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 |
樊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5
|
|
2
|
芝加哥“热浪”的社会学启迪——《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读后感 |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3
|
媒体语言研究刍议——《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读后感 |
郭龙生
张桦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4
|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精髓与启示 |
王昊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5
|
三十年治学生活回顾——陈思和三十年集序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6
|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伦理:从专业伦理向公民道德拓展——《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9版读后感 |
陈昌凤
|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7
|
开拓面向阅读的图书馆学领域——《阅读疗法》读后感 |
王素芳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8
|
试论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兼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
刘承波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01 |
4
|
|
9
|
考古学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布鲁斯·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读后感 |
陈淳
|
《南方文物》
|
2009 |
7
|
|
10
|
阎连科的《四书》 |
王彬彬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1
|
各司其职 比翼齐飞——伍绍祖同志答记者问读后感 |
吴翼鉴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2
|
人口变迁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国空巢》读后感 |
陈友华
|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3
|
翻译与背景知识——应征译文读后感之三 |
顾雪帆
|
《外国语》
|
1983 |
5
|
|
14
|
会计史研究领域内的一次新突破——《会计史研究》一、二卷读后感 |
葛家澍
|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5
|
“今日阅读”三问题 |
闫雯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6
|
富国强兵之路的可贵探索——冯桂芬《校邠庐抗议》读后 |
张晋藩
|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7
|
小议“新鞋”、“老路”——《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读后感 |
韦言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8
|
示之以弱,予之以强 |
杜春蕾
|
《江西教育》
|
2024 |
0 |
|
19
|
老而弥新: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刑事一体化论要》读后感 |
陈兴良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20
|
学会写读后感 |
丁燕伟
|
《少年月刊》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