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油盐换热器控制研究
1
作者 滕飞 钟福春 +1 位作者 崔贤基 孙志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17期82-83,共2页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储热系统中的油盐换热器是储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在槽式镜场收集到的热量在满足汽轮机工作后,通过油盐换热器将多余的热量传递给储热罐的熔盐,将热量储存在热盐罐。同时在槽式镜场为汽轮机提供的负荷不能满足...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储热系统中的油盐换热器是储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在槽式镜场收集到的热量在满足汽轮机工作后,通过油盐换热器将多余的热量传递给储热罐的熔盐,将热量储存在热盐罐。同时在槽式镜场为汽轮机提供的负荷不能满足其运行要求时,再通过油盐交换器,将储存在热罐内的热量释放出来。油盐换热器的控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储热系统的性能,该文对油盐换热器储热工况和放热工况控制进行研究,提升油盐换热器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热发电 储热系统 油盐换热器 控制器
下载PDF
空间高速InGaAs-PIN光电二极管辐射损伤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欣 王俊 +6 位作者 冯展祖 汪伟 杨生胜 尹飞 黄新宁 薛玉雄 把得东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利用质子、中子和伽马射线辐照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拟选用的高速InGaAs-PIN光电二极管,对其辐射损伤效应开展研究,以评估PIN光电器件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适用性。基于辐照前后器件的暗电流、光电流、光谱响应、电容等参数随辐照剂量变化的... 利用质子、中子和伽马射线辐照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拟选用的高速InGaAs-PIN光电二极管,对其辐射损伤效应开展研究,以评估PIN光电器件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适用性。基于辐照前后器件的暗电流、光电流、光谱响应、电容等参数随辐照剂量变化的测试数据,对各参数受辐照影响的程度和不同辐照模拟源对光电器件造成的辐射损伤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IN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是受辐照影响最严重的参数,而光电流、光谱响应、电容等参数受辐照影响较小;暗电流增加主要与质子和中子辐照引入的非辐射复合中心有关,并与位移损伤剂量基本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光电二极管 暗电流 光电流 光谱响应 辐射效应 电离总剂量效应 位移损伤效应
下载PDF
太阳电池背反镜的吸收损耗性质研究
3
作者 陆晓东 赵洋 +2 位作者 王泽来 宋扬 张金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9-1415,共7页
基于频域有限差分法和入射光场在平板型和织构型非晶硅电池内的传输过程,详细分析了Ag背反镜的吸收性质。研究表明: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是两种电池结构Ag背反镜的主要吸收机制;在长波段,平板型电池结构的导模振荡吸收和... 基于频域有限差分法和入射光场在平板型和织构型非晶硅电池内的传输过程,详细分析了Ag背反镜的吸收性质。研究表明: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是两种电池结构Ag背反镜的主要吸收机制;在长波段,平板型电池结构的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均较弱,其Ag背反镜的吸收很小(小于3%),而织构型电池结构可产生较强的导模振荡吸收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其Ag背反镜的吸收较大(某些特殊波长的吸收达50%);织构型电池结构可有效拓展入射光单程通过有源层被完全吸收的波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有限差分法 太阳电池 金属背反镜 吸收损耗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组件发电性能对比研究
4
作者 赵邦桂 李博 +2 位作者 杨振英 常洛嘉 付生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第21期50-52,共3页
该文从太阳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提高电池及组件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并列举分析了4种新型太阳电池结构及研究进展,同时设计了对比试验、搭建了户外实证平台,监测和对比了不同类型组件的运行温度、单玻组件和双... 该文从太阳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提高电池及组件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并列举分析了4种新型太阳电池结构及研究进展,同时设计了对比试验、搭建了户外实证平台,监测和对比了不同类型组件的运行温度、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累计单瓦发电量,为光伏电站建设中的组件选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依据,且对新型高效电池组件技术的应用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池技术 不同类型组件 运行温度 发电量对比
下载PDF
绒面类型对斜入射光下太阳电池发电能力影响的分析
5
作者 韩宇哲 黄海宾 周浪 《新能源进展》 2015年第4期256-260,共5页
太阳电池在发电运行时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同斜入射辐照条件,然而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的输出功率参数都是在垂直入射辐照下测量并成为衡量其发电能力的标准。对不同类型绒面的太阳电池,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比较其实际发电运行输出可能会产生出... 太阳电池在发电运行时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同斜入射辐照条件,然而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的输出功率参数都是在垂直入射辐照下测量并成为衡量其发电能力的标准。对不同类型绒面的太阳电池,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比较其实际发电运行输出可能会产生出入。通过对金字塔型绒面的单晶硅太阳电池与球窝型绒面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在斜入射光照时的光反射情况和两种类型组件的实际发电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得到以下结论:按照现行标准测量结果标称输出性能,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实际运行发电能力相对于单晶硅太阳电池而言被略为低估了,但低估程度小于3%。一般而言,各种减反射手段所优化的实际是垂直入射辐照条件下的发电输出结果,其实际运行发电效果增益并不如标准测量结果所显示的那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入射辐照 绒面 发电能力
下载PDF
基于时空图网络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博 茆超 +3 位作者 张冲标 钱伟杰 冯超 朱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为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针对分布式系统的时空相关性建模方法,并结合深度自注意力网络实现出力预测。首先,分析光伏出力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方式,基于注意力机制赋予历史数据不同权重,并针对部分数据缺失及长序列... 为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针对分布式系统的时空相关性建模方法,并结合深度自注意力网络实现出力预测。首先,分析光伏出力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方式,基于注意力机制赋予历史数据不同权重,并针对部分数据缺失及长序列处理等实际应用问题提出相应注意力机制改进策略;然后,计算不同站点间距离及历史出力数据相关性,利用矩阵变换实现特征融合;最后,以某地区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不同场景、不同天气类型下预测准确率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系统 出力预测 时空相关性 注意力机制 矩阵变换
下载PDF
非对称气体扩散电极对空冷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维忠 王诚 +2 位作者 刘志祥 张密林 毛宗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5-1140,共6页
通过对阴极和阳极气体扩散电极(GDE)采用不同厚度的碳纸、不同PEFE载量等方法研究了非对称气体扩散电极对空冷自增湿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增大阳极扩散层厚度、减小阴极扩散层厚度均能提高电池性能,而且通过提高阳极疏水性... 通过对阴极和阳极气体扩散电极(GDE)采用不同厚度的碳纸、不同PEFE载量等方法研究了非对称气体扩散电极对空冷自增湿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增大阳极扩散层厚度、减小阴极扩散层厚度均能提高电池性能,而且通过提高阳极疏水性,降低阴极疏水性,能够保证促进阳极保水和阴极排水,提高电池性能。得到的阳极PTFE含量60%,阴极PTFE含量20%的非对称型GDE组装的电池性能比PTFE含量40%的对称疏水GDE制备的PEMFC性能高5%,比商业的SIGRACET^(?)高9.16%。电池在50℃自增湿条件下工作的最大功率达到643.2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增湿 气体扩散电极 PTFE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下载PDF
塔式、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方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郭丽萍 《机械工程师》 2013年第7期44-46,共3页
对塔式和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的构成、发电原理、集热系统、换热系统以及成本进行了分析,指出槽式发电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的制约,形成成套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体系,同时投资成本上也低于塔式系统。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发电 塔式 槽式 集热系统 换热系统 成本
下载PDF
大面积高效率空间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铁剑锐 许军 +1 位作者 肖志斌 杜永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77-3080,共4页
通过在电池中引入布拉格反射器,提高电池抗带电子辐照能力,经辐照后使电池最大功率平均衰减小于18%。优化上电极栅线结构,当金属栅线面积占电池面积的3.0%时,电池平均短路电流为456.2mA。优化TiO_x/AlO_x双层减反射膜结构,短波300~500n... 通过在电池中引入布拉格反射器,提高电池抗带电子辐照能力,经辐照后使电池最大功率平均衰减小于18%。优化上电极栅线结构,当金属栅线面积占电池面积的3.0%时,电池平均短路电流为456.2mA。优化TiO_x/AlO_x双层减反射膜结构,短波300~500nm范围内电池表面反射率小于30%。采用以上结构最终制备出面积为26.8cm^2的空间用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批产平均转换效率为29.61%,最大转换效率3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 高效率 空间太阳电池 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
下载PDF
长期使用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萼 孙韵琳 +1 位作者 洪瑞江 沈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2,共6页
为了研究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对已正常运行23a的144块多晶硅光伏组件进行接线盒更换及电性能测试,并设计搭建了5.88kW_p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介绍了这批组件的电性能与该系统的设计安装,并对光伏系统进行技术评估与经济分析... 为了研究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及其使用寿命,对已正常运行23a的144块多晶硅光伏组件进行接线盒更换及电性能测试,并设计搭建了5.88kW_p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介绍了这批组件的电性能与该系统的设计安装,并对光伏系统进行技术评估与经济分析。系统正常运行181d,共发电3498.52kWh,表现出良好的发电性能,系统的综合转换效率为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多晶硅光伏组件 发电性能 光伏系统转换效率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军 魏塔 《现代建筑电气》 2010年第11期55-60,共6页
全面阐述了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的起源、发展及现状。通过实例重点剖析了现阶段光伏发电所面临的困难,并从并网发电这一专题展开了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能源 发电 并网 光伏发电
下载PDF
我国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建涛 裴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28,共3页
介绍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国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将塔式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优点相结合,发展辅助燃煤/燃气一体化的发电系统,以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 介绍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国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将塔式和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优点相结合,发展辅助燃煤/燃气一体化的发电系统,以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联合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型 太阳能 热发电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下载PDF
铸造多晶硅中氧与碳在连续冷却中的沉淀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潘兵 龚洪勇 +2 位作者 陈泽文 汤斌兵 周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0,共5页
实验结果显示,铸造多晶硅经1350℃加热1h后在高达10℃/s的速率下冷却仍会产生氧沉淀和热施主,生成氧沉淀的量和热施主的浓度在0.017~10℃/s范围内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少;与等温过程相比,连续冷却中的氧沉淀和热施主形成速率明显提高;... 实验结果显示,铸造多晶硅经1350℃加热1h后在高达10℃/s的速率下冷却仍会产生氧沉淀和热施主,生成氧沉淀的量和热施主的浓度在0.017~10℃/s范围内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少;与等温过程相比,连续冷却中的氧沉淀和热施主形成速率明显提高;碳在低至0.017℃/s冷却速率下也基本不发生沉淀析出。多晶硅片的少子寿命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基于硅中氧、碳的结构状态与扩散性质对上述沉淀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多晶硅电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沉淀
下载PDF
冷冻介质对纳米TiO2粉体分散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佘希林 曹源 +3 位作者 宋国君 周迪 王士财 崔晓丽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了解决纳米TiO2的分散问题,在冷冻介质中以复合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进行分散,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分散情况、粒径大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冷冻介质中纳米二氧化钛在复合分散剂(m(聚丙烯酸钠):m(三聚磷酸钠)=1:... 为了解决纳米TiO2的分散问题,在冷冻介质中以复合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进行分散,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分散情况、粒径大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冷冻介质中纳米二氧化钛在复合分散剂(m(聚丙烯酸钠):m(三聚磷酸钠)=1:1)时纳米颗粒可以均匀分散,可以得到几纳米大小的分散体系。分散介质的温度是影响纳米颗粒分散的关键因素,并给出相应理论分析。其中,配合、且复合分散剂与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5:1时分散效果最好。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分散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冷冻技术 分散
下载PDF
基于组态优化的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岑长岸 张淼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大规模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不仅受入射光强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还受安装环境和安装位置的影响。随着太阳光入射角度的变化,不同位置的光伏阵列的输出变化也有明显差别。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光伏阵列进行合理地重新组态,可提高光... 大规模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不仅受入射光强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还受安装环境和安装位置的影响。随着太阳光入射角度的变化,不同位置的光伏阵列的输出变化也有明显差别。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光伏阵列进行合理地重新组态,可提高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文章在梯度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组态优化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输出功率。仿真结果表明,组态优化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光伏阵列 梯度法 组态优化
下载PDF
复合分频聚光光伏光热接收器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新月 孙耀 +1 位作者 黄菊 朱明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14-2921,共8页
本文针对目前分频型光伏光热接收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基于体积吸收式复合分频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型体积吸收式复合分频聚光光伏光热接收器。采用LightTools软件对太阳辐射由聚光器到接收器内部传播全过程进行完整模拟。结果表明,接... 本文针对目前分频型光伏光热接收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基于体积吸收式复合分频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型体积吸收式复合分频聚光光伏光热接收器。采用LightTools软件对太阳辐射由聚光器到接收器内部传播全过程进行完整模拟。结果表明,接收器中光热接收器可吸收61.17%的光,光伏组件可接收33.67%的光,其中光伏组件接收到的光中,电池高响应的650~1100 nm波段占比可达92.38%;光伏电池对经分频后的光的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7.02%,比未分频情况下提升了10.42%。所设计的复合分频接收器电、热效率分别为9.1%和40.78%,相对未分频光伏系统其综合性能可提升3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频 光伏光热接收器 光学模拟 电热效率
原文传递
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7
作者 莫一波 杨灵 +2 位作者 黄柳燕 徐琼鹰 陈海峰 《东方电气评论》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文章对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热风发电、太阳池发电等4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其中光伏发电与塔式、槽式、碟式、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向下反射式光热发电与热风发电处于研究阶段。太阳... 文章对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热风发电、太阳池发电等4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其中光伏发电与塔式、槽式、碟式、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向下反射式光热发电与热风发电处于研究阶段。太阳池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于以色列,而热风与太阳池技术的发电成本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热风发电 太阳池发电
下载PDF
光电建筑应用发展的现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伟 边萌萌 +6 位作者 张昕宇 何涛 孙峙峰 李博佳 王敏 黄祝连 王博渊 《太阳能》 2021年第4期6-15,共10页
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光电建筑的应用发展现状,从技术研发、产业现状、标准规范及应用案例几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总结了与建筑集成的光伏发... 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光电建筑的应用发展现状,从技术研发、产业现状、标准规范及应用案例几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总结了与建筑集成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光电建筑集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光电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建筑 太阳电池技术 集成技术 应用案例
下载PDF
基于光伏系统发电效率及升压器仿真实验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真 魏立明 《北方建筑》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DC/DC变换器中Boost升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光照强度、温度及外接RL阻值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新能源发电仿真设备为实验对象,模拟太阳能发电现场,并基于组态王软件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 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DC/DC变换器中Boost升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光照强度、温度及外接RL阻值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新能源发电仿真设备为实验对象,模拟太阳能发电现场,并基于组态王软件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更好地观察DC/DC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及光照强度、RL阻值与光伏发电效率的关系,为光伏发电系统得到最大功率追踪点提供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Boost升压电路 组态王 发电效率
下载PDF
二象限DC-DC变换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娟 杜坚 +1 位作者 王秀娟 张争锋 《通信技术》 2012年第11期93-95,101,共4页
对光伏发电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象限DC-DC变换器的设计,变换器主电路采用半桥式双向直流变换的结构拓扑,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和升降压功能;控制电路采用TMS320LF2407DSP为中心控制芯片,由专门的电压、电流采样调理电路以及驱动电... 对光伏发电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象限DC-DC变换器的设计,变换器主电路采用半桥式双向直流变换的结构拓扑,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和升降压功能;控制电路采用TMS320LF2407DSP为中心控制芯片,由专门的电压、电流采样调理电路以及驱动电路完成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Modulation)信号的产生和输出,并对PWM信号的产生、输出进行电力电子仿真(PSIM,Power Simulation),结果表明,该变换器能够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和升降压电路功能,提高光伏组件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变换器 PWM控制 PSIM仿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