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与中国园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丹 《中国园林》 1997年第3期5-8,共4页
凡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者,多有言及诗文与园林之相关处,但似不如“画与园”那般系统详实。本文试以中国造园之发展,浅析中国造园诗词与中国造园艺术二者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园林艺术 造园 造园主题 中国园林
下载PDF
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 被引量:9
2
作者 江弱水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93-100,共8页
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例证 ,细致分析鲁迅的《野草》在视觉艺术上的诸多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其最为显明的三方面是 :受木刻艺术影响而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精劲的线条造型 ,与陈师曾长期交往而形成设色与构图上的水墨意味 ,以及与李贺诗... 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例证 ,细致分析鲁迅的《野草》在视觉艺术上的诸多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其最为显明的三方面是 :受木刻艺术影响而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精劲的线条造型 ,与陈师曾长期交往而形成设色与构图上的水墨意味 ,以及与李贺诗境相通的既凝重又流动的奇异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视觉艺术 木刻 中国画 李贺 鲁迅 散文
下载PDF
论古典诗学中的“事境说”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剑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意境说"并不能包容诗歌的所有特质,在面对古典诗歌注重纪实与叙事的这条传统时,我们应拥有与"意境说"不同的阐释工具。经由明清诗学的酝酿,尤其是翁方纲、方东树等人的运用,"事境说"逐渐得以凸显。"... "意境说"并不能包容诗歌的所有特质,在面对古典诗歌注重纪实与叙事的这条传统时,我们应拥有与"意境说"不同的阐释工具。经由明清诗学的酝酿,尤其是翁方纲、方东树等人的运用,"事境说"逐渐得以凸显。"事境说"反映着古典诗学中的一条重要思路,即对"事"这一要素的重视和思考,是古典诗学对"事"的正面应对。以古典诗学中的"事境说"为基础,进而建构"事境说"的现代学术体系,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论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勇 李春雨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废名的创作具有深玄奇妙的禅宗意味和清新幽远的诗化意境,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文学观念都浸润在这种鲜明而独特的氛围中。“不写而还是诗的”成为废名创作特有的表征,但这并不是根本所在,对现实人生的沉重的清醒和对命运的深切感... 废名的创作具有深玄奇妙的禅宗意味和清新幽远的诗化意境,他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文学观念都浸润在这种鲜明而独特的氛围中。“不写而还是诗的”成为废名创作特有的表征,但这并不是根本所在,对现实人生的沉重的清醒和对命运的深切感悟才是其创作的本质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禅味 人生体悟
下载PDF
皎然诗论与佛教的中道观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晶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中唐诗论家皎然,在其诗论著作《诗式》和《诗议》中,认为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诗家中道",充分表明他自觉地以佛教中观思想建构其诗学的方法论。皎然对诗之至境称为"造极",并描述其特征是"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中唐诗论家皎然,在其诗论著作《诗式》和《诗议》中,认为诗的最高境界就是"诗家中道",充分表明他自觉地以佛教中观思想建构其诗学的方法论。皎然对诗之至境称为"造极",并描述其特征是"但见情性,不睹文字",这就是中道观所说的"无分别"状态。皎然论诗有"四不"、"四深"、"二要"、"二废"、"四离"、"六迷""六至"等说法,非常明显地借助了佛教"中道"的思想方法。皎然非常重视创作过程中诗人的"作用",即内在的艺术构思活动,其中也体现着中道观。皎然以"复"、"变"论诗歌发展轨迹,而在创作角度表达其依违其间的态度。皎然较早地论及诗歌意境,主张取境时"至难至险",而诗成后则要如同"不思而得",浑成自然,以"中道"阐发诗境,使之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皎然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中道观是这种影响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佛教中道观 作用
原文传递
论诗词英译的诗意建构——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英译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代正利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8年第4期70-76,共7页
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在诗味生成、诗情表达和诗境营造等诗意建构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译本在诗意建构上的得失,以阐明诗词英译中诗意建构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语言形式,韵律节... 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英译本在诗味生成、诗情表达和诗境营造等诗意建构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译本在诗意建构上的得失,以阐明诗词英译中诗意建构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语言形式,韵律节奏,诗语表征,诗格蕴藉,情景相生,心境相合等表征相似的形意张力和审美效果,来达到诗意美的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建构
下载PDF
《诗式》与禅宗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9,共7页
南宗禅对心性理论的重视,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哲学基础。两栖于丛林和诗坛的皎然由此入手,从禅心与诗心的类比出发,用禅境喻诗境,用禅法喻诗法。皎然开启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审美道路下启司空图、严羽,形成了中国诗歌美... 南宗禅对心性理论的重视,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哲学基础。两栖于丛林和诗坛的皎然由此入手,从禅心与诗心的类比出发,用禅境喻诗境,用禅法喻诗法。皎然开启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审美道路下启司空图、严羽,形成了中国诗歌美学中极具特色的另一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式》 禅宗 '以神喻' 审美 司空图 神心 歌美学 严羽 禅法
下载PDF
唐诗境说的形成及其文化与诗学上的渊源——兼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钱志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0,共14页
本文试图从比较广阔的文化与诗学的背景下探讨唐人诗学中的境说,为传统境界说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论文首先考察境由地理空间名词向抽象性空间名词的发展情况,考察从东晋到唐代以境为主词的诗语如"佳境"、"入境"... 本文试图从比较广阔的文化与诗学的背景下探讨唐人诗学中的境说,为传统境界说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论文首先考察境由地理空间名词向抽象性空间名词的发展情况,考察从东晋到唐代以境为主词的诗语如"佳境"、"入境"等的大量出现。论文认为以佛学境界说的作用为主因,在南北朝隋唐时期,人们形成一种以境来观照世界与人生的思维方式,这是唐诗境说形成的基本的文化背景。论文对中晚唐诗歌"诗境"一词作重点的研究,认为它标志着"境"这一范畴在唐人日常的诗学活动中流行,也是相关诗论著作中境论产生的基础。作为诗学范畴的境的出现,是唐代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发展的结果,在唐代诗学用来阐述诗歌艺术本质与创造规律的如兴寄、风骨、兴象、境、玄一系列范畴中,境是后起的一个范畴,它与中晚唐近体诗艺术的发展、苦吟诗风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境在唐以后的诗学仍被广泛的使用,以境说诗是传统诗学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论文还论述了王国维在近代的、西方的文艺思想影响对传统境界范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王国维
原文传递
论寒山子及其诗作──兼谈僧诗创作的文人化倾向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海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7-94,共8页
在僧诗创作历史上,寒山子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且有着与传统文人相似的生活经历,他又接受了天台宗与禅宗的佛学思想与禅法,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作充满了内外学之间,及天台宗止观王法与禅宗禅法的... 在僧诗创作历史上,寒山子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且有着与传统文人相似的生活经历,他又接受了天台宗与禅宗的佛学思想与禅法,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作充满了内外学之间,及天台宗止观王法与禅宗禅法的矛盾。而超越这种矛盾的禅境诗,寒山子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寒山子是王梵志白话僧诗到文人高雅的禅诗之间的过渡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子 天台宗 禅宗 文人化 唐代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两宋“理学诗派”的文学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培友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80,共13页
"理学诗派"的诗歌创作主题多与"理学"范畴相联系,具有"儒语"的特征,是理学范畴与命题的诗化表达。"理学诗派"诗人往往特别注重以意裁景、强调顺着物境平坦顺遂地表达理学的相关命题,"理... "理学诗派"的诗歌创作主题多与"理学"范畴相联系,具有"儒语"的特征,是理学范畴与命题的诗化表达。"理学诗派"诗人往往特别注重以意裁景、强调顺着物境平坦顺遂地表达理学的相关命题,"理学诗派"诗歌的境界也因此而得以提升,并影响到其诗风的总体取向。"理学诗派"以审美方式而沟通自然界与价值界的探索,以及在诗境构建等方面的努力,除了具有哲学层面上的独特贡献之外,也为诗歌发展注入了新的因子,对"理学诗派"进行评价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歌主题
原文传递
壅塞的清除——南朝至唐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一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古文人诗兴起以后 ,由于对诗歌特质的理解的偏差 ,出现一种语意繁复的壅塞现象 ,妨害纯净的诗境的形成。从南朝至唐对此现象的清除过程 ,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的过程。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
关键词 南朝至唐代 歌艺术 壅塞现象 构成 创作 阅读
下载PDF
“诗”语境下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彦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5,共2页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与近现代新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的艺术精品。它虽然具有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但因受本民族艺术哲学、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的影响而显现出自身的中国特色。对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创作和表演只有建立在对民族...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与近现代新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的艺术精品。它虽然具有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但因受本民族艺术哲学、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的影响而显现出自身的中国特色。对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创作和表演只有建立在对民族文化因素的深刻理解之上,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正确的品详、表达。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精美的词在提示基本的情感基调的同时也为音乐创作和表演提供更丰富的情感刺激,所以本文以“诗”作为论述的入口,“移步换景”,从“诗体”“诗情”“诗境”三个维度对中国古典艺术歌曲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分析
下载PDF
论广东音乐的曲名、意境和韵味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日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传统曲目的作曲家凭着自己民族的理念,有感而发,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把多种人生体味表现出来,把实实在在的心境感受寄寓在艺术作品上,就转变成为艺术意境。借问何谓演奏音乐的最高境界?独到的内涵意境、浓郁的韵味以及漂亮的音色是也。
关键词 广东音乐 曲意 画意
下载PDF
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清华 《新课程学习》 2011年第2期74-75,共2页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为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倘若仅从字面上解释,将使学生无法领略其意境和思想感情。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是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它能使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为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倘若仅从字面上解释,将使学生无法领略其意境和思想感情。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是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它能使学生在形象的感染中主动地进行形象思维,感受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诗中有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抓住此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诗中有境",好诗都有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受到意境中形象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理",诗歌浩如烟海,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诗中蕴含的哲理。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诵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在诗的殿堂里遨游,尽享中华灿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学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20,共8页
玉黔诗与樊南文,是李商隐倾其毕生精力与心血铸成的艺术珍品。自钱钟书先生提出“樊南四六与玉豁诗消息相通”(引自周振甫《李商隐选集·前言》)之说以来,先有周振甫先生对“商隐以骈文为诗”这一面作过精切的阐发①,
关键词 艺术珍品 李商隐 周振甫 钱钟书 骈文
原文传递
酒象与诗魂——酒文化探微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德民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3-137,共5页
酒,作为诗的一个意象,不但具有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而且具有变幻无穷、不断出新的魔力。酒文化在诗中的意蕴千变万化,诗的意境和主题就千差万别。在诗中,饮量的大小、饮速的快慢、饮者的多少等因素直接决定着诗境的美学效果,诗人... 酒,作为诗的一个意象,不但具有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而且具有变幻无穷、不断出新的魔力。酒文化在诗中的意蕴千变万化,诗的意境和主题就千差万别。在诗中,饮量的大小、饮速的快慢、饮者的多少等因素直接决定着诗境的美学效果,诗人的情感起伏,诗情的格调定位。至于酒象在表达相思、送别、田园等主题时所产生的效力则更是气象万千,令人回味。多变的酒象铸造了不朽的诗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文化 酒象
下载PDF
画以诗为魂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沧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52,共8页
文人画在意境的营造上,突出的表现为诗境和画境的融合。禅宗的所谓"见性"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审美的态度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儒家之互补,便是诗画交融的哲学根基。在创作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首先是... 文人画在意境的营造上,突出的表现为诗境和画境的融合。禅宗的所谓"见性"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审美的态度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儒家之互补,便是诗画交融的哲学根基。在创作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首先是由王维实现的,而理论上的系统总结与提倡则是苏轼。苏轼以后,文人画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已初具规模。经过前代的发展,尤其是宋代的奠基,才有文人画在元、明、清的蓬勃发展和高度繁荣。文人画家的创作是通过对合乎自然秩序的艺术秩序的感悟与体验,以及对笔墨的熟练驾驭,从而完成对其内心自由与纯粹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家 自然秩序 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 画交融 中有画 创作
原文传递
论废名小说的诗化艺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梦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65,共5页
废名是现代抒情性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废名在创作中把诗和小说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最具个人特色的诗化小说。他的小说诗化艺术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命的诗意表达,二是对世外桃源的诗意构建,三是诗意浓郁的语言艺术。废名的诗化小说把... 废名是现代抒情性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废名在创作中把诗和小说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最具个人特色的诗化小说。他的小说诗化艺术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生命的诗意表达,二是对世外桃源的诗意构建,三是诗意浓郁的语言艺术。废名的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书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意境深远、冲淡平和的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废名小说的诗化写法给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空间,使读者在山水之美和人情之美的熏陶中领略浓郁的诗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化艺术
下载PDF
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保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意境是一种极高的文学境界,在汉语诗歌中发展到极致境地。何以至此是诗学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修辞问题。意境的实现要有领悟,还要有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汉语是宽式语形语言,宽式语形为实现领悟以及意象和声律的建构... 意境是一种极高的文学境界,在汉语诗歌中发展到极致境地。何以至此是诗学需要回答的本体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修辞问题。意境的实现要有领悟,还要有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汉语是宽式语形语言,宽式语形为实现领悟以及意象和声律的建构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意境得以充分实现,所以汉语可以看成是汉诗意境得以充分实现的环境语言,简称诗境语言。汉语宽式语形是实现意境的必由路途,意境最终是否实现,和个人的艺术品格以及创造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式语形 意象 声律
原文传递
论曹勋的使金诗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河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135,共3页
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曹勋的使金诗写出了“一种新的诗境”。研读宋人的使金诗后就会发现,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受此启发,笔者撰写此文,对曹勋的使金诗作一专门论述。
关键词 《宋选注》 钱锺书 宋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