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0,共10页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地之心"的说法,主张"动见天地之心",邵雍之子邵伯温认为天地之心不可以非动非静,动静之几为天地心。南宋朱子把天地之心作为仁说的基础,但这并不是简单回到董仲舒,而是把北宋儒学对《周易》的讨论中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与"仁"联系起来,用仁去规定易学讨论中的天地之心,使仁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由于他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阐发,只是着重于心之灵明。罗近溪以生生之机为天心,但是他没有把这看作是仁体的大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复卦 动静 朱子 仁体
下载PDF
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3,198,共12页
朱子在《仁说》中明确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但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最好结合《太极图说解》:周敦颐太极图的五层圈实际上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直接对应,其中第四层圈"乾道成男,... 朱子在《仁说》中明确提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但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最好结合《太极图说解》:周敦颐太极图的五层圈实际上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直接对应,其中第四层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确切含义即是以八卦命名的家庭人伦秩序;按照朱熹的理解,太极图每相邻的两层都有天地之心的作用,也就是说,太极图其实也可以称作天地之心图;朱熹特别重视天地之心的主宰含义,在其思想架构中,天地之心的理论功能是统合理气,也就是说,与工夫论层面的心统性情相应,宇宙论层面则是心统理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太极图 天地 统合理气 统性情 统理气
原文传递
身心一体与性命论主体的确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5,205,206,共17页
建立在心物二元论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相较于存在论传统的西方哲学,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哲学是性命论传统,民国以来易于接受唯物论,是因为其固有的气论传统。但气论唯物论并非心物二元的,因而其唯物论亦非机械唯物... 建立在心物二元论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相较于存在论传统的西方哲学,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哲学是性命论传统,民国以来易于接受唯物论,是因为其固有的气论传统。但气论唯物论并非心物二元的,因而其唯物论亦非机械唯物主义。性命论主体在身心一体的传统中被建构,并与两个哲学命题密切相关:气论宇宙观和人为天地心,以展现性命论哲学的初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哲学 性命论 一体 气论 天地
原文传递
论朱子仁学思想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在宋代道学史上,有相当一批学者发出"仁至难言"的感叹,甚至建构了庞大经典诠释系统的朱子也不免叹息"仁字最难形容",因为在他们看来,孔孟言仁多属"指示"语而非定义语。故自宋初始,儒家仁学就面临着如何... 在宋代道学史上,有相当一批学者发出"仁至难言"的感叹,甚至建构了庞大经典诠释系统的朱子也不免叹息"仁字最难形容",因为在他们看来,孔孟言仁多属"指示"语而非定义语。故自宋初始,儒家仁学就面临着如何诠释及重构的问题,这一任务经由二程至朱子而得以完成。朱子在对二程前后的各种仁说进行理论清算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二程仁说中的一体义、感通义、生生义以及仁性爱情说、以公体仁说、天地之心说、心如谷种说、仁道仁理说等思想观点,建构起一套新仁学,全面揭示了仁的要义,即以下四点: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也、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仁者人之所以尽性至命之枢要也。朱子仁学意味着传统的仁学论述实现了伦理学与宇宙论、本体论多重视野的交融,使得仁的诠释不再仅限于爱人、爱亲等伦理层面而发生了明显的心性化、宇宙化、本体化的转向,极大地丰富了儒家仁学的思想内涵,在儒家文化发展史上乃至当今重振儒学的时代背景中都显示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仁说 天地
下载PDF
朱熹《仁说》剖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82,共7页
朱熹《仁说》剖析金春峰朱熹完成“中和新旧说”以后,乾道八年(公元1142年)写《仁说》。《仁说》承前启后,发天人之蕴,对于了解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四节予以剖析。一天地生物之心《仁说》最为特别的地方... 朱熹《仁说》剖析金春峰朱熹完成“中和新旧说”以后,乾道八年(公元1142年)写《仁说》。《仁说》承前启后,发天人之蕴,对于了解朱熹思想体系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分四节予以剖析。一天地生物之心《仁说》最为特别的地方是,以“天地生物之心”为仁的天理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生物 天地 元亨利贞 爱人利物 自然法 道德本 道德理性 朱熹 一阳来复 王阳明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范注补正” 被引量:10
6
作者 牟世金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4期233-246,共14页
在日本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中,铃木虎雄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为范注本所采用,已早为海内研究者所熟知;冈村繁教授的《文心雕龙索引》,近年传入渐多,并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翻印出版,以满足广大研究者的需要,也是“刘氏功... 在日本学者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中,铃木虎雄的《黄叔琳本文心雕龙校勘记》为范注本所采用,已早为海内研究者所熟知;冈村繁教授的《文心雕龙索引》,近年传入渐多,并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翻印出版,以满足广大研究者的需要,也是“刘氏功臣天下闻”了。余如户田浩晓、兴膳宏、目加田减等家论著,大都由王元化先生所编《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介绍给中国读者了。去秋参加以王元化为团长的中国社会利学院《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龙 补正 杨明照 汉书·艺文志 天地 日本学者 王元化 研究者 司马相如 范文澜
原文传递
“天地之心”释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顺福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28-34,共7页
"天地之心"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古代之"心",指称有三。其一指心脏,其二指大脑,其三指意识或观念。"天地一物"是"天地之心"的立论基础,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殊的宇宙观。在儒家看来,仁... "天地之心"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古代之"心",指称有三。其一指心脏,其二指大脑,其三指意识或观念。"天地一物"是"天地之心"的立论基础,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殊的宇宙观。在儒家看来,仁便是宇宙之本、天地之心。二程以为生生之仁是天理或公道,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便是立仁,王阳明的"人者,天地之心"揭示了人道对于天地宇宙的意义和作用。王阳明继承并发扬了"人者为天地之心"的理论。"天地之心"理论的形成发展不仅揭示了儒家崭新的宇宙世界观,即万物所合成的宇宙乃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明确了人在这个生物体中的本原地位。由此,人的观念从早先的由天地所生者逐渐演化为天地万物的决定者,儒家视野中的天人关系也因此发生了颠覆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儒家 张载 王阳明
下载PDF
“所以然”与“所当然”如何统一——从朱子对存在与价值问题的觧决看中西哲学之异同 被引量:8
8
作者 蒙培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朱熹用“所以然”与“所当然”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儒学中“存在”与“价值”问题,既区分了两者的不同意义,又将两者完全统一起来。“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关系,是在“理”的基本涵义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论的要素分析和生命论... 朱熹用“所以然”与“所当然”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儒学中“存在”与“价值”问题,既区分了两者的不同意义,又将两者完全统一起来。“所以然”与“所当然”的统一关系,是在“理”的基本涵义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论的要素分析和生命论的类比综合,是朱熹将“所以然”与“所当然”统一起来的重要方法。朱熹关于“天地之心”与“人心”的关系是生命目的性的关系。“理”是“所以然”之“生理”,而“生理”之中潜在地包涵着“所当然”之“仁理”,“生即仁”是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辨证式表述,是“所以然”与“所当然”亦即存在与价值何以能统一的基础。朱子哲学是“前现代”的,但其价值则是“超现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所以然 所当然 天地
下载PDF
胡宏心性哲学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国根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33-37,53,共6页
胡宏心性哲学的逻辑结构方国根胡宏(1105-1161年)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其代表作《知言》注重阐发心性哲学,建构了一个包容宏富而又具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拟试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的方法,具体分析和探讨胡宏心性哲学的基... 胡宏心性哲学的逻辑结构方国根胡宏(1105-1161年)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其代表作《知言》注重阐发心性哲学,建构了一个包容宏富而又具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拟试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的方法,具体分析和探讨胡宏心性哲学的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进而揭示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哲学 哲学逻辑结构 胡宏 基本范畴 本体 知言 天地万物 形而下 伦理主体 天地
下载PDF
“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朱熹理学 天地 理本论 生物 哲学 命题 本体论 “生” 宇宙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汝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心雕龙》,有其导论兼总论,即《原道》《徵圣》《宗经》《正纬》和《辨骚》。这五篇里面包含着刘勰对文学的若干基本看法。把它们考核得比较清楚些,将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理论名著。本文拟就《原道》一篇的两三个重要问题,... 《文心雕龙》,有其导论兼总论,即《原道》《徵圣》《宗经》《正纬》和《辨骚》。这五篇里面包含着刘勰对文学的若干基本看法。把它们考核得比较清楚些,将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理论名著。本文拟就《原道》一篇的两三个重要问题,试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原道》 文德 《文雕龙》 “自然” 为德 征圣宗经 几个问题 天地 纪昀
下载PDF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焦国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7,共7页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焦国成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破坏着人们眼前的幸福生活,甚至已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解决生态问题,协调好人与自...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焦国成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破坏着人们眼前的幸福生活,甚至已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解决生态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爱物观 早期儒家 万物一体 《周易》 人类沙文主义 宇宙 现代工业文明 天地 伦理思想
下载PDF
朱熹哲学中的天与上帝——兼评利玛窦的以耶解儒 被引量:8
13
作者 桑靖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朱熹哲学中人格神的成分常被人们所忽略乃至否定,实际上他的天的三种含义中的"主宰天"即是对周初宗教的"上帝"的继承。朱熹的主宰天具有鲜明的内在性,这使其常被义理天和自然天所掩盖。然而,朱熹仍承认神人间的人... 朱熹哲学中人格神的成分常被人们所忽略乃至否定,实际上他的天的三种含义中的"主宰天"即是对周初宗教的"上帝"的继承。朱熹的主宰天具有鲜明的内在性,这使其常被义理天和自然天所掩盖。然而,朱熹仍承认神人间的人格性的交流和沟通,但由于"绝地天通"的神权垄断,这主要是通过孔子信仰的中介来实现。利玛窦虽然看到了主宰天、义理天和自然天的不同,但他将儒家的主宰天、上帝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无疑犯了简单化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宰天 上帝 天地 孔子信仰
下载PDF
“万物一体之仁”:王阳明的仁学思想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白奚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思孟派儒家主张将人的道德关怀扩大到天地万物,这一致思路向被宋儒发展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王阳明整合了《大学》的"三纲领"、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尽心"和《易传》的"天地之心&qu... 思孟派儒家主张将人的道德关怀扩大到天地万物,这一致思路向被宋儒发展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王阳明整合了《大学》的"三纲领"、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尽心"和《易传》的"天地之心"等理论资源,对"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王阳明的学说中,"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仁者"的最高境界,也是儒家道德关怀的最高体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儒学对人类思想的独特贡献,可以为我们超越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万物一体 天地 人类中 生态伦理
原文传递
复见“天地之心”——论王弼《周易注》对汉代天道观的突破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雅萌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63-73,共11页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 王弼《周易注》以《老子》"观复"之"复"解释《复》卦,又借《系辞》"大衍之数"章的释义,重新诠释了《易》中的"道"与"太极"。通过对"天地之心"性质的重构,王弼以援《老》注《易》的方式,将崇变尚动的易道改造为一个虚静的本体,并把作为气体消长的"阴阳",变为"道"的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显现,将汉儒构建的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论,转变为"以无为本"的天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复卦 天地 大衍
原文传递
论《周易》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施忠连 李廷祐 《周易研究》 1998年第4期58-61,76,共5页
关键词 《周易》 生命哲学 生命力 生命的本质 生命体 天地 个体生命 《黄帝内经·素问》 《周易》哲学 宇宙生命
下载PDF
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之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4,共8页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天地生物之心既是静与动的综合集成,又是天地生物与仁德流行的统一。从静体到动用,从"动之端"到"动之机",现象存在虽有生死显微,"生"之理却通贯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易简 静动 天地 仁德
下载PDF
论朱熹易哲学中的“生生”与仁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克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生生"是易学的基本宇宙情怀,也是儒学生命哲学的理论基调,它在理学宇宙形上学和心性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卦是理解大易生生之德的切入点和关键。朱熹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深化了复卦所蕴示的阴阳消息之道,将... "生生"是易学的基本宇宙情怀,也是儒学生命哲学的理论基调,它在理学宇宙形上学和心性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卦是理解大易生生之德的切入点和关键。朱熹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深化了复卦所蕴示的阴阳消息之道,将天地生物之心普遍化,并揭示了阳善阴恶观念下的心性修养之道,将天地之生理落实于心性功夫之中。尤有进者,朱熹又将仁与天地生物之心相结合,构建起生—仁—理三者的一体互融,仁既是天地生生之理,又是人之本心,实现了天人之间存在与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生生
下载PDF
张载“为天地立心”释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学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共5页
张载"为天地立心"是"四为"中最根本的一句。"天地之心"是指天地"意之所向",即天地生物之心,亦即人心、仁心、天德良知;"为天地立心",即儒者应该肩负起为社会确立以善为核心的道德文... 张载"为天地立心"是"四为"中最根本的一句。"天地之心"是指天地"意之所向",即天地生物之心,亦即人心、仁心、天德良知;"为天地立心",即儒者应该肩负起为社会确立以善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价值的历史使命。往哲先贤所努力倡扬的"仁民爱物""天下为公""明德至善""民胞物与"等,都是"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是一种实学,需要人们努力担当起呼唤道德自觉和社会良知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 天地
下载PDF
朱熹和张栻关于仁的讨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方鹿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2期77-80,共4页
朱熹(1130—1200)和张栻(1133—1180)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两人对当时共同关心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朱熹和张栻关于仁的讨论,围绕着仁与爱、仁与心、仁与公,仁与义礼智等问题展开... 朱熹(1130—1200)和张栻(1133—1180)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两人对当时共同关心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朱熹和张栻关于仁的讨论,围绕着仁与爱、仁与心、仁与公,仁与义礼智等问题展开。讨论的结果,深化了宋代理学对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体用 朱熹 朱蕉 文集 朱嘉 天地万物 羞恶 求仁 天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