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1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碳酸盐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杨俊鹏 胡克 刘玉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9,273,共6页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cm的深度...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c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变化规律为:0~30cm深度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30~50cm范围内,如果有盐积层或碱积层的存在,则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化土壤 土壤碳酸盐 碳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扶弱助贫 关爱劳动者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共1页
享受春天,赞美劳动,这已经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永恒主题。但是,在迎接今年“五一”的时候,“颜海峰”三个字,却不能不今我们深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永恒主题似乎还缺少些重要的元素……
关键词 劳动者 国际 元素
下载PDF
蒙城尉迟寺文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利斌 孙立广 +2 位作者 张志辉 王玉宏 罗泓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在对安徽蒙城尉迟寺古文化遗址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文化沉积层剖面中的17种元素、pH值、TOC等数据,结果表明:①主因子分析得到的fact1可以反演距今5 050~4 000年间尉迟寺遗址地区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变化曲线和传统器物考... 在对安徽蒙城尉迟寺古文化遗址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文化沉积层剖面中的17种元素、pH值、TOC等数据,结果表明:①主因子分析得到的fact1可以反演距今5 050~4 000年间尉迟寺遗址地区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变化曲线和传统器物考古方法得出的古文化层演变关系有很好的相关性;②在处于原始农耕文明的古代人类社会,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兴衰与气候是息息相关的:夏季风越强,人口数量就越多,社会就越繁荣.孢粉分析结果表明4 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导致尉迟寺遗址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更替;③探索性的研究表明,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应用在考古学研究中,并提供文明与气候的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方法 考古研究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人口数量变化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磷化氢在海水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志华 宋秀贤 +3 位作者 李小军 于海燕 袁涌铨 俞志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磷化氢在海水中的转化过程,分析了光照条件、氧化条件、通入方式等环境因子对磷化氢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照射条件下,磷化氢在海水中可部分转化为磷酸盐,但转化率相对较低,转化过程复杂;环境因子在磷化...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磷化氢在海水中的转化过程,分析了光照条件、氧化条件、通入方式等环境因子对磷化氢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照射条件下,磷化氢在海水中可部分转化为磷酸盐,但转化率相对较低,转化过程复杂;环境因子在磷化氢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日光照射、紫外光照射、氧化条件等均能促进海水中磷化氢向磷酸盐和总磷的转化,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检测到磷化氢向磷酸盐的最大转化率为66.6%。本研究对探索磷化氢在海洋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磷酸盐 环境因子 紫外光照射
下载PDF
铜陵市土壤气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刘峰立 欧阳澍培 +2 位作者 李营 周晓成 颜玉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1-88,共8页
该文对安徽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的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壤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浓度的背景值分别为0.2%、4.5 kBq/m^(3)和7.7 ng/m^(3)。(2)研究区的土... 该文对安徽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的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该地区的土壤气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铜陵市土壤气CO_(2)、Rn和Hg浓度的背景值分别为0.2%、4.5 kBq/m^(3)和7.7 ng/m^(3)。(2)研究区的土壤气浓度整体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在研究区东北部分土壤气CO_(2)的浓度达到了低窒息风险,氡污染程度达到了中度,其主要污染源是山间盆地沉积物局部富集的铀元素;在研究区的人口密集区出现了土壤气汞浓度较大的中度污染区,其主要污染源是燃煤、船舶运输、生活垃圾以及矿区的固体废物排放。研究结果对铜陵市的城市建设规划与污染防治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环境 地球化学 铜陵
下载PDF
湖南省环境地球化学分区及其评价
6
作者 张建新 《湖南地质》 1993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湖南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As、Pb、Hg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偏高,Cu偏低。一些地区多种元素过量规模大,地克病、地甲病、肺癌、元素中毒等发病率高。研究表明,地克病与Mo、Ni、V、Cd、As、Hg、Pb、Zn、F、U、P、Cu等的过量分布区相关;饮... 湖南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As、Pb、Hg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偏高,Cu偏低。一些地区多种元素过量规模大,地克病、地甲病、肺癌、元素中毒等发病率高。研究表明,地克病与Mo、Ni、V、Cd、As、Hg、Pb、Zn、F、U、P、Cu等的过量分布区相关;饮水型地氟病与非石灰岩区的富F的酸性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环境地球化学 区划
下载PDF
太原盆地及太原市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雄军 赖健清 +4 位作者 孔华 张建东 李德胜 周继华 王建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80,共9页
以太原盆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结合太原盆地地质条件,探讨了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分形特征,并对盆地土壤污染进行评估。文中计算... 以太原盆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结合太原盆地地质条件,探讨了太原盆地土壤中八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分形特征,并对盆地土壤污染进行评估。文中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两种元素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并将太原市和太原盆地深、浅层数据分别作出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八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重金属 地球化学 多重分形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华南退化草坡自然恢复中物种多度分布的动态与模拟 被引量:12
8
作者 殷祚云 任海 +3 位作者 彭少麟 郭勤峰 曾令海 贺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28,共7页
华南地区退化草坡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度格局的动态及其模拟,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探讨是否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适合不同的种多度模型,是否存在一个最佳模型以揭示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某些内在数量特征;还要推导多个模型的尺度转... 华南地区退化草坡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度格局的动态及其模拟,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探讨是否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适合不同的种多度模型,是否存在一个最佳模型以揭示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某些内在数量特征;还要推导多个模型的尺度转换形式。为此,在地处南亚热带的鹤山退化草坡选取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2个典型群落样地,分木本层和草本层调查每个维管植物种的多度;且选择7个具有不同函数形式和广泛代表性的种多度模型,均在倍程(即log2)尺度下拟合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和调整决定系数评估各个模型的适合性。结果表明:(1)7个模型的适合性顺序为:对数柯西>对数双曲正割>对数正态>对数级数>生态位优先占领>断棒>重叠生态位,其中对数柯西适合全部数据,重叠生态位则全部不适合;(2)各模型适合与否和演替阶段无关;(3)左截断对数柯西模型预测的种多度分布显示,随着群落演替,上层(木本层)罕见种比例减少、常见种比例增多,下层(草本层)则相反,这与实际相符。对数柯西分布具有普适性,能最好地反映退化草坡自然恢复中种多度分布的格局与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坡 自然恢复 物种多度分布 模型 动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Be,Li,Sr,B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9
作者 曾昭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Be,Li,Sr,B元素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地下水 元素 分布
下载PDF
胶州湾河口潮滩沉积物中N_2O的产生和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晶 张桂玲 +1 位作者 赵玉川 李佩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3-2732,共10页
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5月、9月和11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周边潮滩采集柱状沉积物进行培养实验,测定硝化、反硝化速率和沉积物-水界面N2O交换通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周边河口潮滩沉积物中的反硝化速率... 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5月、9月和11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周边潮滩采集柱状沉积物进行培养实验,测定硝化、反硝化速率和沉积物-水界面N2O交换通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周边河口潮滩沉积物中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二者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沽河口潮滩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变化范围为(9.55~104)μmol·m-2·h-1(以N计,下同),其中春季最强,冬季最弱,主要受到温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娄山河口潮滩沉积物夏季的反硝化速率(215μmol·m-2·h-1)高于冬季(30.2μmol·m-2·h-1),主要受到上覆水中NO3-浓度和有机质的综合影响.硝化速率在大沽河口的变化范围为(0~5.11)μmol·m-2·h-1,在娄山河口的变化范围为(0~0.054)μmol·m-2·h-1.两个河口潮滩沉积物在夏季基本没有硝化过程发生,主要受到溶解氧的影响.大沽河和娄山河口沉积物-水界面N2O交换通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分别为(-0.51~4.18)μmol·m-2·h-1和(0.27~1.68)μmol·m-2·h-1.从全年来看,两个河口潮滩沉积物均表现为N2O的较强释放源,其N2O主要来自于反硝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胶州湾 沉积物-水界面交换 反硝化 硝化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40
11
作者 于君宝 王永丽 +4 位作者 董洪芳 王雪宏 栗云召 周迪 高永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2000年和2009年的TM影像数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依据2009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GPS土壤定点采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各景... 利用2000年和2009年的TM影像数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依据2009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GPS土壤定点采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各景观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3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的总面积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为0.73~4.25kg/m2;2000年和2009年的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106t和3.17×106t。各景观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其面积的变化而变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景观类型是滩涂、灌草地、农田和盐田养殖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和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表层土壤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类型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滨海湿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不同厌氧环境下土著微生物对沉积物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会 谢先军 段萌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8.17 mg/L,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64μg/L。在甲烷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5,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84.8μg/L。在不同的厌氧环境中,砷的释放趋势一致,但控制砷的释放过程有所不同。在氮气环境中,微生物将铁氧化物还原的同时能将砷释放出来。在甲烷环境中,未发现铁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微生物 厌氧环境 河套平原
下载PDF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兰芳 杨妍 孙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7-775,共9页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目前,鲜有研究从分子尺度上揭示共沉...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目前,鲜有研究从分子尺度上揭示共沉淀反应诱发的DOM在水铁矿/水界面的结构分馏特性。为此,通过共沉淀方式在碳/铁比(C/Fe)不同的溶液中制备水铁矿-DOM复合体,将传统光谱手段(如,紫外(UV)-可见光光谱、Fe K边X射线吸收光谱(XAS)等)和近年来兴起的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相结合,从分子水平解析共沉淀过程中DOM在水铁矿/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行为。结果显示:水铁矿-DOM复合体中Fe主要以水铁矿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与C/Fe值有关,介于68.0%~95.9%之间。UV和ESI-FT-ICR-MS分析共同表明,在共沉淀过程中,水铁矿优先固定DOM中具有高分子量的富含氧的芳香性组分(主要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致密多环芳香类物质和维管植物来源的多酚类物质),表明无论表面吸附还是共沉淀,水铁矿均倾向于固定芳香性强的高分子量组分。此外,本研究率先发现水铁矿对DOM的结构选择性随反应时间呈一定动态变化,表现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致密多环芳香类组分优先被固定在复合体中,随着反应推进,维管植物来源的多酚类组分被固定。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水铁矿形成过程中,通过共沉淀作用影响DOM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分子分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共沉淀 溶解性有机质 分子水平 高分子量组分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氮湿沉降特征分析
14
作者 梁婷 陈炜 +1 位作者 张彦军 刘学军 《河南科学》 2023年第3期408-413,共6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氮沉降的变化特征,采用降水采集法对宝鸡2018年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观测,并对雨水中可溶性无机氮浓度及沉降通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雨水中NH_(4)^(+)-N和NO_(3)^(-)-N月平均质量浓度为1.581... 为了进一步了解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氮沉降的变化特征,采用降水采集法对宝鸡2018年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观测,并对雨水中可溶性无机氮浓度及沉降通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雨水中NH_(4)^(+)-N和NO_(3)^(-)-N月平均质量浓度为1.581 mg/L和1.369 mg/L,且降水量少的月份雨水中氮素浓度较高;②NH_(4)^(+)-N和NO_(3)^(-)-N在雨水中的季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③大气氮湿沉降通量为9.728 kg/(hm^(2)·a),其中NH_(4)^(+)-N和NO_(3)^(-)-N分别占53.6%和46.4%,且降水量多的季节氮沉降通量也相应较高;④大气氮总沉降通量达23.713 kg/(hm^(2)·a),约占当地农田氮肥施入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湿沉降 无机氮 降雨量
下载PDF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地下水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坤 潘晓东 +3 位作者 曾洁 焦友军 彭聪 梁嘉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23-4531,共9页
通过分析贵州洪家渡盆地地下水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同位素(δ13CDIC)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影响地下水δ13CDIC特征的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洪家渡盆地地下水中DIC主要来源... 通过分析贵州洪家渡盆地地下水水化学和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同位素(δ13CDIC)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影响地下水δ13CDIC特征的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洪家渡盆地地下水中DIC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和土壤CO2.地下水δ13CDIC值冬季为-14. 8‰^-4. 1‰,平均值-10. 1‰;夏季为-14. 5‰^-6. 3‰,平均值-10. 2‰.含煤地层中硫化物氧化和酸雨带来的H2SO4参与碳酸盐岩风化使地下水δ13CDIC值整体偏正.由于土壤CO2效应,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的林地地下水δ13CDIC值夏季<冬季.夏季农业活动施用的大量肥料产生的HNO3参与了碳酸盐岩风化,使耕地地下水δ13CDIC值夏季>冬季.居住区人为输入的有机质降解对地下水DIC贡献较大,冬夏季δ13CDIC平均值分别-11. 9‰和-11. 6‰,季节差异较小.不同季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地下水δ13CDIC值与水化学存在差异.因此,δ13CDIC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岩溶含水层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同位素 溶解无机碳(DIC) 水化学 地下水 岩溶区 洪家渡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可拓物元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以郑州黄河滩地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蕾 姜灵彦 +1 位作者 李庆召 高军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7-521,共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尝试将可拓学中的物元法引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用Cd、Hg、As、Cu、Pb和Cr共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尝试将可拓学中的物元法引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用Cd、Hg、As、Cu、Pb和Cr共6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河滩区土壤污染等级处于清洁和污染之间,污染度较低。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处理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滩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 物元分析 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简述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环境地球化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华 佛迎高 《包钢科技》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本文从人类环境的地球化学性质。
关键词 迁移转化 环境质量 健康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科学
下载PDF
淮南潘一采煤塌陷区底泥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诗慧 高良敏 +1 位作者 姚素平 卓利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淮南潘一塌陷区底泥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在塌陷区不同采样点采集10个柱状底泥沉积物样品,分析在不同深度下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钙结合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塌陷... 为了研究淮南潘一塌陷区底泥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在塌陷区不同采样点采集10个柱状底泥沉积物样品,分析在不同深度下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钙结合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塌陷区底泥沉积物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随着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硝酸盐氮变化趋势不明显,亚硝酸盐氮在底层(6~8 cm)时有一明显上升过程。总磷中铝铁结合态磷含量最高,其次是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随着深度的增加铝铁/结合态磷有一下降趋势,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区 氮形态 磷形态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滴灌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树芳 齐玉春 +7 位作者 董云社 彭琴 刘欣超 孙良杰 贾军强 贺云龙 曹丛丛 闫钟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57-2763,共7页
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CO2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刻了解灌溉方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对农业灌溉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滴灌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从土壤水分、... 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CO2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刻了解灌溉方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对农业灌溉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滴灌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CO2和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滴灌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农田 CO2 N2O 机制
下载PDF
城市纳污河流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巢湖十五里河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宗宁 龚莹 +4 位作者 张剑 李玉成 郑刘根 谢毫 王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1,60,共7页
2012年,逐月采样分析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磷污染状况严重,正磷酸盐(DIP)年均浓度1.134 mg/L,总磷(TP)年均浓度1.876 mg/L,由上到下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并与流域内富营养化水平相一... 2012年,逐月采样分析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中磷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磷污染状况严重,正磷酸盐(DIP)年均浓度1.134 mg/L,总磷(TP)年均浓度1.876 mg/L,由上到下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并与流域内富营养化水平相一致。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含量呈现AAP>Olsen-P>WSP>RDP的规律,丰水期(5-7月)是全年磷浓度最高时期,也是控制十五里河磷污染物汇入巢湖的重要时期;以十五里河为典型的城市纳污河流沉积物对磷污染物表现出"汇"的特征,但在丰水期表现出"源"的特征,成为重要的内源磷释放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纳污河流 磷时空变化 十五里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