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身监禁的法律定位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118
1
作者 黄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97-102,共6页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无期徒刑执行制度存在的特殊刑罚措施,是介于死刑立即执行与纯粹死刑缓期执行之间的中间刑罚,兼顾着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替代措施的双重功能。其适用对象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偏重,单纯判处死刑缓期执...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无期徒刑执行制度存在的特殊刑罚措施,是介于死刑立即执行与纯粹死刑缓期执行之间的中间刑罚,兼顾着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替代措施的双重功能。其适用对象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偏重,单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偏轻,适用终身监禁罚当其罪的贪污受贿犯罪人。终身监禁可以溯及原本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受贿犯罪。被决定适用终身监禁者有重大立功表现而减为有期徒刑后,应依法执行有期徒刑,不执行或不再执行终身监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死刑缓期执行 无期徒刑 中间刑罚 减刑 假释 重大立功 刑法修正案(九) 贪污受贿
下载PDF
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永生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40,共9页
我国刑事执行领域违法减刑、假释问题非常严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存在结构性缺陷。在实践中,法官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完全采用秘密、书面方式,这种方式既不利于法院审查被判刑人是否符合减刑、假释的条件,也不利... 我国刑事执行领域违法减刑、假释问题非常严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我国减刑、假释程序存在结构性缺陷。在实践中,法官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完全采用秘密、书面方式,这种方式既不利于法院审查被判刑人是否符合减刑、假释的条件,也不利于监督刑罚执行机关和法院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发达国家,决定是否适用减刑、假释通常都必须举行言词审理或听证,必须听取检察机关、被害人、被判刑人等的意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我国减刑、假释的审理程序也有必要改造为一种刑罚执行机关、被判刑人与检察机关、被害人进行对审辩论、法官居中裁决的言词审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程序 书面方式 言词审理
原文传递
论死刑的替代措施——以我国刑法立法为基点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希慧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0,共4页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废除死刑,但由于我国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因而应当将死刑罪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我国现行刑法对68种犯罪规定了死刑,主张废除其中的56种犯罪的死刑,保留其中12种犯罪的死刑。... 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废除死刑,但由于我国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因而应当将死刑罪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我国现行刑法对68种犯罪规定了死刑,主张废除其中的56种犯罪的死刑,保留其中12种犯罪的死刑。在废除56种犯罪的死刑后,除传授犯罪方法罪、组织卖淫罪这两个罪的死刑规定明显不合理,不属于废除死刑后采取替代措施的外,对其他54种废除死刑的犯罪均应以25年不得假释或者减刑后服刑期不得少于25年的无期徒刑作为其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替代措施 假释 减刑
下载PDF
试论“减刑”“假释”程序的重构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世杰 彭海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减刑、假释具有满足刑罚目的要求、契合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蕴涵。我国现行减刑、假释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减刑与假释适用程序相同,笔者认为,减刑属司法权范畴,应由法院审理决定,并应符合司法程序的一般原则;假释属行政权范畴,应... 减刑、假释具有满足刑罚目的要求、契合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蕴涵。我国现行减刑、假释程序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减刑与假释适用程序相同,笔者认为,减刑属司法权范畴,应由法院审理决定,并应符合司法程序的一般原则;假释属行政权范畴,应由执法监督机关依法核定,并应符合行政程序的内在要求。因而对于减刑、假释应按其性质设置不同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人道主义 程序重构
下载PDF
我国减刑、假释制度改革路径前瞻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志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5,共11页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法制发达国家大多实行以假释为主、减刑为辅或仅实行假释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格局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减刑制度的矫正效果相对较差,其适用率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另一方面...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法制发达国家大多实行以假释为主、减刑为辅或仅实行假释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格局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减刑制度的矫正效果相对较差,其适用率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另一方面,尽管假释制度的矫正效果相对较好,却得不到有效适用。这种适用格局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而且明显与世界范围内的减刑、假释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相背离。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改革路径应当是:一方面对判处管制、拘役的犯罪分子继续适用减刑制度;另一方面,在减刑与假释制度重合适用的领域,即在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范围内,废除适用减刑制度,并在累进处遇制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假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减刑 假释 累进处遇制
原文传递
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基本元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登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年第3期32-39,共8页
本文认为适用减刑的根本性条件系统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 ,即悔改表现、立功表现以及重大立功表现 ,对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辨析了理论上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观点 ,并提出如何对非监禁刑如死缓犯、缓刑犯... 本文认为适用减刑的根本性条件系统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 ,即悔改表现、立功表现以及重大立功表现 ,对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辨析了理论上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观点 ,并提出如何对非监禁刑如死缓犯、缓刑犯适用减刑的条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悔改 立功 重大立功 刑法 刑罚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绍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减刑、假释制度作为最重要的刑罚变更措施,应当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违规、违法减刑、假释现象值得反思。减刑、假释制度的封闭性特点导致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以书面审理为原则、开庭审理... 减刑、假释制度作为最重要的刑罚变更措施,应当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违规、违法减刑、假释现象值得反思。减刑、假释制度的封闭性特点导致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以书面审理为原则、开庭审理为例外的庭审方式已经难以承担减刑、假释的重任。刑事听证作为公民参与司法的重要和有效途径,将其引入减刑、假释程序之中,较书面审理和开庭审理更具优越性。从确保我国减刑、假释制度顺利实施的目的出发,此种刑事听证应当包括减刑、假释提请听证和减刑、假释审理听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听证 完善
原文传递
刑事执行制度之检讨与改造 被引量:14
8
作者 万毅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20-26,共7页
我国现行的刑事执行制度在体制和程序两个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极大地影响到刑罚执行的客观效果。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刑事执行制度的重构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议确立检察指挥执行的集中型执行体制,同时在程序上废除暂予... 我国现行的刑事执行制度在体制和程序两个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极大地影响到刑罚执行的客观效果。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刑事执行制度的重构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议确立检察指挥执行的集中型执行体制,同时在程序上废除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设立自由刑暂停执行制度,实现减刑、假释程序的正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执行 检察机关 监狱机关 监外执行 减刑 假释
下载PDF
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进保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将其划归刑罚执行机关行使,能更好体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效果与效率相一致的事权原则。为防止审判权退出后减刑假释权被滥用,应当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检察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方式来弥补。
关键词 假释权 减刑 归属问题 检察监督 刑罚执行机关 审判权 行使 滥用 一致 相结合
原文传递
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程序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正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7,共5页
该文从程序公正、当事人平等性、刑罚理性、国外经验等方面论证了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程序的理由,并对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活动的申请程序和决定程序作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 减刑 被害人 假释 决定程序 程序公正 刑罚 当事人 参与 平等性 理由
下载PDF
论减刑程序的正当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同志 陈伶俐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3期95-101,共7页
减刑是刑罚执行变更活动之一,围绕其司法权性质,构建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正当程序,由罪犯本人启动,律师介入,被害人参与,监狱提供罪犯能否予以减刑的证据,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诉讼机制,是在刑罚执行领域贯彻现代法... 减刑是刑罚执行变更活动之一,围绕其司法权性质,构建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正当程序,由罪犯本人启动,律师介入,被害人参与,监狱提供罪犯能否予以减刑的证据,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诉讼机制,是在刑罚执行领域贯彻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程序正义 权利保障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法国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之演进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亚平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本应司法化,但实际上却呈行政化特征。当前我国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倡导的开庭审理模式及协商式司法模式均不能真正实现减刑、假释公正的目标。法国的减刑、假释程序在经历一系列制度改革后逐步实现了司法化,即由刑罚... 我国减刑、假释程序本应司法化,但实际上却呈行政化特征。当前我国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倡导的开庭审理模式及协商式司法模式均不能真正实现减刑、假释公正的目标。法国的减刑、假释程序在经历一系列制度改革后逐步实现了司法化,即由刑罚执行法官依照司法程序决定减刑、假释。法国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之演进给我国的启示是:应设立专门负责减刑、假释等刑罚执行事项的刑罚执行法官,减刑、假释程序的司法化应以实体制度的改革为先决条件,并且要兼顾公正与效率,不能背离刑罚执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程序公正 司法化 信用假释
原文传递
论减刑、假释裁决权之归属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永生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减刑、假释裁决权的合理配置对保证减刑、假释的正确适用,防止出现司法腐败极为重要。近年,我国多数学者主张将减刑、假释裁决权由法院划归刑罚执行机关,这一主张如果被立法机关采纳将导致我国刑罚执行缺乏制约。主张将减刑、假释裁决... 减刑、假释裁决权的合理配置对保证减刑、假释的正确适用,防止出现司法腐败极为重要。近年,我国多数学者主张将减刑、假释裁决权由法院划归刑罚执行机关,这一主张如果被立法机关采纳将导致我国刑罚执行缺乏制约。主张将减刑、假释裁决权划归刑罚执行机关的诸项理由其实都难以成立:减刑、假释裁决权属司法权而非行政权,因而不应由刑罚执行机关行使;减刑、假释裁决权由刑罚执行机关行使并非当今各国立法的共同趋势;减刑、假释裁决权划归刑罚执行机关也并非我国实践的客观要求;减刑、假释裁决权由法院还是刑罚执行机关行使与刑罚目的观无关,以教育刑主义比报应刑主义更符合历史潮流为由主张将减刑、假释裁决权划归刑罚执行机关也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裁决权 法院 刑罚执行机关 刑罚目的观
原文传递
我国减刑、假释关系之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亚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在我国,减刑与假释并存且相互独立。减刑、假释各有利弊,但利弊归属不同。减刑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却不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假释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却不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且使执行机关和裁判机关时刻面临责任追究的风险... 在我国,减刑与假释并存且相互独立。减刑、假释各有利弊,但利弊归属不同。减刑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却不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假释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却不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且使执行机关和裁判机关时刻面临责任追究的风险。这导致减刑排挤假释,假释基本被搁置不用。保留并分别完善减刑、假释,废除减刑、完善假释,或者将减刑、假释合二为一等改革建议皆不能将减刑、假释紧密结合,同样存在不同缺陷。减刑、假释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发展,已经形成当前四种主要关系模式,即并和模式、结合模式、分立模式、单一模式。四种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四个关键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回答和选择是重构我国减刑、假释关系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自由刑变更执行 减刑、假释关系
原文传递
减刑庭审实质化的必要与可能——从减刑是罪犯的权利说起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娇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减刑制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家恩惠,同时也是罪犯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当前的减刑案件庭审受减刑"奖励说"理念的影响,庭审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突出。推进减刑庭审实质化,需要转变减刑制度的设计理念,构建国家权力与公民犯罪... 减刑制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家恩惠,同时也是罪犯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当前的减刑案件庭审受减刑"奖励说"理念的影响,庭审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突出。推进减刑庭审实质化,需要转变减刑制度的设计理念,构建国家权力与公民犯罪人权利的基本平衡;在推进维度上,实现案件类型从"给予减刑"到"撤销减刑",审理内容从"确有悔改表现"到"不具有悔改表现",审级制度从"一审终审制"到"二审终审制"的转变;在机制展开上,突出刑罚执行机关对审判机关的配合,将泛化的检察监督转化为具体的诉讼职能,重塑执法主体之间以"审判为中心"的配合、制约机制,以打破封闭的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庭审实质化 权利说 奖励说 信用减刑
下载PDF
减刑、假释提请权的归属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忠诚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S期52-55,共4页
减刑、假释的提请权是指将减刑、假释案件提请人民法院审理的权力。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这种权力由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来行使。提请减刑、假释权是什么性质的权力?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是建议权,还是起诉权?加刑与减刑、假释的启... 减刑、假释的提请权是指将减刑、假释案件提请人民法院审理的权力。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这种权力由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来行使。提请减刑、假释权是什么性质的权力?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是建议权,还是起诉权?加刑与减刑、假释的启动权是否应当统一由检察机关行使?认真分析现行提请权运作的利弊,重新审视减刑、假释的提请权的归属,对于完善刑事执行中的刑罚变更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权 减刑 归属问题 刑罚执行机关 法院审理 检察机关 变更程序 刑事执行 权力 行政权
原文传递
完善减刑、假释监督程序之构想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丹平 傅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由于减刑、假释程序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机制,实践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减刑、假释等不公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加强检察监督,保障被害人参与权,并通过听证程序保障其他符合条件而未被建议减刑、假释的罪... 由于减刑、假释程序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机制,实践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减刑、假释等不公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加强检察监督,保障被害人参与权,并通过听证程序保障其他符合条件而未被建议减刑、假释的罪犯之庭审程序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监督程序 内部制约机制 外部监督机制 刑罚制度
下载PDF
完善减刑假释监督制约机制新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国章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前,减刑假释监督制约机制尚存在一些缺陷,完善减刑假释监督制约机制,须靠监管执行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明确职责,共同努力。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监督制约机制
下载PDF
减刑和假释过程中的程序缺位和补正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祥磊 金瑞芳 《新疆社科论坛》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减刑、假释决定程序中罪犯权利保障的程序缺位;减刑、假释审理程序中罪犯权利保障的程序和正当性双重失落。必须根据正当程序的理念、价值取向制定出规范化的减刑、假释法律程序,改革现行的减刑、假释决定程序和审理程序以及监外执行制... 减刑、假释决定程序中罪犯权利保障的程序缺位;减刑、假释审理程序中罪犯权利保障的程序和正当性双重失落。必须根据正当程序的理念、价值取向制定出规范化的减刑、假释法律程序,改革现行的减刑、假释决定程序和审理程序以及监外执行制度,使得罪犯缺失的权利保障程序得到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程序缺位 正当性 补正 决定程序 假释 减刑 缺位 权利保障 正当程序 审理程序 价值取向 法律程序
下载PDF
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胡耀光等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之透视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建平 牛正良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从胡耀光等人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入手,阐述了目前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减刑 假释 保外就医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