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兆清 杨臣 +3 位作者 杨昆 赖凤麟 吴国强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4-1536,共3页
对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方管内的换热平均强化了2.2倍,PEC值为1.06~1.8之间。此外,实验表明,在层流和湍流情况下PEC均大于1,但层流状态下效果更... 对方管核心流区域添加内插物强化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方管内的换热平均强化了2.2倍,PEC值为1.06~1.8之间。此外,实验表明,在层流和湍流情况下PEC均大于1,但层流状态下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管 核心流 强化传热 流动阻力 PEC
下载PDF
带有平直-矩形内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2
作者 柳林 凌祥 彭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9,共9页
利用三维模拟计算与试验的方法研究应用于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带有平直-矩形内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以及内翅片的迎风距离对管侧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内翅片管能够显著地强化传热;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管侧压降.摩擦因... 利用三维模拟计算与试验的方法研究应用于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带有平直-矩形内翅片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以及内翅片的迎风距离对管侧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内翅片管能够显著地强化传热;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管侧压降.摩擦因子和努塞尔数与试验方法得到的数据相比,最大偏差分别是6.7%、6.5%和5.9%;内翅片的迎风距离越大,传热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翅片管 平直-矩形翅片 传热性能 EGR冷却器 努塞尔数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rared Radiance Field of Building Surface under Sunshine Conditions and Rainfall Conditions
3
作者 Ming Xie Hai-Qiang Wang +2 位作者 Xiao-Chen Xie Xiao-Chun Wang He-Ping Tan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3年第4期7-13,共7页
The Monte Carlo method and the region method are combined in this paper,where a high-rise building in Harbin were taken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infrared radiation field of building surface.The calculation model... The Monte Carlo method and the region method are combined in this paper,where a high-rise building in Harbin were taken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infrared radiation field of building surface.The calculation models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radiation transfer coefficient on the exterior surface were established.Through the self-built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experimental device,the BRDFs of moorstone,aluminum plate,coated glass and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on the surfaces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incidence angles with respective laser wavelengths of0.6328μm and 1.34μm.For the two wavelengths,the reflection ratios of the material surfaces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Based on some proper simplifications of the background condition,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radiation field of building surface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wetness theory and the measured data.Taking the situation at 9:00 a.m.on the day of summer solsti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made relevant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for the solar radiation,the self radiation of the surface units,the radiating projec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units,and the general infrared radiation of the building surface.Comparisons on infrared radiance field of the building surface were obtained under cloud-free sunshine conditions and rainfal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sult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surface BRDF radiation reflection ratio
下载PDF
微重力条件下固液相变过程空穴移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菅鲁京 霍玉华 +1 位作者 苗建印 孙萌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了解微重力条件下固液相变传热过程中空穴的移动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温度排序算法的空穴模型,研究了空穴在不同初始位置的移动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位置的空穴均沿着热流的反方向移动,在相同热边界条件下空穴的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 为了解微重力条件下固液相变传热过程中空穴的移动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温度排序算法的空穴模型,研究了空穴在不同初始位置的移动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位置的空穴均沿着热流的反方向移动,在相同热边界条件下空穴的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固液相变 空穴 移动特性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高黏介质中内插扭带对换热管换热性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斐 陆晓峰 朱晓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2-3237,共6页
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第二套常减压装置中换热器的热交换介质为高黏度的原油及其附属产品,在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低,动能消耗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换热管内插间歇半扭带,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内插间歇半扭带换热管在... 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第二套常减压装置中换热器的热交换介质为高黏度的原油及其附属产品,在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低,动能消耗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换热管内插间歇半扭带,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内插间歇半扭带换热管在实际工况下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光滑管、内插连续扭带换热管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间歇半扭带传热元件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内插间歇半扭带大幅提高了换热管内流体的努塞尔数Nu,同时也使换热管内摩擦阻力系数f增大;间歇半扭带换热管的换热效率η比内插连续扭带换热管提高8%-12%;当间歇半扭带的扭曲率y为10、连接杆长度s为345mm时,换热效率η最高,达到2.06。研究结果为该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内插扭带 高黏度 层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B30波槽管水平管外蒸汽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军彦 黄渭堂 照日格图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7,共5页
在常压条件下对水平波槽管管外凝结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波槽管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效果。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波槽管的总传热系数比光管提高48%以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管内对流换热、管外凝结换热... 在常压条件下对水平波槽管管外凝结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波槽管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效果。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波槽管的总传热系数比光管提高48%以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管内对流换热、管外凝结换热及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换热 强化传热 波槽管
下载PDF
水蒸气滴状冷凝过程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世强 陈坚 +2 位作者 方徐应 徐靖中 赵耀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6-988,共3页
本文通过建立水蒸气滴状冷凝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对蒸汽在铜基网格状高分子聚合物络合膜表面上发生的滴状冷凝过程进行了观测。我们发现液滴的大小按照等比数列的形式排列,比例系数为1.25。这一发现与Rose关于液滴生长... 本文通过建立水蒸气滴状冷凝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对蒸汽在铜基网格状高分子聚合物络合膜表面上发生的滴状冷凝过程进行了观测。我们发现液滴的大小按照等比数列的形式排列,比例系数为1.25。这一发现与Rose关于液滴生长和尺寸分布的假说相吻合,并且从实验事实的中得出了两个重要参数,γ和p,的值分别为1.25 和0.072,这与最新的理论计算值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可视化
下载PDF
自然循环加热段内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瑞昌 刘若雷 +1 位作者 刘京宫 刘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二种工况下加热...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二种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存在明显差别;并且,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擦阻力存在滞后现象。通过实验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摩擦阻力 对流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水平微圆管内环状流气液界面不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王跃社 秦真鹏 WANG G-X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5-627,共3页
本文以水平微圆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力、表面张力和界面剪切力对环状流液膜厚度的影响,重点考虑Rayleigh不稳定性对气液界面的依存关系,得到了不同管径和气核直径变化时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拟合了最... 本文以水平微圆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力、表面张力和界面剪切力对环状流液膜厚度的影响,重点考虑Rayleigh不稳定性对气液界面的依存关系,得到了不同管径和气核直径变化时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拟合了最危险波长和气核直径的关联式,为后续建立高热流密度条件下微通道内强化传热理论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圆管 环状流 气液界面 不稳定性
下载PDF
螺纹管中实际冷却水污垢和颗粒污垢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华 庄博 +1 位作者 李蔚 钟昌雄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对一根光管和一组含有7根不同螺纹高,不同螺纹角,不同螺纹数而内径全为15.54mm的铜质内置螺纹管中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冷却水污垢和颗粒污垢的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解释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得出:螺纹管与... 对一根光管和一组含有7根不同螺纹高,不同螺纹角,不同螺纹数而内径全为15.54mm的铜质内置螺纹管中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冷却水污垢和颗粒污垢的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解释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得出:螺纹管与光管中冷却水实际运行污垢热阻的比值随着面积指数和效率指数乘积的增加成线性增加,但在两个区间内(p/e>5.0和p/e<5.0)线性函数表达式不同,实验中颗粒污垢比值仅在一个区间内随效率指数的增加成线性增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垢特性 螺纹管 光管 冷却水 线性关系
下载PDF
金属在高温状态下复折射率的确定
11
作者 朱映山 P Herve 常海萍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97-2100,共4页
本文采用FTIR光谱辐射计测量了金属Zr,Mo在高温状态下的辐射,通过基于Frsnel函数的优化算法,得到了Zr,Mo在红外波段的复折射率n-jx,实部n的最大估计误差约为6%,x(消光系数)的最大估计误差约为5%。高温的测量采用了实验室的专利紫外光子... 本文采用FTIR光谱辐射计测量了金属Zr,Mo在高温状态下的辐射,通过基于Frsnel函数的优化算法,得到了Zr,Mo在红外波段的复折射率n-jx,实部n的最大估计误差约为6%,x(消光系数)的最大估计误差约为5%。高温的测量采用了实验室的专利紫外光子测温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率 复折射率 消光系数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辐射计 菲涅耳公式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水平螺旋扁管内载气汽油蒸气的凝结换热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银燕 李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7-820,共4页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扁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高于光管。同时,提出了水平螺旋扁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扁管 汽油 凝结换热系数
下载PDF
蜂窝蓄热箱内高温烟气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亮吾 余春阳 +4 位作者 刘训良 温治 张欣 程奇伯 陈婉 《冶金能源》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应用多孔介质模型,利用Fluent数值仿真软件对蓄热室内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通过改变蓄热室的不同结构参数重点模拟计算了高温烟气入口处的偏流情况,所得结论为蓄热室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蜂窝蓄热体 流动过程 多孔介质理论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窄缝隙通道内双组分互溶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14
作者 赵国华 裘盛群 杨志生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8-101,共4页
推荐了窄缝隙通道内双组分混合物流动沸腾传热系数计算式- 初步探讨了强化传热的途径,
关键词 窄缝隙 混合物流动 沸腾传热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变制冷剂流量制冷系统的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俊 陶乐仁 虞中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56-4362,共7页
针对变制冷剂流量(VRF)系统中的过热度不稳定性振荡现象,利用变流量水冷式制冷机组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同一频率下定阀开度变压比和定压比变阀开度时系统参数的振荡现象,分析不稳定段过热度振荡机理,并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 针对变制冷剂流量(VRF)系统中的过热度不稳定性振荡现象,利用变流量水冷式制冷机组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同一频率下定阀开度变压比和定压比变阀开度时系统参数的振荡现象,分析不稳定段过热度振荡机理,并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内液相拉长,在蒸发量一定的情况下,完全蒸干点不断地向蒸发器出口推移,系统呈现出振荡初态;当过热度跨入最小稳定信号(MSS)线的不稳定区域时,由于制冷剂流型的变化使得蒸发器两侧换热机理发生交替,从而产生了不稳定性振荡;变阀开度对质量流量的增量影响仅为变压比下的53.3%,但两工况下能够在不稳定区间达到的最大峰谷差均在3K左右;工况1~#下压比对压缩机功耗有更直接的影响,在制冷量微升的前提下仍能促使系统性能系数(COP)趋势向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量制冷系统 过热度振荡 稳定性 压比 阀开度
下载PDF
壁面下方圆管加热熔盐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笃雨 田丽亭 +1 位作者 闵春华 王进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737-2741,共5页
以熔融盐硝酸锂为工作介质,对壁面下方布置的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管周围热羽流态的变化,以及上壁面和圆管间距(h/d)对圆管壁面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h/d=1时,随着Ra增大,上壁面和圆管间流动滞止区... 以熔融盐硝酸锂为工作介质,对壁面下方布置的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管周围热羽流态的变化,以及上壁面和圆管间距(h/d)对圆管壁面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h/d=1时,随着Ra增大,上壁面和圆管间流动滞止区逐渐压缩,热羽逐渐从圆管左右上方移向正上方,圆管顶部换热主要方式从导热变为自然对流;圆管壁面自然对流换热性能随着上壁面远离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临界间距随着Ra增大而减小;对于Ra≥10 000的自然对流,当h/d≥3以后,上壁面对圆管换热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熔融盐 上壁面 热羽流
下载PDF
涡轮末级导叶顶部弯曲对气动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张议丰 李守祚 +2 位作者 罗磊 蔡乐 王松涛 《节能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3-7,共5页
为了解决1 600℃J级重燃涡轮设计中末级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气动问题,结合叶片的三维造型技术,通过改变末级导叶径向积叠方式,来改变末级反动度分布,分析叶顶弯曲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弯曲会改变导叶的出口气流角,从而... 为了解决1 600℃J级重燃涡轮设计中末级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气动问题,结合叶片的三维造型技术,通过改变末级导叶径向积叠方式,来改变末级反动度分布,分析叶顶弯曲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弯曲会改变导叶的出口气流角,从而影响动叶攻角匹配;叶片弯角也会对涡轮级的反动度、马赫数等气动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叶顶正弯30°时,导叶损失最小,与原始设计方案相比能量损失降低17.49%;叶顶正弯20°时,动叶损失最小,相比于原始方案能量损失系数下降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导叶 反动度 三维造型 径向积叠
下载PDF
复合式波纹板传热与阻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杜娟 +2 位作者 白文刚 高炜 吴帅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8,共5页
DN(double notched)型波纹板传热元件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应用广泛,为了揭示DN板波纹通道内的微观流动形态和强化传热机理,本文采用LBKE(Lam and Bremhorst k-ε model)湍流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 DN(double notched)型波纹板传热元件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应用广泛,为了揭示DN板波纹通道内的微观流动形态和强化传热机理,本文采用LBKE(Lam and Bremhorst k-ε model)湍流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特性展开研究,预测DN板的传热和阻力系数,分析DN板通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模拟计算发现:DN板通道内的流动可分为波纹通道流动和平直通道流动两大类;DN板斜波纹段、凹槽段迎风面努塞尔数(Nu)较大,背风面Nu较小;Nu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增大,DN板上的Nu分布随着Re的增大而更趋均匀;增加DN板上斜波纹结构比例可提升其传热能力,但阻力损失也会相应增加;DN板在中等Re水平(Re≈5000)下运行时效果最佳,此时既能保证DN板上Nu均匀分布又控制了阻力损失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DN板 波纹板 数值模拟 传热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法和分形理论的接触导热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琳 冯妍卉 王智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80,共7页
根据固体粗糙表面的随机特性和分形特性,结合蒙特卡洛法和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对粗糙表面的形貌和接触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热阻的计算模型,并研究了表面分形参数对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 根据固体粗糙表面的随机特性和分形特性,结合蒙特卡洛法和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对粗糙表面的形貌和接触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热阻的计算模型,并研究了表面分形参数对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法和表面分形理论建立的接触热阻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接触热阻,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分形参数能够唯一确定地表征固体粗糙表面的形貌,从而使得接触热阻的计算具有确定性;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接触界面间的热导率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形参数G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表面形貌 蒙特卡洛法 接触热阻
下载PDF
Flow of colloidal suspension and irreversibility analysis with aggregation kinematics of nanoparticles in a microchannel
20
作者 S.SINDHU B.J.GIREESHA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1期1671-1684,共14页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focuses on the ethylene glycol(EG)based nanoliquid flow in a microchanne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heat source and linear radi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The estima...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focuses on the ethylene glycol(EG)based nanoliquid flow in a microchannel.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heat source and linear radi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The estimation of suitable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 has affirmative impact on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The examination is conceded with the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demonstrated by the Maxwell-Bruggeman and Krieger-Dougherty models which tackle the formation of nanolayer.These models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correspondingly.The dimensionles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are solved numerically by the Runge Kutta Fehlberg approach.A higher thermal field is attained for the Bruggeman model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rmal bridge.A second law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the sources of irreversibi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system.It is remarked that lesser entropy generation is obtained for the aggregation model.The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declines with the slip flow and the thermal heat flux.A notable enhancement in the Bejan number is at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Biot number.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nanoparticle aggragation model exhibits a higher Bejan number in comparision with the usual flow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nanoliquid MICROCHANNEL slip parameter heat flux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