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写”的限度——一个大理节庆的地方意义与非遗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永佳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127-143,共17页
大理白族的"绕三灵"节庆近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成功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组织。但实际上,参与"绕三灵"节庆的普通民众关心的是节庆所带来的家庭"发旺"和"清... 大理白族的"绕三灵"节庆近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成功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组织。但实际上,参与"绕三灵"节庆的普通民众关心的是节庆所带来的家庭"发旺"和"清吉平安",以及地方庙宇组织为实现灵力的更新和传递而做的朝圣活动。国家将"绕三灵"非遗化是一种"叠写"大众宗教的努力。但由于这种努力建立在原始生殖崇拜的想象上,将"绕三灵"描绘成民族"狂欢节",而无法涵盖地方含义,呈现了一种"叠写"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叠写 绕三灵 国家与宗教关系
下载PDF
圣地巡礼与观光 被引量:7
2
作者 冈本亮辅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400-415,共16页
前言本文将焦点置于圣地巡礼的宗教领域,与观光的世俗领域之交会点所营造出宗教的形式。为何不仅只探讨圣地巡礼,而连观光也有讨论的必要?原本的想象是,前往圣地参访的人们仅限于将当地视为圣地的宗教信仰者。但实际上观看现代的圣... 前言本文将焦点置于圣地巡礼的宗教领域,与观光的世俗领域之交会点所营造出宗教的形式。为何不仅只探讨圣地巡礼,而连观光也有讨论的必要?原本的想象是,前往圣地参访的人们仅限于将当地视为圣地的宗教信仰者。但实际上观看现代的圣地风景,并不仅聚集信仰者。圣地最受注目之处是到访的观光客。旅游之目的地与其说是参访寺社或教会,不如说是前往“观光地”之圣地的人非常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地 观光 宗教信仰 目的地 风景 旅游
下载PDF
村落间的仪式互助——以安国县庙会间的“讲礼”系统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天基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217-244,共28页
"讲礼"是安国乡村的地方术语,是地方民众用礼物馈赠的方式建立和维护关系的主要实践。它不只限于日常生活的红白喜事场合,更体现在庙会期间村际接收和馈赠香火钱的实践上。本文通过对当代安国县诸村落庙会期间"讲礼"实践的考察,勾... "讲礼"是安国乡村的地方术语,是地方民众用礼物馈赠的方式建立和维护关系的主要实践。它不只限于日常生活的红白喜事场合,更体现在庙会期间村际接收和馈赠香火钱的实践上。本文通过对当代安国县诸村落庙会期间"讲礼"实践的考察,勾勒出村际在仪式实践层面的互助及其关系的建构。通过"讲礼",安国县各村落的庙会得以维系,且与其他庙会形成一种互助关系。在这样一种互助体系内,"讲礼"既是对地方感的重塑与加强,又是对大众宗教之社会网络的再生产。以"讲礼"为代表的村际的仪式互助作为一种民间机制,为大众宗教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必备的社会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礼 走神亲 仪式互助 安国药王庙会
下载PDF
神山与家屋——嘉绒藏人的神圣历史和社会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原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27-59,共33页
藏彝走廊的嘉绒地区是汉藏等文明体系间的一个"接触过渡地带",其观念体系和社会制度的表现与生成值得关注。本文从"神山信仰"与"房名制度"出发,通过分析相关神话和仪式,来探讨神山与家屋在嘉绒人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并试图解读嘉绒... 藏彝走廊的嘉绒地区是汉藏等文明体系间的一个"接触过渡地带",其观念体系和社会制度的表现与生成值得关注。本文从"神山信仰"与"房名制度"出发,通过分析相关神话和仪式,来探讨神山与家屋在嘉绒人生活世界中的意义,并试图解读嘉绒藏人的文化价值与社会结构之动态生成的过程,以及藏彝走廊地带的历史人文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藏人 神山信仰 山神崇拜 家屋
下载PDF
论杨庆堃对“民间信仰”与“弥散型宗教”的研究:贡献、问题与超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伟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89-110,共22页
杨庆堃关于弥散型宗教的概念极具洞察力,成为中国宗教研究的新起点与新高度,但中国学界对其的理解存在颇多争论与误解。本文追问杨庆堃对民间信仰与弥散型宗教的界定与区分,校正学界常见的将杨庆堃的弥散型宗教等同于民间信仰的误区,辨... 杨庆堃关于弥散型宗教的概念极具洞察力,成为中国宗教研究的新起点与新高度,但中国学界对其的理解存在颇多争论与误解。本文追问杨庆堃对民间信仰与弥散型宗教的界定与区分,校正学界常见的将杨庆堃的弥散型宗教等同于民间信仰的误区,辨析了民间信仰与儒教的关系,反思杨庆堃以功能论方法研究中国宗教的利弊得失。文章认为不能单单关注民间信仰的功能,要兼顾功能分析与意义系统分析,兼顾主位和客位的视角,探讨民间信仰体系本身的内涵和特点。文章指出,我们应将杨庆堃的理论放在学术史中来处理,不能忽略后世对其的继承、挑战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庆堃 弥散型宗教 民间信仰 神的标准化 帝国的隐喻
下载PDF
妈祖造像与“标准化”问题讨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珣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149-167,共19页
华琛(James Watson)的"标准化"理论多数被运用在历史上的神明传记或宗教仪式的标准化中来作讨论,本文另辟蹊径,从神像造型的标准化着手,以近年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到处林立分身的湄州祖庙巨型妈祖立像,以及各地方主动模仿增设妈祖立像... 华琛(James Watson)的"标准化"理论多数被运用在历史上的神明传记或宗教仪式的标准化中来作讨论,本文另辟蹊径,从神像造型的标准化着手,以近年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到处林立分身的湄州祖庙巨型妈祖立像,以及各地方主动模仿增设妈祖立像为例,说明标准化是当代正在进行的过程与现象,是国家与地方的共同策略,地方除了地方精英、神职人员、庙宇头人,还有捐款的信徒、设计神像的艺术家与雕刻家等的共同作为。在整体的标准化趋势之下,也难掩一些歧异的地方表现,而令人注意的是标准化过程中牵涉的人类的模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妈祖 造像
下载PDF
模棱两可与无序——玛丽·道格拉斯的禁忌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锐钢 宗教人类学 2014年第1期434-457,共24页
玛丽·道格拉斯的禁忌观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禁忌是分类上的模棱两可和对无序的规诫。首先,玛丽·道格拉斯有着独特的分类观念,并且对分类极其重视。其次,她认为禁忌的事物通常是在分类上模棱两可的事物;禁忌的事物被认为... 玛丽·道格拉斯的禁忌观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禁忌是分类上的模棱两可和对无序的规诫。首先,玛丽·道格拉斯有着独特的分类观念,并且对分类极其重视。其次,她认为禁忌的事物通常是在分类上模棱两可的事物;禁忌的事物被认为是仪式上不洁的事物;由于分类系统的不同,禁忌具有相对性和结构性。再次,她认为禁忌是对无序的一种规诫;禁忌使无序的事物看起来有序;既然是一种规诫,那么禁忌具有力量并且通常被认为是危险的。玛丽·道格拉斯的禁忌观念并非单纯地为理解禁忌而研究禁忌,在她研究的背后,始终有着这样的一种学术关怀,那就是如何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纷乱复杂的社会现象。她独特的禁忌观念为宗教禁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忌 分类 模棱两可 无序
下载PDF
文化并置与道德困境-读Becoming Sinners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琪 宗教人类学 2010年第1期423-430,共8页
《成为罪人:一个巴布亚新几内亚社会中的基督教与道德困扰》(Becoming Sinners:Christianity and Moral Torment in a Papua New Guinea Society)(Robbins,Joel,2004)是西方社会科学界新近出现的“基督教民族志”中较为突出的一本... 《成为罪人:一个巴布亚新几内亚社会中的基督教与道德困扰》(Becoming Sinners:Christianity and Moral Torment in a Papua New Guinea Society)(Robbins,Joel,2004)是西方社会科学界新近出现的“基督教民族志”中较为突出的一本.巴布亚新几内亚,本是人类学田野研究的“圣地”,从巴特(FredrikBarth)开始,先后有数位学者围绕着仪式、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文化并置 巴布亚新几内亚 社会科学界 田野研究 基督教 民族志 人类学
下载PDF
太平天国上帝教“民间宗教化”了吗?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伟驰 宗教人类学 2012年第1期28-69,共42页
在太平天国上帝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的关系上,一个常见的观点是,上帝教不过是染有外来宗教色彩的中国民间宗教,或者说是基督教民间宗教化的结果。本文将指出,上帝教的主要特征,如天神下凡、传言、治病赶鬼、预言、异梦、末劫观等,都有其基... 在太平天国上帝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的关系上,一个常见的观点是,上帝教不过是染有外来宗教色彩的中国民间宗教,或者说是基督教民间宗教化的结果。本文将指出,上帝教的主要特征,如天神下凡、传言、治病赶鬼、预言、异梦、末劫观等,都有其基督教的来源,是来华传教士所传基督教之内在逻辑在特定语境中的外在显现,无论从《圣经》、从19世纪早期西方基督教新宗派,还是从今天的"南方基督教"来看,它都是基督教的新宗派(异端教派),并向着新宗教发展。它与民间宗教的关系充其量是一种外在的"平行"关系,而不是一种"混合"、"折中"或"为其所化"的关系。本文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上帝教是民间宗教"或"上帝教民间宗教化"的观点,以罗尔纲、王庆成、夏春涛等人的观点为主;第二部分以《圣经》中相关的经文作为例证,证明上帝教的教义基本上都有圣经根据(虽然有些是洪秀全误读的结果),由此指出民间宗教化论之不当,由于这部分篇幅较长,因此分为三节来论述;第三部分从摩门教和"南方基督教"来反观上帝教,指出上帝教与它们有诸多相似之处,上帝教可以被视为摩门教那样的在基督教基础上产生的新宗教(异端教派),也可以被视为今日"南方基督教"的先驱之一,假设能够存留下来,上帝教很可能从基督教新宗派(异端教派)发展为泛基督教传统内的新宗教。对上帝教中超自然因素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反思"基督教是什么"这样的宏观问题;对基督教无法抹杀的宗教性的考察,又将有益于我们公允地看待基督教与现代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上帝教 基督教 民间宗教 摩门教 南方基督教
下载PDF
强化还是分解:义乌穆斯林社区构建过程中的族群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强 宗教人类学 2012年第1期133-147,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进入义乌的中外穆斯林迁移人口族群众多,互动频繁。为便于宗教生活,迄今建立的13处宗教活动点都同一定的族群相关,宗教社区的构建和管理具有鲜明的族群特征。伊斯兰教中乌玛观念教导穆斯林追求伊斯兰的普世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进入义乌的中外穆斯林迁移人口族群众多,互动频繁。为便于宗教生活,迄今建立的13处宗教活动点都同一定的族群相关,宗教社区的构建和管理具有鲜明的族群特征。伊斯兰教中乌玛观念教导穆斯林追求伊斯兰的普世价值,强调信仰共同体的非凡意义,使宗教认同成为整合不同族群的动力。宗教认同强调的是精神的、信仰的方面,而族群认同根据情境选择文化边界。在宗教共同体中,一旦宗教的意义被忽视,可能会出现以族群为主的族群教派。族群既是宗教社区构建的核心力量,也是信仰共同体分离的潜在因素。族群认同对于宗教认同可能既是一种强化,也是一种分解。多元族群负载的丰富的宗教文化相互形成钳制,反而会加强信仰共同体的团结,强化宗教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族群 认同 社区
下载PDF
佛教的发展、变异与新兴宗教之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筱筠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238-256,共19页
佛教的发展是一个稳定的常态过程,其理论主张和实践是固定的。因此,虽然佛教系统在不断地"扩容",其主干系统是稳定的,这就是佛教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佛教也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因对教理有新理解而变异。有时某些佛教徒因为经... 佛教的发展是一个稳定的常态过程,其理论主张和实践是固定的。因此,虽然佛教系统在不断地"扩容",其主干系统是稳定的,这就是佛教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佛教也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因对教理有新理解而变异。有时某些佛教徒因为经历和学识不同而有新理解或新发现,创立新宗派。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被人们视为新佛教运动,甚至成为新兴宗教。笔者以当代佛教系统的印度佛教新运动、中国南传佛教的发展、泰国法身寺运动以及日本新兴宗教——创价学会为案例,围绕佛教传统的连续性、组织制度、宗教理论的实践与发展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佛教的发展、变异与新兴宗教之临界点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新兴宗教 临界点 规律
下载PDF
家族神的村社传统与东正教的国民建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社会的圣灵信仰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泓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335-351,共17页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的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本文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的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本文认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因而其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一国家的功能;同时二者均与希腊东正教结为信仰文化认同,从而对国家认同构成张力。本文最后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白俄罗斯 圣灵信仰 东正教
下载PDF
中国萨满教研究专著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乌云格日勒 色音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480-492,共13页
萨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1934~2012年公开出版的有关萨满教研究专著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萨满教研究专著的出版地分布、出版社分布、作者分... 萨满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1934~2012年公开出版的有关萨满教研究专著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萨满教研究专著的出版地分布、出版社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区域分布、民族分布、专业分布、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揭示我国萨满教研究的过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方法 研究专著 萨满教 民族文化资源 学分 中国 公开出版 萨满文化
下载PDF
从超验到通俗——弘阳教诉求主题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德睿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245-274,共30页
本文旨在讨论弘阳教(红阳教、混元门)自创教迄今400余年来诉求的变迁。弘阳教在创教之初的诉求核心是"离散—回归"这一基本认知图式,"大五部"经卷为此图式提供了"显""密"两种诠释途径,即把"离散—回归"图式具体化为一套神... 本文旨在讨论弘阳教(红阳教、混元门)自创教迄今400余年来诉求的变迁。弘阳教在创教之初的诉求核心是"离散—回归"这一基本认知图式,"大五部"经卷为此图式提供了"显""密"两种诠释途径,即把"离散—回归"图式具体化为一套神圣家族从分离到团圆的元叙事,或者把这套元叙事进一步理解为一套内功修炼功法的隐喻。在清朝政府的迫害下,弘阳教的密宗趋于边缘化,显宗则走向了仪式的内卷化蔓生,导致该教的自我认同危机。而今仍泰然潜隐在蠡县附近草根社会里的弘阳教,一方面积淀了属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诉求和意义诠释,另一方面进一步呈现了"通俗化"趋势:神圣家族繁衍的神话脱离了对"离散—回归"图式的指涉,被当成历史事实来演绎,且其演绎结果使神圣家族繁衍的模式与河北一般农民家族的发展模式一致,这种结果消解了弘阳教原始诉求中的彼岸性,使之成为彻底认同俗世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弘阳教 超验 通俗化
下载PDF
日本民间信仰研究回顾——从反思二分法的视角来看 被引量:1
15
作者 阿部朋恒 宗教人类学 2013年第1期358-374,共17页
前言日本民间信仰研究始于1897年,100多年来,学者们在宗教学、民俗学及人类学等领域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宗教概念进行了激励的论争,与此同时,民间信仰研究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移,并对方法论和研究意... 前言日本民间信仰研究始于1897年,100多年来,学者们在宗教学、民俗学及人类学等领域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宗教概念进行了激励的论争,与此同时,民间信仰研究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移,并对方法论和研究意义作了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问题 日本民间 净土真宗 人类学理论 民俗学研究 自然崇拜 柳田 佛教僧侣 佛教传入 教团
下载PDF
营造神圣之地:作为宗教与社会关联的核心的宗教场所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蓉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59-79,共21页
本文以不同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过程为案例,试图揭示相关宗教群体与社会发生关联的方式及其意义。其中首要的是清理宗教场所中广泛存在的非宗教的经营和利益主体,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宗教场所本身所包含的神圣性前提,以及作为宗教与社... 本文以不同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过程为案例,试图揭示相关宗教群体与社会发生关联的方式及其意义。其中首要的是清理宗教场所中广泛存在的非宗教的经营和利益主体,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宗教场所本身所包含的神圣性前提,以及作为宗教与社会联结枢纽的重要意义。在理论范式的层次,以宗教场所的研究为起点,本文试图推进宗教与空间的研究路向,实现中国宗教研究中的空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场所 传统宗教 社区宗教与志愿联合型宗教 空间转向
下载PDF
“血湖”研究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德睿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193-212,共20页
"血湖地狱"(或"血盆地狱")是关于女性因会排出月经和产后恶露等"污血"污染水土而必然要遭受下地狱的惩罚的一套民间传说。此一传说的准确起源已不可考,但它从南宋时期(12世纪末13世纪初)开始被载入佛教、道教文献,并很快地成... "血湖地狱"(或"血盆地狱")是关于女性因会排出月经和产后恶露等"污血"污染水土而必然要遭受下地狱的惩罚的一套民间传说。此一传说的准确起源已不可考,但它从南宋时期(12世纪末13世纪初)开始被载入佛教、道教文献,并很快地成为佛、道教丧仪中的重要元素,此后逐渐成为长江流域以南女性的丧仪的传统节目,进而东传日本,在日本广为流行了数百年(从江户时代后期起至二战结束前)。本文将此一传说以及由此衍生的大量宗教论说和仪式实践统称为"血湖信仰丛结",从而对这个信仰丛结的演变过程展开初步探讨,以期阐发这一信仰丛结的演变史如何能对更广泛的中国民间文化史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尤其是它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宗教观念或实践在中国民间传播的方式与条件"这个课题能够提供什么有益的启发。本文指出血湖信仰丛结对中国民间文化史提出了至少三个大问题:一是南宋时期汉人的意识形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给女性强加上一种"原罪"的神话和仪式突然流行起来?这种意识形态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为何?二是在"三教合一"渐成主流思潮的南宋时期,佛道两教为什么会对"血湖"或"血盆"采取极为不同的处理、应对方式?三是南宋道教精英借创作新仪式来削弱"血湖"原本具有的"女性原罪"意味,强烈反映出一种把"血湖"的指涉对象病理化、处理程式医学化的倾向,但这一为女性"平反"的企图却得不到理解,不受欢迎。究竟为何一般民众(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依然倾向认定女性有"制造污染的原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湖/血盆 佛教 道教 仪式文本 宗教传播
下载PDF
多拉仁姆山的人与神——祁连山西北缘东纳藏人的山神信仰 被引量:1
18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英加布 宗教人类学 2014年第1期39-109,共71页
西藏文化中的山神可概括为是以山为地标的具有固定信仰和祭祀圈的祖籍地域保护神。藏语称为"域拉希达"(yul lha,gzhi bdag)。它是广大藏区(无论是游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还是城镇)"第巴"(sde ba,村落)、"措哇"(tsho ba... 西藏文化中的山神可概括为是以山为地标的具有固定信仰和祭祀圈的祖籍地域保护神。藏语称为"域拉希达"(yul lha,gzhi bdag)。它是广大藏区(无论是游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还是城镇)"第巴"(sde ba,村落)、"措哇"(tsho ba,部落)等地域社会的标志和象征。藏人"域拉希达"系统的分层和类型具有与社会同构的特点。"集桑"(spyi bsang,公桑或公祭)山神是藏区社会最为普遍和重要的一种民间宗教活动和集体表象。本文的考察对象是多拉仁姆(祁连山)西北缘的东纳(mdung nag)藏人和他们的山神信仰。东纳藏人近年来新建的山神祭坛及其相关公祭活动,虽然没有充分继承典型的吐蕃神山文化祭祀的传统,但却成为他们复活共同历史记忆和强化社会认同的重要平台,可称得上是"创造传统"或对传统的再创造。它不仅对祁丰乡村社会的整合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嘉样贡巴(文殊寺)地区以及周边裕固族(sha ra yu gur)、霍尔(hor,蒙古尔或土人、土族)、蒙古族及部分汉族等藏传佛教信众起了整合作用。尤其对东纳藏人这种现在通用汉姓汉名和汉语,从地理、文化上远离其母体文化中心和民族政策优惠等资源的边缘弱势群体而言,他们的祁连山原住民和藏民族身份与他们对山神的信仰和祭祀有一种不断趋于强化的态势。这对我们了解当今中国民族、宗教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看来民族语言和传统宗教信仰的弱化与民族认同及"民族意识"的弱化不一定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拉仁姆 东纳藏人 山神信仰 文化记忆 口头传统
下载PDF
试探阿尼玛卿山神与格萨尔王的关系——兼论藏族关于神圣性的界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才贝 宗教人类学 2014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本文通过考察阿尼玛卿山神与格萨尔王的关系,试图从藏族神话、前佛教神灵体系以及佛教化的语境中参照到"地祇"与"王"的原型,推进对藏族神圣地理、王及根基性文化的深度理解。本文认为在"神圣性"的持久界定中,藏族文化英雄在各种... 本文通过考察阿尼玛卿山神与格萨尔王的关系,试图从藏族神话、前佛教神灵体系以及佛教化的语境中参照到"地祇"与"王"的原型,推进对藏族神圣地理、王及根基性文化的深度理解。本文认为在"神圣性"的持久界定中,藏族文化英雄在各种文本中流动起来,最后归结到一个文明内部的调适性越高,该文明就越能保持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玛卿 格萨尔王 神圣地理
下载PDF
粤东海陆丰地区的义冢信仰与其演变-从“圣人公妈”到“百姓公妈” 被引量:1
20
作者 〔日〕志贺市子(Shiga Ichiko) 宗教人类学 2010年第1期187-209,共23页
已有人类学、民俗学的中国民俗宗教研究指出,中国汉族的鬼神世界,基本上由“神明”、“祖先”、“鬼魂”这三者所构成.“鬼魂”因没有子孙提供供品,被认作外人、乞丐、匪徒,给老百姓带来威胁.因此,无人祭祀的死者,会成为最边缘而最危险... 已有人类学、民俗学的中国民俗宗教研究指出,中国汉族的鬼神世界,基本上由“神明”、“祖先”、“鬼魂”这三者所构成.“鬼魂”因没有子孙提供供品,被认作外人、乞丐、匪徒,给老百姓带来威胁.因此,无人祭祀的死者,会成为最边缘而最危险的鬼魂.与此不同,在本文讨论的粤东海陆丰地区,掩埋无主尸骨的义冢却被视为相当灵验的神明,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种义冢被称为“圣人公妈”或“百姓公妈”.“公妈”是对祖先的亲密称呼.调查显示,海陆丰地区对无主尸骨坟墓的祭祀,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基本停止,80年代得以恢复,并再次盛行.80年代以后恢复的祭祀形态与新中国成立前的祭祀形态比较起来,有明确的区别.本文将用人类学及历史学的方法和资料,探讨义冢信仰于该地区的意义、神灵的性格、信仰形态,并关注该信仰在区域史中的演变及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海陆丰 义冢 圣人公妈 百姓公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