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基本遵循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73
1
作者 燕连福 王亚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真切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其核心内涵而言,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就其基本遵循而言,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真切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就其核心内涵而言,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就其基本遵循而言,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避免陷入偏门致富的误区;坚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避免陷入“一条腿走路”的误区;坚持鼓励人人参与共同奋斗,避免陷入“躺平”“养懒汉”的误区;坚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推进,避免陷入同时、同步、同等富裕的误区。就其处理的关系而言,要进一步厘清全局与局部、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其发展路径而言,要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全民富裕 全面富裕 共建富裕 渐进富裕 公平正义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文旅融合时代:大数据、商业化与美好生活 被引量:71
2
作者 戴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5,共10页
回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之问,需要扎根实践的理论建构、突破创新的底层器件和面向市场的主体培育。时代的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回归到人和生活本身,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硬核与实践导向;賦能革新的大数... 回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之问,需要扎根实践的理论建构、突破创新的底层器件和面向市场的主体培育。时代的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回归到人和生活本身,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硬核与实践导向;賦能革新的大数据技术,不断激发文旅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创新,成为文旅融合的现实突破口;生生不息的市场主体,根植于深厚的消费土壤,在融合发展中创造出丰富而优质的时代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 大数据 市场主体
下载PDF
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观点与美好生活价值观 被引量:52
3
作者 王名 李朔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治理的系统观点和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基本格局、体制制度、发展水平、机制任务及战略目标等六个重要方面。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包括作为社会共治主体之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治理的系统观点和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基本格局、体制制度、发展水平、机制任务及战略目标等六个重要方面。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包括作为社会共治主体之一的作用,也包括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和基层党建中的积极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其内涵包括超越资本主义、超越国家主义、回归人民中心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就是努力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组织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新时代边疆稳定发展的情感政治学研究——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路径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青觉 徐欣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4,214,共10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有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建立在边疆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边疆稳定发展除了外在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外,更需要各族人民内在的勠力同心,这就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支持。共同体意识是... 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有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建立在边疆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边疆稳定发展除了外在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外,更需要各族人民内在的勠力同心,这就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支持。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情感纽带的体现,因此从情感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在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应该重点把握情感的公共影响力,规避情感稀薄与情绪激化,发挥情感的建设性价值,为当下及未来的边疆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美好生活 稳定发展 情感纽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共建美好生活的时代蕴意、内涵特质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2
5
作者 翟绍果 谌基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共建美好生活源于人类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美好生活有其深刻的内涵特质,包含了生态共生、文化共识、经济共建、社会共治、民生共享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内容。通过产业创新... 共建美好生活源于人类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美好生活有其深刻的内涵特质,包含了生态共生、文化共识、经济共建、社会共治、民生共享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内容。通过产业创新、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发展措施和治理手段,真正实现富足、和谐、共享、文明、绿色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时代蕴意 内涵特质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农民的发展能力与乡村美好生活——以乡村振兴为视角 被引量:29
6
作者 龙静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5,共10页
一般来说,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制约人们过上良善和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一部分群众之所以深陷贫困,其内在原因之一恰恰是他们发展能力的贫困。这是横卧在他们走向富裕和过上美好生活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 一般来说,发展能力的贫困是制约人们过上良善和美好生活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一部分群众之所以深陷贫困,其内在原因之一恰恰是他们发展能力的贫困。这是横卧在他们走向富裕和过上美好生活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因此,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农民发展能力的提升,而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也即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最终使所有农民彻底告别贫困,步入美好、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这是乡村振兴伦理价值和人性光辉的体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围绕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创造乡村美好生活,应着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农业农村整体现代化与农民个体现代化的关系,扩大对农村经济科技投入与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维护农民生态幸福的关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与营造农村健康文化环境的关系,城市与乡村同步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发展能力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论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三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8,共7页
美好生活充分展示出人民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 美好生活充分展示出人民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美好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创造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靠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没有人的需要的发展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整体素质等的提高,就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需要 美好生活 创造性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美好生活权利 被引量:26
8
作者 汪习根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共12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作为根本价值,强调不断提高尊重和保障人权水平。美好生活权利是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应运而生的,蕴含着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一项具有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作为根本价值,强调不断提高尊重和保障人权水平。美好生活权利是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应运而生的,蕴含着独特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一项具有涵括性和统摄性的权利,美好生活权利旨在以平等满足所有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基点,向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发展,从而确保人人享有过上健康、安宁、体面和幸福生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保障人人享有美好生活权利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确认、引导、规范、保障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权利的根本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美好生活 权利
下载PDF
我国社会福利70年发展历程与总体趋势 被引量:26
9
作者 林闽钢 梁誉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2,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福利大概经过了建国初期的救济福利、计划经济时期城镇的单位福利、农村的集体福利与民政福利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福利社区化和社会化探索的推动下,社会福利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拓展,构建起了具有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福利大概经过了建国初期的救济福利、计划经济时期城镇的单位福利、农村的集体福利与民政福利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福利社区化和社会化探索的推动下,社会福利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拓展,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并形成了"适度普惠"的发展理念,在社会福利供给多元化、社会福利对象普遍化、社会福利内容体系化三个方面全面拓展了社会福利范围,并提高社会福利项目水平。未来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总体趋势,将建立以"美好生活"为核心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民政福利 集体福利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万象共生”并“美美与共”——“发展价值观”的嬗变与“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5
10
作者 袁祖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吗?发展是唯一的目的吗?发展本身有好与坏的区分吗?对发展、发展观的审视,关联着人类生存正当性,从而构成美好生活的价值根基。一方面,历史上发展价值观的每一次变迁,都意味着人们对美... 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吗?发展是唯一的目的吗?发展本身有好与坏的区分吗?对发展、发展观的审视,关联着人类生存正当性,从而构成美好生活的价值根基。一方面,历史上发展价值观的每一次变迁,都意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本质、样态、内容、目标、趋势等的理解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意味着人们对于何谓真正的"价值"、"意义"等的感受更为全面;另一方面,发展价值观自我矫正的过程,其实就是发展的逻辑不断回归公平正义与效率、先富与共富兼顾、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过程。发展价值观与美好生活逻辑的关联性思考,需要超越启蒙以来理性主义所标榜的纯粹实证科学的逻辑,强调反思批判性视角的有效介入。在更为直接的意义上,则意味着对作为发展价值观和美好生活的终极主体——人本身之存在理据、生存态度、生活方式之自主性选择逻辑和实践困境的深彻反思与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发展价值观 美好生活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23
11
作者 邱耕田 王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体上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在"生活态"上进入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阶段,创造广大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然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生活存在和生活意识...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体上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在"生活态"上进入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阶段,创造广大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然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生活存在和生活意识的矛盾促使人的生活不断向着美好的状态跃升,美好生活的出现正是人的生活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看来,美好生活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在主体形式上是个体和群体的统一、在内容结构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在功能上关注和发展的对象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生活主体对生活的感知上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在价值属性上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演变进程上是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在存在状态上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在实现机制上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在实现形式上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美好生活需要美好发展,因为只有美好的发展才能真正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生活观 生活矛盾 美好发展
原文传递
坚持“质”“量”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于成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7,共17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富裕程度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从"质"上讲,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态等需要都得到满足...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富裕程度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从"质"上讲,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态等需要都得到满足、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形态。从"量"上说,共同富裕是社会财富"总量"与"个量"目标的有机统一,这个"量"又是动态的、相对的,其不同历史时期"量"的标准具有历史阶段的发展进步性。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分阶段分梯次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在"质"上实现新飞跃,在"量"上取得新进展,在"质""量"统一中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富裕质量 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本质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振杰 袁家冬 刘继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9-297,共9页
旅游城市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对应理念,构建生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3个典型旅游城市数据,运用TOPSIS模型评价2010~2016年典型旅游城市的... 旅游城市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对应理念,构建生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3个典型旅游城市数据,运用TOPSIS模型评价2010~2016年典型旅游城市的生活服务水平,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旅游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城市排序比较稳定,珠三角和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未达到生活服务的高水平阶段;旅游城市在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开放共享层面的评价得分逐步上升,公共服务和出行设施的评价得分下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和出行设施的增量建设不足;大多数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出行设施、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并且在出行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上的障碍度仍有增大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旅游城市 生活服务水平 美好生活 障碍度 贴近度
下载PDF
“一家两制”:城乡社会背景下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德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4,F0002,共11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也对生活方式有了更高品质的要求。在生活方式转型过程中,农民家庭形成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家庭内不仅存在两套制...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也对生活方式有了更高品质的要求。在生活方式转型过程中,农民家庭形成了“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家庭内不仅存在两套制度化了的生活方式,而且以代际差异的方式显现出来。具体而言,农民家庭的父代和子代在活动方式、时间利用和行为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一差异不仅存在功能互补,而且是代际融合的基础,农民家庭因此实现了复杂再生产。在面对生活方式危机过程中,“一家两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国家的生活治理应避免破坏“一家两制”,防止人为加重生活方式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家两制” 城乡社会 生活方式 美好生活
下载PDF
生活方式研究40年:学术历程、学科价值与学科化发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雅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
生活方式研究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时期一个极具特色的研究领域。生活方式研究的兴起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并成为那个时期思想解放的一项重要成果。生活方式研究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在中国特色社... 生活方式研究是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时期一个极具特色的研究领域。生活方式研究的兴起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并成为那个时期思想解放的一项重要成果。生活方式研究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所确立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中,其研究意义更加突显。要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理解生活方式研究的重大意义,从学理层面把它视为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范畴,要具体分析它在美好生活建构中所发挥的功能,同时要从学科理论建设上解决好生活方式研究同社会学学科理论和话语体系相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生活方式 美好生活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健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58,共11页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等现实需要板等现实需要,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等现实需要板等现实需要,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展,其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与现实逻辑,但是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系列困境,基于此,拟通过如下举措实践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通过如下举措实践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筑牢精准脱贫的长效动力机制制;二是着力推进生态扶贫,构筑精准脱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培育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脱贫的内生动力;四是精准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筑牢精准脱贫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 强起来 美好生活 脱贫减贫
原文传递
新发展阶段的大食物观:科学内涵、理论进路与现实向度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婷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3,共10页
大食物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大食物观以新发展阶段“新的动荡变革期”“粮食紧平衡态势”“资源环境硬约束”“多元食物消费高需求”的现实冲突和发展困境为问题导... 大食物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大食物观以新发展阶段“新的动荡变革期”“粮食紧平衡态势”“资源环境硬约束”“多元食物消费高需求”的现实冲突和发展困境为问题导向,从“个体生存食物观”到“国家生存粮食观”再到“人民生活食物观”的理论和历史逻辑中定位大食物观的历史方位,呈现出从传统粮食观到“大粮食观”再到“大食物观”的观念转变,明确了由“食物总量”到“食物质量”,由“生产导向”到“需求导向”再到“营养导向”的目标转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食物观旨在提高食物综合生产能力以保障有效供给,顺应食物结构升级趋势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捍卫国家食物安全的同时为国际社会化解全球饥饿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美好生活 新发展阶段 食物安全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向度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纯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53,18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作为政治性的目标概念正式提出。“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重要的中国政治话语,不是简单地对传统与人民美好生活相关的思想的赓续,也不是单向度的对人民物质生活和人的物欲满足的追求,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作为政治性的目标概念正式提出。“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重要的中国政治话语,不是简单地对传统与人民美好生活相关的思想的赓续,也不是单向度的对人民物质生活和人的物欲满足的追求,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深化和升华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必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逻辑应然。准确理解“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深刻发掘“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致力于推动“美好生活”的具体践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实践向度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内涵及维度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雨可 赵佳 邹红 《消费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5,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要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消费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快速跃迁,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内涵是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从消费经济视角...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要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消费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快速跃迁,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内涵是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从消费经济视角阐释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它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中产生的获取各种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消费资料的意愿和消费的主观体验。围绕实现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要求、动力、方向,本文构建了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水平、品质、满意度三个维度,并进一步提出应从城乡发展、区域协调、收入分配、供需平衡、消费质量、消费效率、物质获得感、社会安全感、精神幸福感九个次级维度衡量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满足程度,旨在为美好生活消费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消费需要 内涵 维度
原文传递
人民美好生活创造的逻辑理路——基于需要满足和价值实现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吕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8-58,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基于美好生活在于创造的前提,可以看到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的逻辑理路。从理论维度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基于美好生活在于创造的前提,可以看到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的逻辑理路。从理论维度看,需要满足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从目标维度看,价值实现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旨归;从实践维度看,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统一于需要满足和价值实现的社会实践。对人民美好生活创造的逻辑理路分析,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认识和落实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逻辑理路 需要满足 价值实现 社会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