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 被引量:188
1
作者 彭冬梅 潘鲁生 孙守迁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必要性,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数字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例,探讨中华民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 虚拟博物馆
原文传递
论中国民间美术 被引量:73
2
作者 靳之林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群体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 ,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群体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 ,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本文论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认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数千年来传承至今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我们应该继承发展这个自立于世界的民族文化优势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美术 文化内涵 艺术形态 民族精神 地域文化 本原宇宙观 美学思想 心理素质 感情气质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和民族文化资源整合 被引量:62
3
作者 乔晓光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8,共7页
本文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产生,引伸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本土一系列急迫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如: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民间活态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资源整合于多元文化发展、高等教育在文化... 本文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产生,引伸出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本土一系列急迫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如: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民间活态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资源整合于多元文化发展、高等教育在文化遗产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信息型社会参与等。作者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文化理念和学科发展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学教育 民族文化资源整合 中国 经济全球化 WTO 活态文化 农耕文化资源 农业经济 学科建设 民间艺术学科
原文传递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 被引量:33
4
作者 贾方舟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51,共7页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贾方舟朱冰天堂玫瑰布上油画146×114cm1994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妇女的自我探寻已经开始了。——BetyFrieda...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贾方舟朱冰天堂玫瑰布上油画146×114cm1994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妇女的自我探寻已经开始了。——BetyFriedan:《女性的奥秘》995年,中国女性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女性艺术” 女性艺术家 九十年代 女性视角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男性话语 母性意识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数字媒介与艺术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耕云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当代艺术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构成我们时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一般说来 ,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数字媒介形式 :1、对传统物质媒介形式的再现性模拟 ;2、对传统艺术手段的超越性模... 当代艺术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构成我们时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一般说来 ,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数字媒介形式 :1、对传统物质媒介形式的再现性模拟 ;2、对传统艺术手段的超越性模拟 ;3、对传统艺术可能性或背离性视觉形式的虚拟。而数字媒介对传统艺术的最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导致艺术的本体存在虚拟化或艺术的问题进一步泛化 ;二是改写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发展 艺术创作 视觉形式 经历 媒介 存在 改写 背离
原文传递
谈学山水画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可染 美术研究 1979年第1期3-15,39-88,共15页
许多热心于中国画、山水画的同志,要我谈谈学山水画的问题。我想从自己学画的经历出发做一点总结。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其中即或有可取之处,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别的同志。加上近来有病,来不及做一番深入研究的功夫,现在先... 许多热心于中国画、山水画的同志,要我谈谈学山水画的问题。我想从自己学画的经历出发做一点总结。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其中即或有可取之处,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别的同志。加上近来有病,来不及做一番深入研究的功夫,现在先从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画 基本功 造型能力 艺术家 客观事物 黄宾虹 绘画艺术 齐白石 徐悲鸿
原文传递
“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振濂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71,共12页
“美术”作为一个固有名词在中国流行了100年。但迄今为止 ,还没有专文对这一词语的起源、输入中国的方式与渠道、主要引进者及被社会所接受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考察了“美术”作为译语 ,如何从德语Kunst被译成日语“美术” ,再通... “美术”作为一个固有名词在中国流行了100年。但迄今为止 ,还没有专文对这一词语的起源、输入中国的方式与渠道、主要引进者及被社会所接受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考察了“美术”作为译语 ,如何从德语Kunst被译成日语“美术” ,再通过王国维、刘师培、鲁迅等主导人物 ,与李叔同、梁启超、蔡元培、黄宾虹、邓实、姜丹书等的共同努力 ,又通过“南洋劝业博览会”、“上海图画美术院”、《美术丛书》等会展、学校、出版渠道 ,终于为中国清末民初 (1904—1913)的社会所全面接纳 ,并最终从译语外来语被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固有名词。在这同时 ,“美术”一词的涵义 ,也由其意义与“美育”、“美学”、“美化”或“文学表现”(即美之“术”)、“艺术”等互相混用的状态 ,逐渐被筛选、过滤成为一个确定的含义 :特指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 ,从而最终完成了这一名词的基本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 语源 考证 译语 引进史 视觉艺术 造型艺术 留日学生 王国维 刘师培 鲁迅
原文传递
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 被引量:36
8
作者 靳之林 美术研究 1985年第3期21-36,共16页
从“碗是平放着的”说起 1979年在陕北安塞县农民剪纸创作班上,老年剪纸能手白凤兰把碗口剪成圆形的,但是她把碗底剪成一条平线,我问她为什么把碗底剪成一条平线?她回答我:“因为碗是在桌子上平放着的嘛!” 1983年我在陕北宜川县62岁的... 从“碗是平放着的”说起 1979年在陕北安塞县农民剪纸创作班上,老年剪纸能手白凤兰把碗口剪成圆形的,但是她把碗底剪成一条平线,我问她为什么把碗底剪成一条平线?她回答我:“因为碗是在桌子上平放着的嘛!” 1983年我在陕北宜川县62岁的任怀清家里,问她剪的《老鼠偷油》的罐子为什么口是圆的,底是平的呢?她回答我也是:“罐是平放着的嘛!”(图一) 看来她们既不是自然直观透视,也不是出自几何形的构成,她们是以“哲理”认识自然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宜川县 陕北剪纸 几何形 农民画 民间美术 艺术造型 平面展开 自然形态 能手
原文传递
回忆延安木刻运动 被引量:37
9
作者 江丰 美术研究 1979年第2期1-3,共3页
延安的木刻,是在承继三十年代鲁迅先生苦心培育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带到延安来,主要是通过一批三十年代活动于上海的左翼木刻家。自1936年至1940年间,相继到达延安的温涛、胡一川、沃渣、江... 延安的木刻,是在承继三十年代鲁迅先生苦心培育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带到延安来,主要是通过一批三十年代活动于上海的左翼木刻家。自1936年至1940年间,相继到达延安的温涛、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除温涛于1938年离开延安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木刻运动 木刻家 革命传统 美术 黄山 力群 作品 鲁迅 解放区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32
10
作者 靳之林 美术研究 1988年第4期60-64,共5页
纵观历史,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人类艺术以两个大系平行向前发展,一个是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这是人类本源艺术的发展延续;另一个是职业艺术家和画院学院的艺术,这是由前者派... 纵观历史,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人类艺术以两个大系平行向前发展,一个是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这是人类本源艺术的发展延续;另一个是职业艺术家和画院学院的艺术,这是由前者派生的。由此形成人类两大艺术体系和两大文化艺术遗产,前者是从史前文化开始的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文化艺术遗产,后者是以个体出现的职业艺术家创造的文化艺术遗产,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主体,就是由这两个部分和两个体系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文化艺术遗产 史前文化 艺术家 中华民族 生活用具 哲学基础 体系组成 劳动群众 劳动工具
原文传递
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被引量:38
11
作者 梁少兴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7-99,共3页
本文根据大学艺术类专业绘画基础课学习的内容,结合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课题设置如何科学、巧妙、合理等问题,目的是使绘画基础课能有针对性地更好地为设计专业服务。
关键词 设计素描教学 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绘画素描 形象思维 美学思想 绘画技法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五四”运动前後的美术教育回忆片斷 被引量:35
12
作者 吳梦非 美术研究 1959年第3期46-50,共5页
我出生于十九世紀末叶(1893年),到了二十世紀初年才受到学校教育。那时正是清朝光緒末年(1903年)。我考入的小学,名呌“官立高等小学堂”馐俏煨?1898)政变以后,废了科举、改办起来的学堂,是我家乡唯一的一所小学。我进了小学以后,始... 我出生于十九世紀末叶(1893年),到了二十世紀初年才受到学校教育。那时正是清朝光緒末年(1903年)。我考入的小学,名呌“官立高等小学堂”馐俏煨?1898)政变以后,废了科举、改办起来的学堂,是我家乡唯一的一所小学。我进了小学以后,始知有图画、唱歌等艺术学科。这种学科在当时不过是一种点綴而已。許多小学生讀的主要还是“五經”。但是我却对艺术科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里唸了五年书,毕业后,經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坚定了終身从事艺术事业的思想,轉瞬之間,已有四、五十年的历程。承党的殷切关怀,去年起我退职休养在家,得以有比較充足的时间,从头回忆,把个人的亲身經历,和耳聞目見的一些有关艺术教育的情况,作一些記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 小学生 李叔同 五十年 专修科 艺术事业 专科学校 师范学校 政变 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非遗主题IP:传承、活化与当下年轻受众群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召林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厚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技艺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IP,是在坐拥文化"富矿"的基础上,注入当下设计的审美内涵,将非遗资源优势用现代的媒介语言进行转化,结合当下年轻受众群...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厚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技艺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IP,是在坐拥文化"富矿"的基础上,注入当下设计的审美内涵,将非遗资源优势用现代的媒介语言进行转化,结合当下年轻受众群体时尚化、年轻化、追求个性的消费审美趋势,从视觉基因和精神基因两个角度探讨非遗主题IP衍生品的设计。本文基于前期调研的基因路径转换理论和方法,一方面从独特的内容角度出发,挖掘非遗主题IP设计的魅力所在,一方面从审美意涵出发,开发非遗"族群"背后的情感共鸣,进而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和年轻受众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趋势,探讨衍生品发展和文化产业效益与年轻受众群体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主题IP 内容力 共生关系
原文传递
滕固与近代美术史学 被引量:29
14
作者 薛永年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共5页
本文着重论述滕固作为中国近代美术史学奠基人的学术渊源、治学历程、学术成就,特别是引进西方美术史方法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及其对当下美术史研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滕固 画家 近代美术史学 中国 学术渊源 治学历程 学术成就 美术史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五十年来艺朮教育史料之一页 被引量:29
15
作者 姜丹书 美术研究 1959年第1期33-36,共4页
近与陈叔亮同志便談中涉及艺术教育上一些掌故,他是有心人,要随笔記录,我請勿劳,让我写一些出来作为芻蕘之献吧,将来总有一天要从事艺术教育史的编輯,这也是一小撮资料。尤其最古老的情况,趁我輩老而未死之人写些出来,比較要真切些。唐... 近与陈叔亮同志便談中涉及艺术教育上一些掌故,他是有心人,要随笔記录,我請勿劳,让我写一些出来作为芻蕘之献吧,将来总有一天要从事艺术教育史的编輯,这也是一小撮资料。尤其最古老的情况,趁我輩老而未死之人写些出来,比較要真切些。唐詩云:“白头宮女在,閑坐說玄宗”我不是白头宮女,乃是艺术园地上的白胡子园丁。从科举教育过渡到和近六十年来的学校教育,是一个划时代的轉变。我生在这个过渡时代,两重制度的教育皆受过。今且縮小范围,专談艺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专科学校 专修科 留学生 艺术教育 园丁 普通科 教育史料 学位
原文传递
青州北齐造像及其样式问题 被引量:30
16
作者 罗世平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7-52,共6页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窖藏佛教造像,在东魏至北齐之交发生了样式上的突变。引起样式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印度笈多式佛像从南海的传入。梁武帝率先吸纳,在江南形成新样。北齐随后效仿,于邺城开启风气。青州北齐佛像以邺城样式为准的...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窖藏佛教造像,在东魏至北齐之交发生了样式上的突变。引起样式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印度笈多式佛像从南海的传入。梁武帝率先吸纳,在江南形成新样。北齐随后效仿,于邺城开启风气。青州北齐佛像以邺城样式为准的,间有南朝因素的杂入。本文综合分析了南梁和北齐时的石窟遗存和出土品,参以文献记载,对北齐佛像新样的传播途径、生成过程、“张家样”和“曹家样”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造像 笈多式 张家样 曹家样 邺城样式 北齐
全文增补中
曾侯墓漆画初探 被引量:29
17
作者 祝建华 汤池 美术研究 1980年第2期76-84,共9页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掘,出土大批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礼乐器与漆木器,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重要发现。十分惹人注目的是,此墓出土的漆内棺、漆衣箱及鸳鸯形漆盒上,描绘着诡异多姿的神话传说与乐舞活动...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掘,出土大批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礼乐器与漆木器,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重要发现。十分惹人注目的是,此墓出土的漆内棺、漆衣箱及鸳鸯形漆盒上,描绘着诡异多姿的神话传说与乐舞活动等图像,为研究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极其宝贵的新资料。本文试就这批漆画的题材内容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画 战国时期 曾侯乙墓 神话传说 新资料 重要发现 湖北省 绘画艺术 题材内容 青铜
原文传递
我的七张画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丹青 美术研究 1981年第1期49-53,共5页
我去西藏一共半年,《母与子》等六幅画是在拉萨完成的,回北京画了《牧羊人》。画已经展出了,不少人对我这样画法不太理解,我是这样想的:时风讲究创新,讲究民族化、现代化。搞的人一多,我反倒不想凑热闹。对自己要有个估量和了解,找到自... 我去西藏一共半年,《母与子》等六幅画是在拉萨完成的,回北京画了《牧羊人》。画已经展出了,不少人对我这样画法不太理解,我是这样想的:时风讲究创新,讲究民族化、现代化。搞的人一多,我反倒不想凑热闹。对自己要有个估量和了解,找到自己的素质和偏爱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我学国循规蹈矩,天性缺乏浪漫的气质。我的敏锐只在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中体现出来,在生活中我喜欢普通的细节,我内心充满往日在底层的种种印象,离开这些印象,我就缺乏想象。我偏爱这么几位画家:伦勃朗、柯罗、米勒、普拉斯托夫(我发现,一个画家的风格无论怎样独特,总和他偏爱的几个前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勃朗 生活中 时风 名字 现代化 西藏 米勒 底层 作品 毕业创作
原文传递
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述要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鹏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一、会议召开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于2001年启动并公布了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保护、抢救世界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中国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 一、会议召开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于2001年启动并公布了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保护、抢救世界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中国作为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民族,目前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一样,许多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迅速的消失和流变。大学作为知识承传与创新基地,应当关注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研究、传播等诸多社会重要问题。大学应当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训、智能参与、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方面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本源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等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研讨会 联合国教科之组织 研讨主题 生态保护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情感体验:美育的根本特征--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四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杜卫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0,共6页
从情感入手对人进行教育,既是席勒美育理论的创造,也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美育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就是情感体验,这种以审美为基本性质的情感体验具有超功利性和人文性,亦即"无用之用"。美育的情感体验特征表现为... 从情感入手对人进行教育,既是席勒美育理论的创造,也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美育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就是情感体验,这种以审美为基本性质的情感体验具有超功利性和人文性,亦即"无用之用"。美育的情感体验特征表现为美育的过程性,也就是把过程和目的相统一,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使受教育者情感得到丰富和提升,以怡情养性本身来"培根铸魂"。当前美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就解决美育教学过程的"无感"问题,解决之道就是让"以活动为中心"成为美育教学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使学生在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浓厚审美氛围、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引发、延续和深化情感体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情感体验 过程性 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