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
金立鑫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01
|
|
2
|
“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 |
李铁根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8
|
|
3
|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 |
房玉清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1
|
|
4
|
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张济卿
|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2
|
|
5
|
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 |
赵立江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7
|
|
6
|
英语名词化的“功过”论辩及其在语篇运用中的量化考察 |
刘国辉
余渭深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4
|
|
7
|
经历体存在句 |
宋玉柱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5
|
|
8
|
南宁白话“过”的两种特殊用法 |
覃凤余
吴福祥
|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9
|
昆明方言的“着”字 |
丁崇明
荣晶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9
|
|
10
|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 |
李铁根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8 |
7
|
|
11
|
试论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
金颖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2
|
试论“过”与“了”的关系 |
张晓铃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1986 |
7
|
|
13
|
广州话表示修正的助词“过” |
严丽明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4
|
“过”引申用法的认知分析 |
吴云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5
|
四川话的“倒”和“起” |
田懋勤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3 |
10
|
|
16
|
从“了、着、过”看操作和说明语体问题 |
刘林
陈振宇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7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安全技术发展及展望 |
戚广枫
|
《中国铁路》
|
2012 |
10
|
|
18
|
明代以前的“VO过”例 |
杨永龙
|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19
|
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看汉语助词“过”的分合 |
孔令达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6
|
|
20
|
王阳明的中庸修养论 |
徐儒宗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