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议程设置与推进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双良 秦玉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运用文献梳理法和综合分析法,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的视角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宅基地的产权模糊、收益分配机制不...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运用文献梳理法和综合分析法,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的视角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宅基地的产权模糊、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缺失、法律制度不完善、土地纠纷解决机制不成熟构成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的政策建议、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构成政策源流;民众意愿的诉求、利益相关者的推动和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外溢效应"构成政治源流。三条源流经由政策企业家的结合,有机交汇打开"政策之窗",使宅基地"三权分置"被提上政策议程。研究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是三源流耦合开启"政策之窗"的必然结果。其后续的顺利推进需要科学设定宅基地"三权"的归属与权能配置、充分激活宅基地使用权市场配置的政策授权,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联动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多源流理论模型 政策议程 权能配置
下载PDF
三权分置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认知及其行为响应——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东轩 刘平养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0-962,共13页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其政策逻辑是通过农地产权的细化和明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但是三权分置能否改善人们对土地产权的长期、安全、稳定的预期,改变经营主体的行为方式,依然有待...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其政策逻辑是通过农地产权的细化和明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但是三权分置能否改善人们对土地产权的长期、安全、稳定的预期,改变经营主体的行为方式,依然有待实践的检验。以新型经营主体对政策的认知为切入点,以三权分置实践较早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典型案例,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基于"三权分置改革-主体认知-行为响应"的政策传导机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认知程度对其规模经营行为、长期投入行为和向环境友好型农业转型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三权分置政策的认知对其三大类生产经营行为的转变均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认知程度越深,其实践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可能性越大。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三权分置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提升农业从业者人力资本水平,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政策认知 行为响应 农业转型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 形成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湖北省672户农户的调研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开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农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剖析该政策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形成机理,优化中国现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本文结合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 农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剖析该政策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形成机理,优化中国现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激励作用,本文结合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流转决策3个潜变量、情景因素等19个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分析,最后对不同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机制和不同试点区域的农户进行多群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的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流转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能反映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流转决策的因子分别是“认为该政策能够稳定土地产权”“对政策内涵的了解程度”和“采取主动措施准备土地流转”。②村级土地产权安全性、农户流转经历和主观规范等情景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影响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流转决策有间接影响。③“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形成机理在不同类型农户间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别化的激励措施,以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并通过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多种实现形式,激励农户进一步做出帕累托改进的流转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 流转决策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意蕴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怀 陈明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须突破的一项土地制度改革。基于治理视角和对试点地区的考察,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模式。研究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须突破的一项土地制度改革。基于治理视角和对试点地区的考察,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模式。研究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政策意蕴在于发挥所有权治理功能进行权能重构,通过强化所有权治理功能统摄地位,兼顾资格权居住保障功能,适度放活使用权财产功能,构建适应中国特色土地产权制度的宅基地制度,推动乡村振兴。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执行中仍面临所有权行使机制不完善、资格权保障机制未建立、使用权流转机制不顺畅等现实困境。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三权分置”权能重构与治理路径的实践模式和经验表明,只有突出所有权在宅基地治理中的根本地位,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自愿有偿退出或使用权盘活模式,平衡资格权保障功能与使用权财产功能,才能破解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使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宅基地 三权分置 政策意蕴 实践模式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分析——基于新疆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艺洁 刘国勇 +1 位作者 刘晓虎 刘志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69,共8页
三权分置制度为促进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要素集聚提供了制度保障。文中基于三权分置的制度背景,探讨了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促进乡村振兴有效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使... 三权分置制度为促进农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要素集聚提供了制度保障。文中基于三权分置的制度背景,探讨了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促进乡村振兴有效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使用新疆51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了不同流转方式下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农地流转评价指数为0.4873,劳动力转移评价指数为0.4693,耦合协调度为0.6747,处于高耦合、勉强协调等级。2)经营权流转、承包权流转及不发生地权流转三种流转方式均达到高耦合水平,仅承包权流转方式达到中级耦合协调,其余均为初级耦合协调。根据研究结论,从社会保障体系、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耦合协调 新疆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背景下多元经营主体农地利用效率——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实证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2 位作者 徐国良 李英妮 於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57-2568,共12页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份农业经营主体入户调研数据,采用...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份农业经营主体入户调研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从产值、产量两个方面测算了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到了如下结论:从规模效率来看,产值上资本农场的表现最好,产量上家庭农场则更优;从技术效率来看,产值上传统农户最优,而产量上资本农场最高;从综合效率来看,产值上资本农场最高,产量上家庭农场最高。农地利用效率结果可以得到的政策含义是若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追求的是产值,则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仍是有效的选择,资本农场的效率最高;若我们追求的是粮食产量,则家庭农场是目前最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多元经营主体 农地利用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农地利用行为与逻辑——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2 位作者 於冉 周艳 徐国良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0-849,共10页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个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从农...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个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从农地利用方式、农地投入配置和农地生产率3个方面分析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行为,探讨其行为特征与逻辑。结果表明,从农地利用方式上来看,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显著扩张,且存在非粮化的趋势;从农地投入来看,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和土地租金已经成了各经营主体最重要的三大成本;从农地产出来看,土地生产率最高的是种田大户、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资本农场,而资本生产率最高的是传统农户。三权分置下各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逻辑是传统农户将土地作为生计保障,获得一些安全的农产品供自家消费并实现自我价值;种田大户利用耕作技术、地方性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质量,以此提高产出和每个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家庭农场主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劳动生产率转变,通过合理利用劳动力达到最佳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取得更多收入;资本农场使生产要素聚集产生规模效应以获取更多利润,向生产的上游科技化、下游品牌化方向延伸。因此,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应该是依靠广泛的农业技术进步,适度扩大农场规模,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传统小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利用 农地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户转型分化--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玉婷 潘友菊 徐国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2年第2期83-94,共12页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依据长江中下游的农户田野调...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多元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必将对我国的乡村农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社会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依据长江中下游的农户田野调查资料,探究“三权分置”后的农户分化,以及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逻辑,主要研究结论有:(1)“三权分置”时期的农户划分为农业经营主体(资本农场、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传统农户)和离农主体(务工经商农户、农业雇工和赋闲农户);(2)“三权分置”时期规模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中层农户逐渐消失,下层小农萎缩和降级,贫富差距逐渐拉大。(3)“三权分置”时期国家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远远超过了小农主体,内生型家庭农场的雏形——种田大户的利益被忽视,“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目标和乡土实践出现了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户分化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