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耒的多元人格理想与基本人生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湛芬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张耒学术文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受其多元人格理想与基本人生价值取向的直接影响。研究其多元人格理想及基本人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内在原因,对了解蜀学乃至整个宋学的内蕴有着较大意义。
关键词 多元人格理想 人生价值取向 蜀学 宋学 社会关怀
下载PDF
从交游看欧阳修与宋学发展的关系——以北宋至和至治平年间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欧阳修在至和至治平年间居京为官十四年,以其为中心相与交游者一般为道德、文学之士,他们雅集交游、诗酒唱和,既有文学层面的交流,亦有政治时事、人物品评、经典诠释、儒释道关系等的议论,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交游圈。欧阳修及其交游圈... 欧阳修在至和至治平年间居京为官十四年,以其为中心相与交游者一般为道德、文学之士,他们雅集交游、诗酒唱和,既有文学层面的交流,亦有政治时事、人物品评、经典诠释、儒释道关系等的议论,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交游圈。欧阳修及其交游圈中士大夫们的道德、文章为宋学第二阶段道德性命之理的张扬奠定了基础,他对士人仕途上的提携、帮助,更是有助于宋学第二阶段的学人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实践儒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以及宣扬他们的宋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汴京 交游 宋学
原文传递
南宋儒林之苏、黄优劣论及其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志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文学史上得以并称的苏、黄,在南宋诸儒处却有着崇抑、优劣之别。南宋诸儒对黄庭坚赞许有加,对苏轼则有诸多批评,甚至有许多出于意气的贬损。其实质在于黄庭坚之儒学修养自觉意识较强,其指向也符合了宋儒关于人格境界的界定;南宋诸儒抨... 文学史上得以并称的苏、黄,在南宋诸儒处却有着崇抑、优劣之别。南宋诸儒对黄庭坚赞许有加,对苏轼则有诸多批评,甚至有许多出于意气的贬损。其实质在于黄庭坚之儒学修养自觉意识较强,其指向也符合了宋儒关于人格境界的界定;南宋诸儒抨击苏轼儒学修养自觉意识缺失,认为其儒学思想多有不纯正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宋学发展的必然,是理学体系日趋成熟,话语权日趋强势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庭坚 理学 宋学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从幕府到书院看乾嘉汉学大吏阮元的尴尬与无奈
4
作者 刁美林 邵岩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主持学术研究、领导学术流向、创办书院进行教育改革及实践的过程当中,阮元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尴尬与... 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主持学术研究、领导学术流向、创办书院进行教育改革及实践的过程当中,阮元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尴尬与无奈。这是整个清代学术及士人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幕府 诂经精舍 学海堂 汉学 宋学
下载PDF
两宋之际理学的境遇和演变
5
作者 杨国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长期以来,人们接受'宋明理学'一词的宣传效应,对两宋之际理学的地位、作用多有误解。理学仅是宋学中的一派,出现较晚。虽在元祐时期盛极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即遭阻滞。其原因主要是:朋党互攻,纷争不已;空谈大话,无补实际;时势需... 长期以来,人们接受'宋明理学'一词的宣传效应,对两宋之际理学的地位、作用多有误解。理学仅是宋学中的一派,出现较晚。虽在元祐时期盛极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即遭阻滞。其原因主要是:朋党互攻,纷争不已;空谈大话,无补实际;时势需要,讲求事功。由此诸多原因的掣肘,理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被打击、受限制,以及异化、转型的境地,出现了多种倾向:道貌岸然,虚伪混世者有之。白首书生,洁身退隐者有之。适时转型,倡导事功者有之。守伊洛之道统,集理学之大成者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学 理学 道学 伪学 事功
下载PDF
程晋芳治《诗》路向探析——以《毛郑异同考》为例
6
作者 陈功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
清儒程晋芳治《诗》不迷信权威,不专执一家,能平心评议《诗经》毛《传》、郑《笺》之异同得失。对于“诗经宋学”之权威朱熹的《诗》学观,也能公正地进行评议,既能尊崇朱学,也揭其之失。在治《诗》实践中,程晋芳贯穿汉宋,兼收并蓄,融会... 清儒程晋芳治《诗》不迷信权威,不专执一家,能平心评议《诗经》毛《传》、郑《笺》之异同得失。对于“诗经宋学”之权威朱熹的《诗》学观,也能公正地进行评议,既能尊崇朱学,也揭其之失。在治《诗》实践中,程晋芳贯穿汉宋,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择善而从,显示了治《诗》态度的谨慎与严谨。程晋芳致力于考辨毛郑之异同得失,阐幽发微,言简意赅,目的在于试图探明《诗经》之古义。程晋芳比较毛《传》、郑《笺》之异同,并对此展开梳理与研究,对清代乾嘉年间《毛诗》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晋芳 评议毛郑 尊朱 汉宋兼采
下载PDF
章钰批校本《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考述
7
作者 苏怡雅 周余姣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城书室刻光绪八年(1882)洞庭杨氏重修本《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十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曾经清代藏书家章钰通篇校读。章钰从群碧楼主人邓邦述处借其所藏元本(实为明初刻本)进行对校,对... 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城书室刻光绪八年(1882)洞庭杨氏重修本《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十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曾经清代藏书家章钰通篇校读。章钰从群碧楼主人邓邦述处借其所藏元本(实为明初刻本)进行对校,对两个版本的行款版式加以比较,并对篇章字句进行了校正,且利用多种校勘符号进行批校。此批校本在充实《松雪斋集》的版本研究方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钰 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 批校
下载PDF
论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被引量:2
8
作者 户崎哲彦 陆建林 《柳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7-13,共7页
《送薛存义之任序》是柳宗元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时所作 ,柳宗元在文中宣扬官吏是公仆 ,人民是主人这样一种思想 ,这是以元和初期永州零陵县发生官吏渎职 ,农民暴动这一事件为依据提出的思想观点 ,对圆满处理事件的薛存义的政绩予以... 《送薛存义之任序》是柳宗元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时所作 ,柳宗元在文中宣扬官吏是公仆 ,人民是主人这样一种思想 ,这是以元和初期永州零陵县发生官吏渎职 ,农民暴动这一事件为依据提出的思想观点 ,对圆满处理事件的薛存义的政绩予以评价。这是柳宗元“明道”文学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送薛存义之任序》 永州
下载PDF
清宫聊斋戏的改编:从《娇娜》到《松雪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铁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三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三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 《聊斋志异》的传播流布,横跨文人、民间、宫廷三个既相互独立又保有不可分割关系的领域。此三者中,皆有曾尝试将《聊斋志异》某些篇目改编为戏曲者,由纸上之文敷衍而为场上之戏,推动其从案头阅读向视觉领域延伸,从而有效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和影响效力。此前诸家对于"聊斋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探讨,关注视野多集中于文人戏和民间戏,完全忽略了清宫内廷一隅所演之"聊斋戏"。《松雪缘》系据《聊斋志异·娇娜》改编而成,全剧四本三十四出,为目前所见唯一的宫廷"聊斋戏"。全剧通过完善人物谱系、突出故事主线、添加故事情节、穿插科诨设计等手段,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了重新结构和编排演绎,其众多的上场人物、写实的道具布景和绚丽的人物穿关,鲜明呈现出清宫承应戏的宫廷意味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雪缘 聊斋戏 宫廷戏曲 娇娜 改编
下载PDF
台湾藏孤本《宋学士续文粹》考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昌云 张丽平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1,共4页
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孤本《宋学士续文粹》是近年来宋濂新见文献资料之一,文献保存价值较高。该版虽题为建文三年刊本,实是永乐壬辰摹印本,它对后世编选宋濂文集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但由于参选稿源晚出和避让"革除之嫌"... 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孤本《宋学士续文粹》是近年来宋濂新见文献资料之一,文献保存价值较高。该版虽题为建文三年刊本,实是永乐壬辰摹印本,它对后世编选宋濂文集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但由于参选稿源晚出和避让"革除之嫌"等因素影响了成书质量,学术价值不抵张缙《宋学士文集》。新版《宋濂全集》意欲充分发挥其文献参校功能,实则学术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学士续文粹 孤本 成书过程 学术价值
下载PDF
清代送学礼刍议
11
作者 毛晓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6-76,共11页
送学礼是清代地方官率领岁科试录取的儒学文武新生到大成殿拜谒孔圣、在明伦堂拜见教官,随即完成登记注册的入学典礼。它既具有教育属性,更肩负赋予新生科举起点身份的政治属性。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并未体现为省际差别。由于编纂... 送学礼是清代地方官率领岁科试录取的儒学文武新生到大成殿拜谒孔圣、在明伦堂拜见教官,随即完成登记注册的入学典礼。它既具有教育属性,更肩负赋予新生科举起点身份的政治属性。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并未体现为省际差别。由于编纂者修志思想的差异,很多地方志并未刊载送学礼,这对考察送学礼的地域分布及实际举行情况造成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学礼 教育属性 政治属性 地方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