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身体文化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司红玉 虞定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古代典籍关于身体审美意识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启示为切入点,以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为研究对象,对此所蕴涵的身体文化给于观照。从而得出它具有身体动作多样化统一、动作编排的“圆”与“方”的姿势美、运动风格为温柔敦厚等特征,以此... 从古代典籍关于身体审美意识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启示为切入点,以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为研究对象,对此所蕴涵的身体文化给于观照。从而得出它具有身体动作多样化统一、动作编排的“圆”与“方”的姿势美、运动风格为温柔敦厚等特征,以此来丰富它本身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戏 身体之舞 身体文化 温柔敦厚
下载PDF
民俗审美心理意识与文化精神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天星 葛操 《民俗研究》 1995年第4期5-15,共11页
民俗作为民族精神文化意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质。从纵向审视,“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张亮采:《中国风... 民俗作为民族精神文化意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质。从纵向审视,“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从横的方面观照, “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应劭:《风俗通》)。无论是观照或审视中国之民俗,站在审美的角度,巡视这夏日星河中美丽的“光环”,搜尽万川中月凝的“奇峰”,可知这光环和奇峰都是心灵观照民俗所生,不仅仅有客观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审美 中国民俗 审美心理 心理意识 民俗美 审美意识 忧患意识 温柔敦厚 民俗艺术 民俗事象
原文传递
再论中和之美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国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52,共11页
本文在总结近几十年中和之美研究基本状况及其得失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中和之美具有两种理论形态的观点。在文中 ,作者对于为何要将中和之美“一分为二” ,诗教何以也能称为中和之美以及两种中和之美的理论特征及异同... 本文在总结近几十年中和之美研究基本状况及其得失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中和之美具有两种理论形态的观点。在文中 ,作者对于为何要将中和之美“一分为二” ,诗教何以也能称为中和之美以及两种中和之美的理论特征及异同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温柔敦厚 诗教
下载PDF
元代审美风尚特征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祯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2,共6页
蒙古人“大元”的建立 ,对汉民族文明和传统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使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温柔敦厚的审美风尚在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和物质力量骤然增强的直接冲击下 ,遭受了历史性的颠覆 ,从而使元代审美风尚偏离传统 ,有了新... 蒙古人“大元”的建立 ,对汉民族文明和传统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使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温柔敦厚的审美风尚在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和物质力量骤然增强的直接冲击下 ,遭受了历史性的颠覆 ,从而使元代审美风尚偏离传统 ,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呈现出与前不同而为元所独有的特点来 ,即它们的异变性、民族性、开放性、质朴性和阶段性五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风尚 温柔敦厚 颠覆 元代 物质力量 质朴 呈现 特征 开放性 民族性
原文传递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特色 被引量:13
5
作者 齐益寿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71,共12页
中华诗教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春秋至两汉是前一阶段,从魏晋至今是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是站在用诗的角度,以《诗三百》作为言志、悟理的媒介,产生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和汉儒温柔敦厚的诗教。后一阶段是站在作诗、评诗... 中华诗教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春秋至两汉是前一阶段,从魏晋至今是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是站在用诗的角度,以《诗三百》作为言志、悟理的媒介,产生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和汉儒温柔敦厚的诗教。后一阶段是站在作诗、评诗的角度,而以诗歌的创作、评赏以及诗歌审美理论的探索,也就是以文人诗的传统为诗教。叶嘉莹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诗词的创作、评赏以及审美理论探索各方面,都取得惊人的成就,故其诗教的性质,似应属第二阶段,即文人诗传统的诗教才是。然而先生的诗教内涵并不以此为限,而是也斟酌吸收了前一阶段汉儒伦理教化的诗教,并且既凸显又深化孔子诗教中"兴"的作用,从孔子侧重于作人、悟理方面的"兴",深入到情意领域的兴发感动之力与美。因此先生的诗教特色,是从孔子的"兴观群怨"提炼出诗歌中兴发感动生生不已生命力量,作为其诗教的核心,并以诗歌的创作、评赏以及美学理论的探索为其诗教展演的舞台,可说是前后两阶段诗教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教 兴观群怨 温柔敦厚
原文传递
月:中国诗词的一种象征意象 被引量:9
6
作者 寇鹏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中国诗词大量篇幅与月有关,本文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月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是中国人表情达意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中国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指出,中国诗词用月的意象来抒情的情感模... 中国诗词大量篇幅与月有关,本文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月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是中国人表情达意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中国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指出,中国诗词用月的意象来抒情的情感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用"淡月"、"残月"等意象来抒发别离、羁旅之情;二是用月阴晴圆缺来感怀人世的悲欢离合;三是借一轮明月的意象来寄托人们的相思;四是用月的意象来观照历史沧桑、人世变幻,抒发由此带来的万千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词 象征意 月的意象 中国文学 价值取向 情感模式 传统思维方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文学理论的要求 温柔敦厚
下载PDF
王夫之兴、观、群、怨说再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53,共6页
兴观群怨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理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对兴观群怨的阐释经过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汉儒、来信,直至明清时的懦家,解者纷纭,但只有王夫之的阐释才给这一命题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解说尽管未能... 兴观群怨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理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对兴观群怨的阐释经过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汉儒、来信,直至明清时的懦家,解者纷纭,但只有王夫之的阐释才给这一命题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解说尽管未能避免儒家传统诗论的局限,却扼要而系统,朴素而精辟;给中国古代兴观群怨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王夫之 “兴” 诗歌创作 温柔敦厚 中国古代 社会功能 孔子诗论 社会作用 《诗经》
下载PDF
中和之美模式辨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利群 黄小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在史与论的结合上,全面论述了作为儒家传统文艺观和审美观的“中和之美”的特征、本质、表现形式、哲学基础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中和之美 温柔敦厚 中庸之道 伦理道德 文艺审美 和谐美 中国古代 方法论 儒家 形式美原则
下载PDF
儒家诗教生成的礼乐政治背景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金善 受志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诗教的影响,士大夫政治使得儒学、进而儒家诗教的长期奉行成为可能等方面来分析儒家诗教历代承传的原因,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儒家诗教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温柔敦厚 礼乐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赵执信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迪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6-77,共12页
本文旨在从明末以明齐鲁地域与江南诗文盛衰消长态势,以及清初朝野诗界离立新变的视角,重予审视赵执信与王士之间一场“谈龙”之讼。追踪史实,澄清误讹,以认辨“清初六大家”之一的赵执信不惮于“越轶山左门庭”之谳,勇于重申诗... 本文旨在从明末以明齐鲁地域与江南诗文盛衰消长态势,以及清初朝野诗界离立新变的视角,重予审视赵执信与王士之间一场“谈龙”之讼。追踪史实,澄清误讹,以认辨“清初六大家”之一的赵执信不惮于“越轶山左门庭”之谳,勇于重申诗界“权在匹夫”的诗史意义。同时就《饴山诗集》创作实践,辨识其心路历程,再采秋谷诗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谈龙录 “真” 王渔洋 诗文化 诗的功能 卿大夫 《长生殿》 温柔敦厚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仕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20,共7页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黄仕忠《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重新创作而成的。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黄仕忠《琵琶记》是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重新创作而成的。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徐渭《南词叙录》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贞女 《琵琶记》 负心婚变 蔡伯喈 悲剧 《张协状元》 书生负心 王魁 温柔敦厚 伦常道德
下载PDF
论苏童短篇小说的“中和之美”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治纲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苏童的短篇小说虽然从不回避各种尖锐的人性冲突,也不掩饰各种生存的无奈和伤痛,但始终饱浸在一种"温柔敦厚"的伦理情感中,彰显着人性关怀和道德关怀的价值取向,从而呈现出鲜明的"中和之美"。这种审美追求体现在叙... 苏童的短篇小说虽然从不回避各种尖锐的人性冲突,也不掩饰各种生存的无奈和伤痛,但始终饱浸在一种"温柔敦厚"的伦理情感中,彰显着人性关怀和道德关怀的价值取向,从而呈现出鲜明的"中和之美"。这种审美追求体现在叙事策略上,便是他对各种复杂的、对立性叙事元素的辩证处理,使之在短篇叙事中达成和谐的统一。在语言上,苏童更是追求一种女性化、诗意化和信息的高密度性,显得中正柔和、精致舒缓,也同样体现了"中和之美"的艺术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短篇小说 苏童 温柔敦厚 叙事策略 人性冲突 道德关怀 人性关怀
原文传递
“思无邪”与“温柔敦厚”辨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明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孔子诗学观和汉儒诗教观的对比,指出了儒家诗学在先秦和两汉时期的不同特征,廓清了学界沿袭已久的陈说。
关键词 思无邪 温柔敦厚 孔子诗学 汉儒诗教观 特征
下载PDF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波 被引量:4
14
作者 梅新育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0-21,共2页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金融危机的空前深化不仅有助于启发我们挣脱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的思想枷锁。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美国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冲击波 温柔敦厚 政府支持 金融界
原文传递
儒家“温柔敦厚”诗教散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振奎 石晓宁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温柔敦厚 《离骚》 《诗经》 比兴手法 怨而不怒 儒家诗教 诗歌创作 文心雕龙 《诗》教 司马迁
下载PDF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新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兆路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7-93,共7页
沈德潜的诗歌美学思想,虽然把“忠爱”(《归愚诗钞余集总目》乾隆丙戌秋七月会稷门生梁国治序文)、“温厚和平”(《说诗啐语》卷上)等儒家诗教传统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倾向显示出深厚的封建保守性,但统观沈德潜的全部理论... 沈德潜的诗歌美学思想,虽然把“忠爱”(《归愚诗钞余集总目》乾隆丙戌秋七月会稷门生梁国治序文)、“温厚和平”(《说诗啐语》卷上)等儒家诗教传统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倾向显示出深厚的封建保守性,但统观沈德潜的全部理论涵义、创作实践及各种选本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它在很多方面又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 沈德潜 儒家诗教 创作实践 美学思想 思想倾向 思想内容 保守性
原文传递
清代闺秀诗学观念论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清秀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女作家及诗文集刊刻的数量表现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程度,但真正使女性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组成部分的则是闺秀在其擅长的诗歌领域内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性别诗学理论:尊崇温柔敦厚诗学传统的同时又把秀丽婉... 女作家及诗文集刊刻的数量表现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程度,但真正使女性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组成部分的则是闺秀在其擅长的诗歌领域内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性别诗学理论:尊崇温柔敦厚诗学传统的同时又把秀丽婉转的风格作为闺秀文学的审美理想;"风云月露"的闺情写作与沉郁顿挫"感时叙事"的诗史之作并存;"学以济诗"的诗学观念指导下的经史研读与诗词写作训练是女性文学成就取得的必要条件。闺秀对诗学理论的关注和建构,使女性文学具有了独立性和学术性,不仅丰富了文学批评史,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不容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 审美理想 诗史特征 学以济诗
原文传递
明清以来的孔府旧藏音乐文献
18
作者 张兆成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春秋之时,孔子以“六艺”教学,删定六经,阐明六教,开创了以礼乐文明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关键词 温柔敦厚 《诗》教 礼乐文明 音乐文献 儒家文化 属辞比事 《礼》 明清以来
原文传递
近代关儒诗群诗风考略
19
作者 卢晓瑞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8-275,共8页
清嘉道以后,关儒诗群异军突起。他们大体延承了清初关中诸儒的诗学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性和实践色彩。近代关儒普遍以杜诗为宗,追求温柔敦厚的诗歌风貌。文章通过分析诸儒诗学中“意”与“辞”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近代关儒诗歌在“意”的... 清嘉道以后,关儒诗群异军突起。他们大体延承了清初关中诸儒的诗学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性和实践色彩。近代关儒普遍以杜诗为宗,追求温柔敦厚的诗歌风貌。文章通过分析诸儒诗学中“意”与“辞”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近代关儒诗歌在“意”的层面,除秉承温柔敦厚的旨意外,还承袭了杜甫诗歌“忠爱讽谏”等风格;而在“辞”的层面,以韩愈所主张的“慷慨激越,不饰雕饰”为表达,形成了“温柔敦厚与杜诗韩风”的主流风格。近代关儒对清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的主唐理念予以接受和修正,一些儒学家向内寻求,崇尚宋诗风格。另外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关儒诗群诗风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儒 温柔敦厚 杜诗韩风 宗唐 宋风
原文传递
小贝变成了老师
20
作者 朱亦明 《中国出入境观察》 2024年第1期82-83,共2页
十多年前,我们在原广州边防指挥学校培训的时候,叫她小贝,她比我们小两岁,自然是“小”,“贝”和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谐音。小贝有一双温柔敦厚的大眼睛,一对名副其实的双眼皮,有点像元气少女陈意涵。她平翘不分,爱把“了”说成“惹”,... 十多年前,我们在原广州边防指挥学校培训的时候,叫她小贝,她比我们小两岁,自然是“小”,“贝”和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谐音。小贝有一双温柔敦厚的大眼睛,一对名副其实的双眼皮,有点像元气少女陈意涵。她平翘不分,爱把“了”说成“惹”,“北京西站”说成“北京西藏”,一激动就接个“吼”“哪”“啦”的语气小尾巴。我们都爱逗她,比如这个问题:“小贝,你是福建哪儿的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站 温柔敦厚 小贝 名副其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