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0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90
1
作者 贾宏杰 穆云飞 余晓丹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建设完善的社会综合能源系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我国社会供能系统安全性低、自愈能力差、设备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案。文章首先给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结合世界各国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我国... 建设完善的社会综合能源系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我国社会供能系统安全性低、自愈能力差、设备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案。文章首先给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结合世界各国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分别从国家、区域和终端这3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综合能源利用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50
2
作者 傅质馨 李潇逸 袁越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共12页
能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量多种类型分布式能源不断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构想,拟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实时通信、智能控... 能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大和大量多种类型分布式能源不断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安全管理和应用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构想,拟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实时通信、智能控制和可靠的信息安全等能力,不断提升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入提高各种类型能源之间的互动能力,将现有的电力系统转变为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智能网络化电力能源系统。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进行说明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电力物联网 大数据 新一代人工智能 智能家居 智能车联网系统
原文传递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44
3
作者 刘卓然 陈健 +2 位作者 林凯 赵英杰 许海平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32,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行列。首先概括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市场状况、技术研发、产业扶持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及我国的电动汽车发... 随着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行列。首先概括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市场状况、技术研发、产业扶持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及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并提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之后从电机驱动技术、电控能量管理技术和锂离子电池技术这3个方面提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产业政策 技术研发
原文传递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34
4
作者 张亚健 杨挺 孟广雨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支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对保障电网弹性安全运行、实现异质能源友好接入、服务用户精细化用能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连接产-销两端关键中间环节,依靠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将全... 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支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对保障电网弹性安全运行、实现异质能源友好接入、服务用户精细化用能具有重要意义。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连接产-销两端关键中间环节,依靠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将全面提升其深度感知与精细控制能力,促使配电网由传统的'源→荷'单向供能模式向'源荷'双向能量流动模式转变,并赋予配电网能源数据共享、服务提供的新型角色。文章从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典型功能、关键技术,以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泛在电力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电力物联网 配电网 智能电网
原文传递
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7
5
作者 鲁先龙 程永锋 电力建设 2005年第11期25-27,34,共4页
输电线路基础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基础,送电线路距离长、跨越区域广、沿途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大,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边界条件较多。杆塔基础除承受拉、压交变荷载外,还承受着较大的水平荷载。在通常情况下... 输电线路基础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基础,送电线路距离长、跨越区域广、沿途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大,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边界条件较多。杆塔基础除承受拉、压交变荷载外,还承受着较大的水平荷载。在通常情况下,杆塔基础抗拔和抗倾覆稳定性是其设计控制条件。近年来,我国线路基础工程建设出现了许多基础形式:如人工斜掏挖原状土基础,原状土地基承载力高、变形小、开挖量小、节省材料。软土地基复合式小桩基础,可使桩倾斜度与基础所受拉、压力和水平力的合力方向一致,大大提高基础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电线路 杆塔基础 现状 展望
原文传递
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16
6
作者 李军军 吴政球 +1 位作者 谭勋琼 陈波 电力建设 2011年第8期64-72,共9页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正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文章综述了目前风力发电及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未来风力发电... 风能作为最具商业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正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文章综述了目前风力发电及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类型、风电系统中所采用发电机的性能与特点以及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可再生能源 风力发电 发电机 风电并网
原文传递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 被引量:104
7
作者 宋璇坤 李敬如 +5 位作者 肖智宏 林弘宇 李震宇 邹国辉 黄宝莹 李勇 电力建设 2012年第11期1-6,共6页
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外部运行管理需求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工... 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外部运行管理需求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和标准制定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课题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顶层设计 技术路线
原文传递
用于电网削峰填谷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及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96
8
作者 修晓青 李建林 惠东 电力建设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电网负荷峰谷差日益增大,为满足高峰负荷用电需求,需增设或改造原有发输配电设备,而电网的低负荷率导致电力设备的资产利用率较低,使得电源规划建设缺乏经济性。储能技术可解决峰谷差加大、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现阶段储能系统的高成... 电网负荷峰谷差日益增大,为满足高峰负荷用电需求,需增设或改造原有发输配电设备,而电网的低负荷率导致电力设备的资产利用率较低,使得电源规划建设缺乏经济性。储能技术可解决峰谷差加大、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现阶段储能系统的高成本限制了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考虑储能系统充放电平衡约束、循环寿命等因素,研究了储能技术用于电网负荷削峰填谷的控制策略,并建立了评价储能系统投资经济性的数学模型。以实际负荷数据为例,仿真分析了在不同调峰程度下储能系统的容量需求,分别从社会效益和投资者角度研究了储能系统投资的经济性问题,最后提出了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的经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削峰填谷 容量配置 经济评估 规模经济
原文传递
我国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86
9
作者 程永锋 邵晓岩 朱全军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4,共3页
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规范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仍沿用总安全系数法 ,设计的基础尺寸比国外大 ,设计较为保守 ,基础施工费用比国外高出很多 ,在国外竞标中 ,处于不利地位。为此 ,在调研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基础工程 现状 存在问题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的地震灾害研究现状与应急响应 被引量:85
10
作者 谢强 电力建设 2008年第8期1-6,共6页
作为大型复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在强烈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生活陷入瘫痪。近年来发生的历次强烈地震均对电力设施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文章首先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电力系统由于强烈地震所引发的事故... 作为大型复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在强烈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生活陷入瘫痪。近年来发生的历次强烈地震均对电力设施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文章首先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电力系统由于强烈地震所引发的事故和损失,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在地震灾害时的破坏特征;然后对电力设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最后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为例,介绍了电力系统在地震灾害时的应急响应和震后快速恢复方法。严峻的事实表明:开展电力设施抗震研究,提高电力系统地震灾害下的安全性,保障电力供给,是当前电力系统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地震灾害 抗震设计 变电站 应急处置
原文传递
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实践综述 被引量:79
11
作者 宋璇坤 韩柳 +3 位作者 鞠黄培 陈炜 彭竹弈 黄飞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共11页
智能电网是世界范围内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2009年提出建设智能电网以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接纳可再生能源、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智能调度控制系统、通信信息支撑... 智能电网是世界范围内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2009年提出建设智能电网以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接纳可再生能源、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智能调度控制系统、通信信息支撑平台五大领域出发,系统评述了我国在新能源并网预测、储能、智能变电站、输电线路防灾减灾、柔性直流输电、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微电网、智能用电、配用电综合示范、智能调度控制系统、通信网和信息平台12个方向应用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并对比分析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发展水平,展望了各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 智能输变电 智能配用电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 通信信息支撑平台
原文传递
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发展 被引量:76
12
作者 刘骥 黄国方 徐石明 电力建设 2009年第7期1-3,共3页
简述了国内外电网状态监测的现状,分析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在状态监测方面的差异。从状态监测的信息涉及范围、采集及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对未来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考虑和构想,仔细分析了未来智能电网状态监测的应用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传统电网 状态监测 全网全寿命周期综合优化体系
原文传递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黄保军 史京楠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48,66,共5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电网经营企业将更加重视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在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330kV及以上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的规定》(试行 )中规定 ,电网建设项目应进行经济评价。目前的《电网项目经济评价暂行办...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电网经营企业将更加重视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在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330kV及以上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的规定》(试行 )中规定 ,电网建设项目应进行经济评价。目前的《电网项目经济评价暂行办法》是以电价加价为核心的评价方法 ,在实际电网经济评价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电网建设项目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另一种意义的改扩建工程 ,应采用“有无比较法”进行经济评价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建设项目 经济评价 “有无比较法” 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工业 电价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及政策分析 被引量:74
14
作者 邵汉桥 张籍 张维 电力建设 2014年第7期51-57,共7页
针对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提出了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居民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选取全国6个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上网比例、电价、配套政策和太阳能资源等因素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的影... 针对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提出了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居民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选取全国6个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上网比例、电价、配套政策和太阳能资源等因素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大部分地区的内部收益率能达到8%以上,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11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投资价值。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量上网比例和年利用小时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比例越小,则内部收益率越高,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年利用小时数则相反。最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配套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 内部收益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 上网比例 年利用小时数 补贴
原文传递
国内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和应用综述 被引量:71
15
作者 何州文 陈新 +1 位作者 王秋玲 张卓 电力建设 2010年第4期90-93,共4页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它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的特长,具有强度大、载流量大、耐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重量轻、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从导线、金具、施工以及运行4个方面介绍了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国内的...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它充分发挥了复合材料的特长,具有强度大、载流量大、耐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重量轻、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从导线、金具、施工以及运行4个方面介绍了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复合材料 架空输电线路
原文传递
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耐热机理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16
作者 尤传永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共5页
耐热铝合金导线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导线 ,它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比使用普通导线的综合造价要低许多。在输电线路上推广应用耐热铝合金导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期待着有更多更好的国产耐热铝合金导线问世 。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导线 耐热机理 输电线路 输电电流 钢芯铝绞线
原文传递
输电铁塔的腐蚀与防护 被引量:69
17
作者 陈云 强春媚 +1 位作者 王国刚 苗文华 电力建设 2010年第8期55-58,共4页
输电铁塔构件锈蚀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输电铁塔构件锈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指出目前铁塔锈蚀防护措施存在的问题。针对锈蚀铁塔防护中的问题,提出采用低表面处理底漆的建议。根据输电铁塔的具体运行环境,提出了不同的铁塔防... 输电铁塔构件锈蚀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输电铁塔构件锈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指出目前铁塔锈蚀防护措施存在的问题。针对锈蚀铁塔防护中的问题,提出采用低表面处理底漆的建议。根据输电铁塔的具体运行环境,提出了不同的铁塔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 腐蚀 锈蚀原因 防护措施 涂料 低表面处理底漆
原文传递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刘泽洪 高理迎 余军 电力建设 2007年第10期17-23,共7页
文章论证了在我国金沙江水电送出工程中采用±800kV,64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工程设计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在常规直流输电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提出... 文章论证了在我国金沙江水电送出工程中采用±800kV,6400MW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工程设计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在常规直流输电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工程设计 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碳交易机制下考虑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60
19
作者 魏震波 马新如 +3 位作者 郭毅 魏平桉 卢炳文 张海涛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其需求侧可调节潜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碳交易机制下考虑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首先,根据负荷响应特性将需求响应分为价格型和替代型2类,分别建... 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其需求侧可调节潜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碳交易机制下考虑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首先,根据负荷响应特性将需求响应分为价格型和替代型2类,分别建立了基于价格弹性矩阵的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及考虑用能侧电能和热能相互转换的替代型需求响应模型;其次,采用基准线法为系统无偿分配碳排放配额,并考虑燃气轮机和燃气锅炉的实际碳排放量,构建一种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交易机制;最后,以购能成本、碳交易成本及运维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运行模型,并通过4类典型场景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需求响应灵敏度、燃气轮机热分配比例和不同碳交易价格下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发现,合理分配价格型和替代型需求响应及燃气轮机产热比例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制定合理的碳交易价格可以实现系统经济性和低碳性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需求响应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运行
原文传递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电力物联网用户侧数据应用框架 被引量:61
20
作者 原吕泽芮 顾洁 金之俭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物联网技术渗透到电力系统所形成的电力物联网承载着海量数据流,通过电力业务数据化和电力网络信息化,促进电力数据业务化目标的实现。目前电网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数据存储与处理,使得海量细粒度的用户侧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此,... 物联网技术渗透到电力系统所形成的电力物联网承载着海量数据流,通过电力业务数据化和电力网络信息化,促进电力数据业务化目标的实现。目前电网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数据存储与处理,使得海量细粒度的用户侧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用户侧数据应用框架,以打破由于计算资源有限而导致用户侧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壁垒。利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互补性,以预测预警、分类聚类和需求响应3类用户侧基础数据应用为例,设计了用户侧数据应用框架,以期实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数据流、业务流的协同循环,从而达到对用户侧数据进行广而深的价值挖掘的目标。最后,从物理层、平台层和业务层3个维度对实现该框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云边端协同 数据中台 大数据 电力物联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