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音、现代性和历史 被引量:29
1
作者 艾米丽.汤普森 王敦 张舒然 文学文化 2016年第2期95-99,共5页
《现代性的声音景观》所讲述和分析的,是20世纪初美国听觉文化的历史。此书记录了当时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显著变化,并探讨了与此同等重要的听觉方式的转变。当时的人们,作为听觉商品的新兴消费者,开始被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新... 《现代性的声音景观》所讲述和分析的,是20世纪初美国听觉文化的历史。此书记录了当时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显著变化,并探讨了与此同等重要的听觉方式的转变。当时的人们,作为听觉商品的新兴消费者,开始被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新型声音所环绕。笔者认为,通过调查声音技术如何生产出这些声音,是出于怎样的文化诉求,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触摸“机器时代”(TheMa—chineAge)的历史,特别是由科学技术方面所牵动的文化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声音 历史 现代科学技术 文化诉求 20世纪 文化嬗变 听觉
下载PDF
互文性定义探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玉平 文学文化 2012年第4期16-22,共7页
互文性是指文本与其他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互文性的"文"——"文本"究竟指什么,直接关系到互文性概念本身的含义。文本和互文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现实中... 互文性是指文本与其他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互文性的"文"——"文本"究竟指什么,直接关系到互文性概念本身的含义。文本和互文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现实中,既不存在绝对的文本,也不存在绝对的互文本,文本生存于互文性中,互文本坐实在文本性里。为互文性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必须在互文性研究的"意识形态"与"诗学形态"路径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充分吸收两种路径各自的优长并竭力避免其缺陷。我们的互文性定义实现了由"作者—作品—传统"三角关系到"文本—话语—文化"三角关系的转换,有力地凸显了互文性研究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体的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 互文本 意识形态 诗学形态
下载PDF
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洪 文学文化 2013年第3期4-14,共11页
《红楼梦》研究面临着路径、方法的重新考量的问题。新旧"红学"试图以影射、自传阐释文本的途径矛盾丛生,愈走愈窄。而通过广义的互文视角,却可以揭示出这部小说生成的文化、文学血脉——林黛玉的精神气质、林黛玉与薛宝钗二... 《红楼梦》研究面临着路径、方法的重新考量的问题。新旧"红学"试图以影射、自传阐释文本的途径矛盾丛生,愈走愈窄。而通过广义的互文视角,却可以揭示出这部小说生成的文化、文学血脉——林黛玉的精神气质、林黛玉与薛宝钗二元对待的描写方式,都不是索隐或考证能解决的;无论"林下风气"与"闺房之秀"的"兼美"向往,还是"红楼"、"梦"、"葬花"等意象透露的忏悔心态,以及"太虚幻境"展现的女性天国等,都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互文 研究方法 林黛玉 林下之风
下载PDF
城市的声音:现代早期欧洲城镇的声音景观 被引量:17
4
作者 大卫.加里奥 王敦 +1 位作者 李泽坤 李建为 文学文化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在17、18、19世纪的欧洲城镇,人们听到的声音与现在的迥然不同,差异之下更有深层原因:与我们今天试图逃避城市噪音不同,对早期现代城镇的居民来说,声音是信息的关键来源。声音形成了一个符号系统,其传递消息、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确定所处... 在17、18、19世纪的欧洲城镇,人们听到的声音与现在的迥然不同,差异之下更有深层原因:与我们今天试图逃避城市噪音不同,对早期现代城镇的居民来说,声音是信息的关键来源。声音形成了一个符号系统,其传递消息、帮助人们随时随地确定所处的时间和位置,并且让他们成为"听觉社群"(auditory community)的一部分。声音帮助建立身份认同感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个信息系统的演进,反映了社会以及政治组织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和城市空间的态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城市 欧洲城镇
下载PDF
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嘉莹 文学文化 2012年第2期4-21,共18页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根据叶嘉莹先生关于古... 可吟诵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中吟诵诗歌的传统渐趋淡化,几至消亡。所幸,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的有识学人积极致力于这一文化传统的承续与发扬,使古典诗歌吟诵研究重新焕发光彩。本文即是根据叶嘉莹先生关于古典诗歌吟诵的讲演而整理成章。在文中,叶先生从汉语言文字的特质、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基础与体式流变等维度入手,深入阐述了吟诵传统与中国"旧诗"美学特质的密切关系,进而指出吟诵是我们得窥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法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美感特质 体式 格律 诗言志
下载PDF
自拍、朋友圈与表情包——网络图像的政治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宏峰 尹倩文 文学文化 2017年第1期46-56,共11页
本文以自拍、朋友圈和表情包为中心讨论当代图像文化。朋友圈图像反映了当代人生活的全面图像化,图际关系取代了人际关系,朋友圈图像构成了当代最大的档案艺术。而自拍人像又是朋友圈的首要,手机摄影条件和当代审美观念带来高度僵化的... 本文以自拍、朋友圈和表情包为中心讨论当代图像文化。朋友圈图像反映了当代人生活的全面图像化,图际关系取代了人际关系,朋友圈图像构成了当代最大的档案艺术。而自拍人像又是朋友圈的首要,手机摄影条件和当代审美观念带来高度僵化的自拍图式,人们越来越经常地具有一种特殊身份——"被拍摄的人",要提前使自己变成影像。而这一切是摄影视觉性发展的结果,摄影切割、固定、放大、重组其对象,使得"表情"被无限突出。表情包图像的根本特征在于"套层"与"脱域"的双重机制,基于photoshop技术,表情包图像组合了不同层次、相互之间矛盾与拆解的图像元素,其意义中空,却由此最好地发挥了设定的政治功能。而所有这些网络图像最终幻化为一种"物化景观",成为当代图像政治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拍 朋友圈 表情包 图像政治 摄影视觉
下载PDF
被玻璃所阻隔的“声音景观” 被引量:11
7
作者 雷蒙德·默里·谢弗 王敦(译) 文学文化 2016年第2期92-94,共3页
当视觉文化被看做是文化研究应对图像时代到来的一种反应的时候,声音文化或者人们常用的听觉文化的研究无形中被许多入忽视或者误读了。电影确实在制作种种幻觉.从而激活了人们关注的热情,而声音和听觉似乎一直都是世界的真实信息通... 当视觉文化被看做是文化研究应对图像时代到来的一种反应的时候,声音文化或者人们常用的听觉文化的研究无形中被许多入忽视或者误读了。电影确实在制作种种幻觉.从而激活了人们关注的热情,而声音和听觉似乎一直都是世界的真实信息通道。事实上,没有比声音更能激活人的主体幻觉和心理幻景的了。相对来说,听觉要比视觉更具有触摸和贴近的体验。从而更能够创造生动饱满的现场感。无论怎样看见,都是“远观”,而只要听见则一定会有消弭距离的冲动。这预示着声音所建构的文化,更能潜在地发挥技术政治的能力,创生特定的景观认同。本期三篇文章,皆为当前国际声音文化研究的经典成果。目前国内的声音研究往往不能从声音的技术景观和政治内涵角度入手,本期所刊三文,旨在针对这一状况,创生新的声音文化研究的起点。(周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景观 文化研究 玻璃 视觉文化 政治内涵 图像时代 信息通道
下载PDF
《红楼梦》“木石”考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洪 文学文化 2016年第3期24-35,共12页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到曹家与雍正皇帝的刻骨怨怼,小说中这一词语以及相关意象,不无"违碍"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石 红楼梦 雍正 谕旨 违碍
下载PDF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对英雄形象的建构及其价值症候 被引量:11
9
作者 盖琪 文学文化 2013年第1期36-45,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影视艺术在新的文化整合态势下迎来了一个新的"英雄辈出"的时代:通过众多英雄形象的建构,影视创作者与接受者们共同表达出对民族身份与民族价值观既有坚守又有创新的多元诉求。而其中所呈现的种种价值症候也为我们清醒地观察、深入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困惑与希冀提供了上佳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影视艺术 英雄形象 价值症候
下载PDF
微时代的移动互联:轻熟人社交、交往快感与新陌生人社会的伦理焦虑——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农郁 文学文化 2014年第3期91-99,共9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而产生,陌生人与熟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共同进入轻熟人社交的范畴之中。移动社交空间的整合性、虚拟性、便捷性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激发出空前的交往快感,表征着带有虚拟性质的新陌生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伦理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微信 轻熟人社交 交往快感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现代及“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鸥外鸥与“反抒情”诗派的另类现代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解志熙 文学文化 2011年第4期35-49,共15页
以鸥外鸥为代表的"反抒情"诗派活跃于抗战及40年代诗坛。这是一个"左翼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其诗作体现了左翼的政治洞察力和艺术的先锋性之非同凡响的结合,可谓对现代实存和"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他们... 以鸥外鸥为代表的"反抒情"诗派活跃于抗战及40年代诗坛。这是一个"左翼现代主义"的诗歌流派,其诗作体现了左翼的政治洞察力和艺术的先锋性之非同凡响的结合,可谓对现代实存和"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他们的诗学主张和创作经验,足以启发当代诗人如何面对日益现代化的现实而诗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现代主义” “反抒情”诗派 鸥外鸥 现代派诗 戴望舒
下载PDF
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被引量:9
12
作者 戴维 文学文化 2012年第3期42-47,共6页
经过千年的积淀与演化,龙在中国早已超越物态形象的范畴,成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国家形象。近年来,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问题备受关注,"挺龙论"、"弃龙论"曾一度针锋相对、喧嚣尘... 经过千年的积淀与演化,龙在中国早已超越物态形象的范畴,成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国家形象。近年来,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问题备受关注,"挺龙论"、"弃龙论"曾一度针锋相对、喧嚣尘上。如何处理好龙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实现龙文化有效的国际化传播,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回溯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历史的基础之上,就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展开反思,探讨了中国历史语境中龙文化与封建专制的联系、东西方龙文化差异造成国际化传播障碍、国际传播中中国龙文化的"他塑"格局等问题,并从文化自觉与中国龙文化现代传播的定位、中国龙的翻译与重构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化 国家形象 国际化传播
下载PDF
中华吟诵的抢救、研究与当代传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敏俐 文学文化 2016年第2期4-16,共13页
中华吟诵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诵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修身方式,在中华诗词古今演变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百年内中华吟诵传承曾经面临断绝的危险,所幸近年来得到了重新重视。本论文介绍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中华吟诵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诵读方式、教学方式,也是重要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修身方式,在中华诗词古今演变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百年内中华吟诵传承曾经面临断绝的危险,所幸近年来得到了重新重视。本论文介绍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近五年来抢救采录和研究的有关情况,并简要探讨了中华吟诵的当代传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吟诵 抢救 采录 研究 传承
下载PDF
祛魅时代的文化图景 被引量:9
14
作者 陶东风 文学文化 2010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马克思、波德莱尔、本雅明等的解读,梳理了西方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文化祛魅理论。特别对马克斯.韦伯关于工具理性与文化祛魅、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和文化祛魅、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与文化祛魅的理论进行了辨析,最后...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马克思、波德莱尔、本雅明等的解读,梳理了西方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文化祛魅理论。特别对马克斯.韦伯关于工具理性与文化祛魅、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和文化祛魅、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与文化祛魅的理论进行了辨析,最后对波德莱尔笔下的祛魅文人——浪荡子形象也在祛魅的视角下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现代性 工具理性 现代科技 浪荡子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人骑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晟 文学文化 201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驴与牛马相比,体形矮小,行速迟缓,其价位亦较牛马低廉,故中国古代不少诗人都有骑驴的故事或经历,它不只是一种行为,它与骑马骑牛属于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意义指向,表明它已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现象。概括起来,中国古代诗人骑驴主... 驴与牛马相比,体形矮小,行速迟缓,其价位亦较牛马低廉,故中国古代不少诗人都有骑驴的故事或经历,它不只是一种行为,它与骑马骑牛属于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意义指向,表明它已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现象。概括起来,中国古代诗人骑驴主要有四种文化内涵:苦吟、落拓、任诞与参禅。四者之间又有着某种内在关联:骑驴苦吟,既为酝酿诗思、捕捉灵感,又是生活贫困、落拓失意之写照;骑驴任诞与参禅则分别与道教、道家思想、佛教有关;如果说任诞的外衣下寄寓的是被褐怀玉、怀才不遇,那么苦吟的执著坚毅与参禅的境界确乎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人 骑驴 文化解读 苦吟 落拓 任诞 参禅
下载PDF
消费社会的爱情叙事逻辑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琰娇 文学文化 2014年第1期32-38,共7页
电视剧《蜗居》的走红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爱情的叙事逻辑近年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古典爱情关于情感的乌托邦理想几乎被资本蚕食殆尽,爱情叙事中对象所拥有的资本以及资本塑造的符号形象成为最终砝码,这种现象在近年的中小成本都... 电视剧《蜗居》的走红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爱情的叙事逻辑近年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古典爱情关于情感的乌托邦理想几乎被资本蚕食殆尽,爱情叙事中对象所拥有的资本以及资本塑造的符号形象成为最终砝码,这种现象在近年的中小成本都市爱情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窈窕绅士》、《幸福额度》、《我愿意》三部电影为例,详细分析消费社会中资本对爱情叙事的改造和收编功能,借由这两个功能,资本最终完成了对爱情叙事从浪漫到现实的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爱情叙事 《窈窕绅士》 《幸福额度》 《我愿意》
下载PDF
“悲壮的青春”与梁晓声的英雄叙事——知青文学回头看(之一) 被引量:8
17
作者 陶东风 文学文化 2013年第1期46-56,共11页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这种解读与其说是文学或美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和文学政治的。本文认为,作为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开创的、以道德理想主义与去政治化为基...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以梁晓声为代表的知青文学中的英雄叙事进行了新的解读。这种解读与其说是文学或美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和文学政治的。本文认为,作为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知青作家,梁晓声开创的、以道德理想主义与去政治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悲壮的青春叙事"或"英雄叙事",存在一种极具误导性、但又难以被察觉的认识误区和价值误区。对此,评论界尚未予以足够重视。解读知青文学不仅可以了解后知青、后"文革"时代知青作家对于知青运动及"文革"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也折射出当下国人在"文革"反思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知青文学 悲壮叙事 英雄叙事
下载PDF
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峰屹 文学文化 2010年第2期89-98,共10页
关于谶纬名义,有唐以来大抵形成了'谶纬有别'和'谶纬无别'两种观点,且后者有取代前者而成为定论之势。本文认为,谶纬名实的分合、演变十分复杂,'有别'、'无别'二说均失于粗陋,都缺乏史实的详确证明。... 关于谶纬名义,有唐以来大抵形成了'谶纬有别'和'谶纬无别'两种观点,且后者有取代前者而成为定论之势。本文认为,谶纬名实的分合、演变十分复杂,'有别'、'无别'二说均失于粗陋,都缺乏史实的详确证明。鉴于今存谶纬佚文零散错乱、难以自足呈现谶纬原貌之实际,只有从历史(谶纬之基本史实、汉人的语言实践和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等)演变的角度,翔实考察谶纬之名实如何分合、纠结,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有别 谶纬无别 历史思维
下载PDF
记忆的德性及其与中国记忆伦理化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静蓉 文学文化 2015年第1期50-59,共10页
政治道德或记忆的德性,其核心思想就是记忆的伦理或记忆政治。它的产生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方式及政治统治方式有关,它的效应实施也与碎片化的后现代社会有关。中国记忆的伦理化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第一,文学的暗示性。即文学作品借助其... 政治道德或记忆的德性,其核心思想就是记忆的伦理或记忆政治。它的产生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方式及政治统治方式有关,它的效应实施也与碎片化的后现代社会有关。中国记忆的伦理化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第一,文学的暗示性。即文学作品借助其"文学化"的表现方式表达道德倾向性或价值观,它是文学介入历史、发挥社会影响的重要表现,是文学对于历史的"想象性记录"的一种策略。第二,政治的正确性。即统治者合法性的组成因素,也是后者实施统治的手段,更是统治者合法性追求的理想和愿望。第三,道德的排他性。即以道德为纲,把道德标准视为判断记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伦理化 文学 政治 道德
下载PDF
剩余快感:当前文艺生产的驱动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志强 文学文化 2021年第4期71-80,共10页
恰如剩余价值是资本生产的真正目的,剩余快感的生产,也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生产的真正目的。当代文艺——尤其是大众文艺正从象征型时段走向寓言型时段。诸多作品都隐藏了本身没有陈述的信息;各种压抑性的意义像幽灵一样在银幕与文字中游荡... 恰如剩余价值是资本生产的真正目的,剩余快感的生产,也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生产的真正目的。当代文艺——尤其是大众文艺正从象征型时段走向寓言型时段。诸多作品都隐藏了本身没有陈述的信息;各种压抑性的意义像幽灵一样在银幕与文字中游荡;快感正成为生活财产和生命印记。剩余快感驱动下的文艺作品,其内容有时候会显示出极端荒唐诡异的情形。但是,恰如拉康所言,疯狂本身蕴含着严格的逻辑,妄想遵循可以推理的逻辑演绎。对于这类文本而言,传统的文艺批评所强调的"文本反映现实"已经失效,需要借助于寓言论批评,将文本外部意义"引入"文本之中,才能重构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马克思主义 剩余快感 寓言论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