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动汽车白车身优化设计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伟 侯文彬 胡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8,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的独特承载要求,提出一种结合拓扑优化和车身尺寸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电动汽车为实例,通过建立白车身拓扑优化模型、有限元概念模型、尺寸优化模型和样车制造,进行了从整车拓扑结构到车身梁截面的优化设计过程,实现... 针对电动汽车的独特承载要求,提出一种结合拓扑优化和车身尺寸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电动汽车为实例,通过建立白车身拓扑优化模型、有限元概念模型、尺寸优化模型和样车制造,进行了从整车拓扑结构到车身梁截面的优化设计过程,实现了电动汽车白车身的正向设计.在优化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以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同时作为优化目标,白车身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约束,选取了灵敏度较高的梁作为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与样车参数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设计和工艺要求,实现轻量化设计,对提高白车身设计效率和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遗传算法 电动汽车 白车身
下载PDF
特定车速下长头重卡驾驶室异常振动分析
2
作者 王海涛 张代胜 +2 位作者 汪波 谭继锦 杨靖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2,共7页
针对某长头重卡以90 km/h的速度在良好路面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侧围异常振动现象展开研究。在故障分析和道路试验的基础上,基于PolyLSCF参数识别法对驾驶室白车身进行模态测试,建立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 针对某长头重卡以90 km/h的速度在良好路面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侧围异常振动现象展开研究。在故障分析和道路试验的基础上,基于PolyLSCF参数识别法对驾驶室白车身进行模态测试,建立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外界激励对驾驶室振动的影响,掌握长头车驾驶室的振动特性,找到驾驶室异常振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长头重卡驾驶室侧围刚度较弱,局部模态复杂,模态特性与平头车驾驶室有所不同,特定速度下车轮激励的倍频与驾驶室1阶扭转频率相近。针对驾驶室异常振动问题,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头重卡驾驶室 故障分析 道路试验 模态试验与仿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EQF_w140—47长头卧铺驾驶室造型设计
3
作者 谢世果 《汽车科技》 1993年第2期8-10,共3页
本文介绍了将EQF140汽车车身进行了改进,增设卧铺等新设施,使驾驶室造型更具有时代感。
关键词 设计 车体 汽车 长头式驾驶室
下载PDF
某长头重卡车型车门DTS的公差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琦 高峰 +1 位作者 李龙 瞿军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9期132-135,共4页
论文借助尺寸公差分析软件3DCS对基于间隙块的车门装配方案和基于工装的车门装配方案进行尺寸公差分析,通过尺寸校验并结合实际装车测量结果对初版的DTS定义公差值进行评审并修正,同时从中优选出适合批量生产的车门装配方案,提前分析冲... 论文借助尺寸公差分析软件3DCS对基于间隙块的车门装配方案和基于工装的车门装配方案进行尺寸公差分析,通过尺寸校验并结合实际装车测量结果对初版的DTS定义公差值进行评审并修正,同时从中优选出适合批量生产的车门装配方案,提前分析冲压件质量和焊接制造水平,合理制定公差值,最终得出有效且合理的DTS值。实践证明该方法在车型开发初期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设计人员制定合理的DTS值,充分提高了车型量产后的质量把控和问题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软件 车门装配方案 DTS 公差分析 合格率 尺寸链
下载PDF
某长头重卡前机舱盖翻转助力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项冬东 王佩 王亚旭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22期123-126,共4页
长头重卡驾驶室有异于平头重卡驾驶室,为满足动力总成及附件的维修、保养,要求其驾驶室所属的前机舱盖能够翻转。由于前机舱盖自重大,若不借助外力,一般很难将其翻转,设计一种翻转助力机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通过多方案研究对比结合长... 长头重卡驾驶室有异于平头重卡驾驶室,为满足动力总成及附件的维修、保养,要求其驾驶室所属的前机舱盖能够翻转。由于前机舱盖自重大,若不借助外力,一般很难将其翻转,设计一种翻转助力机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通过多方案研究对比结合长头重卡前机舱盖翻转自身特点,设计了一种前机舱盖翻转助力机构,其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翻转轻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机舱盖 翻转助力 节能 多方案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基于OptiStruct的仪表板横梁模态分析及轻量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查勇岗 王贵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2期74-78,共5页
利用OptiStruct的尺寸和形状优化方法,对某车型的仪表板横梁的厚度和管状横梁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保证一阶垂向模态和一阶侧向模态性能的同时,进行最大化减重。结果表明,仪表板横梁总共横梁减重1.445 kg,减重百分比为19.3%,实现了轻量... 利用OptiStruct的尺寸和形状优化方法,对某车型的仪表板横梁的厚度和管状横梁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保证一阶垂向模态和一阶侧向模态性能的同时,进行最大化减重。结果表明,仪表板横梁总共横梁减重1.445 kg,减重百分比为19.3%,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板横梁 尺寸优化 形状优化 OptiStru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