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认的形式以及教育意义 被引量:66
1
作者 金生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5,共7页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的尊重 社会重视 教育承认
原文传递
论人文关怀 被引量:54
2
作者 刘建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 ,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重视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 ;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 ,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 。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文化 身心健康
下载PDF
“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 被引量:37
3
作者 戴锦华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同行者与涉渡之筏 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一个时代的、被无限“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一份不断地寻找神话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世界坍塌而裸露的绝望。因此,张洁始终在书写着一份丰饶的贫瘠,一次在返归与... 同行者与涉渡之筏 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一个时代的、被无限“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一份不断地寻找神话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世界坍塌而裸露的绝望。因此,张洁始终在书写着一份丰饶的贫瘠,一次在返归与投奔中固执、张惶、来而复去的疾行,一处在不断的悬浮与坠落中终于被玷污的“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是不能忘记的》 “悬置” 女性体验 理想主义者 救赎 情与婚姻 记忆和回忆 祖母绿
原文传递
论爱与教育爱 被引量:42
4
作者 高德胜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无论从形上、生物进化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都是爱的动物,没有爱也就没有人。爱的本质在于给予,伴随着关心、响应、尊重和了解等构成性要素,有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区分。在一个爱被流放的时代,尤其要重提教育爱。教育爱超越了... 无论从形上、生物进化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都是爱的动物,没有爱也就没有人。爱的本质在于给予,伴随着关心、响应、尊重和了解等构成性要素,有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区分。在一个爱被流放的时代,尤其要重提教育爱。教育爱超越了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界线,具有类母爱的性质,实质在于教育者付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期唤醒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本质 教育
下载PDF
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守仁 吴新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52,共10页
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是爱。她曾说 :“我写爱或它的缺失。”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通过讲述美国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前、中、后期的兴衰历史 ,继续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角度对爱进行严肃的思考。本文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 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是爱。她曾说 :“我写爱或它的缺失。”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通过讲述美国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前、中、后期的兴衰历史 ,继续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角度对爱进行严肃的思考。本文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认为莫里森遵循一贯的寓“政治”于艺术的手法 ,以其杰出的才能讲述了一个小范围的大故事。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莫里森将爱置于新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 ,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民权运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黑人的生活状况。莫里森引导读者思考爱的多面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小说 文学评论 黑人文学 种族主义 民权运动 性别
原文传递
论爱与教育爱 被引量:32
6
作者 高德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55,共7页
爱是人之根,是使人得以诞生的力量,也是使人得以延续、发展的力量,是人深沉的精神需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归根。教育本身就是上一代人爱下一代人的一种方式,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具有不对等性、给予性,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离... 爱是人之根,是使人得以诞生的力量,也是使人得以延续、发展的力量,是人深沉的精神需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归根。教育本身就是上一代人爱下一代人的一种方式,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具有不对等性、给予性,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离开作准备;教育爱更是一种道德爱,这种爱既是对学生的爱,也是对师生关系的承诺,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召唤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道德
下载PDF
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晓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7,共5页
教师之爱是教育之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于爱的实质内涵的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之爱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舍勒将爱视为人的一种精神意向性行为。教师之爱就是指教师的心始终向着孩子,师爱构成了教师意向生活与情感... 教师之爱是教育之基础,如果教师没有对于爱的实质内涵的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之爱就可能变得支离破碎。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舍勒将爱视为人的一种精神意向性行为。教师之爱就是指教师的心始终向着孩子,师爱构成了教师意向生活与情感生活的最高阶段。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出于"心向孩子"的意向比"出于义务"有着更高的价值,这也正是爱的逻辑或心灵的逻辑。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拥有"心向孩子"的意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 舍勒
原文传递
爱的缺失与补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周兴国 林芳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从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入手,深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研究与探询留守儿童独处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实施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与对教师生活体验的反思,探索一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方... 从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入手,深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研究与探询留守儿童独处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实施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与对教师生活体验的反思,探索一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即基于同情性的行为意义之理解,确定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存在性问题,并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 生活体验 现象学
原文传递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的原型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蒲若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的再现;《呼啸山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及艾米莉个人天才的结晶。这个结论解释...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的再现;《呼啸山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及艾米莉个人天才的结晶。这个结论解释了艾米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何处,也藉此解开了《呼啸山庄》中一些长期困惑人们的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集体无意识 原型 原型变形 再现
下载PDF
张洁对母亲的共生固恋——一种文学之恶的探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绯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4期45-52,共8页
时光经历了许多波折,终于滑进了20世纪90年代。 令人尴尬的是,它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那种商品经济大潮对社会生活和各个阶层巨大冲击的奔驰般速度。在这种奔驰面前,文学仿佛是落伍的马车,在一条越来越冷寂的人间小路上慢慢行走。昔日文学... 时光经历了许多波折,终于滑进了20世纪90年代。 令人尴尬的是,它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那种商品经济大潮对社会生活和各个阶层巨大冲击的奔驰般速度。在这种奔驰面前,文学仿佛是落伍的马车,在一条越来越冷寂的人间小路上慢慢行走。昔日文学轰动的种种辉煌已为近乎名落孙山的沮丧所取代。清贫和寂寞之下,谁还愿意继续驾着显得太古老的文学马车在世纪末的路上让自家独守空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共生固恋 文学 母亲 是不能忘记的》 更年期 女狂人 非常态化 男性世界 性别立场
原文传递
“夫孝,德之本也”──论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 被引量:18
11
作者 肖群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4,103,共7页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而爱、敬、忠、顺则是构成孝道的密不可分的四个方面。爱生于自然之亲情,敬来自上下之伦理,忠为爱的奉献与体现,顺是敬之核心与践行。这四个方面还内含着注重群体本位、追求和谐的中国传统...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而爱、敬、忠、顺则是构成孝道的密不可分的四个方面。爱生于自然之亲情,敬来自上下之伦理,忠为爱的奉献与体现,顺是敬之核心与践行。这四个方面还内含着注重群体本位、追求和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本质和内核──仁、义、礼、和。所以,正如古人所言:“夫孝,德之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德之本
下载PDF
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 被引量:14
12
作者 荒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9-55,共7页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同一思索、探求和前进的层面。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与丁玲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赖外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而多少有点类型化不同,在张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就充满了对自我完善、自身解放的自觉,从而,她仃1有强大的承担社会、命运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女性 张洁小说 女性独立人格 祖母绿 女性形象 是不能忘记的》 北河 社会价值 自我定位 的精神
下载PDF
AI主播与主持传播中的人格进化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贵武 杨航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1-52,共2页
随着AI主播的上岗,真正的播音员、主持人会不会下岗,AI主播是否真的会替代现实主播再次成为学界、业界热议的话题。人们为什么会喜“爱” AI主播? AI主播受到关注和欢迎是否意味着以人格化、平民化为特质的主持传播的根基会动摇?要回答... 随着AI主播的上岗,真正的播音员、主持人会不会下岗,AI主播是否真的会替代现实主播再次成为学界、业界热议的话题。人们为什么会喜“爱” AI主播? AI主播受到关注和欢迎是否意味着以人格化、平民化为特质的主持传播的根基会动摇?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还得从主持传播的本质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人格化 主播 AI 传播 进化 播音员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显平 《前沿》 2007年第3期98-100,共3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选择信仰宗教。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力图探索出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原因。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选择信仰宗教。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力图探索出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的原因。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宗教信仰 需要
原文传递
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60,共9页
理想的教育乃是基于爱的交往的自我丰富,爱与丰富构成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日常教育实践正是在爱的生命体验的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两个层面展开,前者构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后者则是教育实践的具体内涵。当前我国基... 理想的教育乃是基于爱的交往的自我丰富,爱与丰富构成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日常教育实践正是在爱的生命体验的深化与智识空间的扩展两个层面展开,前者构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形式,后者则是教育实践的具体内涵。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爱与丰富两个层面展开都不够充分,由此而导致学生个体爱的体验肤浅与智识空间狭窄,最终的结果是教育不足以为未来具有持续而深度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个体奠定健全的生命活力与开放而活跃的心智基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切实甄定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低龄阶段重点培育爱,爱中渗透丰富;中学教育阶段重在理智世界的扩展,丰富中渗透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需要以积极的交往来扩展、提升教育之爱的维度,二是需要以理智世界的充分拓展来提升教育的丰富性,由此而培养蓬勃生气的、视野开阔、富于生命情怀与社会关怀的、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丰富
原文传递
爱与同情感——舍勒思想中的奠基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任之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29-34,共6页
奠基问题在现象学运动诸成员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舍勒思想中爱与同情感之间的奠基关系。舍勒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讨论这一问题的 :从先天价值秩序出发 ,他认为同情感一定要以爱为基础 ;而从道德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讲 ... 奠基问题在现象学运动诸成员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舍勒思想中爱与同情感之间的奠基关系。舍勒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讨论这一问题的 :从先天价值秩序出发 ,他认为同情感一定要以爱为基础 ;而从道德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讲 ,爱必须要奠基在同情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基 同情感 同一感 共感 舍勒思想 奠基关系 现象学 共同感受 感受感染 追复感受 人本 人格 基督教共同体理念
下载PDF
女性救赎的失落──张洁论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8-106,共9页
关键词 张洁 小说 是不能忘记的》 女性意识 救赎 《方舟》 知识分子 悲剧人物 理想婚姻 封建意识
下载PDF
论教育情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庆昌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0-26,共7页
情感是教育的生命 ,它使教育成为教育 ,使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生活情感的程度和性质。作为普通人 ,教育者的情感与众人是一致的。我们关注的是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 ,由于个人信仰和社会要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情感是教育的生命 ,它使教育成为教育 ,使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生活情感的程度和性质。作为普通人 ,教育者的情感与众人是一致的。我们关注的是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 ,由于个人信仰和社会要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职业性情感。对于教育情感的哲学式关注 ,能帮助人们更加理解教育者的真相。同时能帮助教育者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自我修养。教育情感是自然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加深和升华 ;爱是教育情感的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感 人道主义 教育者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论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历史反思与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红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托尼.莫里森2003年发表的作品《爱》,对于我们认识其创作的近期发展,思考其创作的走向,都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述时间、故事时间,我们可以看出莫里森对历史的反思指向了黑人内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指出多种声音之... 托尼.莫里森2003年发表的作品《爱》,对于我们认识其创作的近期发展,思考其创作的走向,都非常重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叙述时间、故事时间,我们可以看出莫里森对历史的反思指向了黑人内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指出多种声音之间的互相弥补、对应关系,正是作家身份认同策略的体现。由此,积极的黑人女性形象才得以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才得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叙述声音 女性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强化爱心培育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7
20
作者 秦树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爱的文化源远流长。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中的精英群体,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否具有爱心,将关系到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 大学生 心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