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4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92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临床遗传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遗传病产前诊断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遗传病防控学组 刘洪倩 刘俊涛 耶玲仟 邬玲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93-296,共4页
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重复及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pCNVs)在内的基因组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基于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 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重复及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pCNVs)在内的基因组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基于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为这类异常的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等其他技术相比,CNV-seq技术具有检测范围广、通量高、操作简便、兼容性好、所需DNA样本量低等优点。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临床遗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遗传病产前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遗传病防控学组共同成立专家组,讨论并提出了将CNV-seq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其临床应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产前诊断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Y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41
2
作者 石化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06-307,共2页
由于人类Y染色体很大部份是异染色质,所以它易发生形态学的变化。我们对43例Y染色体的形态学变化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效应作以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一、Y染色体形态学变化的类型见附表。
关键词 Y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 遗传学
原文传递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125
3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开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技术迎来了快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开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为使该项技术更加规范且有效地实施,力求临床诊断的精准和出生子代的安全,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专家讨论,结合国际发展动态和国内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达成以下临床和实验室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人类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医学应用 被引量:70
4
作者 张思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引言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约占整个基因组6.3%的DNA序列已被测定,已鉴定的基因7484个,约1万条人类基因的序列已被克隆。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预计可以提前在2003年完成[1]。人类基因组是一个十... 1引言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约占整个基因组6.3%的DNA序列已被测定,已鉴定的基因7484个,约1万条人类基因的序列已被克隆。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预计可以提前在2003年完成[1]。人类基因组是一个十分稳定的体系,不同的民族、群体和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医学应用
原文传递
罕见的CisAB与B(A)血型的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郭忠慧 向东 +7 位作者 朱自严 刘曦 王健莲 陈和平 张嘉敏 沈伟 王晨 刘达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ABO血型系统中血清定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最终阐明其真正血型。方法 应用吸收放散等实验 ,研究血清学实验中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进行ABO... 目的 研究ABO血型系统中血清定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最终阐明其真正血型。方法 应用吸收放散等实验 ,研究血清学实验中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进行ABO初步基因分型 ,对二者结果矛盾的特殊标本则通过克隆测序了解他们的ABO基因第 6和第 7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构成。结果 在近年来收集到的并且做过基因分型的 3 5例ABO亚型标本中 ,有 7例标本血清学与基因分型不一致 ,血清学为AB亚型但基因分型却具有O基因。4例ABx ,基因分型均为A 10 2 /O ,其A基因在A 10 1的基础上 ,均有nt467(C→T)和nt80 3位 (G→C)的点突变 ,即都属于CisAB 0 1等位基因 ,真正的基因型是CisAB/O ;另外 3例血清学疑为AxB ,基因分型为BO的个体 ,除皆具有正常O基因外 ,其B基因在正常B等位基因的基础上 ,均发生单碱基突变 ,其中 1例存在nt70 0 (C→G) ,属于已经报道的B(A) 70 0等位基因 ;另外 2例无亲缘关系标本的B基因均存在新的nt64 0 (A→G)的点突变 ,导致 2 14位甲硫氨酸被缬氨酸置换。结论 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实 7例血清学表现为AB亚型而具有正常O基因的个体 ,4例是罕见的CisAB ,3例为B(A )型 ;同时在中国汉族ABO亚型人群中 ,检出一种新的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罕见 正常 等位基因 血清学 标本 血型 B基因 单碱基突变 甲硫氨酸
原文传递
81例男性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7
6
作者 韩维田 曲鸥 +2 位作者 孙晓玲 宋玉兰 彭昌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0-41,共2页
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染色体异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既涉及性染色体,也包括常染色体,而且表型多样。所以,检查不育男性染色体对病因的诊断十分必要。作者对8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并对染色体异常频率、异常类型以及染... 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染色体异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既涉及性染色体,也包括常染色体,而且表型多样。所以,检查不育男性染色体对病因的诊断十分必要。作者对8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并对染色体异常频率、异常类型以及染色体异常与其表型效应的关系作了讨论,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症 男性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徐两蒲 黄海龙 +5 位作者 王燕 郑琳 王林铄 许金榜 黄欣欣 林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9地市籍贯体检人群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参数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红蛋白,表型阳性的标本用单管多... 目的了解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9地市籍贯体检人群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参数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红蛋白,表型阳性的标本用单管多重PCR方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α缺失型突变和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法检测非缺失α地贫基因突变及β-地贫基因突变。未知突变采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分析。结果11 234人中,共检出α和β地贫504例,地贫总携带率为4.41%。其中356例样本为α地贫,-^SEA/αα236例、-α^3.7/αα67例、-α4.2/αα24例、血红蛋白H病4例(-α3.7/-^SEA3例,-α4.2/-^SEA1例)、-α3.7/-α3.7 1例、-α3.7/-α4.2 1例、非缺失型α地贫中,αα^QS/αα7例、αα^CS/αα3例、αα^WS/αα2例,最常见的为-^SEA/αα占全部基因突变的66.29%;148例为p地贫,共检出12种基因突变类型,IVS-2-654(C→T)65例、CD41-42(-TCTT)40例、CD17(A—T)12例、一28(A→G)10例、CD27→28(+C)7例、起始密码子ATG→AGG5例、cD26(G→A)2例、CD71-72(+A)1例、IVS-1-1(G→T)1例、CD43(G→T)1例、-29(A→G)2例、Codon36(-C)2例,其中最常见的是IVS-2-654(C→T)和CD41-42(-TCTT),占全部基因突变的70.95%,并再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Codon36(-C)的新的突变类型。α地贫复合β地贫双重杂合子9例。结论阐明福建省籍各地市人群α和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地贫发生率和遗传异质性,该研究为在本地区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参考借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突变类型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β地中海贫血的大人群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69
8
作者 徐湘民 廖灿 +6 位作者 刘忠英 黄以宁 张基增 李坚 彭朝辉 邱洛琳 蔡旭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8-261,共4页
为了探索在我国实施控制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重症患儿出生的预防计划的实践模式,对在广州市妇婴医院例行产前检查的6731例孕妇及其配偶(共13462人)进行血液学筛查,检出β地贫阳性病例452人,发病率为3.36%,采... 为了探索在我国实施控制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重症患儿出生的预防计划的实践模式,对在广州市妇婴医院例行产前检查的6731例孕妇及其配偶(共13462人)进行血液学筛查,检出β地贫阳性病例452人,发病率为3.36%,采用能检测中国人18种β地贫突变的快速反向点杂交法分析上述阳性样品,446例被确定了基因型,检出11种β地贫突变,另有6例未发现突变,其中1例经DNA序列分析后确定为一种世界上未见报道的新突变──密码子37(TGG→TAG)琥珀突变。在上述人群中筛出双方均为β地贫携带者的初孕夫妇12对(占0.18%),通过遗传咨询,对其中10个家庭的12个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确定正常胎儿2例,β地贫杂合子5例,重症患儿(双重杂合子)4例,另1例为不完全诊断(已排除重症的可能).对确诊的重症β地贫患儿于诊断后2周内终止妊娠。这是国内首次在系统筛查基础上完成的预测性产前诊断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遗传筛查 产前诊断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血红蛋白H病基因型分析及高危胎儿基因诊断 被引量:69
9
作者 曾瑞萍 胡彬 金龙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6-268,共3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血红蛋白H病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各基因型频率,对广东地区105例血红蛋白H(HbH)病患者采用α珠蛋白基因探针-限制性内切酶谱直接分析法,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检出非缺失型HbH病14例(13.3%);缺失型... 为了解广东地区血红蛋白H病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各基因型频率,对广东地区105例血红蛋白H(HbH)病患者采用α珠蛋白基因探针-限制性内切酶谱直接分析法,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检出非缺失型HbH病14例(13.3%);缺失型HbH病91例(86.7%).其中右缺失型59例,占缺失型HbH64.8%;左缺失型32型,占35.2%。对17例HbH病高危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有5例为α地贫2杂合子,3例HbH病,5例α地贫1杂合于或正常,1例HbBart's水肿胎,其余3例由于双亲一方为非缺失型α地贫,故对胎儿的基因型不能作出准确判断。还对缺失型和非缺失型HbH病的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H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非缺失型HbH病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缺失型HbH病(P<0.001),而血红蛋白H相对含量则显著高于缺失型HbH病(P<0.005).为高危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知红蛋白H病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DNA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及食管癌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邢德印 齐军 +7 位作者 谭文 缪小平 梁刚 于春媛 吕文富 周传农 吴旻 林东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肺癌及食管癌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患者为基础的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包括正常对照 383人 ,肺癌患者 35 1例 ,食管癌患者 32 5例。以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 目的 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 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肺癌及食管癌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患者为基础的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包括正常对照 383人 ,肺癌患者 35 1例 ,食管癌患者 32 5例。以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 XPD基因 Asp312 Asn和L ys75 1Gln多态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及食管癌风险的关系 ,并探讨吸烟与基因多态交互作用对患癌风险的影响。结果 与携带 312 Asp/ Asp基因型者比较 ,携带至少 1个 312 Asn等位基因者 (即 Asp/ Asn和 Asn/ Asn基因型 )罹患肺鳞癌的风险增加 1.8倍 (95 % CI1.10~ 2 .93) ,而与肺腺癌无关 (校正的比值比为 1.0 7,95 % CI0 .5 5~ 2 .0 8)。分层分析显示 ,风险型等位基因 312 Asn和 75 1Gln与吸烟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吸烟剂量≥ 2 9包 /年且携带 312 Asn或 75 1Gln者罹患肺鳞癌的风险最高 ,校正的比值比分别为 12 .4 4 (95 % CI 4 .97~ 31.17)和 10 .74 (95 % CI 4 .5 1~ 2 5 .5 7)。 XPD基因 Asp312 Asn和 L ys75 1Gln多态与食管鳞癌风险无关。结论  XPD基因 Asp312 Asn和 L ys75 1Gln多态是北京地区汉族人群肺鳞癌遗传易感因素 ,而与肺腺癌以及食管鳞癌风险无关 ,可能反映了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以及肺癌和食管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汉族人群 DNA修复基因 XPD 单核苷酸 多态性 肺癌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一种碘化钾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 被引量:57
11
作者 赵书平 张俊洁 +2 位作者 尤建 杨玉红 郭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5-396,共2页
目的 建立外周血基因组DNA 的快速提取方法。方法 用碘化钾直接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结果 用该方法提取的DNA 为大分子量DNA;A260/A280为1.85,A260/A230为2.2;提取效率大于90% ;DNA 体外扩增结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目的 建立外周血基因组DNA 的快速提取方法。方法 用碘化钾直接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结果 用该方法提取的DNA 为大分子量DNA;A260/A280为1.85,A260/A230为2.2;提取效率大于90% ;DNA 体外扩增结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可用于大量临床标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碘化钾 提取 外周血
原文传递
中国类孟买血型FUT1和FUT2基因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郭忠慧 向东 +5 位作者 朱自严 王健莲 张嘉敏 刘曦 沈伟 陈和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类孟买血型的 FUT1和 FUT2基因构成。方法  10个血清学初步分析为类孟买血型的标本来源于不同地区 ,ABO常规定型 ,吸收放散试验鉴定其红细胞表面少量 A或 B抗原 ,检测唾液中分泌型血型物质 ,或通过 L ewis血型间接了解... 目的 研究中国类孟买血型的 FUT1和 FUT2基因构成。方法  10个血清学初步分析为类孟买血型的标本来源于不同地区 ,ABO常规定型 ,吸收放散试验鉴定其红细胞表面少量 A或 B抗原 ,检测唾液中分泌型血型物质 ,或通过 L ewis血型间接了解其分泌状态。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进行 ABO基因分型 ,并与血清学结果相互验证。对 FUT1(H)和 FUT2 (SE)的编码区进行 PCR产物直接测序 ,了解其 H及 SE位点基因型及核苷酸序列组成。结果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证实 10例皆为罕见的类孟买血型。检测到 h1(nt5 4 7- 5 5 2Δag)、h2 (nt880 - 882Δtt)、h3(nt6 5 8c→ t)和 h4 (nt35 c→ t) 4个FUT1座位上的隐性基因 ,同时发现两种新的隐性等位基因 :hnew- 1 (nt5 86 c→t)和 hnew- 2 (nt32 8g→ a)。 10例中国类孟买个体 FU T2位点的研究表明 ,所有被研究标本的 FU T2基因 ,都具有 nt35 7c→ t的同义突变 ,其中 1例为 Seweak等位基因纯合子。结论  H位点的无效等位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态性。除了已经报道的 h等位基因外 ,在中国类孟买个体中我们检测到两种新的隐性等位基因 ,并检出 1个 Sew的类孟买个体及 Se基因的一种新的 G716 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类孟买血型FUT1 FUT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ABO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64
13
作者 商璇 +3 位作者 吴学东 张新华 冯晓勤 徐湘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3-251,共9页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 β-地中海贫血(比地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分子基础被最早阐明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主要分布于包括我国南方地区在内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症状,但发病后常因严重贫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于幼儿期死亡。本病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受累患儿的出生。严重贫血的患者可借助终生规范输血和除铁治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该病,基因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中国人群的表型和遗传突变数据,聚焦于对β-地贫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进行阐述,并概述了该病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的要点,旨在为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提供指导实践的规范性文本,提高β-地贫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群体五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5
14
作者 侯一平 吴谨 +4 位作者 李英碧 唐剑频 张思仲 褚嘉佑 M.PRINZ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5个STR基因座等位片段结构特征,获得汉族群体FGA、D5S818、D7S820、D13S317和D16S539基因座的群体遗传数据。方法EDTA抗凝血样采自成都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Chelex法提... 目的了解中国人5个STR基因座等位片段结构特征,获得汉族群体FGA、D5S818、D7S820、D13S317和D16S539基因座的群体遗传数据。方法EDTA抗凝血样采自成都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Chelex法提取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缓冲系统水平电泳分型,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测定DNA序列。结果序列分析显示,中国人D5S818、D7S820、D13S317和D16S539基因座具有简单重复序列,而FGA基因座具有复杂重复序列。5个STR基因座在成都汉族群体中均具有遗传多态性。结论揭示了我国汉族人群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片段结构特征,为人类群体遗传研究提供了数据,建立的不连续缓冲系统水平电泳分型方法为检测这五个STR基因座提供了简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多态性 汉族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人原发无精与严重少精症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杨元 张思仲 +3 位作者 彭黎明 丁显平 林立 王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明确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症密切相关的 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 (azoospermia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位点及其缺失特点 ,为开展中国人 AZF微缺失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针对实验组 13 4例原发... 目的 明确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症密切相关的 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 (azoospermiafactor,AZF)区域微缺失位点及其缺失特点 ,为开展中国人 AZF微缺失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针对实验组 13 4例原发无精、118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与对照组 2 10名已正常生育男性 ,进行 AZFa、AZFb、AZFc三个区域共 15个序列标签位点 (sequence tag site,STS)的微缺失分析。结果 对照组在所有 15个 STS位点中均未发现缺失 ,实验组 STS位点缺失涉及到 13个 STS位点 ,分别是 :AZFa区的 s Y84、s Y86,AZFb区的 s Y12 1、s Y12 3、s Y12 4、s Y12 7、s Y13 4、 s Y13 3 ,AZFc区的s Y152、s Y2 42、s Y2 54、s Y2 55、s Y157。在 5例无精患者中发现 AZFa区 STS位点缺失 ,缺失率为 2 .0 % ,在 7例无精与 3例少精患者中发现 AZFb区 STS位点缺失 ,缺失率为 4.0 % ,在 14例无精与 18例少精患者中发现 AZFc区 STS位点缺失 ,缺失率为 12 .7%。统计学分析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 13个 STS位点缺失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所确定的 AZF区域 13个 STS位点缺失与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密切相关 ,未发现上述 STS位点缺失的群体多态现象 ;中国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症 AZF区域微缺失的频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原发无精症 原发严重少精症 Y染色体 分子流行病学 AZF区
原文传递
Y染色体特异短串联重复序列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侯一平 吴谨 +3 位作者 李英碧 张霁 张思仲 褚嘉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Y染色体特异短串联重复序列等位片段结构特征,揭示成都汉族群体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无血缘关系样本采自成都地区汉族群体。PCR扩增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PCR产物由非变性聚丙... 目的了解人类Y染色体特异短串联重复序列等位片段结构特征,揭示成都汉族群体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无血缘关系样本采自成都地区汉族群体。PCR扩增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PCR产物由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缓冲系统水平电泳分型和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分析。结果观察到人类Y染色体特异STR等位片段具有复杂的串联重复结构。制备了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分型标准物用于分型。观察到我国人群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均具有遗传多态性。获得了成都汉族群体5个Y染色体特异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结论本研究为群体遗传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高效遗传标记,为研究我国人群Y染色体特异STR的群体遗传提供了具有可比性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 短串联重复序列 Y染色体 群体遗传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构成 被引量:58
17
作者 宋昉 瞿宇晋 +4 位作者 杨艳玲 金煜炜 张玉敏 王红 余伍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突变构成。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结合序列分析检测23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结果(1)在460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5种不同的突... 目的了解中国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突变构成。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结合序列分析检测23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结果(1)在460个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5种不同的突变基因,总检测率达94.6%(435/460),其中3种突变基因(S251-R252〉SfsX89、Y387D和A389G)尚未见到报道。常见的突变基因为:R243Q(21.7%)、EX6-96A〉G(10.2%)、R111X(8.3%)、R413P(6.5%)和Y356X(6.1%)。较常见的突变基因为:V399V(4.1%)、IVS4-1G〉A(3.5%)、IVS7+2T〉A(2.2%)和R241C(2.2%)。大部分突变集中在第3、5、6、7、11和12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区域。(2)检测出10种多态性位点,突变率高的4个位点IVS3-22C〉T(56.7%)、IVS10+97G〉A(75.9%)、Q232Q(89.0%)和V245V(81.9%),提示PAH基因cDNA序列存在人种差异。结论中国人PAH基因的突变构成与欧洲人群完全不同,与亚洲其它人群有频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染色体多态性引起生殖异常36例分析 被引量:57
18
作者 刘志婷 王军荣 +1 位作者 续微 关宝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8-599,共2页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生殖异常 遗传信息传递 细胞遗传学检查 微小变异 反复自然流产 临床实践 生育畸形儿
原文传递
252例稽留流产者绒毛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环境因素初探 被引量:53
19
作者 张华坤 罗福薇 +5 位作者 耿茜 刘庆芝 李娟 陈武斌 李芳 谢建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异常及其环境因素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52例稽留流产患者(流产组)及50名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者(对照组)的胚胎绒毛,采用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并由专人询问、登记相关资料。结果... 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异常及其环境因素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52例稽留流产患者(流产组)及50名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者(对照组)的胚胎绒毛,采用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并由专人询问、登记相关资料。结果流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8.0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140例核型异常中以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单体及三倍体为主,分别占异常总数的57.86%、20.71%及12.14%;流产组中长期接触电脑、电视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是稽留流产患者的重要病因,进行绒毛细胞遗传学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孕妇长期接触电脑、电视是引起稽留流产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绒毛 染色体核型分析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47
20
作者 项坤三 郑泰山 +1 位作者 孙多奇 李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CHD)、高血压(HTN)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相关情况,并在相关疾病中观察AGTR1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在发...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CHD)、高血压(HTN)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相关情况,并在相关疾病中观察AGTR1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在发病中的相互关系。方法以270例CHD、HTN及NIDDM单一或不同组合的中国人为对象,用PCR/DdeⅠ酶解检测位于AGTR1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并用PCR检测ACE基因内含子16的插入/缺失多态标记。结果(1)GATR1基因与CHD相关(1ogistic回归分析,P=0.02)而与HTN及NIDDM无相关;(2)AGTR1基因对CHD的参与风险率为12.4%,比数比4.55。与ACE基因同属CHD的独立变异因素(分别为P=0.032及P=0.002);(3)AGTR1-A1166C变异不是通过对体脂含量、血脂水平及血压的影响参与CHD发病;(4)个体的AGTR1基因及ACE基因的联合基因型分析见到CHD者与对照者间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02)。结论AGTR1基因参与中国人CHD发病,并是CHD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冠心病 高血压 糖尿病 AGTR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