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结构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立东 《山西建筑》 2010年第8期76-77,共2页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型钢混凝土桁架转换结构的应用,分析了转换构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工程进行计算分析,保证了转换结构在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 转换 桁架 型钢混凝土 应用
下载PDF
加劲长悬臂板混凝土箱梁施工阶段受力状态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旭明 李梦然 +1 位作者 赖明苑 唐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7-75,共9页
加劲长悬臂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施工过程中,其节段线处悬臂板常常出现横向、斜向裂缝。为了制定合理措施来优化受力状态从而避免裂缝的出现,文中对裂缝的开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MIDAS FEA软件建立桥梁节段模型,进行自重和预应力作... 加劲长悬臂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施工过程中,其节段线处悬臂板常常出现横向、斜向裂缝。为了制定合理措施来优化受力状态从而避免裂缝的出现,文中对裂缝的开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MIDAS FEA软件建立桥梁节段模型,进行自重和预应力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分析。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截面应力状态,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剪力滞效应造成的悬臂板端部压应力储备不足是导致悬臂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可通过悬臂端加配筋予以改善;通过合理地改变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可以有效改善结构的预应力储备,优化应力状态,减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劲长悬臂板 混凝土箱梁 受力状态 剪力滞 施工工序 矮塔斜拉桥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体外预应力梁力筋应力增量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钊 贺志启 王景全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以体外预应力简支梁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的正常使用阶段,利用能量法推导了典型布筋形式与荷载形式下体外预应筋应力增量的解析计算公式,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包含梁的几何尺寸、截面刚度、预应力筋位置、外荷载大小及位置等必要的参数.... 以体外预应力简支梁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的正常使用阶段,利用能量法推导了典型布筋形式与荷载形式下体外预应筋应力增量的解析计算公式,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包含梁的几何尺寸、截面刚度、预应力筋位置、外荷载大小及位置等必要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解析式的合理简化,给出了实用简化计算公式,并对影响应力增量的外荷载大小和力筋偏心距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此外,还应用能量法推导了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力筋应力增量公式.最后,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解析公式和简化公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梁桥 体外预应力 应力增量 能量法 正常使用状态
下载PDF
2片大比例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分析
4
作者 周文龙 覃荷瑛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12,共6页
为分析预应力筋线型对梁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2片大比例模型预应力混凝土梁,并对配筋率相同、钢筋相同、预应力钢绞线型不同的2片预应力混凝土梁B1、B2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抗弯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承载极限状态下,2片预应力混... 为分析预应力筋线型对梁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2片大比例模型预应力混凝土梁,并对配筋率相同、钢筋相同、预应力钢绞线型不同的2片预应力混凝土梁B1、B2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抗弯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承载极限状态下,2片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都满足规范要求;在相同加载条件下,曲线型孔道梁B2最大挠度、最大裂缝均大于直线型孔道梁B1,因此直线型孔道预应力混凝土梁更优于曲线型孔道预应力混凝土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抗弯试验 裂缝 挠度
下载PDF
梁拱组合铁路桥结构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肇峰 王强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有限元程序对包西铁路跨黄延高速大桥梁拱组合体系进行空间受力分析,分析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并对成桥进行静载与动载试验。结果表明,梁拱组合体系实际受力与设计吻合较好,拱肋及梁体的实测应力值及挠度值相对较小,结构安全储... 采用有限元程序对包西铁路跨黄延高速大桥梁拱组合体系进行空间受力分析,分析在设计荷载下的受力特性,并对成桥进行静载与动载试验。结果表明,梁拱组合体系实际受力与设计吻合较好,拱肋及梁体的实测应力值及挠度值相对较小,结构安全储备较大,动力测试结果表明梁拱组合体系动力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拱组合 有限元 自振特性 脱轨系数
下载PDF
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RC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忠民 赖恒力 +1 位作者 邱荣文 黄金龙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基于8根试件(其中1根未加固试件,7根为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根据对比不同因素下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延性变化,分析钢绞线间距、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等因素对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 基于8根试件(其中1根未加固试件,7根为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根据对比不同因素下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延性变化,分析钢绞线间距、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等因素对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应力水平为0~60%的范围内,加固柱的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延性随预应力水平提高均得到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4%~30.6%,16.4%~60.4%,8.2%~49.8%。钢绞线间距为30 mm的试件较间距为60 mm的加固柱,屈服荷载、峰值荷载、延性提高幅度分别为7.0%~10.9%,17.0%~25.1%,15.1%~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绞线网 钢筋混凝土柱 抗震加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剪跨比RC梁受剪分析的优化拉压杆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志启 刘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49,共5页
基于多层次最小应变能分析,提出了确定混凝土结构D区拉压杆模型构形的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结构拓扑优化分析拟定拉压杆模型的基本构形,并利用最小应变能参数分析确定模型的最优构形几何参数.针对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梁,利... 基于多层次最小应变能分析,提出了确定混凝土结构D区拉压杆模型构形的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结构拓扑优化分析拟定拉压杆模型的基本构形,并利用最小应变能参数分析确定模型的最优构形几何参数.针对小剪跨比钢筋混凝土梁,利用多层次的最小应变能分析,推导得到了其受剪分析的最优参数化拉压杆模型.研究发现:当梁的剪跨比小于1时,最优模型为“直接压杆模型”;当梁的剪跨比在1.0~2.0之间时,最优模型为“带斜拉杆的桁架模型”.依据该优化拉压杆模型,并以混凝土斜向拉杆断裂作为梁体劈裂破坏的条件,进一步推导得到了无腹筋小剪跨比梁的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既有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剪跨比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区 深梁 抗剪承载力 拉压杆模型 能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