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剧润腔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汪人元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22,共12页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种对唱腔进行润饰以获得美化、韵味、以及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与现象,它在中国民族音乐"线的艺术"传统之中,与追求单音内涵的复杂多姿和旋律线性运动的丰富变化,特别是追求在单音动势中音的轻重...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种对唱腔进行润饰以获得美化、韵味、以及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与现象,它在中国民族音乐"线的艺术"传统之中,与追求单音内涵的复杂多姿和旋律线性运动的丰富变化,特别是追求在单音动势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曲折回环所构成的特殊韵律感和内在生命感的特点完全一致,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意境和精神。京剧作为国剧,其润腔的全面技巧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声乐润腔的精神原则与艺术成就;京剧润腔是京剧音乐表演艺术中将死谱变为活唱最为重要的基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润腔 单音内涵 线性艺术 润腔技巧 润腔意义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一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文基于实验研究的积累,从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打通文化视域,突破时空限制,突破艺术形式,创造一种不同民族之间共通的、具有人类普适意义的艺术价值。本文首次提出中国戏曲跨文化... 本文基于实验研究的积累,从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打通文化视域,突破时空限制,突破艺术形式,创造一种不同民族之间共通的、具有人类普适意义的艺术价值。本文首次提出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原态"创新模式和"动态"创新模式。"原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保持了中国戏曲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的延续性,和不以时代变化为转移的、超越时代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原态"也包含着随着时代变化,在本土文化影响下,戏曲艺术本体的渐变式丰富和发展。"动态",则包含更为丰富的内涵,是指:跨越了时空的场域,立足民族艺术的世界性,创造出突破传统的新的艺术价值,这种变化是显性的,是涉及艺术形式的,是基于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冲突、妥协而产生的创造性的变化,它包含着跨文化语境下的中西戏剧交汇、中西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汇所产生的显变式融合和持续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跨文化传播 原态创新 动态创新
原文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对戏曲艺术创新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晓宁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0,115,共6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在带给受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迅速演变出更多新的传播形态。而对于戏曲艺术来说,尽管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仍是主要的传播类型之一,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新的传播形态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在带给受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迅速演变出更多新的传播形态。而对于戏曲艺术来说,尽管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仍是主要的传播类型之一,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新的传播形态也在逐渐融入其中,使戏曲艺术在新的时代下产生了更多的传播可能。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与戏曲艺术进行结合,不仅在内容上可以更好的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通过新颖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受众以亲近戏曲艺术;不仅对两者的各自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我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面做出新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戏曲传播 创新
原文传递
唐代仗内教坊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柏红秀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6,共4页
仗内教坊,是中唐出现的、独立于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之外的宫廷音乐机构。其建制状况如下最迟在德宗建中年间设立,武宗朝仍然存在;乐官由帝王从禁军将领中选拔任命,主要负责北衙禁军中的音乐事务;乐人来源有三一为北衙禁军,包括六军与神... 仗内教坊,是中唐出现的、独立于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之外的宫廷音乐机构。其建制状况如下最迟在德宗建中年间设立,武宗朝仍然存在;乐官由帝王从禁军将领中选拔任命,主要负责北衙禁军中的音乐事务;乐人来源有三一为北衙禁军,包括六军与神策军,一为地方军营,一为有罪之人的妻女;散乐是其主要音乐项目;它与教坊存在着音乐交流与合作。它的设立和活跃反映中唐以后军营已成为唐代音乐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仗内教坊 教坊 中唐音乐
原文传递
河南濒灭剧种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金宝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虽然这些剧种在河南都有过兴盛的历史,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积淀,现在都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他们丰富的剧目,各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特征、审美选择。是研究戏曲文化、戏曲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灭剧种 现状调查 河南 报告 文化特色 文化积淀 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文化特征 审美选择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花鼓戏 怀梆 宛梆 剧目
原文传递
“海派京剧”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炼红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3,共10页
近代上海,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消费空间的重构与休闲观念的流行,各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样式(如西方现代商业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市民娱乐文化等),皆在城市娱乐空间这一特定时空及大众文化景观中得以交融与杂糅。“海派京剧”... 近代上海,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消费空间的重构与休闲观念的流行,各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样式(如西方现代商业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市民娱乐文化等),皆在城市娱乐空间这一特定时空及大众文化景观中得以交融与杂糅。“海派京剧”崛起于20世纪初叶,其风格特质无外乎开放性、时代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西方“现代戏剧艺术”意义上的艺术完整性。此间错综融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民众心理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而海派京剧所集中体现的大众文化冲击力,无论从城市文化建构的何种向度来看(如市民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可能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种种文化向度(如传统文化、精英文化、雅文化等)构成挑战。从更深的层面来看,随着海派京剧生存空间从茶园到剧场的兴替演变所呈现的城市娱乐空间的化约与规整,和由此而来的对日常生活实体所构成的间离与挤压,戏曲作为一种起始于民众生活的草根文化,其内在的元气和活力恐怕也就不得不与城市中相对更为自然的生活状态、交流空间及其情色想象一起,失神,枯竭,同步萎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京剧” 中国 城市文化 娱乐空间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浅析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广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戏曲艺术 舞台演出形式 封建社会 表演形式 艺术流派 娱乐形式 娱乐生活
原文传递
当代日本音乐教育及其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晓天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100,共8页
战后的日本音乐教育,是以在美国的强令之下实行了彻底的变革为新的开端的,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本文运用比较教育的观点,介绍了日本二战后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为适应人的需求和社... 战后的日本音乐教育,是以在美国的强令之下实行了彻底的变革为新的开端的,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本文运用比较教育的观点,介绍了日本二战后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为适应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同时也提出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音乐教育改革 普通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怎样确认《九宫大成》元散曲中仍存真元之声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翔鹏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2-86,共5页
收入《九宫大成》的元散曲,其音乐究竟是清代昆曲,还是确有真元之声在内,这在学界有不同认识.我认为,此事不宜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这里提出几种考察其音乐时代的方法.
关键词 元散曲 真元 碎金词谱 笛色谱 弦索调 《录鬼簿》 中吕调 新水令 燕乐 磨调
原文传递
当代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论纲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杜长胜 张文振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更新和繁荣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戏曲教育则是戏曲艺术传承、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中国戏曲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更新和繁荣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戏曲教育则是戏曲艺术传承、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中国戏曲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确立了现代戏曲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人才,推动戏曲艺术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教育 科班 现代戏曲教育体系 戏曲人才
原文传递
二人转的起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红侠 刘文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在对二人转起源研究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及述评的基础之上,论述了二人转的起源问题。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说唱艺术莲花落和传入东北的小戏山西柳腔。同时论及了莲花落、什不闲、山西柳腔传入东北的过程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二人转 莲花落 山西柳腔 喇叭戏
原文传递
梅兰芳1919、1924年来日公演的报告——纪念梅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吉田登志子 细井尚子 戏曲艺术 1987年第1期80-85,共6页
前言 梅兰芳是一位京剧著名演员,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他的崇拜者。他1919(大正八年)第一次来日本。此后在1924(大正十三年)、1930年(昭和五年)、1956年(昭和三十一年)一共四次来过日本。其中三次是为了演出。1930年访日是趁赴美国演... 前言 梅兰芳是一位京剧著名演员,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他的崇拜者。他1919(大正八年)第一次来日本。此后在1924(大正十三年)、1930年(昭和五年)、1956年(昭和三十一年)一共四次来过日本。其中三次是为了演出。1930年访日是趁赴美国演出的机会顺路来的。当时日本放送协会(NHK)播送了《牡丹亭》中的一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先生 《牡丹亭》 八年 御碑亭 《玉堂春》 姚玉芙 奇双会 芙蓉草 贵妃醉酒 高庆奎
原文传递
雍、乾禁乐籍与女伶:中国戏曲发展的分水岭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项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又数百年的乐籍制度下官属乐人承载国家意义上为用的礼乐与俗乐,宋元以降,戏曲成为州以上高级别官府中引领潮流的俗乐音声技艺形式。进入明代,在乐籍体系下,这种音声技艺形式以声腔形态在体系内创承并面向社会广泛传...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又数百年的乐籍制度下官属乐人承载国家意义上为用的礼乐与俗乐,宋元以降,戏曲成为州以上高级别官府中引领潮流的俗乐音声技艺形式。进入明代,在乐籍体系下,这种音声技艺形式以声腔形态在体系内创承并面向社会广泛传播。清雍正、乾隆年间国家出台饬禁乐籍和女伶等系列制度,在籍官属乐人们回归民籍,戏曲艺人由官养转为官民共养,包括搬演戏曲的女性艺人被禁止演出,戏曲为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不得不转向应对,这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雍正、乾隆时期禁乐籍和女伶所带来的系列变化成为中国戏曲发展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籍 官养 体系内传承 分水岭 恩主变化 官民共养 地方性特征
原文传递
《耍孩儿》纵横考——兼谈“柳子”声腔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光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1-101,共11页
《耍孩儿》作为套曲曲牌,最早见于金代散曲作家杜仁杰。他在《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里,一连用了七个《耍孩儿》和一个尾声,七曲成套又互有差异,可见它的由来已经很久了。
关键词 耍孩儿 民间小戏 罗罗腔 柳腔 海城喇叭戏 庄家不识勾栏 曲牌体 戏曲形式 民间戏曲 联曲体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剧场类型考论 被引量:13
15
作者 车文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7,共8页
中国古代的剧场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商业性剧场,主要有出现在宋元时期大城市的瓦舍勾栏与清代中后期一些大都市的茶园酒楼以及戏园子;神庙剧场,包括遍布广大城乡的各种庙宇剧场、祠堂剧场、会馆剧场等;宫廷剧场,包括历代宫廷里的各种剧... 中国古代的剧场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商业性剧场,主要有出现在宋元时期大城市的瓦舍勾栏与清代中后期一些大都市的茶园酒楼以及戏园子;神庙剧场,包括遍布广大城乡的各种庙宇剧场、祠堂剧场、会馆剧场等;宫廷剧场,包括历代宫廷里的各种剧场;王公贵族私家园林剧场,主要是历代王公贵族建于私家庭院及园林里的剧场。临时性剧场,主要指在广场街道或旷野临时搭建的舞台,用毕拆除。当然,中国戏剧具有无处不歌舞的特征,举凡厅堂、舟船、街道、广场、院落,均可以撂地做场,但因为这些临时借用的场所没有相对固定的演出与观剧设施,一般不把它们作为专门性剧场来研究。其中,中国神庙剧场是中国古代剧场中绵延不绝、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剧场类型。不同的剧场类型对戏曲的剧种、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剧场 神庙剧场 瓦舍勾栏 会馆 宫廷剧场
原文传递
传统戏曲传播的新途径:移动新媒体平台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洋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3,115,共4页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视等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将传播全面带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必将不断走向融合。移动新媒体具有娱乐性、定制性、互动性、碎片化四方...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视等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将传播全面带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必将不断走向融合。移动新媒体具有娱乐性、定制性、互动性、碎片化四方面特征。利用最新的移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戏曲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是当代戏曲艺术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移动新媒体 传播
原文传递
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的民俗学解读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传寅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1,共9页
古典戏曲的大团圆曾被视为必不可少 ,然而 ,自近代以来却颇遭垢病 ,有人以为它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文章认为 ,大团圆并非中国古典戏曲所独有 ,它是崇尚圆满的世俗心理的艺术呈现 ,而尚圆习俗的形成又与法天信仰。
关键词 古典戏曲 尚圆习俗 民俗学 结局 思维方式 法天信仰 循环发展观念
原文传递
困境与冲出困境的可能性——关于戏曲市场的思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薛晓金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戏曲曾经是中国人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支撑,在新的世纪黯然徘徊在文化市场的边缘。本文分析了目前戏曲演出市场的脆弱性,探讨了戏曲走向真正市场的可能性。
关键词 戏曲 细分市场 市场运作
原文传递
“退一进二”与“三民主义”——我的戏曲创作及戏曲观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曼君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2016年9月23日,当代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授课,系统讲述了自己从艺多年来的经历和体悟。她用"退一进二"和"三民主义"来概括自己多年来... 2016年9月23日,当代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授课,系统讲述了自己从艺多年来的经历和体悟。她用"退一进二"和"三民主义"来概括自己多年来的戏曲创作和戏曲观:退一,即退回到戏曲艺术本体自身;进二,即把现代观念融入戏曲创作,在尊重戏曲艺术本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阐释。"三民主义",即民间音乐、民间歌舞和民间习俗在舞台上的应用。张曼君的授课极大丰富了学员们的艺术视野,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本期《戏曲艺术》特整理、编发张曼君导演的授课内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观 张曼君 艺术基金 戏曲美学 戏曲导演 民间音乐 现代观念 现代阐释 徐棻
原文传递
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 被引量:12
20
作者 柏红秀 王定勇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通过对范安及生平史料的梳理,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玄宗设立教坊的目的在于安置有功之私臣,包括宦官与乐人;教坊乐官与音乐才能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由皇帝直接任命... 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通过对范安及生平史料的梳理,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玄宗设立教坊的目的在于安置有功之私臣,包括宦官与乐人;教坊乐官与音乐才能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由皇帝直接任命,但并非终身制,从他们后来所冠之职看,教坊与武官关系非常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坊 唐代 音乐才能 主要职能 终身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