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75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彬 俞炜炜 +4 位作者 陈光程 郑新庆 黄海萍 胡文佳 马志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滨海湿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也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滨海湿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也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退化诊断、修复目标、修复措施、修复监测、修复成效评估等几个关键问题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滨海湿地生态退化诊断主要采用参照系统对比法,即选取退化生态系统干扰前、邻近未受干扰或干扰小、或参考多方面资料而构造的假设生态系统等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生态修复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自我维持、自我调控或在较少人为辅助下能健康运行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途径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只有在自然恢复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考虑采取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或生态重建;生态修复监测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监测覆盖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全过程;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需同时考虑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服务。目前,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尚存在退化机制及恢复机理认识不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技术不能满足需求;修复的区域空间尺度较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足,缺乏国家和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后期管理、监测、成效评估不足。为此建议:①注重滨海湿地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强调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推动整体规划、区域统筹、系统修复;③加强典型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技术,海草、盐沼植物等种苗人工繁殖和种植技术,珊瑚有性繁殖技术和珊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修复 滨海湿地 退化诊断 目标 监测 成效评估
下载PDF
我国海滩养护修复的发展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36
2
作者 蔡锋 刘根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63,共12页
21世纪以来,海滩养护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本研究基于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跟踪与深度研究,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海滩养护发展现状及特征,总结归纳了我国在海滩养护技术方面的创新,... 21世纪以来,海滩养护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本研究基于对过去十几年来我国海滩养护技术的跟踪与深度研究,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海滩养护发展现状及特征,总结归纳了我国在海滩养护技术方面的创新,最后展望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的海滩养护工程在2005年之前较少,此后快速持续增加;在3种养护目的中,滨海旅游占绝大多数,达61. 7%;修复海滩类型中,人造海滩和修复受损海滩的比例相当,同质养护和异质养护的占比分别为51. 1%和48. 9%;在养护海滩的平面形态中,岬湾形态的占比最高,达43. 6%。结果表明,我国在海滩修复养护技术中取得了一些创新,主要包括强潮海岸、强侵蚀海岸、淤泥质海岸等多种动力条件下的海滩修复理论和理念,以及海滩城市排水优化设计、海滩生态养护潜堤等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养护修复 技术创新 人工沙滩 中国海岸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丽荣 于红兵 +1 位作者 李翠田 孙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必要.回顾了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这3种典型且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者可通用的且更为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和措施,未来能将三者的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以为其他类似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红树林 珊瑚礁 海草床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象山港海洋牧场区食物网基础与营养级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魏虎进 朱小明 +3 位作者 纪雅宁 姜亚洲 林楠 王云龙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0-257,共8页
本研究对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象山港海洋牧场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该海域生物消费者食物... 本研究对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象山港海洋牧场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该海域生物消费者食物源的δ13C值范围介于-13.75‰~-24.29‰之间;根据δ13C值可以将其食物源分为4类: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相颗粒有机物(SOM).浮游植物和SOM是该海域生物食物网的基础,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50.27%)比较大,大型海藻也是消费者的重要碳源(贡献率为35.5%),POM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为13.7%.消费者的δ15N值则介于5.40‰~11.85‰之间,消费者的营养级介于2.0~3.7级之间,不同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网中不同的地位,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位于食物网的底端,游泳生物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链的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食物网 食物贡献率 营养级 δ13C δ15N海洋牧场 象山港
下载PDF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元超 兰建新 +1 位作者 郑新庆 王道儒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珊瑚恢复是一个协助退化、受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近10 a来,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至2009年珊瑚覆盖率已下降至不足10%.针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2011年12月于西沙赵述岛海域投放人工礁基并开展珊瑚移植实... 珊瑚恢复是一个协助退化、受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近10 a来,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至2009年珊瑚覆盖率已下降至不足10%.针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2011年12月于西沙赵述岛海域投放人工礁基并开展珊瑚移植实验,比较了人工修复区和自然恢复区1a后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投放礁基且进行珊瑚移植的区域,移植珊瑚的存活率不到10%;投放礁基但未进行珊瑚移植的区域,珊瑚补充量高达6~7 ind/m2;自然恢复区其珊瑚覆盖率提高了19.4%.依据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人工修复且进行移植珊瑚的区域的生物修复权重值为27.5,人工修复但未移植珊瑚区及自然恢复区的生物修复权重值为39.3,珊瑚修复生物指标为亚健康.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健康、有良好珊瑚幼虫补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礁群落可以自行恢复,其恢复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在缺少珊瑚幼虫附着基底的区域,通过人为增加一些附着基底,可加速其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 人工礁基 珊瑚移植 修复 评估 西沙群岛
下载PDF
1989~2010年间厦门湾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评价及景观响应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鹏 傅世锋 +2 位作者 文超祥 吴海燕 宋志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滨海湿地退化程度不断加剧.自然湿地的面积从1989年的275.82 km2降至2010年的238.60 km2;非湿地从1989年的590.61 km2上升至2010年的637.09 km2.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滨海湿地经历着从以向人工湿地转化为主,过渡到以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的过程.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人为干扰影响的空间响应关系.人为干扰影响正逐渐扩大其规模和强度,并且呈现出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的趋势.在第一时段,环西海域海岸线成为厦门城市化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滨海湿地资源空间成为城市化扩展、海水养殖业占用的重要目标.在第二时段,人为干扰度变化的高值区已经沿着海岸线向东部转移,形成了新的干扰带;中高值区在整个区域蔓延,滨海湿地资源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干扰度动态变化高值区是滨海湿地退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未来进行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边缘密度、斑块密度与分离度综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格局信息与人为干扰之间响应关系.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升高,景观破碎度增大.非湿地景观类型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滨海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下降.人为干扰已成为厦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滨海湿地 人为干扰度 半方差函数 景观响应 厦门湾
下载PDF
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的季节特征及其对典型海湾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翠 郭晓峰 +1 位作者 方婧 李青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4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分析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和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闽浙沿岸流主要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最大,... 根据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4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分析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和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闽浙沿岸流主要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最大,可影响至广东南澳岛海域,秋季次之,可影响至厦门湾、东山湾海域,春季可扩展至泉州湾附近海域,夏季影响范围最小,仅局限于浙江北部沿岸海域.选取福建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分析闽浙沿岸流对典型海湾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闽浙沿岸流给福建典型海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物质,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均受其影响,海水营养盐含量明显提高,秋季次之,春季影响略小,夏季基本不受闽浙沿岸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闽浙沿岸流 扩展范围 温盐特征 营养盐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研究与恢复现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颖 陈光程 钟才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我国红树植物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3,在世界红树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近一半的红树植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科学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濒危红树植物的濒危现状、濒危机制、保护性研究工作和恢复现状等方面对我国... 我国红树植物种类约占全世界的1/3,在世界红树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近一半的红树植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科学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濒危红树植物的濒危现状、濒危机制、保护性研究工作和恢复现状等方面对我国濒危红树植物进行了综述,对濒危红树植物的种群扩大和恢复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我国濒危红树植物濒危特点为濒危物种多、濒危等级高、分布范围极为狭窄;我国濒危红树植物的保护性研究工作涉及濒危机制和种苗繁育各个方面,但仅局限于少数物种;引种工作缺乏物种致危因素的科技支撑,同时跟踪监测和人为管护不足。综合考虑濒危红树植物致危因素,将生境保护与人工繁育相结合以最终实现自然更新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濒危红树植物 濒危等级 致危因素 自然杂交种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和问题 被引量:23
9
作者 龙邹霞 余兴光 +1 位作者 金翔龙 任建业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管理者、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是近10 a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但却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我国...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管理者、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是近10 a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但却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发展较晚,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系统性的中文文献也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国内外进展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与世界同领域之间的差距,归纳提出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应从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时空分布、微塑料理化特性以及微塑料的海洋生态效应等三大关键问题加强研究,并围绕这些关键问题在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危害评估标准体系等方面不断规范和创新,以促进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微塑料污染 塑料污染 海洋垃圾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爱玉 骆炳坤 陈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99-104,共6页
本工作据1984年福建海岸带调查采集的样品,测定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及其酸可溶部分中Fe,Mn,Cu,Pb,Zn,Cc和Ni的含量,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和主要来源。
关键词 泉州湾 重金属分布 表层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河口沉积 水体污染物 湾内 福建沿海 陆源 悬浮沉积物
下载PDF
滨海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推动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建议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光程 王静 +9 位作者 许方宏 杨袁筱月 范敏 黄山枫 王振阳 杨彪 聂曦 陈顺洋 张晶 陈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红树林 蓝碳 碳市场 方法学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21
12
作者 颜秀花 蔡榕硕 +2 位作者 郭海峡 许炜宏 谭红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9,共12页
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台风事件有高度敏感性,应用1980—2018年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口东寨港地区的海平面、温度和台风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基于IPCC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理论框架,... 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台风事件有高度敏感性,应用1980—2018年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口东寨港地区的海平面、温度和台风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基于IPCC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估算方法,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和台风事件背景下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特征。结果显示:①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致灾影响因子主要为该地区沿海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其上升速率可达4.6mm/a,远高于全球和中国沿海平均值;其次为1993年之前和2006年之后,在海口地区250km范围内出现的热带气旋或台风事件;②东寨港红树林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31,属于中度脆弱等级,其中三江片区的红树林脆弱性相对最高,演丰片区最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出海平面快速上升和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海平面上升 台风 红树林 东寨港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顺洋 安文硕 +1 位作者 陈彬 陈光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2,共9页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功能的特点,分析了生境条件、物种和种植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总体上,红树林生态修复促进了有机碳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累积,而在生态修复初期红树植被的固碳能力高于土壤。水文条件、滩涂高程、底质条件、物种、种植密度和种苗来源等关系到修复后红树植物的生长、颗粒态有机物的沉降、有机物的输出和保留、有机质的分解等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时选择适宜生境条件的修复地块,合理选择物种和种植措施,在提高植被恢复效果的同时可提高红树林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 固碳 生态修复 植被 土壤 种植措施
下载PDF
无人机激光测量技术在滩涂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1
14
作者 蔚广鑫 洪建胜 王伟斌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常规测量手段在潮间带滩涂区域测量作业中存在许多困难,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平台,搭载激光测距传感器、RTK GPS等设备进行空中三维地形数据采集,通过校验场人工测量结果比对,测量结果满足海域地形测量技术要求.本研究选择大潮期低潮... 常规测量手段在潮间带滩涂区域测量作业中存在许多困难,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平台,搭载激光测距传感器、RTK GPS等设备进行空中三维地形数据采集,通过校验场人工测量结果比对,测量结果满足海域地形测量技术要求.本研究选择大潮期低潮时段,采用该平台获得了兴化湾附近多个海湾25 km^2的滩涂地形数据和现场照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成图,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测量成果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我国广阔的海岸带区域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学 无人机 激光测量技术 滩涂测量 RTK GPS 兴化湾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春季富营养化现状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谢群 施玉珍 +2 位作者 张际标 陈春亮 孙省利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6-364,共9页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速发展,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2014年春季对珠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就珠江口调查海域管辖城市和邻近区域的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和分类...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速发展,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2014年春季对珠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就珠江口调查海域管辖城市和邻近区域的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珠江口调查海域营养盐污染较为严重,无机氮含量范围为0.213~1.963 mg/dm^3,平均值为0.888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009~0.063 mg/dm^3,平均值为0.033 mg/dm^3.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在珠江口上游和中游均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珠江口下游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无机氮以硝氮为主,氨氮次之,亚硝氮含量最低.珠江口调查海域DIN/P变化范围为8.5~168.0,平均值为31.8;富营养化指数E变化范围为0.3~45.1,平均值为8.2,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来自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的四大口门排入的污染物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圳西部海域沿岸和前海湾、深圳湾排入的污染物,最后是珠海、澳门和香港带入的污染物.从珠江口邻近海域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珠江口海域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营养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贡献率 珠江口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褐菖鲉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邱成功 徐善良 +2 位作者 林少珍 程亮 刘飞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84-89,共6页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字 海洋生物学 褐菖鲉 水温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系数(Q10) 蛋白质供能比
下载PDF
厦门岛会展中心海滩养护及其对我国海岸防护的启示 被引量:19
17
作者 雷刚 刘根 蔡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硬式护岸是传统的海岸防护手段.近几十年来,以养护海滩为主的软式护岸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海岸防护的主要措施,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厦门岛会展中心海岸养滩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其海岸地貌演变历史、数值模拟养滩工程方案及定期观... 硬式护岸是传统的海岸防护手段.近几十年来,以养护海滩为主的软式护岸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海岸防护的主要措施,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厦门岛会展中心海岸养滩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其海岸地貌演变历史、数值模拟养滩工程方案及定期观测海滩养护后剖面的变化,论述了该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养护后海滩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发达国家护岸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护岸转型作了思考.研究表明厦门岛会展中心海滩养护工程的施工使该海岸防护方式由硬式转变为软式,工程完成后为期半年的剖面监测数据显示单位宽度留存的沙量平均为381.4 m3/m,为施工初期平均值440 m3/m的86.7%,表明该海滩基本稳定.海滩养护可以修复受损的海滩或者营造新的滨海沙滩,改善滨海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滨海旅游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的效应.我国海岸防护观念正在由传统的硬结构护岸转向软式的沙滩护岸,海滩养护将是我国未来海岸防护的一种更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岸防护 海滩养护 海岸景观 厦门海域
下载PDF
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听觉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苏冠龙 许肖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通过测定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类典型海洋噪声的时-频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斑海豹听阈和发声频域特性,分析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打桩及船舶噪声的主要能量分布频段(0~4.0 kHz)与斑海豹听... 通过测定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类典型海洋噪声的时-频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斑海豹听阈和发声频域特性,分析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打桩及船舶噪声的主要能量分布频段(0~4.0 kHz)与斑海豹听阈敏感频段(0.1~100.0 kHz)及发声频段(0.4~1.5 kHz)相重叠;水下打桩噪声所产生的强噪声声源级(206 dB)会高于斑海豹可忍受的最高声源级(190 dB).由此推断,两类噪声会对斑海豹的生境产生严重干扰,轻者可能导致斑海豹的习性改变及感知和交流能力减弱,重者则会造成斑海豹的听阈丧失.本研究为斑海豹的声学保护提供声学参数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声学 斑海豹 水下打桩噪声 船舶噪声 声学保护
下载PDF
不同材料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江艳娥 陈丕茂 +1 位作者 林昭进 方展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8-424,共7页
参考相关资料对比水泥类、油井类、舰船类及其他类型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诱集效果,探讨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在诱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诱集效果高出天然礁区(对照区)的比率达68.75%.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的生物诱集效果存... 参考相关资料对比水泥类、油井类、舰船类及其他类型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诱集效果,探讨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在诱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诱集效果高出天然礁区(对照区)的比率达68.75%.不同材料类型人工鱼礁的生物诱集效果存在差异:水泥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71.43%;油井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50.00%;舰船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100.00%;其他类人工鱼礁生物诱集效果高于天然礁区的比率为80.00%.研究资料分析表明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更多地结合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的增殖效果,促进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人工鱼礁 材料 诱集效果
下载PDF
福建省贝藻类养殖碳汇及其潜力评估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麋鸣 颜金培 +8 位作者 叶旺旺 张超 高众勇 徐长安 李玉红 张介霞 赵淑惠 孙恒 詹力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海水贝藻类养殖数据,估算了2014年至2019年全国及福建省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并评估了福建省贝藻类养殖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在全国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占比较大,且逐年递增,在2019年估算的碳汇强度高达211.3万吨(占全国估算总值的31.16%)。与全国海水贝藻类碳汇增速17.3万吨/年相比,福建省的年增速数据(10.7万吨/年)表明福建省具有较强的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潜力,并可带来可观的减排经济效益,为我国实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碳中和 贝类 藻类 碳汇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