸"具体化为民本、尊君、人治与制度公正四个方面的制度伦理蕴涵。四者既彼此制约,又交互补充,共同维持着荀子礼法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价值均衡与和谐,是其义政思想的主要体现。因此,荀子的义政思想实质是一种和谐政治思想,对今天的执政制度伦理与和谐政治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义” 义政 制度伦理 和谐政治
下载PDF
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岚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美狄亚原型中存在着“寻求———失落———复仇”的模式 ,在子君身上见出其为爱寻求与失落 ,在繁漪身上见出失落后的复仇。这个模式以爱为中心 ,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寻求”这一长久永恒的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反映了这种主题和对这... 美狄亚原型中存在着“寻求———失落———复仇”的模式 ,在子君身上见出其为爱寻求与失落 ,在繁漪身上见出失落后的复仇。这个模式以爱为中心 ,体现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寻求”这一长久永恒的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反映了这种主题和对这主题的扬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狄亚原型 '寻求' 子君 繁漪 置换变形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小说家《务成子》等四家考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齐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十五家,今虽不存,却多有迹可考。务成子为传说人物,而《务成子》则是掺合了阴阳五行和道家方术的小说家言,成书不晚于战国中后期,东汉以后失传。《宋子》载战国中期以来宋钘遗说和传说,其旨多...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十五家,今虽不存,却多有迹可考。务成子为传说人物,而《务成子》则是掺合了阴阳五行和道家方术的小说家言,成书不晚于战国中后期,东汉以后失传。《宋子》载战国中期以来宋钘遗说和传说,其旨多合于黄老道家,又兼采名、墨二家之说,类于街谈巷议,成书时间不晚于汉初。《天乙》载商汤传说,为后人依托,汉以后未见著录,已佚。《黄帝说》托名黄帝,成书与以上诸书一样,也不晚于汉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务成子》 《宋子》 《天乙》 《黄帝说》
下载PDF
“缁衣”与周代服饰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陶辉 赵南南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古汉字字源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服饰通史的角度整体出发,对楚简《缁衣》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楚简《缁衣》反映的本质是儒家思想,它体现了以“礼”待民,以“德”化民等思想。另一方面,缁衣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其造型和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古代凸显身份等级的标识,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成为儒家思想和楚人思想的载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印证了衣冠服饰与礼仪制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缁衣》 周代服饰观念 楚文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天人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喜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从尧开始,中国古人开始将天作为自然来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典型性学说,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学说,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这三种学说都认为天是自然,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不同...  从尧开始,中国古人开始将天作为自然来认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典型性学说,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学说,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这三种学说都认为天是自然,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行事。不同之处在于老子不提倡人为的相天之不足,而《易传》、荀子则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先秦时期 道家 儒家 《易传》 老子 苟子
下载PDF
论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兼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郝明朝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60,共13页
刘向称荀子"善为《易》",但文献所载《易》的传系中没有荀子。本文对荀子易学的渊源、荀子引《易》说《易》的特点、荀子与《易传》的关系以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荀子 《周易》 子弓 《易传》 六经并称
下载PDF
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
7
作者 徐子珺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与前人不同,朱子以“践”训“复”,以“依”训“因”,主张通过谨始虑终的工夫,弥合信和义、恭和礼、因和亲之间的张力。他认为此章三句是并列关系、各自独立,分别指向义、礼和仁。每句内部则是工夫和效验的关系。从解释特色看,朱子以谨始虑终贯通此章,凸显出用智明理在言行交际和美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近于义”章 朱子 谨始虑终 仁义礼智
下载PDF
论《庄子》文本的纵向结构层次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生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 文学作品一般都是由"言"、"象"、"意"三个层次构成的层层深入的内在审美结构,由于《庄子》公开宣称它是以"藉外论之"的寓言为主的文本,即所谓"寓言十九",因而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作者总是将某种哲理、旨意寄寓在特定的形象、故事之中,而这特定的形象、故事又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描叙出来,这就由表及里自然地形成了"言"(话语)、"象"(形象)、"意"(意蕴)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庄子》文本极为典型、极富诗性、极具魅力的"召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纵向结构层次 “言”(话语) “象”(形象) “意”(意蕴)
下载PDF
《庄子》《易传》“言意之辨”与儒道精神追求
9
作者 赵爽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160,共10页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定位、实现路径,以及以直觉、体验之实践性来达致最高本体的可行性。但二者的言说方式、具体内涵、目标旨归的差别,则凸显了儒道的学术立场、致思路向、精神风貌之异质。结合《庄子》《易传》“言意之辨”比观,可见二者对“言意之辨”做由认识论到境界论的转换,“意”的追寻即为对终极之“道”的体认,儒道不同的精神追求不仅以“言意之辨”为立基点,以“意”的追寻为终极旨归,且分别体现在二者具体的体道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易传》 言意之辨 儒道精神追求
原文传递
新发现傅玄《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瑞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146,151,共11页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题记中,有一则可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意林》《太平御览》等对读。作者通过排比上述诸种资料,参照《金人铭》,发现此题记实为傅玄《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并指出上述各对读资料均应源自已佚...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题记中,有一则可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意林》《太平御览》等对读。作者通过排比上述诸种资料,参照《金人铭》,发现此题记实为傅玄《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并指出上述各对读资料均应源自已佚傅玄《傅子》。《意林》和《太平御览》引文几乎完全相同,二者均是对《拟金人铭作口铭》原文的删节。此题记不仅可资校勘传世对读文献,而且与传世文献一起差可还《傅子》之《拟金人铭作口铭》全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玄 《傅子》 《金人铭》 《意林》 《太平御览》
原文传递
《老子》之“一”字考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兆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5,共3页
考求《老子》"一"字之确诂,应当遵循三条途径:词义的引申规律,所在的文本语境,《老子》的整体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复原其本来形态。
关键词 老子 “一” 引申规律 文本语境 朴素哲学
下载PDF
《缁衣》“君以民芒”原义之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静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8,共7页
汉代在整理《缁衣》时将"君以民芒"句中之"芒"字读为"亡",因为难以理解君以民灭亡的意思,故又补上了"君以民存"之句。本文发现,"芒"、"盳"、"望"三字都从"... 汉代在整理《缁衣》时将"君以民芒"句中之"芒"字读为"亡",因为难以理解君以民灭亡的意思,故又补上了"君以民存"之句。本文发现,"芒"、"盳"、"望"三字都从"亡"得声,而且文献中有具体混用的例子,故"君以民芒"句中"芒"可读为"望"。据此本文推论,原来《缁衣》中"君以民芒"之句并不是要说君以民灭亡,而是表达先秦儒家的"民望"观念,这从《左传》和《孟子》中亦可见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楚简 历史语言 《缁衣》 民望
下载PDF
《管子·形势》篇“抱蜀”解诂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建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4-66,共3页
唐代以来各家对《管子·形势》篇“抱蜀”一词有六种训释,而释为“抱一”既有词义上的凭据,又切合《形势》篇文旨。“抱蜀”即《老子》所谓“抱一”。
关键词 抱蜀 抱一 <<管子.形势>> 解诂 '抱椟说'
下载PDF
从字译与句译看《白鲸》Extract的译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文革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提出字译与句译的概念,指出"译者无字字对译之必要",译者应"先把原文整句的意义明白准确的体会,然后依此总意义,据本国语言之语法习惯重新表示出来"。当然,林语堂并不排除部分零字对... 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提出字译与句译的概念,指出"译者无字字对译之必要",译者应"先把原文整句的意义明白准确的体会,然后依此总意义,据本国语言之语法习惯重新表示出来"。当然,林语堂并不排除部分零字对译之可能与必要。他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译事仍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与当今学者的最新观点相契合,是对衍译、乱译的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译 句译 《白鲸》
下载PDF
简论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60,共7页
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 易学是朱熹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时期,朱子易学在政府的推崇下,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同时学者也积极地以师徒相传、朋友讲习与读书自得等方式,传承朱子易学;此外,元代学者还通过研究朱子的易学典籍、发展与批判朱子的易学观点,以及调和朱子与程子的易说等多种途径,对朱子易学作深入探究。这三个方面即构成了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易学 元代 基本面貌
下载PDF
《淮南子》之“宜”的设计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愿 吴晨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23-29,共7页
《淮南子》文笔瑰丽、思想深邃、理论精辟,集道家之大成,其中“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是《淮南子》设计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对汉代及其以后的造物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句中的“宜”在此处有恰到好处之意,即其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客... 《淮南子》文笔瑰丽、思想深邃、理论精辟,集道家之大成,其中“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是《淮南子》设计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对汉代及其以后的造物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句中的“宜”在此处有恰到好处之意,即其符合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被《淮南子》在论述造物设计时多次提及。文章拟从功能之宜、审美之宜、材质之宜、色彩之宜以及生态之宜五方面着手分析,在阐释中理解《淮南子》之“宜”的设计思想,以期为当代设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设计思想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与易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 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关系的事迹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思 郭店儒简 易学
下载PDF
论程颐的天理论和道家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8-82,共5页
文章认为老子的“道”的内涵有三种含义,而程颐以其中的一种“空无”义解老子的也是道家的道.程颐认为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并非空无而是客观实存的天理.程颐的天理论虽然和道家在“道”的基本内涵上迥然有别,但它又大量吸摄了道家的本... 文章认为老子的“道”的内涵有三种含义,而程颐以其中的一种“空无”义解老子的也是道家的道.程颐认为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并非空无而是客观实存的天理.程颐的天理论虽然和道家在“道”的基本内涵上迥然有别,但它又大量吸摄了道家的本体论、本源论、规律论及自然论中所蕴的思辨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天理论 道家 本体论 本源论 规律论 自然论
下载PDF
郭店楚简引《书》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震云 黄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0-81,85,共3页
郭店楚简涉及的儒家典籍共有14篇,其中的《缁衣》、《成之闻之》、《唐虞之道》、《性自命出》等篇有关《尚书》。从引文情况看楚简所引《书》更接近原本、原义,而《君牙》等晚书实系后人伪作。由此认为,先秦的典籍,特别是秦灭以后的儒... 郭店楚简涉及的儒家典籍共有14篇,其中的《缁衣》、《成之闻之》、《唐虞之道》、《性自命出》等篇有关《尚书》。从引文情况看楚简所引《书》更接近原本、原义,而《君牙》等晚书实系后人伪作。由此认为,先秦的典籍,特别是秦灭以后的儒书,恐无定本,今本只为其一,盖由汉人统定,主要由于价值取向不同的时代性所致。当然,也不无传抄讹误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书》 考证 佚篇 佚文 今本 简本 简体字
下载PDF
《庄》《易》宇宙大化论同异发凡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智福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52-61,共10页
《庄子》《易传》皆是以宇宙大化论为支撑的先秦学术经典。《庄子》《易传》都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天地宇宙既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根据,又是现世生命存在的敞开之域。在宇宙大化之中,庄子着眼于生命个体的自... 《庄子》《易传》皆是以宇宙大化论为支撑的先秦学术经典。《庄子》《易传》都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天地宇宙既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根据,又是现世生命存在的敞开之域。在宇宙大化之中,庄子着眼于生命个体的自由存在,希望以大化的自由诠释生命的自由,并将生命安顿于天地大化中,突出的是人的自然、自在和自由;《易传》的作者则以天地秩序重塑世间秩序,以天地之德揭橥人性之善,以人心为天地之心,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突出的是人的价值、道义和义务。自由与道德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庄》《易》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诉求正好体现了"自由"与"道德"之间的理论张力,但这种理论张力乃以近乎一致的大化宇宙论为超越根据,因此这种张力终究是一种互补,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互补不仅是理论的,更是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易传》 宇宙论 大化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