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傅允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论语·
子罕
>>
"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
辨析
原文传递
《论语》三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逢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F0003,共6页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q...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无所取材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天下归
仁
原文传递
孔子言利的古典道义原则——以《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为中心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崧
《武陵学刊》
2021年第4期17-25,共9页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的句读与理解,古来分歧不一。从文法、义理、语言等多层面综合考察,“与”字不能理解为并列连词,只能理解为动词义。这句话的基本意涵在于:孔子罕言利,言利则以命、仁作为原则导向。“命”“仁”之统一,...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的句读与理解,古来分歧不一。从文法、义理、语言等多层面综合考察,“与”字不能理解为并列连词,只能理解为动词义。这句话的基本意涵在于:孔子罕言利,言利则以命、仁作为原则导向。“命”“仁”之统一,指向“道义”。孔子另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此呼应。孔子言下的“义”“利”不是对立概念,而是基于客观社会存在而指认的生存现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具有生存结构的必然性。“义”“利”之间不仅不对立,而且在根本上同构。孔子对义利关系的理解上承古典时代的先王之道,后儒“义者宜也”的释义只是古典之“义”的一个片面引申。孟荀之后的义利之辨已然脱离孔子语境。宋明理学以理欲之辨而说义利之辨,从根本上遗忘了孔子言利的古典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义利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
被引量:
9
1
作者
傅允生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论语·
子罕
>>
"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
辨析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语》三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逢彬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中国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F0003,共6页
文摘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关键词
《论语》
无所取材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天下归
仁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子言利的古典道义原则——以《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为中心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崧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21年第4期17-25,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的子项目“文化生态视野下的中华信仰结构研究”(LHY161772)。
文摘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的句读与理解,古来分歧不一。从文法、义理、语言等多层面综合考察,“与”字不能理解为并列连词,只能理解为动词义。这句话的基本意涵在于:孔子罕言利,言利则以命、仁作为原则导向。“命”“仁”之统一,指向“道义”。孔子另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此呼应。孔子言下的“义”“利”不是对立概念,而是基于客观社会存在而指认的生存现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具有生存结构的必然性。“义”“利”之间不仅不对立,而且在根本上同构。孔子对义利关系的理解上承古典时代的先王之道,后儒“义者宜也”的释义只是古典之“义”的一个片面引申。孟荀之后的义利之辨已然脱离孔子语境。宋明理学以理欲之辨而说义利之辨,从根本上遗忘了孔子言利的古典内涵。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子罕
言利
与
命
与
仁
义利之辨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
傅允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9
原文传递
2
《论语》三辨
杨逢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原文传递
3
孔子言利的古典道义原则——以《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章为中心
刘崧
《武陵学刊》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